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导 论
作者:叶德磊 申领版权
2017年03月03日 共有 1205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一、什么是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是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框架和分析技巧等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一门科学。由于经济学的理论分工,这里运用的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是微观经济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不能仅凭感觉,也不能仅凭零碎的经验,而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或者说,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这其中的理论之一便是管理经济学。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经常面临诸如此类的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生产多少?企业面临的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市场环境是怎样的?有哪些可取的竞争策略?等等。历史悠久、发展较为成熟的微观经济学对这样一些问题都作出了较好的理论说明。管理经济学将微观经济学引入企业的管理领域,对一些管理理论和管理原则,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理论阐述,使得企业管理理论具有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同时也使得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企业管理领域获得了带有实践性的拓展。

虽然从具体内容上看,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较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但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1)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是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经济个体包括消费者、企业、生产要素所有者等。管理经济学则主要是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角度展开分析,可以说,企业及其管理是唯一的分析中心。

2)微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管理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企业如何科学地进行经营管理决策。

正是由于上述的区别,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内容取舍和理论组合上也是有所不同的。

管理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假定前提是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生产经营场地等)总是有限的、稀缺的。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不能生产市场所需要的所有产品,而必须有所取舍,即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如果生产的话,又生产多少?这就是所谓生产什么的问题。每种生产资源一般可有多种用途,而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一般也可采用多种生产方法。例如,同一种产品,既可采用劳动密集型方法生产,也可采用资本密集型方法生产;既可由单家企业生产,也可由几家企业联合生产;既可在甲地生产,也可在乙地生产;等等。这里有一个如何组织生产使各种有限的资源能够最有效率地被使用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怎样生产的问题。生产出来的成果是有限的,它有一个如何在所有投资者、生产经营人员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主体之间分配(通过工资、利息、租金、分红等形式)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为谁生产的问题。利益分配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

对上述这些问题的研究实际上也就是解决一个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譬如,资源应该配置在哪些产品的生产上?应该配置在哪些生产方式上?生产成果也是经济资源,成果的分配当然也是资源的配置。所以管理经济学也被看作为关于一定范围内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

二、管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这里只简单地介绍如下几点:

1.以边际分析为主要工具。边际分析来源于数学中的增量分析。当一个或几个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如何随之变动,这就是边际分析。因此,边际分析在技术上常常体现为数学上的求导数的问题。正是依据边际分析,产生了管理经济学中一系列极为重要的边际概念和边际规则。

2.以均衡状态为分析依托。均衡(equilibrium)这一概念来源于物理学上的平衡,指的是某种经济状态能够继续维持不变。在被考察的某一经济事物中,当相反力量相等或作用相反的经济变量相等时,该种状态可以维持不变,这便称之为均衡或均衡状态;还有,当某一经济决策为最优时,经济行为主体便不会去改变它,而是会维持该状态不变,这也属于均衡。

例如,当价格为50美元时,市场上对某种牌号皮鞋的需求量为1万双,厂商愿意供给的数量也为1万双,这时可以说,价格为50美元时,皮鞋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反之,如果价格为50美元时,市场需求量为1万双,厂商由于生产能力不足等原因,仅能提供6千双,这时的皮鞋价格必然上涨,厂商必然扩大生产,也就是,这时的皮鞋供求与价格都未稳定下来,处于非均衡状态。

均衡并不意味着静止不变。实际上,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中,旧的均衡不断被打破,经济变量的不断变化和调整引向新的均衡,正是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企业和经济社会才得以不断发展。可以说,向新的均衡过渡中的非均衡状态是一种常态。但尽管如此,均衡能够描述经济变量变动的方向,而且作为引导经济变量力图达到的阶段性“理想”状态和作为经济分析中的依托,对经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3. 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经济学赖以建立的一个基本理论假定便是人们的经济行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学把现实社会中的人看作为“经济人”,即人在经济生活中都受利己心或个人利益所驱使,不会去干那种于己无利或于己有害的事情,也不会在可得大利的条件下却只从事那种只得小利的活动,经济个体都会在既定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便是经济行为的理性化。具体可以表述为:作为生产者,追求的是既定资源条件下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的是生产要素拥有既定条件下要素收益的最大化。等等。

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的假设既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现实,也是理论分析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否则理论分析就难以展开。例如,企业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将资源胡乱地利用甚至去故意浪费,那么理论分析便没有起码的原则,理论本身也成为多余的、无用的了。

管理经济学的性质和其运用的研究方法决定了在MBA课程体系中,在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管理经济学是学术性很强、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课程。

三、管理经济学的适用性

管理经济学中虽然也有一些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如定价策略等),但与《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管理沟通》等课程相比,理论性、学术性相对较强的管理经济学显然更多地着重于培养人的思维逻辑、思考方法等。这是不同课程的性质决定的,更是人的不同层面的知识需求决定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思维逻辑和科学的思考方法的构塑比解决某几个具体问题的对策掌握要重要得多。

管理经济学不仅会培养人们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也会培养人们对几乎所有日常生活问题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国外学术界还有经济学帝国主义”(economic imperialism的说法,它指的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框架和一些基本理论原理等正不断地向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其它学科渗透和“入侵”,被广泛地运用于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分析。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甚至还说过“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后(queen)”。

在学习管理经济学的学员或学生当中,有的人今后可能并不会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或者是来自事业单位的学员,那么,他们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呢?肯定有。譬如,事业单位的运行也有成本,也有利益追求,这里的利益虽然不一定表现为利润,但体现为办更多的事和更有效率地办事。管理经济学中的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分析框架在这里仍是适用的。再譬如,管理经济学中市场博弈的原理、信息不对称的理论阐述等也完全适合于描述和分析事业单位的许多现象和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


 

相关新闻

第1章 市场供求与市场均衡 本章小结
第五节 需求估计
第四节 蛛网模型
第三节  市场均衡
第二节 供 给
第1章 市场供求与市场均衡 第一节 需求
中外政治思想史辅导介绍及绪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什么对创新重要?
大公司体制内创新的困境
“互联网 ”时代企业的创新困境与驱动
第1章 市场供求与市场均衡 本章小结
第五节 需求估计
第四节 蛛网模型
第三节  市场均衡
第二节 供 给
第1章 市场供求与市场均衡 第一节 需求
停滞不前,还是临近奇点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