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上讲,项目管理就是要在规定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要求下完成一次性(独特性)事业。项目范围是指为完成项目而必须做的工作,就是项目工作的边界。项目时间是指在多长时间内完成项目。项目成本是指花多少钱来完成项目。项目质量是指项目成果要达到的质量要求,以便能发挥设计的功能。
真正想要解决一个问题,你必须明确要做哪些工作,在什么时间解决,用多大代价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才算解决。
在项目范围一定的情况下,项目时间、成本和质量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被称为传统意义上的“三重制约”。
在1983年PMI把“项目范围”列为项目目标的一个重要维度之前,传统的、经验式的项目管理并不强调项目范围管理,似乎项目范围是理所当然、不需加以管理的事情。但是,无数实践证明,项目范围非常容易出问题,如遗漏掉一些必需的工作或随意增加工作内容。项目范围方面的问题不仅通常会引起项目时间、成本和质量的问题,而且项目时间、成本和质量控制不好,也往往可归因于项目范围控制不好。
项目管理的宏观目的是满足主要项目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利益追求。与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任何单位、团体、小组和个人,都是项目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利益追求包括客观需要、主观想要和可能期望。客观需要,是做项目的直接原因,是项目存在的基础。主观想要,是在客观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可能期望是在前两者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不太说得清楚的对项目的潜在希望。满足客观需要,可以消除利益相关者的不满意感;满足主观想要,可以打造利益相关者的满意感;而满足可能期望,则可以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发展愿望。
做项目,人们应该尽力分析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这三个层次的利益追求,尽量满足项目管理强调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人们应该运用项目管理和相关应用领域(如建筑、IT)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把项目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想要和期望,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文档化的项目要求,然后去实现这些项目要求。项目经理经常要面对项目业主或高级管理层所提的笼统、抽象的项目要求,所以他必须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分析相应的需要、想要和期望,并把它们转化成可操作的项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