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大互联网时代O2O
作者:刘秀光 申领版权
2015年07月23日 共有 788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大互联网时代O2O的图片

 

O2O是当下最火的话题之一,更是商界的宠儿。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行业公司都在朝着O2O迈进。先后有从事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京东以及从事传统零售的苏宁,甚至包括从事物流快递的顺丰都发布了自己的O2O战略。

O2O为什么会这么热闹呢?有人预估O2O未来的市场将高达几万亿,这里“钱景”广阔。其实“份额”只是朝三暮四或者暮四朝三的把戏而已。因为零售的市场规模基本一定,份额要么走传统零售,要么走电子商务;实在不行,模糊一下走O2O的方式。所以如果O2O也算是一种切分方式的话,那么它挤占的也是传统零售和电子商务的市场份额。这种切分对于总体市场规模意义并不大,但是这将直接导致市场企业之间的市场占比。因为O2O作为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的中间存在形式将直接影响电子商务企业和零售企业对于另外一种销售方式的份额的争夺。也决定了两方阵营的企业是否可以成功渗透到对方的业务领域。

为迎接2015年移动互联网新的机遇与挑战,与时俱进,抢占O2O市场先机,中国电信集团于2014年年底特别邀请体验式微营销创始人、全网O2O实战营销专家、中国500强讲师刘秀光老师专门为中国电信公司员工进行“互联网时代O2O思维与营销”整整两天的系统培训。

大互联网时代O2O的图片

从战略布局、营销实施、运营等多维度系统解读互联网,电商、连锁店、餐饮、酒店、旅游等10余行业O2O实践所需的方法和案例。

从企业的O2O战略、战术、布局、营销、实施、运营等多个维度系统讲解它们实践O2O的方法和技巧,再现它们实践O2O的完整过程和步骤,既具有启发意义,又具有很强的实战意义。

全网O2O营销实战专家、体验式微营销创始人刘秀光认为:O2O是这样的,“两个O是双向的,都是企业和用户互动沟通的触角。仅把O2O当成一种销售手段或商业模式是不够的。

大互联网时代O2O的图片

首先,O2O是一种思维的习惯,是线上线下的平衡。对传统企业来说不能只关注线下,也需关注线上,线下渠道终端散布着用户,线上平台同样散布着用户,且更多。

其次,O2O是一个体系,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企业要尽可能去构建用户的消费习惯,与用户建立直接的关系。如何寻找用户、与用户建立联系、管理并沉淀用户?这些是贯穿传统企业O2O全部进程的基础问题。

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的今天,线下向线上的转移速度越来越快,但是线下的资源依然是重头,那么大量的线下实体资源就需要思考如何融入到互联网的大趋势当中,而商家也更需要考虑消费群同时有两种不同的消费习惯。这就需要有一个线下和线上统一结合的中间模式,这就是O2O。O2O既要照顾不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又要实现电子商务对消费者服务更加便利的内在要求。这是O2O业务模式的本质要求,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理解了本质,我们就不用纠结O2O到底是Offline To Online 还是 Online To Offline,还是其他的实现方式。因为无论哪种,其目的都是通过线上线下的同步结合,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对顾客的服务便利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流,增加销售机会;提升销售额度,通过销售额的增加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所以刘秀光认为:评判一种O2O模式是否好,并不在于其形式是怎样的,而是在于这种形式是否可以盘活企业的实体资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否可以融合更多的资源、提升企业生态圈的生存发展创新能力。

 

相关新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什么对创新重要?
大公司体制内创新的困境
“互联网 ”时代企业的创新困境与驱动
第1章 市场供求与市场均衡 本章小结
第五节 需求估计
第四节 蛛网模型
第三节  市场均衡
第二节 供 给
第1章 市场供求与市场均衡 第一节 需求
导 论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