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某法学理论研讨会上,甲和乙就法治的概念和理论问题进行辩论。甲说:①在中国,法治理论最早是由梁启超先生提出来的;②法治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权威;③法治意味着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乙则认为:①法家提出过"任法而治"、"以法治国"的思想;②法治与法制没有区别;③"法治国家"概念最初是在德语中使用的。下列哪一选项所列论点是适当的?(2003-1-4)[1]
A.甲的论点②和乙的论点①
B.甲的论点①和乙的论点③
C.甲的论点②和乙的论点②
D.甲的论点③和乙的论点②
2.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些是不适当的?(2004-1-51)[2]
A.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
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
C.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
D.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
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7-1-51)[3]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
D.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hr,切实提高法律职业人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
[1] 【答案】A。在中国,法治的概念(不是理论)最早是由梁启超先生提出来的,法治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法治意味着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在历史上,法家提出过"任法而治"、"以法治国"的思想;法治与法制存在本质区别;"法治国家"概念最初是在德语中使用的。因此甲的论点1错误,乙的论点2错误。
[2] 【答案】ABC。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并不意味着法律要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制并不以保障人权为核心,因此,即使实现了法制,也有可能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
[3]【答案】 A B C D。选项全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