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从科研经费看统一后德国的科技发展
作者:徐理勤/竺树声 申领版权
2010年12月09日 共有 1588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科学研究与开发经费既是衡量一个国家对科技重视程度的尺度,也是世界各国、国际组织评价科技力量的核心指标。为此,本文以科研经费为切入点,提供1990年10月3日统一后德国科技发展的一些信息。众所周知,两德的重新统一,实际上是民主德国被合并到联邦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其科研政策及科研体制的主要背景则是:《基本法》规定的科研与教学自由、联邦体制以及联邦、州政府的职能划分和企业的科研需求,这是我们解读联邦德国科技发展的基础。为不致混淆,在本文中统一前的联邦德国以西德称呼。本文旨在通过更多的了解,借鉴经验教训,加快我们在“科教兴国”中的改革步伐。
    1.科技经费
    1.1  总量
    从1991年开始至2000年联邦德国的研发经费(R&D)总量以及研究机构、高校、经济界的份额(经费数及占总额的百分比)如表一所示,作为参考,表二中还附了1986年至1990年西德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中文期刊还是德文出版物所提供的这方面数据时有出入,此处以联邦德国教育研究部的报告为依据①。
    表一  单位:百万马克
    
    表二  单位:百万马克
    
    1.2  联邦教研部经费
    联邦德国1994年曾把原有的联邦研究与技术部、教育与科学部合并,简称教科研技部,也称未来部。1998年以施罗德为总理的新政府上台后,在10月27日宣布:把联邦教育科学研究技术部改为联邦教育研究部(BMBF),联邦经济部改为联邦经济技术部。表三列出联邦教研部1993年至2001年经费状况,其中合计是指下列经费之和:项目资助、机构资助、国际项目及特别资助。项目资助主要资助的是短期及中期研究项目,机构资助主要资助的是拥有中长期科研规划的研究机构,特别资助基本上是资助教育项目(注:http://www.bmbf.de/index-foerde01.html)。
    表三  单位:百万欧元
    
    1.3  主要研究机构经费
    联邦德国的几个主要研究机构历年研发经费(R & D)情况如表四所示(注:Bundesbericht Forschung 2000,Bundesministerium fuer Bildung und Forschung,P496-498)。其中赫尔姆霍尔茨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满足企业长期发展需求的、具有长远价值的关键技术开发,以及须有大型科学设备的基础研究,马克斯-普朗克协会是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机构,弗朗恩霍夫协会从事应用研究,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体主要从事具有跨地区意义的面向未来的研究。此外,联邦德国还有几十个联邦和州立科研机构,1999年累计经费为18.37亿马克左右。
    表四  单位:百万马克
    
    1.4  信息通讯技术和生物技术发展计划
    1.4.1  信息通讯技术发展计划  鉴于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当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这方面联邦德国与美国存在的差距,近几年来联邦德国正加大力度急起直追。表五、表六分别列出通过联邦教研部实施的2002年至2006年IT的项目资助经费计划和机构资助经费计划(注:http://www.bmbf.de/299.html)。
    表五  2002年至2006年IT的项目资助经费计划  单位:百万欧元
    
    总计  1453.8
    表六  2002年至2006年IT的机构资助经费计划(预算)单位:百万欧元弗朗恩霍夫协会FhG             810.0
    赫尔姆霍尔茨研究中心HGF       340.0
    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体WGL         190.0
    德意志研究会DFG               140.0
    马克斯-普朗克协会MPG          40.0
    
    总计  1520
    1.4.2  生物技术
    21世纪是生物科学和基因技术时代,为此,2001年联邦政府决定在未来5年中分别投入15亿马克和16亿马克用于生物、健康技术研究计划,并在未来3年中投入3.5亿马克建立国家基因组研究网络,联邦政府在生物技术领域的资助力度达到历史新水平(注:http://www.bmbf.de/301.html)。
    2.分析及启示
    对上述科研经费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加以重视:
    1)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从表一可知,自1991年以来联邦德国研发(R&D)经费总量逐年增加,1998年施罗德政府上台后增幅更明显加大。研发(R&D)经费占GDP比例在80年代高达2.8%左右,东西德统一后,占GDP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也一直保持在2.3%左右,2000年达到2.5%。科研经费大投入的长期积累加上其它优良传统与不断改革,使联邦德国在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上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例如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数稳居美国、英国之后列第三位(两德统一后相继又有6位科学家获奖);2000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205篇(我国还只有7篇)(注:饶毅:中国科学:显著的发展和严峻的挑战,《文汇报》,2001年12月3日。);在世界高技术商品市场上仅次于日本、美国居第三位,而在世界高技术转让中位居第一。
    但从另一方面看,与美国相比,不论在经费总量上,还是在占GDP的百分比上,统一后的德国已存在明显差距。西德80年代研发经费占GDP比例曾高于美、日、英等国,90年代前期呈逐年下降趋势,90年代后期虽稍有回升,但仍低于美、日等国。表一显示,1997年联邦德国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为2.29%,而同一年美国为2.7%,日本则高达2.9%,1999年德国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为2.37%,位居瑞典、芬兰、日本、韩国、美国、瑞士之后。从1994年至1997年德国科研经费增加量为12.3%,而同期美国增加了25.2%,日本增加了20.1%。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之一是两德统一后联邦政府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新联邦州即原民主德国地区的建设中,约1.5万亿马克。值得指出的是,研发经费的相对不足导致研究环境的差异,以致一些优秀的德国科学家移居国外,从而危及到德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马普协会主席MAKL教授也认为,在全球竞争中,德国想要争取到最优秀的科学家越来越难了。新一届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的重要性,从90年代后期科研经费增长明显。正如现任联邦教研部部长布尔曼女士指出的那样:从1993年到1998年,联邦预算通过新的举债措施不断增长,但教研部的研究预算却持续缩减,今天由于联邦政府着力进行预算协调,使我们在最重要的未来投资方面的支出已经有了明显增长。
    从德国科研经费的演变联系到我国的研发经费现状,这些年我国科研经费尽管有了显著增加,但至2000年,我国国内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1.0%(注:陈远生:科研经费节余与科技创新,《科学新闻》,2002年第4期,第23页。),可见加大投入仍为当务之急。
    2)企业的科技主体地位是科研成果市场化的有力保证
    从表一可知,联邦德国经济界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在上世纪90年代虽每年有点变化,但始终高于66%,大大多于高校与研究机构之和。经济界、高校、研究机构在经费上的这种相对比例事实上由来已久,在70年代初也大致如此,例如在1971年西德经济界、高校、研究机构的科研经费比例为62.2%、20.3%、17.5%。在联邦德国的科研经费构成中,不论统一前还是统一后,经济界始终居于主导地位,经济界的科技工作主要集中在面向市场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方面,这较好地解决了科研成果转化问题。
    我国近年来虽然大力提倡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与企业的科研合作,鼓励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化,但由于企业作为科研主体的地位没有确立,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的转化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据悉,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20%(注:刘湘溶:经济全球化与大学能量的激活,《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2期。),其中能直接转化为商品的更少。有鉴于此,我国应加快使企业成为科技主体地位的改革。另外,从表一、表二中可知,从1986年至1999年,德国政府投入到经济界的科研经费投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而对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增长幅度非常明显,从1991年至1999年,分别增长了22.9%、22.5%。从表四可知,主要研究机构1999年与1989年相比经费有了较大增长,由于HGF、MPG、WGL均以基础研究为主,即在研究机构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相当高,1999年这三个研究机构科研费就达80亿马克。政府的科研经费投入总是有限的,有限的科研经费应该主要用于重大的基础研究项目和高科技研究项目,以确保国家的科研地位和科研竞争力。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加快企业成为科技主体地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企业不能成为科技主体,势必会牵制政府在重大的基础研究项目和高科技研究项目上的投入力度,使得政府顾此失彼。
    3)加大项目资助力度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从表三看,1998年开始,项目资助经费的年增长量明显加大。2001年与1998年相比,项目资助经费增加了约35.3%,而研究机构拨款经费仅增加了约6.98%。项目资助经费增幅高于研究机构拨款经费增幅,主要是为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促进科研机构和经济界之间的合作以及通过竞争提高科研质量。
    4)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表三获得的另一信息是,从1993年以来,国际项目经费持续增加,反映出联邦德国对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视。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深化,加强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一方面,由于全球化问题的出现,比如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大气海洋、航空航天、交通技术等等,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这使得国际间的科技合作成为必然;另一方面,重大的科研项目必须依靠各国共同的人才资源和物力资源优势,以便节约开支、加快研究进程,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使得国际间的科技合作成为必需。因此,德国政府把国际合作在面向未来的科技政策中置于核心地位,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我国这样的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可以引进国外智力、资金和新技术,从而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5)提高关键技术的研究水平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的重点方向
    由于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生物基因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施罗德政府加大了对以上两个领域的资助力度,制定了专门计划,给予了重点扶持。为发展IT,联邦政府就给予约30亿欧元的资助,涉及到IT技术的几个重要方面,在生物/健康技术领域的投入力度约为35亿马克,从而使信息通讯技术以及生物基因技术的发展进入良性、快速、高水平的发展轨道。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两大研究领域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科技进步的制高点;另一方面是在发达国家中德国目前呈现出某些落后态势,必须奋起直追。德国政府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也是德国在科技领域保持相对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新闻

testtest
上善制度的炼成
新时代呼唤管理理论创新——大卫�梯斯与动态能力理论
创业的不变逻辑
创新管理需要回答的5个问题
十一、弥离
十、转院
九、生机
八、传染
七、求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央视争“星光大道”商标一审败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合同法(三)
合同法(二)
我国政府R&D经费统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树立科技资本观念,推动科技资本运营
提升南京科技竞争力的战略模型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高校科技管理创新
制度建设与管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生产管理运作之透视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