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后进状态的发展中国家,其技术成长模式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与现实条件而各有特色。我们根据发展中国家技术成长的独立程度,总结归纳出内生型、外生型和混合型三类技术成长模式。在考察和分析了现存的三种技术成长模式基础上,针对全球化的现实,我们又为发展中国家建构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成长模式——全球型技术成长模式。我们认为全球型技术成长模式是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迅速提高技术水平最为合理、最为有效的一种模式。
1 内生型技术成长模式
内生型技术成长模式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主要依靠本国自身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如美国经济学教授迪尔姆斯·詹姆斯1988年在《第三世界内部技术能力的积累与利用》一文中所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增强自身技术能力的日益上升的愿望已使技术转让问题的过去的这种传统倾向逐渐弱化。新的研究方向应是就发展中国家今后的技术发展道路提出各种论点,应强调发展中国家内部自身技术能力的不断积累。
内生型技术成长模式的优点是:其一,发展中国家可以在持续不断的科学研究基础上,扎扎实实地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不断地积蓄自己的科技力量。其二,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自身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断地为本国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其三,发展中国家通过自身科研和开发而获得的技术具有适用性,比较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其四,发展中国家自身进行科研和开发,可以节约大量用于技术引进的外汇。其五,发展中国家通过自身进行科研与开发,可以防止由于技术引进而带来的发达国家的技术控制和技术侵略。
内生型技术成长模式的缺点是:其一,发展中国家科研水平较为落后,如科技人才匮乏、科研资金短缺、技术设备陈旧等,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因此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自身的研发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其二,发展中国家独立进行科研和技术开发,其技术发展模式容易走上畸形,脱离世界技术发展体系,脱离正常轨道。发展中国家如果不使自己的技术发展与世界先进技术密切联系起来,就容易不断地被世界技术体系所“边缘化”。
从发展中国家技术成长的历史过程来看,内生型技术成长模式一般出现在新近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早期阶段。这是由于新近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往往强调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对西方发达国家往往采取谨慎的态度,不愿与之进行过多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交往,因此其技术成长模式往往是内生型的。而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引进先进技术的资金和经验不足,而无法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进行更多的经济交往,因此被迫走内生型的技术成长道路。
2 外生型技术成长模式
外生型技术成长模式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大规模从国外引进技术的方式,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引进获得所需要的技术、设备和专利等,以促进本国技术发展。恰如美国经济学教授迪尔姆斯·詹姆斯1988年在《第三世界内部技术能力的积累与利用》一文中所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经济学的技术部分把重点放在如何从外部取得物质的和概念性的工具方面。例如,二战后,拉美和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本国技术成长过程中,较多地采取了引进技术的途径,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的技术成长归为外生型模式。
外生型技术成长模式的优点是:其一,通过技术引进,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以为本国的技术发展提供更高的平台。其二,通过公派留学和引进技术人才等方式,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更多的高技术人才。其三,通过对技术管理模式和技术引进制度的学习,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和技术管理制度的改革。其四,有助于缩短科研和技术开发的周期时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外生型技术成长模式的缺点是:其一,西方发达国家在进行技术转让之后,往往仍然会控制核心某些技术,容易造成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控制。例如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等形式进行技术转移的过程中,虽然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一定的技术,但是核心技术仍然为跨国公司所垄断。其二,技术引进花费代价太大,容易造成大量外汇流失等。由于引进的技术往往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技术,故其价格也是垄断价格,所以发展中国家必然花费大量外汇。其三,引进技术的适用性不强。由于技术引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层面,因此有时引进技术之前,很难评估和预料引进的技术是否适合发展中国家。其四,技术引进往往会对国内的科研与技术开发造成冲击。由于发展中国家引进的技术一般都比较先进,往往会超出国内科研所能够达到的水平,因此随时会对正在进行的科研形成强大冲击。其五,容易产生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从而导致自身科研体系日益走向瘫痪的状态。如果长期以引进技术为本国技术成长的主要模式,必然会导致本国的科研体系不断的萎缩,以致最终走向瘫痪。例如在20世纪50、60年代亚非拉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引进——落后——再引进”恶性循环的状况,就是由于采取了外生型技术成长模式的结果。
采取外生技术成长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往往由于本国的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太大,自身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十分薄弱,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根本无法实现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对接。因此,这些发展中国家往往采取引进外来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的方式。采取这一技术成长模式往往是在二战后新近获得民族独立的拉美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早期阶段。
3 混合型技术成长模式
混合型技术成长模式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国技术引进和本国自主研发的方式采取并重的态度,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正如西方学者赫伯特·科普列1990年在《拉丁美洲制造业公司的技术变革;回顾与总结》一文中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并不像人们在60~70年代认识的那样——仅仅是引进技术的被动吸收者,而是积极地参与了技术的掌握、改进和创新。又如美国经济学博士E·维斯特法尔1987年在《亚洲四小龙的工业化发展》一文中,指出: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就是建立在自身技术能力特别快的发展基础上。这种快速发展在于自身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的加强,能够很好地改进引进的技术。我们认为,这种技术引进模式集中了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种技术成长模式的优点,但是由于国内、国外技术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有时也会使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两种形式之间造成分离和断裂。
混合型技术成长模式的优点是:其一,可以发挥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各自优势,充分满足发展中国家技术迅速成长的需要。其二,能够进一步完善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成长体制。比如韩国政府就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批研发和开发机构,帮助企业对引进的技术加以消化吸收、模仿改造和技术创新。据有关资料表明,在韩国现有的引进技术项目中,全部和接近被消化吸收的占54.4%,基本被消化吸收的占36%,有力促进了韩国的技术成长。可见,韩国采取的这种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模式,有力促进了本国的技术成长。
混合型技术成长模式的缺点是:其一,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发之间容易产生断裂,不容易使两者很好结合起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较为落后。因此,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不一定能够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因此容易存在着断裂。其二,技术引进和自主研究同时进行,会花费大量资金。其三,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同时进行,若两者关系协调不好,就容易发生重复,造成资源浪费。比如拉美和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初期,采取混合型技术引进模式时由于经验不足,往往造成一些浪费和走一些弯路。
采取混合型技术成长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技术成长迅速的经济腾飞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需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改造自己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更需要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消化、吸收以实现技术创新。不断实现技术的“引进——创新——出口——再引进——再创新——再出口”,有利于使自身一直处于技术成长的良性循环之中。这一技术成长模式在“亚洲四小龙”的技术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4 全球型技术成长模式
前面讨论的三种技术成长模式,是在历史中曾经存在过或者是在现实中正存在着的。它们虽然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也都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缺陷,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寻求一种更加完善的技术成长模式。全球型技术成长模式则是我们根据科技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技术成长的需要,而构建的一种全新的技术成长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发展中国家立足于科技全球化的现实,超越传统的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的模式,采取与其他国家或全球性组织等组成技术战略联盟方式,共同进行研发,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全球型技术成长模式与混合型技术成长模式似乎有相似之处,其实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因为,混合型技术成长模式依然以发展中国家自身为本位,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是“二元结构”的对立关系,因此没有把发展中国家放在一个全球日益密切联系的一体化世界中,而是以发展中国家本身的技术成长为中心,认为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技术发展才是最高的终极目标。而全球型技术成长模式则是发展中国家把自身的技术成长融入全球技术的共同发展之中,使自身成为全球技术一体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认为,全球型技术成长模式即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或全球性组织组成的技术战略联盟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形式:其一,发展中国家之间组成的技术战略联盟。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虽然总体上水平并不很高,但是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因为每个发展中国家并不是在所有的技术领域内都落后。发展中国家技术战略联盟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可以组织地区性、课题性和行业性技术战略联盟等。其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组成的技术战略联盟。这种技术战略联盟一般是以双边技术合作的形式而订立的。其三,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性组织组成的技术战略联盟。这种技术战略联盟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技术而与国际性经济、科技和政治组织订立的。其四,发展中国家与跨国公司之间组成的技术战略联盟。跨国公司控制着大量高新技术,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与它订立联盟的形式获得一些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当然还有其他形式的技术战略联盟。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战略联盟共同组成了全球型技术成长模式。全球型技术战略联盟特点是超越国界的全球性定位、并且对参加联盟的各方都有利,即有利于实现“共赢”。
实际上,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技术成长模式就是发展中国家全球型技术成长模式的典范。近二十多年来,社会主义中国始终顺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潮流,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把自身利益与世界各国利益融合在一起,与世界各国在包括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重视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如正在不断完善国家创新系统。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不久前还加入WTO,通过这种全球型技术成长模式使自身技术得以不断成长。
总之,全球化时代,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全球技术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中来把握自身的技术成长,发展中国家更要使自身的技术发展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去。可见,全球化进程中,任何企图自以为是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技术成长模式都是不现实的,只有依照全球型技术成长模式,发展中国家才能最大限度地使自己的技术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