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上述的消费者最优选择的分析中隐含着一个局限条件,那就是这个模型所模拟的世界是没有借贷行为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会把现在的所有收入就在现在全部花完——这通常不会是最优选择,而是会在现在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先做选择。这涉及到利息理论,也就是这教材的第十五章《时间经济学》才会讲授的内容,现在也是先按下不表。撇开在现在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进行选择的复杂性,现在的收入就得在现在全部花完,留到未来就全部腐烂、价值灭失(想象一下这收入是以新鲜蔬果来体现的),并且这个世界没有借贷——你也不能把现在的收入贷给别人用作现在的消费,换取未来他归还给你以满足你未来的消费;现在的消费也不能超过现在的收入,因为同样是由于没有借贷,你不能向别人借入他的现在收入以满足你超出现在收入水平的消费。
以上就是消费者理论的前半部分内容,后半部分是关于收入与价格这两个局限条件变化时消费者最优选择(或所谓的消费者均衡)的变化,并试图由此推导出需求曲线。后半部分的内容下一讲再介绍(并批判!),这里先要批判的是这一讲一开头时就已经指出的,很多经济学家所进行的效用分析,基本上都是套套逻辑,根本没有解释到任何现象!这里我就举这课本里的一个典型“反面教材”。大家翻到 74 ~ 76 页上的“应用:行善”,其分析可以说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堕入了套套逻辑之中而不自知的效用分析。表面看起来,这分析很有道理,思维也显得极为聪明,但实际上只是用假设出来的所谓利己者的偏好或效用(以形状特别的等优曲线来反映)直接解释捐钱的行为,也就是说,这解释是假设出来的!所谓的人们愿意捐钱给比自己贫穷的人的行为,其实已经作为一种假设隐含在那等优曲线的形状之中(比利己者富有的人的收入是中性品,比利己者贫穷的人的收入是越多越好的物品),所以这实际上是直接使用假设(对等优曲线形状的假设,就是对利己者偏好于增加比自己贫穷的人的收入的假设)去解释人们愿意捐钱给比自己贫穷的人的行为。说白了,这等于是说:因为 A 是 B ,所以 A 是 B !这不是套套逻辑,又是什么呢?然而,在漂亮的几何图形的包装之下,效用分析显得美仑美奂,再加上因为实际上是套套逻辑,所以结论一定是正确的,于是又显得似乎极是逻辑井然、推理严密。然而,若你有一双慧眼,能把这数学包装揭开,就会发现里面只是空空如也、实际上什么都没解释的壳子!
那么,怎么解释行善的行为才不是套套逻辑呢?其实我在第三讲里已经示范了如何以自私假设加上局限条件的变化(也就是需求定律)来解释看起来并不自私的捐钱行为,大家可以回头细看那一段的解释,再跟课本上的这个以效用理论(等优曲线)的解释对比一下,好好地深入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解释,什么只是虚有其表的套套逻辑!
本讲课后作业:上一讲分析了房屋租赁市场上价格(房租)管制的后果,这一讲的作业就让大家分析一下房地产市场上数量管制(限购令)的后果。限购令实施以来,我们观察到的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如下:先是几乎价格没有任何下跌,甚至一些市中心黄金地段的房价还小幅上升了;然后最近出现大幅下跌。解释这价格变动的现象,不准掺杂任何主观感情色彩的价值判断,否则一律删而不答!
上一讲作业的回答及评论选登:
(1)作业讲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841af70102dtvu.html
(2)评论选登:
realme2011-12-12 17:54:44
再无情的市场也比再善良的国家好
lately_chou2011-12-12 17:55:45
票价由市场决定会好过价格管制,不能接受高价格的人会有自己的安排,怎样安排都比排队好。
新浪网友2011-12-12 23:38:14
在目前中国铁路的产权局限下,天下没有纯真的“公产”,天下无黄牛的“大治”违背了自私的假设!
如果将铁路资源彻底界定为私产(就象美国BURLINGTONG铁路公司那样),那么就可以借用麦克阿瑟的一句话,黄牛不死,they just fade away。
博主回复:2011-12-13 08:21:55
呵呵,最后一句很精彩。
发现各位读者现在的最后一句往往都有出彩的表现,我在考虑是否以后要加一个“最后一句精彩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