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从0到1
巴龙的基带一举成功,将大家刺激得激情高涨,干劲十足。于是马不停蹄地着手AP应用处理器芯片的研发。
2012年,华为发布了K3V2,号称是全球最小的四核ARM A9架构处理器。K3V2与其失败的前任K3V1最本质的不同是:V2使用了ARM架构,支持安卓操作系统而不再是Windows Mobile (后来叫Windows Phone)。
海思给了位于英国剑桥的Arm公司不菲的费用,以获得IP(知识产权)的授权。
如果说PC是Intel+Windows紧密耦合的结果。那么,智能手机就是ARM+IOS(苹果)或者是ARM+安卓(谷歌)联姻的成果。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智能手机(包括苹果)的革命是美国的操作系统、英国的芯片架构和中国的整机设计和先进制造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做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并不难,但要做好UI(用户界面)以及构筑全方位的生态却很难。过去这些年,基本已经消失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有:塞班Sybiam、Windows Mobile (Windows Phone)、Palm OS、Blackberry黑莓、三星的Bada等。阿里的Yunos兼容安卓号称装机千万,现在转战车联与物联了。
搞出安卓的Google的总部在硅谷山景城,很多人去过,但位于剑桥的Arm总部却很少人去过。瑞芯微(RK)基于ARM架构的3188和3288两颗芯片在“瘦客户机”上用了很多,我了解的京华科讯桌面云就用了很多这样的“黑盒子”。
图注:作者戴辉摄于剑桥Arm总部
艾伟说:“平心而论,K3V2虽然是麒麟芯片当时较为成熟的一款产品,但相比同时期高通的旗舰处理器仍有明显差距。” K3V2工艺是40nm,发热量大,游戏的兼容性不强。同时期的高通APQ8064和三星Exynos4412都已经用上了28、32nm的工艺。
既然手机芯片与手机都是终端公司一母所生,相互扶持就责无旁贷了。一切问题都是人民内部问题,一切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曾任过手机平台软件负责人的乔磊是我同系嫡亲师弟,他告诉我,他们曾夜以继日地从软件侧来弥补芯片上的众多漏洞和BUG 。
第一个用上了自己芯片的手机是D1的四核版。由于芯片问题未能如期解决,不得不推迟了发布时间。功耗是个老大难问题,我就拥有D1暖手宝一枚。后来的D2加了防水特性,余承东演示时还将之放到了洗脚盆里,但依然卖得不好。D系列就“寿终正寝”了。
图注:作者戴辉用过的部分手机
知情人透露,余承东对用自研的芯片也曾深表担忧,甚至抵触过。站在他的立场看,这也完全可以理解。2012年,华为手机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为此不惜砍掉了欧洲运营商数百上千万台的定制手机。这是余承东执掌手机业务后最艰难的时刻,压力山大啊!我估计高层给了老余承诺:不成功,也不必成仁!这才将麒麟芯片强行拉上马!
用在自家的手机里,麒麟芯片算是实现了“从0到1”,终于商用了!但如何从1到100,却又是一个世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