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资本主义形成时期西欧社会的重大变化;理解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基本内容;掌握马基雅维利、布丹的政治思想以及宗教改革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从14世纪开始,西方进入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政治思想是以民族国家和个人精神为主要特征的。
从政治思想角度看,文艺复兴带来巨大影响:人文主义以人为本,以人的眼光看世界,看社会;提出世俗主义,开始摆脱神学影响,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序幕。
在新思想的影响下,宗教改革运动不但进一步确定了近代以来兴起的个人精神,而且为近代西方提供了自由、平等、民主、民族国家等基本概念,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
下面讲五个问题。
1、文艺复兴运动
14~16 世纪反映西欧各国正 在形成中的资 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主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及德意志、尼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地。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文艺复兴宣扬个性解放、尊重人、爱人等人文主义思想 ,用资产阶级的“人道”反对封建阶级的“神道”,用资产阶级的纵欲主义反对封建阶级的禁欲主义。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
意大利文艺复兴13世纪末14世纪初,意大利在欧洲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地区有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地。这3个城市成为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发源地和最大中心。
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早的两位代表人物是佛罗伦萨诗人但丁和画家乔托。但丁的不朽名作《神曲》以恢弘的篇章描写诗人在地狱、净界和天堂的幻游。但丁借神游三界的故事描写现实生活和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他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反对封建教会宣扬的宗教宿命论,歌颂有远大抱负和坚毅刚强的英雄豪杰,从而表现了新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但丁标志着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近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近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乔托的壁画虽然以宗教题材为主,却力求表现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一反中世纪宗教艺术的抽象与空洞,从而传述了新的时代精神。他被后人尊为第一个奠定了近代绘画传统的天才。14世纪后半期又出现了两名新文化的代表人物:F.彼特拉克和G.薄伽丘。彼特拉克诗文并茂,最优秀的作品是用意大利文写的抒情诗集《歌集》,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的名作《十日谈》以诙谐生动的语言讽刺教会贵族,赞扬市民群众,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
15世纪,人文主义在意大利蓬勃发展 ,出现了“言必称古典”的局面。许多学者、诗人搜求古籍成风。随着对古典文化的学习,人文主义思想也日益发展,深入人心。当时的先进人士以所谓“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理想,蔑视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门第观念,力求成为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封建教会对文化的垄断钳制被打破了,文化领域百花竞放 ,为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开拓了道路。
16世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特别繁荣的时期,产生了3位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为当时“全面发展的人”的完美典型。他的艺术水平在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和掌握现实主义手法上都达到新的高度,从而塑造了一系列无与伦比的艺术典型。肖像画《蒙娜丽莎》被誉为世界美术杰作之冠,表现了艺术家对女性美和人的丰富精神生活的赞赏;壁画《最后的晚餐》则反映了艺术家创造典型人物和戏剧性场面的能力 ,深刻描绘了人物的性格,布局严谨又富于变化,为后人学习的典范。达·芬奇对许多学科都有重大发现,在解剖学、生理学、地质学、植物学、应用技术和机械设计方面建树尤多,被誉为许多现代发明的先驱。米开朗琪罗是艺术上造诣极高的大师,在建筑,雕刻、绘画、诗歌等方面都留有很多不朽杰作。他创作的罗马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巨幅屋顶壁画,虽属宗教题材,却充满热情奔放、力量无穷的英雄形象,被称为世界上最宏伟的艺术作品。他的许多雕塑,例如《大卫》、《摩西》和《垂死的奴隶》等,在技艺上较希腊古典名作有过之无不及。拉斐尔则是卓越的画家,被后世尊为画圣。他善于吸收各家之长 ,加以自己的创造,在艺术的秀美、典雅方面大放异彩,留下了许多第一流的杰作。如 《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以及梵蒂冈教皇宫中的许多壁画,尤其是《雅典学派》、《教义的争论》等,都达到构图和谐和形象完美的极致。除这三位艺术大师之外,这一时期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还有建筑师布拉曼特 (1444~1514)、政治学家和史学家马基雅维利、诗人阿里奥斯托(1474~1533 )。布拉曼特通过在罗马的设计和作品,创立了文艺复兴时期气象浩阔的建筑风格 。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有《佛罗伦萨史》、《君主论》 等;阿里奥斯托的代表作则有长诗《疯狂的奥尔兰多》。他们的作品都对现实问题作了深入分析或反映。
德意志、尼德兰的文艺复兴 德意志的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是鹿特丹的D.伊拉斯谟。名作有《愚人颂》、《希腊语圣经新约批注》等。他以人文主义精神批判、考订基督教的经典,痛斥宗教神学的荒诞和教士的愚昧,揭露教皇、主教以及封建贵族的贪婪淫逸,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德意志文艺复兴在艺术方面的突出代表有著名艺术家A.丢勒。同达·芬奇一样,丢勒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支持宗教改革 ,同情农民战争,艺术上版画成就极高,被视为西方最伟大的版画家之一。尼德兰画派从15世纪起即注重写实,名家辈出,到16世纪产生了绰号庄稼汉的画家P.勃鲁盖尔(老)。勃鲁盖尔和尼德兰人文主义者有密切联系,积极参与尼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斗争,并以描绘乡村景色和农民生活为其艺术创作的特色,杰作《绞刑架下的舞蹈》从空中鸟瞰的角度展现林野风光,近景的舞蹈情节与远景山水的幽静完美相辅相成,富有诗意,在文艺复兴美术中独树一帜。
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文艺复兴 英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是人文主义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先驱T.莫尔。他的名著《乌托邦》对私有制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并设计了一个“公有”的空想社会,对后世影响很大。进步哲学家F.培根提倡“知识就是力量”,代表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伟大复兴》等,强调以科学方法研究自然和征服自然,对知识的进步充满信心。伟大的戏剧家W.莎士比亚则是文艺复兴文学的巨人之一,他写有37部戏剧 、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其代表作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等都是世界剧坛中普遍推崇的名剧,均以情节生动、内容丰富、形象突出、语言精练著称。法国的学者M.E.de蒙田强调自由思考,反对禁欲主义教条 ;他的散文言情说理,舒展自然,在传播人文主义思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法国文学家F.拉伯雷,以长篇小说《巨人传》在欧洲获得崇高声誉。他批斥封建思想,强调人性发展和教育的作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西班牙的文学巨匠M.de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是可与莎士比亚的戏剧并列的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艺术方面,法国、西班牙也达到了高度的繁荣,文艺复兴美术成为本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代表人物有法国的J. 古戎(约1510~1565 ),善作优美浮雕;西班牙的D.委拉斯贵支则精于油画,作品《宫娥》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齐名。此外,佛兰德斯画家P.P.鲁本斯在人像、风景方面都有卓越成就。荷兰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造诣极深,代表作如《夜巡》、《浪子回头》等皆以逼真生动著称。
文艺复兴是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代表欧洲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最初发展阶段,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其光彩夺目的成果影响深远。现代的自然研究和自然科学的形成,是文艺复兴文化最有积极意义的成果之一。波兰天文学家 N.哥白尼提出的太阳中心说,用科学真理给几千年来上帝创造世界的神学以毁灭性打击。航海家C.哥伦布和F.de麦哲伦等在地理上的大发现,为地圆说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意大利科学家、思想家G.布鲁诺,在天主教反动时期坚持科学真理,写了《论原因、本原和统一》、《论无限性、宇宙和世界》等专著,抨击宗教黑暗统治,最后为此牺牲于火刑柱上。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斗争精神都在世界科学史上树立了辉映千古的范例。
文艺复兴运动不仅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影响的结果,它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特别是阿拉伯、印度和中国文化中许多有用的东西,中国的指南针、火药制造术、造纸术引起了欧洲航海、军事、文化等领域的革命,对文艺复兴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问答题: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72
2、宗教改革运动
自15、16世纪开始,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自西向东掀起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场宗教改革运动以反封建、改革教会为目标,成为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改革运动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首先,在基督教会内部,出现了一些教会改革思想。1517年主教会议结束后,路德公开反对罗马教会,在德国发起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宗教改革运动逐渐被推向高潮,并在16世纪末期达到崩峰。
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在欧洲出现的以宗教改革为内容的大规模社会政治运动。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教廷势力越来越大,教会占有土地,出售赎罪券,与世俗政权联系密切又彼此争斗,教廷和一些教士的腐化极其严重,各阶层民众对之日益不满。1517 年10月31日,德国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矛头直指罗马教皇,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1520年,路德又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敦促教廷和教会恢复使徒时代的廉洁和简朴。此后宗教改革运动迅速在欧洲展开。在德国,出现了一批支持路德主张的封建主和市民教会;在法国和瑞士,出现了以加尔文、茨温利为首的激进改革;在英国,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出售赎罪券;不承认教会有解释《圣经》的绝对权威,不承认教士沟通神人的中介作用,认为《圣经》是信仰的最高原则,因信即可称义,教徒能够与上帝直接相通相遇;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主张教士可以婚娶。宗教改革之后,西欧北欧各国的世俗君主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并把各国教会制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产生了脱离罗马教廷的基督教第三大派别即新教各宗派;在德国和北欧诸国有路德宗,法国、瑞士和苏格兰有加尔文宗,英国有安立甘宗等等,各种民族语言的《圣经》也相继出版。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教会,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道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问答题:宗教改革理论家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P73
3、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君主论》是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代表作。马基雅维利明确地将政治与道德分开,从权力的角度和从人的角度来理解政治和研究现实的政治和国家问题,从而为权力政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还从权力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总结了君主统治的方略,全面地架构了权力政治观的体系。
马基雅维利将权力视为国家本质,作为研究政治问题的出发点,为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为统一意大利提出一套主张,第一个把政治、伦理分开。伦理问题不能用政治手段解决,同样,政治问题不能用伦理解决。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严复译为《霸术》,称霸之术,权术。
权力政治观:欧洲社会进入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形成时期出现的政治理论观念。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为权力政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权力政治观继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之后,成为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基本政治观。
4、布丹的国家主权理论
第一个讲主权问题的是布丹。
布丹的国家理论(P89-90),布丹的主权理论(P91-92)。
5、莫尔以及“乌托邦”思想
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莫尔深受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莫尔目睹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尤其是圈地运动的残酷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试图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1516年莫尔发表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既有利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该书揭露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罪恶,并展示了美好社会的蓝图。该书引起了巨大反响,甚至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称。
莫尔深刻地揭露了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造成的种种罪恶。莫尔批判私有制,认为正是私有制导致社会出现了“一面贫困不堪,而另一面又奢侈无度”的局面。莫尔不但看到了私有制的罪恶,而且第一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实现财富的平均公正分配的主张,这是莫尔对空想社会主义乃至科学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
在批判现代社会弊病的基础上,莫尔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在这个乌托邦里,人们消灭了私有制,消除了剥削,削除了贫富分化,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莫尔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生产的角度提出了以共同劳动为基础的公有制的设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在政治上,莫尔明确地提出要实行民主政治制度,让普通的公民能够广泛地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在乌托邦中,城市政府是元老院,另外还设有民众大会。民众大会和元老院决定一切重大事务。乌托邦的各级行政官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不称职的可以撤换。他们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没有任何特权和官僚习气,同人民群众在经济和政治上完全平等。
受柏拉图的影响,莫尔的思想中有着浓厚的“哲学王”思想。在他的理想社会中,最高首脑应该由威望最高的贤人担任,是一个“哲学家皇帝”。一般来讲,最高首脑终生任职,但如果伤害人民利益,人民可以罢免他。
受时代的限制,莫尔并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动力和途径,而且,莫尔的理想社会中还存在着奴隶劳动等,这些都是其思想的局限所在。然而,莫尔为人类描绘了一幅空想社会主义蓝图,深刻地影响了近代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甚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些宝贵的资料,莫尔本人也成为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奠基人。
◆关于空想社会主义
产生于16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有:16世纪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17世纪英国的温斯坦莱,1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19世纪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以及英国的欧文等。广义的空想社会主义包括空想共产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二个部分。
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对立的反映 ,它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16和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3个阶段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各不相同,无产阶级的发展水平不同 ,从而使3 个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16~17世纪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时期,无产阶级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这时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主义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了“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基本原则,但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只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
18世纪这一时期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认识从文字描述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对私有制,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批判,认为私有制引起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 ;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 ,主张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主张在封建制度崩溃后,在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赞 同 君主制、终身制、家长制等。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这时,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并得出一些接近历史实际的结论;理论上,提出政治制度的基础是经济状况,指出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设计未来理想社会主义制度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