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黎巴嫩(一)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1月23日 共有 4210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黎巴嫩共和国,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北部邻叙利亚,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黎巴嫩曾为法国殖民地,1943年11月22日正式独立,首都贝鲁特,面积10452平方公里,人口 3,727,703(2000年)。海岸线长220公里。沿海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为全国最长河流。
    国家简介   
    概况
    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北部邻叙利亚,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20公里。沿海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
    国名
    黎巴嫩共和国。
    国旗
    黎巴嫩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上下为红色,中间为白色。白色部  黎巴嫩国旗
    
分中央是一棵黎巴嫩雪松,它在《圣经》中被称为植物之王。红色象征自我牺牲,白色象征和平,雪松代表挺拔,坚强及纯洁,永生。
    国徽
    黎巴嫩国徽呈盾形。盾面上为斜置的国旗图案,周围有白色绶带,底部的白色饰带上分别用阿拉伯文法文写着“黎巴嫩共和国”。
    民族
    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法语英语。居民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
    同北京时差 -5
    国际电话码 961
    首都
    贝鲁特 Beirut,人口约180万(2006年),7月平均最高气温32℃,1月平均最低气温11℃。
    黎巴嫩国徽
    国家元首
    总统:米歇尔·苏莱曼,2008年5月25日就任。
    重要节日
    烈士节(5月6日)
    建军节(8月1日,中国建军节也是8月1日)
    独立日/国庆日(11月22日)
    黎教派众多,各教派重要节日均为国家法定节日。
    国树
    雪松
    名胜
    塞达城堡
    世界遗产
    安杰尔巴勒贝克比布鲁斯提尔城
    奥运会获奖情况     金牌 银牌 铜牌 奖牌总数
    1 0 2 3
    金牌:1 银牌:0 铜牌:1 奖牌总数:2?12月9日
    姓名 项目 备注
    金牌 拉巴赫 男子跳高 2米23
    铜牌 巴斯布斯 跆拳道女子55公斤级
    金牌:0 银牌:0 铜牌:1 奖牌总数:1?12月3日
    姓名 项目 备注
    铜牌 黎巴嫩队 男子多向飞碟团体 316中
    
    
    

自然地理

    面积10452平方公里。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交界,南部与巴勒斯坦为邻,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20公里。 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为全国最长河流。黎巴嫩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
    属热带地中海型气侯。沿海一带夏季气侯炎热潮湿,冬季温暖,高山地区积雪可达4—6个月,大部分地区10—4月为雨季。沿海平原和贝卡谷地7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2℃,1月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7℃和2℃。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山区为1200毫米以上。
    
    
    

历史沿革

    黎巴嫩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
    7~16世纪初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40年6月,法向纳粹德国投降后,黎被德、意轴心国控制。1941年6月英军在自由法国部队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国部队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黎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因国家权力分配产生的矛盾激化,内战爆发。
    1982年,以色列趁黎巴嫩内乱之机,入侵黎巴嫩,并纵容基督教“长枪党”民兵制造了贝鲁特大屠杀。为此比利时法院对沙龙提起“反人类罪”。
    1989年10月,伊、基两派议员达成《塔伊夫协议》,重新分配政治权力。1990年,黎内战结束。
    
    
    

国家政治

    1998年拉胡德总统上台后,致力于医治战争创伤,努力消弭内战造成的教派、宗派、党派隔阂,收到一定成效。但黎教派分权的特殊政治架构决定其中央政府缺乏权威。
    2004年9月,黎总统拉胡德在叙支持下,延长总统任期3年。美、法借机推动安理会通过1559号决议,要求叙从黎撤军,黎解除境内民兵武装,举行公正、自由的总统选举。2005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遭刺身亡,引发黎政局动荡。在美、法等支持下,黎反叙派发动针对叙及黎亲叙派的“雪松革命”,迫叙从黎撤军。6月,黎举行议会大选,以“未来阵线”为首的反叙派赢得近60%议席。7月,前财长西尼乌拉完成组阁,真主党首次入阁。
    2006年3月,黎举行全国对话会议,各派在哈案调查、谢巴农场归属、黎叙关系、解除巴勒斯坦难民营外的巴民兵武装问题上达成一致,但在拉胡德总统去留和解除真主党武装问题上分歧严重。7月,黎真主党武装越境袭击以色列并俘获两名以军士兵,黎以冲突爆发。冲突持续34天,造成黎1200多人死亡,近4000人受伤,逾100万人流离失所;黎全国的道路、港口、机场及大多数桥梁遭到大规模破坏。
    黎以冲突结束后,黎真主党影响回升,联合其他反政府力量要求重组政府并拥有内阁三分之一以上部长席位,以掌握对政府重大决策的否决权。11月,黎举行全国协商会议,议会多数派政党拒绝真主党的要求,亲真主党的6名政府部长相继提出辞职。此后,黎总统、议长同总理在建立前总理哈里里遇害案特别法庭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11月21日,黎前总统阿明·杰马耶勒之子,工业部长皮埃尔·杰马耶勒在贝鲁特遇刺身亡,反叙派随即发动大规模游行示威。25日,黎内阁在6名部长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联合国关于建立哈案特别法庭的提案,引起包括总统拉胡德在内的亲叙派强烈反对。12月1日开始,真主党联合其他亲叙政党发动大规模、无限期反政府示威活动。2007年1月,两派支持者发生暴力冲突。3月,双方代表议会多数派领袖萨阿德·哈里里和议长贝里举行多轮对话未果。黎政府表示,如黎内部无法就成立哈案法庭事达成一致,将请求安理会予以强行推动。
    
    
    

宪法

    1926年5月23日颁布,后经8次修改。1990年9月修改时增加了前言。宪法规定黎巴嫩是一个独立、统一和主权完整的国家,是议会民主共和国,具有阿拉伯属性,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任何有悖各教派共处原则的权力均属非法。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6年,不得连选连任。1995年10月19日,议会修改宪法第49条,规定“现任总统在(目前)特殊情况下延任3年,延任只准一次”。修改宪法必须由总统提议后、经政府向议会提出,或10名以上议员提出动议,并获议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2004年9月2日,议会通过决议,同意拉胡德总统延任三年。
    
    
    

议会

    为一院制。主要职能是制定法律、修改宪法、选举总统、批准总理和阁员人选及审议国家财政预算和对外条约及协定。议席按教派间协商后的比例分配,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议会原设99个议席,基督教派和伊斯兰教派按6∶5分配席位。根据“塔伊夫协议”,黎政府于1991年6月任命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各占一半的108名议员。1992年7月议会通过选举法修正案,议席增至128个。本届议会于2005年6月选举产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议员各占一半,现任议长纳比·贝里(Nabih Barri)于1992年11月当选,1996年10月,2000年10月,2005年6月三次连任。
    
    
    

政府

    2005年7月19日,前财长福阿德·西尼乌拉完成组阁。内阁主要成员为: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埃利亚斯·米歇尔·穆尔(Ellas Michel Murr),外长法齐·萨鲁赫(Fawzi Salloukh),财政部长杰哈德·艾兹欧尔(Jihad Azour),电信部长马尔旺·哈马德(Marwan Hamadeh),司法部长查勒尔·利兹克(Charles Rizk)等。2006年11月,包括外长在内的5名什叶派部长和亲拉胡德总统的环境部长提出辞职。
    
    
    

行政区划

    全国分八个省:贝鲁特省、山区省、北方省、南方省、贝卡省、纳巴蒂亚省、阿卡省、巴尔贝克--赫尔梅勒省。
    
    
    

司法机构

    法院分为初审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和治安法院。此外还有处理婚丧、遗产继承等问题的宗教法庭。
    
    
    

政党

    黎党派林立,但因力量分散,故目前无一党派占绝对优势。主要政党有:
    (1)“未来阵线”(Future Movement):由黎前总理哈里里创建。2005年2月哈遇刺后,其子萨阿德·哈里里接任“未来阵线”领袖。同年6月,萨领导的竞选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赢得近60%议席,“未来阵线”跃升为黎政坛和议会第一大党派。
    (2)黎巴嫩长枪党(The Lebanese Kataeb Party):1936年11月成立,基督教马龙派政党。2001年10月,卡利姆·巴格尔杜尼当选该党主席。前总统阿明·杰马耶勒为长枪党最高主席。
    (3)自由国民党(The National Liberal Party):1958年9月成立,其成员大部分是基督教徒。主席杜里·夏蒙(Dory CHAMOUN)。
    (4)“阿迈勒”运动(“Amal”Movement):1974年成立,前身为“被剥夺者运动”。为伊斯兰教什叶派主要组织,曾拥有民兵约6000人,部分已解散,余部集中在黎南部。主席纳比·贝里(Nabih BARRI)(现议长)。
    (5)社会进步党(The Progressive Socialist Party):1949年5月成立,为穆斯林德鲁兹派政党,有党员约6000人。1980年该党加入社会党国际。主席瓦立德·琼布拉特(Walid JOUMBLATT)。
    (6)黎巴嫩共产党(The Lebanese Communist Party):1924年成立,1948年被宣布为非法,1970年取得合法地位。有党员3000人。总书记赫利德·哈达德。
    (7)黎巴嫩共产主义行动组织(Organization of Communist Action Lebanon):1970年由黎巴嫩社会主义者运动和社会主义黎巴嫩合并而成。主要领导人穆赫辛·易卜拉欣(Mohsen IBRAHIM)。
    (8)叙利亚民族社会党(The National Syrian Social Party):1932年成立。1987年9月该党分裂为两派。
    (9)真主党(The Party of God或Hezbullah):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成立,黎穆斯林什叶派政党,与伊朗关系密切。该党拥有民兵约5000人,集中在黎南部地区。1992年2月18日,谢赫·阿巴斯·穆萨维总书记被炸身亡,哈桑·纳斯鲁拉(Hassan NASRALLAH)当选总书记。
    
    
    

重要人物

    埃米勒·拉胡德:总统。1936年1月10日生于黎巴嫩山区省麦顿县巴布达特镇,出身军人世家,其父为黎开国元勋之一。1959年毕业于英国达特茅斯海军学院,后历任舰长、总司令副官、后勤处长、人事局长、黎军总司令办公室主任、国防部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84年授海军准将。1989年11月,被任命为黎军总司令,晋升中将。1990年奉命重建军队。1998年10月15日,黎议会选举拉为第11任总统,11月24日拉宣誓就职。2004年9月,黎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拉任期延长三年。已婚,生有2子1女。能讲英、法、亚美尼亚语。
    福阿德·西尼乌拉:总理。1943年生于赛达,伊斯兰教逊尼派,贝鲁特美国大学商业管理学士、硕士,长期从事金融、财政工作,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1967-1992年担任花旗银行、信贷银行、地中海银行、黎巴嫩银行、黎银监会等金融机构的重要领导职务。1992、1995、1996年三次出任主管财政的国务部长。2000、2003年两次出任财长。2005年6月30日,被新议会126名议员提名为新总理人选。已婚,有三个子女。
    纳比·贝里:议长。1938年生于塞拉利昂,穆斯林什叶派,希望运动主席。毕业于黎巴嫩大学法律系,后在法国进修。1963年任黎全国大学生联合会主席,并担任过世界爱国学生联合会执委会委员。后担任黎伊斯兰什叶派最高委员会委员,1980年当选为“希望运动”主席。1984年4月30日,担任水、电、司法、南方、重建事务国务部长。1989年11月,担任水、电资源、住房、合作部长。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担任国务部长。1992年10月21日当选为议长,1996年10月,2000年10月,2005年6月三次连任该职。贝曾于2001年4月访华。有9个孩子。
    
    
    

主要教派

    黎巴嫩是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阿拉伯国家。近代,尤其是近13年以来,它一直是个阿拉伯基督徒占主导地位、各宗教派别保持权力平衡的阿拉伯国家,是阿拉伯世界中一个名副其实的西方式国家,首都贝鲁特号称东方巴黎。
    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黎巴嫩自古以来便是各宗教少数派和中东被压迫少数民族的避难所。从阿拉伯穆斯林的大开拓时期起,这里陆续聚集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十数个支派,可以说,现在上述两大宗教中的所有派别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它的信徒。但是在传统的黎巴嫩山区,主要还是基督教马龙派和伊斯兰教德鲁兹派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但来得早,而且人数多,所以到奥斯曼帝国后期,黎巴嫩山区的地方行政权一度在两教派之间轮流执掌。
    1920年大黎巴嫩成立后,不仅地域大大扩大,人口也增加了近一倍。在这新增加的人口中,十叶派和逊尼派居多,均超过了德鲁兹派人数,从而造就了今天马龙派、十叶派和逊尼派3大教派为主的局面。
    黎巴嫩的居民除阿拉伯人外还有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等,他们分属的宗教派别增加了黎巴嫩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1992年按新宪法选举产生的议会中共有10个教派取得了单独的席位,另有一个席位给予了其他少数派的代表,目前库尔德人的黎巴嫩国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不能参加选举。除上述3大教派和德鲁兹派外,还有伊斯兰教阿拉维派,基督教的希腊天主教派和亚美尼亚东正教派。下面就逊尼派以外的其他大教派的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基督教马龙派

    马龙派是基督教中一个产生比较早的教派。早在叙利亚还是罗马帝国的行省时,在其首府安塔基亚有一位叫马鲁的基督教早期圣徒创立了一个教派,该派的许多信条与当时在君士坦丁堡和安塔基亚居主导地位的基督教信条不同。马鲁在世时受排挤、迫害,后迁入黎巴嫩。
    早在十字军东征前,马龙派就与法国有较多的联系,曾被法王承认为与法国一体的民族。在教义上,马龙派更接近罗马天主教,但直到18世纪才正式承认罗马教皇,成为天主教的一个派别。所以,从那时起到现在,罗马教皇对马龙派的宗教事务和黎巴嫩的政治事务一直都有影响,但从总体上说,法国对黎巴嫩事务似乎更有影响,故今天在法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都有马龙派信徒。
    在伊斯兰时代,马龙派和沙姆地区其他派别的基督徒备受欺凌。从倭马亚朝哈里发阿穆鲁·本·阿卜杜·阿齐兹起(717~720),到后来的阿拔斯朝哈里发都对基督徒作出过许多苛刻的歧视性规定,比如家门口要挂魔鬼塑像,出门不准骑马,只准骑驴和骡子,而且身上要披特殊颜色的布条,以表明是基督徒……
    基督教的发迹早于伊斯兰教数百年,在阿拉伯穆斯林来到沙姆地区之前,这里已有不少闪族的支脉信奉了基督教,如阿拉马人、迦南人等,他们大都在后来漫长的伊斯兰时代里改奉了伊斯兰教,可也有部分人保持了原有信仰。历代的哈里发们虽然不要求他们改教,但在政策上加以歧视,于是那些保留信仰的基督徒便迁往边远山区,对于当时来说,黎巴嫩是一上佳选择。马龙派到了黎巴嫩后,与当地的基督徒融合,并逐渐强大起来,以至于能够打败哈里发的军队。
    在穆阿维叶和阿卜杜·马立克时期,都曾有讲阿拉伯语、信基督教的拜占庭雇佣兵吉拉吉麦人以黎巴嫩为落脚点,从利卡山进攻沙姆地区,在马龙派的协助下迫使哈里发向拜占庭皇帝进贡,后来有相当部分雇佣兵留在了黎巴嫩山区,并逐渐与马龙派融为一体。他们在拜占庭时期和十字军东征时期都曾反对过伊斯兰教的统治。
    通过考古发现,在世俗生活中古叙利亚语至少到13世纪末还相当流行,至今仍有少数教堂中规定使用这种语言,但在习俗上却与穆斯林有明显区别。
    黎巴嫩山区历代都享有一定的独立性,而马龙派和德鲁兹派则历来就是山区的地方实力派。到奥斯曼帝国中后期,马龙派的沙海希家族突起,成为诸望族之一,曾长期掌握地方政权,埃米尔由该族世袭。
    在1840年开始的摄政时期和1864年以后的教派平衡政体中,马龙派在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殖民者的支持下,掌握了地方自治权,成为殖民主义在山区的代理人。
    1920年,为了完全摆脱在伊斯兰统治下长期充当"顺民"的二等公民地位,以马龙派为首的各基督教派一致怂恿法国委任统治者成立“独立”的大黎巴嫩,以确保基督徒的利益。1943年正式独立后,各派形成一种权力平衡的新模式,即1943年的国家公约(未成文),各方承认马龙派在国家事务中领导地位,由该派出任总统、武装部队总司令等要职。作为平衡,外长由希腊东正教或希腊天主教人士出任,议会主度由十叶派出任,总理由逊尼派担任,德鲁兹派人则出任国防部或其他政府部长。
    这种权力分配方式随着各派人口的增长,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显得不合理,要求改革的呼声逐年增高。1975~1976年黎巴嫩内战总爆发,1982~1985年黎巴嫩再度内战,期间出现长期危机,至此改革权力分配方式已成必然之势。1989年的全国和解宪章和1991年的新宪章都明确提出废除教派政治,对总统、总理、总司令等军政权力职务的权限重新做了规定,但教派的影响是巨大的,实际权力的分配仍以教派为基础,3大教派仍是主导,其中马龙派虽在人数上失去了第一的地位,但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仍保持第一大派的地位,总统、武装部队总司令等职仍由该派担任,只是权限相对缩小了。
    
    
    

十叶派

    十叶派与逊尼派的斗争众所周知,穆罕默德归真后,一部分人认为应由阿里继位,但事与愿违。661年,穆阿维叶夺得哈里发职位,建立了倭马亚朝。680年,他的继承者击败了阿里次子侯赛因。
    从支持阿里开始,后又支持其后裔的这部分人就是十叶派的先祖,他们在倭马亚时代和阿拔斯时代倍受迫害,虽然曾在埃及建立法蒂玛朝,但其后仍遭逊尼派的打击、迫害,不得不到处流散、逃难,其中有不少人便看中了黎巴嫩一带,把它当做栖身之地。黎巴嫩山区、南部和叙利亚均有相当比例的十叶派人。
    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十叶派人历来被称为“穆塔卧来”,意即阿里的追随者。随着时代变迁,十叶派又分出许多支派,其中较有名的12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阿拉维派等在黎巴嫩均有信徒。他们当初主要生活在赛伊达、贝卡、巴勒贝克一带,现在的生活地域则相对广阔一些,但仍以黎巴嫩南部和贝卡谷地为主。
    十叶派在人数上已成为黎巴嫩的第一大派,据1990~1991年统计,穆斯林占黎巴嫩人口的54%,其中94%属十叶派。
    历史上的黎巴嫩主要是指山区,居民以马龙派和德鲁兹派为主,其独立性也体现在山区。1920年大黎巴嫩建立后,黎巴嫩的十叶派开始发挥作用,广大穆斯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殖运动,反对基督教压迫,积极争取民族的复兴统一。他们的斗争与当时发生在叙利亚的斗争遥相呼应。
    黎巴嫩的十叶派随着自身力量的壮大,在黎巴嫩内部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在1975~1976年内战时期,产生了以十叶派为主的阿迈勒运动,在后来反对以色列占领和美、法等国武装干涉黎巴嫩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一度在巴勒斯坦武装离开黎南部后成为那里反抗以色列占领的主要力量。但是,最近十几年来,十叶派在南部的作用与影响逐渐被新起的真主党取代。黎巴嫩真主党同样以十叶派为主体,得到伊朗和叙利亚的支持,是目前黎巴嫩南部,乃至整个阿以战线中最为活跃的力量。现在十叶派仍占有议会主席和国防部长等要职。
    
    
    

德鲁兹派

    在当初马龙派把黎巴嫩北部作为主要立足点之后,与逊尼派矛盾并受排挤迫害的其他派别如十叶派、伊斯玛仪派的信徒,和部分波斯血统的穆斯林从波斯一带来到黎巴嫩,将南部山区当作他们的主要立足地。像北方马龙派融合当地的迦南人、阿拉马人一样,南方的十叶派信徒也进行着类似的同化过程,但主要在穆斯林之间进行。因为本地的迦南人、阿拉玛人均为基督徒,除少数留下外,大部分都北迁,与北方的基督教各派融合。南方的融合除阿拉伯人外还有波斯人,有资料表明,阿拉伯塔米姆部落的一支加入了这一融合,到11世纪中叶,南方的十叶派信徒形成了一个新的派别--德鲁兹派,到本世纪初,他们与马龙派一起成为黎巴嫩政治舞台上的两个主角。
    “德鲁兹”一名来自一位波斯传道者,名叫穆罕默德·本·伊斯玛仪·德鲁兹,他曾是法蒂玛朝第6任哈里发(996~1021)的助手。德鲁兹在穆斯林中首先提出尊崇统治者,缩小"有限的人"与"无限的神"之间的差距,在神与人之间建立联系。他们认为真主有9至10个化身,而最好的一个是统治者本人,这与信奉7位伊玛目的伊斯玛仪派相似。
    德鲁兹派在黎巴嫩的传播过程中,还先后融合了一些显赫的阿拉伯部落,如马尼人、伊尔斯兰人、琼希拉特人等。近200年来,琼希拉特人一直是德鲁兹派的首领。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德鲁兹派的势力扩展到舒夫山区和贝鲁特东南部。马立克时期,统治者杀害了大量非逊尼派穆斯林,其中包括德鲁兹派人,北方的马龙派乘机向南扩张,把势力一直扩张到德鲁兹的传统地区。
    17世纪,德鲁兹派的派别斗争使马龙派势力进一步扩张。埃米尔法赫鲁丁时期(1590~1635)是德鲁兹派历史上的顶峰时期,统治的地域北起安塔基亚,南到巴勒斯坦的索夫德地区,德鲁兹派人的家园也因此扩展到卡尔麦勒山和加利利地区。1947年,那里有1.1万德鲁兹派人。
    18世纪初,由于内部的盖斯派和也门派发生战争,使相当数量的德鲁兹派人从舒夫山区迁到了豪兰地区,在今叙利亚南部的德鲁兹山定居。这种迁徙活动在19世纪的教派斗争中发生得更多,如1860年德鲁兹派与马龙派进行战争期间,使德鲁兹山的人数多到足以成为德鲁兹派的第二聚居点。
    在黎巴嫩正式独立前,德鲁兹山中的德鲁兹派人数超过在黎巴嫩其他地区的人数。后来由于连绵不断的内外战争和长期的动荡不安,逃到叙利亚的德鲁兹派人数与日俱增,但在舒夫、木坦等地区仍居往着大批德鲁兹派人,今天该派占黎巴嫩人口的6.7%,占叙处亚人口的3.1%。德鲁兹派历来是黎巴嫩的一个主要派别,它与马龙派的关系史曾是黎巴嫩山区史的主线,后由于大量人口迁往叙利亚,它的影响与作用便逐渐减弱,尤其是大黎巴嫩成立后,德鲁兹派在人数上被逊尼派和十叶派超出,从而被挤出3大教派,成为与东正教相仿的二等教派。
    但由于传统的惯性,该派在近代的历次斗争中仍不甘落后,争唱主角。40~50年代以来,琼希拉特父子--卡迈勒·琼希拉特、瓦立德·琼希拉特作为黎巴嫩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凭靠舒夫、木坦地区对黎巴嫩事务施加影响,他俩领导的社会党是马龙派长抢党、自由国民党的老对手,他俩领导下的民兵在1958年内战中异军突起,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在1975~1976年内战中,他俩领导的社会党牵头组成亲苏的左派黎巴嫩民主阵线,与叙利亚的关系很微妙。1982年后他俩领导的社会党又牵头组成除十叶派阿迈勒运动外的另一支重要反抗以色列占领的力量--黎巴嫩拯救阵线,他俩领导的民兵与阿迈勒运动民兵的军事行动在迫使以色列撤军,马龙派总统阿明·杰马耶勒废除5.17黎以撤军协议,转向叙利亚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德鲁兹派人自古热爱自由、独立,琼氏父子,尤其是父亲卡迈勒为使左派社会党完全掌权,取得在黎的统治地位,奋斗了一生。他本人想当总统,在这一点上与叙利亚存有严重分歧。1977年,卡迈勒被暗杀。这里顺便指出,德鲁兹派也是叙利亚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角色,1920年法国委任统治者曾把叙利亚划分为5个小国,其中便有以苏韦达为首都的德鲁兹国,后来在叙利亚民族主义者的反对下,1922年复又合并为除黎巴嫩和伊斯肯德伦省以外的现代叙利亚,此后德鲁兹派人一直是反对法国委任统治的先锋,他们的起义活动遍及整个叙利亚。
    
    
    

国家经济

    黎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黎内战前曾享有中近东金融、贸易、交通和旅游中心的盛名,但16年内战加之以色列入侵,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1650亿美元。1991年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后,黎预期经济利好,大兴土木,后由于地区形势持续动荡,其经济复苏计划受挫,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九十年代后期,黎经济形势渐入困境,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债务攀升。2006年长达月余的黎以冲突造成黎大量基础设施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32亿美元,间接损失超过70亿美元,使黎经济发展陷入停顿,债务负担加重,战后重建任务艰巨。冲突结束后,黎已获得逾100亿美元援助承诺。
    2006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公共债务:410亿美元
    外债:192亿美元
    财政赤字:38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206亿美元
    人均GDP: 5150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6.4%
    通货膨胀率: 7%
    货币名称:黎巴嫩镑
    汇率: 1美元=1507.5黎镑
    资源
    矿产资源少,且开采不多。矿藏主要有铁、铅、铜、褐煤和沥青等。
    工业  
    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以加工业为主。主要行业有非金属制造、金属制造、家具、服装、木材加工、纺织等。从业人
    渔民在贝鲁特海边打渔
    数约20万,占黎劳动力的7%。2005年工业投资额为1.04亿美元,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是仅次于商业和非金融服务业的第三大产业。
    农业  
    农业欠发达。2005年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全国可耕地面积247939公顷,其中灌溉面积104009公顷。牧场36万公顷,林地面积79万公顷。农产品以水果和蔬菜为主。水果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1%。果园面积约6万公顷,主产柑桔、苹果、葡萄和香蕉,年出口水果约26万吨。黎粮食生产落后,主要靠进口。国内粮食耕种面积共8万公顷,其中大麦、小麦种植面积2.5万公顷。其他农产品有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烟草、甜菜、橄榄等。近年来黎葡萄种植业发展很快,2001年生产葡萄酒500万瓶,其中40%出口。贝卡谷地为黎主要农业种植区,占全黎种植面积35%及谷物产量的30%。
    旅游业
    黎原为中东旅游胜地。内战前,每年入境旅客达2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国民收入的20%以上,游客主要来自海湾地区产油国和欧美国家。内战期间,旅游业一蹶不振,战后黎政府将振兴旅游业作为重建计划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发展旅游业的投资计划。黎现有各类星级饭店398家,床位约1.1万张。主要旅游点有腓尼基时代兴建的毕卜鲁斯城、古罗马时代兴建的巴尔贝克城和十字军时代兴建的赛达城堡。此外,北部的雪山有很多滑雪场,吸引了大量游客。
    交通运输
    黎交通以海、空为主,公路次之。
    水运:主要港口有贝鲁特港、的黎波里港、赛达港。贝鲁特港为主要贸易港,现有集装箱及集散货码头14个。2005年吞吐量为471.2万吨,承担着黎70%的进出口货物运输量。
    空运:贝鲁特机场是著名航空港,内战前有70家航空公司飞机经停贝鲁特机场。内战期间,机场经常被迫关闭。1990年黎政府投资4亿美元改造贝鲁特机场,将其吞吐量由每年200万人次提高到600万人次。目前有35家航空公司飞经该机场。2005年起降班次30627次,年航空货物吞吐量为6万吨。黎以冲突期间,机场的多次遭以军轰炸,严重被毁。
    公路:贯穿全境,全长约7100公里,其中沥青路3500公里。高速路约530公里。公路在内战期间破坏严重,黎政府制定了修复计划,但因资金无法到位修复工作进展缓慢。黎平均每3人拥有一辆汽车,人均汽车拥有量居世界前列,车辆总数为145万辆。黎以冲突期间,黎全国公路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铁路:全长335公里,全部为国有,除贝鲁特-谢卡(Chekka)段外,其余尚不能使用。
    财政金融     贝鲁特曾是中东金融中心,外汇和黄金可自由买卖。至2001年上半年,全国有72家银行,其中商业银行65家,各类分行和分支机构多达730个。黎的第一大银行是黎巴嫩中央银行,由政府控制,负责货币的发行。黎银行多为私人所有,其中较大的有奥狄银行、黎巴嫩-法国银行、毕卜鲁斯银行等。2001年黎银行业收入占GDP的9%。2006年,黎财政赤字38亿美元。截至2006年底,黎外汇储备为130.4亿美元,黄金储备58.36亿美元。
    对外贸易  
    外贸在黎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实行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经济相协调的外贸政策,制定配套措施,提供充分保障,开展经济外交,引进资金。出口商品主要有蔬菜、水果、金属制品、纺织品、化工产品、玻璃制品和水泥等。主要贸易对象是意大利、美国、法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叙利亚和中国。(资料来源:黎巴嫩报刊)
    人民生活  
    2002年平均预期寿命73.5岁,出生率千分之二十八。至2005年,黎共有医院161所,床位约9700张,注册医生约4000人,医护人员共约2万人。
    
    
    

 

相关新闻

阿里、腾讯、京东的团队如何远离低效?
哪些企业文化最让90后反感?
中美会重蹈日美贸易战覆辙吗?
日本的泡沫教训是否适合中国?
宏观环境分析
“一道作业题:日本东京都的房子真便宜?”的答案——从“海外购房投资诈骗”到“最近国内房价高涨”
(1.1)企业文化和生命周期
想起我的国际贸易老师
主要的贸易集团
关税同盟的福利分析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委内瑞拉(二)
委内瑞拉(一)
加蓬
阿根廷(一)
马来西亚(二)
马来西亚
乌拉圭
格林纳达
黎巴嫩(二)
圣卢西亚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