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近代科学诞生的前奏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2月12日 共有 1017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1.2.2 近代科学诞生的前奏
    伽利略于.. 1564年出生在意大利一个贵族家庭里,从小爱好文艺和科
    
    学。他所处的时代正值文艺复兴之后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意大利是文艺
    
    复兴的发源地,思想非常活跃。其杰出代表达·芬奇(Leonard da Vinci,
    
    1452—1519)不仅是艺术家和工程师,还做过许多物理实验,主张在科
    
    学工作中多进行实验观察;波兰人哥白尼(Copernicus,1473—1543)
    
    主张日心说,公开向亚里士多德的信仰者挑战;英国人弗兰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1561—1626)大力宣传实验的重要性,极力反对经院
    
    哲学,为伽利略的工作鸣锣开道,可以说,他们是伽利略工作的前驱。..
    
    ① Galileo Galilei,Two New Sciences,MacMillan,1914,p.153.
    
    
    数学上也有人为新科学的诞生作了准备,13—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
    
    数学上也有人为新科学的诞生作了准备,13—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
    
    他们提出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后来又提出加速度的概念。不过,他们从
    
    未用之于落体运动。
    
    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落速度快的结论与实际经验不符,理所当然
    
    会受到科学家的实验检验。就在伽利略所在的比萨(Pisa)也多次记载
    
    有落体的研究。例如,伽利略的一位老师,叫包罗(Giro - lamo Borro),
    
    是哲学教授,就曾在自己.. 1575年发表的书中写道.. ①:
    
    “我们从窗口以同样的力投两个重量相同的物体,铅块慢于木块。”
    不过,铅块和木块可能是抛出窗外的。
    
    1544年,有一位历史学家记述了三个人曾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思想
    
    表示怀疑。他们注意到亚里士多德的意见与实际经验不符。但书中没有
    
    描述具体的实验。
    
    1576年意大利帕都亚(Padua)有一位数学家叫莫勒第(G.Moletti),
    
    写了一本小册子叫《大炮术》,也是以当时惯用的对话方式进行论述的。
    
    其中有一段明确地提到落体运动,请读下面一段对话①:
    
    “王子:如果从塔顶我们放下两个球,一个是重.. 20磅的铅球,另一
    
    个是重.. 1磅的铅球,大球将比小球快.. 20倍。
    作者:我认为理由是充分的,如果有人问我,我一定同意这是一条
    
    原理。
    
    王子:亲爱的先生,您错了。它们同时到达。我不是只做过一次试
    
    验,而是许多次。还有,和铅球体积大致相等的木球,从同一高度释放,
    
    也在同一时刻落到地面或土壤上。
    
    作者:如果高贵的大人不告诉我您做过这样的试验,我还会不相信
    呢!那好,可是怎样拯救亚里士多德呢?
    
    王子:许多人都设法用不同的方法来拯救他,但实际上他没有得到
    
    拯救。老实告诉您,我也曾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办法来拯救,但再好好
    
    思考,又发现还是救不了他。”
    
    由此可见,关于落体问题的讨论在伽利略.. 1589年当比萨大学教授之
    
    前已经广泛展开了,并且已有人作过实验,得到的结果其实是尽人皆知
    
    的生活经验。问题在于,没有人敢于触犯亚里士多德的教义。因为亚里
    
    士多德的理论指的是落体的自然运动,即没有媒质作用的自由落体运
    
    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在没有真空泵的.. 16世纪谁都没有可能真正做这
    
    类实验。..
    
    ① T.B.Settle Galileo and Early Experimentation in R.Ariset al(eds.),Springs of Scientific
    Creativity(Minnesota,1983)p.7.
    ①同上一页注释,p.10.
    
    
    1.2.3 1.2.3
    关于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传说纷纭。有人说,他这个落体实验
    
    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致命一击,由此批驳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速度与
    
    重量成正比的说法,得出落体加速度与其重量无关的科学结论;有人说,
    
    他用大小相同而重量不等的两个球,得到同时落地的结果;甚至有人说
    
    他是用炮弹和枪弹做实验的。有人则过分宣扬伽利略的落体实验,说他
    
    是第一个做落体实验的人。
    
    然而,伽利略在《两门新科学》中,并没有提到他在比萨斜塔做过
    
    实验。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大概来自他晚年的学生维维安尼(Viviani,
    
    1622—1703)在《伽利略传》中的一段不准确的回忆。这篇传记是在伽
    
    利略死后十几年即
    1657年出版的。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①:
    
    “使所有哲学家极不愉快的是,通过实验和完善的表演与论证,亚
    里士多德的许多结论被他(指伽利略)证明是错的,这些结论在他之前
    都被看成是神圣不可冒犯的。其中有一条,就是材料相同,重量不同的
    物体在同样的媒质中下落,其速率并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与其
    重量成正比,而是以相等的速率运动。伽利略在其他教授和全体学生面
    前从比萨斜塔之顶反复地做了实验来证明这一点。”
    
    这里要说明几点:
    
    1.维维安尼并没有亲眼看见伽利略做斜塔实验,因为伽利略死时
    (1642年),他才
    20岁。他来到伽利略身边时(1639年),伽利略已
    经双目失明,只能口授了。所以,维维安尼的记述可能不确实。
    2.伽利略如果真的做了斜塔实验,时间大概是在
    1589—1592年他
    在比萨大学任教之际,可是,有人找遍当年比萨大学的有关记录,均未
    发现载有此事。
    3.如果真有此事,也只能算是一个表演,不可能通过这个表演对两
    千年的传统学术进行判决。
    那么,究竟伽利略有没有做过落体实验呢?经查考,在伽利略早年
    
    (1591年)写的《论运动》(DeMotu)的小册子中确实记载有这类实验。
    
    不过,直到伽利略去世二百年后,即
    1842年,才整理发表,维维安尼并
    
    不知道这个小册子。这个实验也不像维维安尼所说的,是要彻底批驳亚
    
    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而是为了弥补亚里士多德理论的缺陷。伽利略在
    
    这本小册子里用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来说明在媒质中落体的运动。他写
    
    道①:
    
    “但是他(指亚里士多德)甚至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他假定物体
    的速率取决于越重的物体分开媒质的本领越大。因为,正如我们证明了
    
    
    ① S.Drake,Galileo at work,University of Chicago,1978,p.19.
    ① Galileo Galilei,On Motion and on Mechanics,Univ.of Wisconsin,1960, p. 48.
    
    
    的,运动物体的速率并不取决于这一点,而是取决于物体重量与媒质重
    
    的,运动物体的速率并不取决于这一点,而是取决于物体重量与媒质重
    
    比较轻的快,因为他写道:
    
    “..我们得到的普遍结论是:在物体材料不同的情况下,只要它
    
    们大小相同,则它们(自然下落)运动的速率之比,与它们的重量之比
    
    是相同的。”
    
    他甚至还为实际观测所得结果与上述结论不符进行辩护,他写道:
    
    “如果从塔上落下两个同体积的球,其中之一比另一个重一倍,我
    
    们会发现重的到达地面并不比轻的快一倍。其实,在运动开始时,轻物
    
    会走在重物的前面,在一段距离内要比重物快。”
    
    这件事引起了现代科学史家的兴趣。究竟伽利略是否真的看到了轻
    
    物先于重物下落? 1983年,塞特尔(T.B.Settle)和米克利希(R.Miklich)
    
    做了两球同时下落的实验①,用高速摄影机拍照,果然重现了伽利略观察
    
    到的现象,不过他们不是用机械释放两球,而是用两手分别握着两个球,
    
    并且必须手心向下,同时释放。实验判明,伽利略所得轻物走在重物前
    
    面的结论,是由于他握重球的手握得更紧,释放时略为缓慢所致。
    
    这件事说明了,伽利略的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经历了曲折
    的摸索过程。开始,他甚至还是亚里士多德的维护者。搞清这位近代科
    学的创始人的思想发展过程当然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课题。科学史家们
    正在利用各种史料进行研究。..
    
    1.2.4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在伽利略的落体运动定律的形成过程中,斜面实验起过重要作用。
    他在《两门新科学》中对这个实验描述得十分具体,写道.. ②:
    
    “取长约.. 12库比(1库比=45.7厘米)、宽约半库比,厚约三指的
    
    木板,在边缘上刻一条一指多宽的槽,槽非常平直,经过打磨,在直槽
    
    上贴羊皮纸,尽可能使之平滑,然后让一个非常圆的、硬的光滑黄铜球
    
    沿槽滚下,我们将木板的一头抬高一、二库比,使之略呈倾斜,再让铜
    
    球滚下,用下述方法记录滚下所需时间。我们不止一次重复这一实验,
    
    使两次观测的时间相差不致超过脉搏的十分之一。在完成这一步骤并确
    
    证其可靠性之后,就让铜球滚下全程的.. 1/4,并测出下降时间,我们发现
    
    它刚好是滚下全程所需时间的一半。接着我们对其他距离进行实验,用
    
    滚下全程所用时间同滚下一半距离、三分之二距离、四分之三距离或任
    
    何部分距离所用时间进行比较。这样的实验重复了整整一百次,我们往..
    
    ① T.B.Settle,Galileo and Early Experimentation in R.Aris et al(eds.), Springsof Scientific Creativity,(Minnesota,
    1983)p.7.
    ② Galileo Galilei,Two New Sciences,Mac Millan,1914,p.179—180.
    
    
    往发现,经过的空间距离恒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例。这对于平面(也
    即铜球下滚的槽)的各种斜度都成立。我们也观测到,对于不同的斜度,
    下降的时间互相间的关系正如作者预计并证明过的比例一样。
    
    往发现,经过的空间距离恒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例。这对于平面(也
    即铜球下滚的槽)的各种斜度都成立。我们也观测到,对于不同的斜度,
    下降的时间互相间的关系正如作者预计并证明过的比例一样。
    
    焊上一根口径很细的管子,用小杯子收集每次下降时由细管流出的水,
    
    不管是全程还是全程的一部分,都可收集到。然后用极精密的天平称水
    
    的重量;这些水重之差和比值就给出时间之差和比值。精确度如此之高,
    
    以至于重复许多遍,结果都没有明显的差别。”
    
    这个实验设计是安排得何等巧妙啊!许多年来,人们都确信伽利略
    
    就是按他所述的方案做的。在历史博物馆中甚至还陈列着据说是伽利略
    
    当年用过的斜槽和铜球。
    
    但是,当人们重复伽利略上述实验时,却发现很难得到如此高的精
    
    确度。更不能使斜槽的倾斜度任意提高。有人证明,贴了羊皮纸的木槽,
    
    实验误差反而更大了。20世纪中叶,科学史专家库依雷(Koyr
    é)提出一
    
    种见解,认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和他在书上描述的其它许多实验一样,
    
    都是虚构的,伽利略的运动定律源于逻辑推理和理想实验。这个意见对
    
    19世纪传统的看法无疑是一贴清醒剂。因为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认识,
    
    把实验的作用过于夸大了,好像什么基本定律,包括伽利略的运动定律
    
    都是从数据的积累中总结出来的。这种机械论的观点到了
    20世纪理所当
    
    然要受到怀疑论者批评。
    
    然而,伽利略究竟有没有亲自做过斜面实验呢?他为什么会想到用
    
    斜面来代替落体?他是怎样做的斜面实验?这个实验在他的研究中起了
    
    什么作用?
    
    伽利略没有对自己的工作作过更详细的阐述。但是,他留下了大量
    
    手稿和许多著作。人们把他的资料编成了
    20卷文集,这是研究伽利略的
    
    宝贵史料。
    
    从
    1591年伽利略的那本没有及时发表的小册子《论运动》中可以看
    
    出,伽利略很早就对斜面感兴趣了。他在那里主要研究斜面上物体的平
    
    衡问题,但也提过下列问题:①为什么物体在陡的平面上运动得更快?
    
    ②不同的斜面上,运动之比如何?为了使问题更明确,他画了一张图(如
    图1
    -1)。他问道:为什么沿
    AB下落最快,沿
    BD快于
    BE,而慢于
    AB?
    沿
    AB比沿
    BD快多少?他的回答是
    ①:
    “同样的重量用斜面提升比垂直提升可以少用力,这要看垂直提升
    与倾斜提升的比例。因此,同一重物垂直下落比沿斜面下降具有更大的
    力,这要看斜面下降的长度与垂直下落的长度成什么样的比例。”
    

    

 

相关新闻

testtest
上善制度的炼成
新时代呼唤管理理论创新——大卫�梯斯与动态能力理论
创业的不变逻辑
创新管理需要回答的5个问题
十一、弥离
十、转院
九、生机
八、传染
七、求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第7讲 综合分析BIM在运用与推广中的障碍问题
考核学生质量的困难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初步分析
论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
中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
财政科技资金的审计重点和内容
软科学研究机构在政府决策中的功效、困境及对策研究
打造超级DOS系统(下)
DOS命令基础应用(6)
打造超级DOS系统(上)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