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中国科学院学部性质职能演变探究
作者:韦莉莉 申领版权
2010年12月28日 共有 3394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中国科学院学部制度是与新中国学部委员制度以及后来的院士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术制度和科学管理体制,是新中国学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开展科学研究和对科学研究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中,中国科学院学部制度曾经并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影响。自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成立大会起,学部制度在其发展中经历了若干发展的阶段,其性质和职能几经转变,其变化对中国的学术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探究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制度性质和职能变化的历史原因和历史过程,揭示不同发展时期学部制度的特性和职能,阐明中国科学院学部制度对中国学术制度的影响和作用,对于分析和思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制度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科学院学部性质、职能的历史演变
    新中国的院士制度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学部制度诞生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1日。为加强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的学术领导作用,1950年中国科学院曾聘请院内外212位科学家为“专门委员”。① 1953年2月24日,中国科学院组织并派出以钱三强为团长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苏联,代表团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全国选调来的19个学科的26名科学家组成。访问为期近3个月,主要任务是了解和学习苏联如何组织领导科学研究工作,以及苏联科学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② 代表团访苏回国后,向中央写了报告,对苏联科学院的情况做了全面的介绍,特别介绍了苏联的院士制度以及苏联科学院通过学部和学术秘书处进行科学管理的经验。鉴于解放初期科学技术力量薄弱,建立院士制度的条件尚不具备,为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加强学术领导,借鉴苏联科学院的经验,中央决定在中国科学院建立学部委员制度逐步向院士制度过渡。③ 1954年1月28日,经政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建立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四个学部。④ 1954年6月至1955年5月选聘学部委员,1955年6月1日至10日,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后,其性质和职能经历了从中国科学院的学术领导机构、最高决策机构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咨询机构的三个阶段历史演变。
    “中国科学院学术领导机构”阶段(1955年6月至1966年):1955年6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28次院务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国科学院学部暂行组织规程》明确规定:学部的性质是按学科分工对中科院所属的各研究机构进行学术指导,并协助推动全国有关学科的发展。学部的职能概括地讲有两方面:(1)对中科院内所属研究机构的职责是:指示制定计划和规划,组织重大综合性的研究;检查研究工作;评审重大科技成果并提出推广的建议;领导培养研究生和一般科技人员的工作,提出有关科学家的学术评价、任命职称以及科学奖励的意见;组织各项有关编辑出版事宜等。(2)面向全国的职责是:了解全国科学技术的情况和发展趋势,解决开展科研工作上的学术问题;协助院外有关单位发展研究工作,促进院内外单位研究计划的配合与协调;对院外有关单位的研究与生产工作提出意见;举办学术会议等。⑤
    “文化大革命”中学部工作处于停顿状态,1967年1月学部被撤销。1979年1月15日,中央批准恢复学部活动。此后,学部的性质与职能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变,这两次转变构成中国科学院学部制度发展的另外两个阶段:
    “中国科学院最高决策机构”阶段(1979年至1983年):1979年恢复工作后的学部,不仅对所属研究所进行学术领导,还成为中科院最高决策机构。1981年5月11日至20日中国科学院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在北京召开。方毅院长在会上做院工作报告,报告阐述了学部的性质和作用,指出,“现在的学部委员大会是中国科学院最高决策机构,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是党和政府依靠科学家的具体体现与组织保证。”⑥ 会上周培源副院长做关于《中国科学院试行章程》(草案)的报告。《章程》对当时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体制更为明确地提出:学部委员大会是中国科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决定中国科学院的发展方向,审定全院科研规划,决定重大问题,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主席团,主席团是学部委员大会闭幕期间的决策机构。这时期学部的职能明确为学术领导机构,不仅担负对院内有关研究所的学术领导,而且依靠院内外科学家进行各种学术活动,起学术领导作用;学部要组织科学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担负一定的科研管理职责,负责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协调和调查。⑦ 这一时期中国科学院学部的职能,还被概括为:(1)对本学部范围内的院属研究机构实行学术领导和相应的科研管理;审议各研究机构的方向、任务和科研计划;评议研究所工作;组织评审、协调重要的科研项目;评议或鉴定重要科研成果;组织评定研究员和相当于研究员的最高级技术人员的职称;对重点项目的人、财、物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议、检查和提出建议;(2)分析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对学科发展的方向、政策和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评议申请资助的基础性研究项目,推动有关学科的发展,促进人才的成长;(3)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学术论证,提出报告与建议;(4)组织重要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活动。⑧ 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工作机制是按学科划分的学部分别行使学术领导和科学决策权力,学部对学部委员大会负责。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咨询机构”阶段(1984年至今):根据中央书记处会议1983年11月15日《中央会议决定事项通知》提出的关于改变学部委员大会及主席团的性质和职能的意见,1984年1月5日至12日,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召开。⑨ 国务委员方毅在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上,进一步明确学部委员大会的性质由中国科学院最高决策机构改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学部委员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学部的职能也相应转变为:组织学部委员研究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活动,并对中科院及其研究所的重大学术工作进行评议和指导。⑩ 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咨询性质,一直延续到1993年10月学部委员改称院士以后。
    现行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对学部的职能规定如下:(1)受国家委托或根据院士的建议,组织院士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战略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推动科学技术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2)接受委托,组织院士对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计划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3)组织选举院士;(4)开展学术活动,同国内外学术团体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5)在学部全体院士会议上,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各项职能、任务的完成情况。(11)
    二、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学部性质、职能变化的原因
    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后,其性质和职能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在从中国科学院的学术领导机构、最高决策机构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咨询机构的演变中,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学部由中国科学院最高决策机构演变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咨询机构的这一变化,相比较而言,对中国科学院乃至中国的学术制度产生的影响更大,成为考察和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和学部制度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中国科学院学部性质和职能在80年代初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则成为考察和研究这一演变过程的关键问题。
    (一)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学部性质、职能转变的历史过程
    通过查阅和梳理相关历史资料,我们详细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学部性质、职能转变的历史过程。
    1983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召开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的请示报告。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很重视,批示由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同志,就召开学部委员大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分别听取了调查组的汇报和科学院党组的意见。1983年11月5日,在调研和汇报的基础上,科技领导小组调查组和中国科学院院党组,向中央书记处报送了《关于召开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问题的请示报告》。(12) 关于改变学部委员大会及主席团的性质和职能的问题,是该报告中若干问题中的一个。中国科学院根据恢复后的学部委员大会及其学部主席团的工作实际,要求改变学部委员大会及其学部主席团的性质和职能。
    对于改变学部委员大会及主席团的性质和职能的原因,《关于召开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问题的请示报告》指出:
    “中国科学院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院的领导体制问题。按照现行章程,学部委员大会是中国科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学部委员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是学部委员大会闭幕期间的决策机构。鉴于学部委员大会及主席团的多数成员是来自院外,要他们对科学院的具体问题进行决策,在实际执行中有许多困难。我们认为,改变学部委员大会及主席团的性质和职能是必要的。”
    关于学部委员大会的性质和职能将如何改变,报告指出:
    “建议,今后学部委员大会由科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改为科学院的最高学术评议机构和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学部委员仍是国家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
    “鉴于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大会集中了我国优秀的学者和专家的代表,建议明确其主席团要组织学部委员,对国家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集体地发挥咨询作用,同时对科学院的重大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
    1983年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的报告获得中央书记处的批准,中央书记处对改变学部委员大会及其学部主席团的性质和职能做出具体批示。中央书记处会议后,发出《中央会议决定事项通知》,(13) 同意改变学部委员大会及主席团的性质和职能的意见,并指出,今后,学部委员大会由科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改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努力研究我国现代化问题,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决策工作。同时,学部委员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仍予保留。
    1984年1月5日至12日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在北京召开。13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主席团执行主席严济慈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卢嘉锡院长做中国科学院工作报告,国务委员方毅到会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方毅在讲话中,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大会的性质由科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改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学部委员是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学部委员大会与中国科学院主席团的共同职能是:组织学部委员研究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决策的咨询活动,并对中国科学院及其研究所的重大学术工作进行评议和指导。(14)
    (二)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学部性质、职能转变的原因
    由于当时学部委员大会是中国科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因此,学部委员大会和它的常设机构学部主席团的性质和职能的变化,便关系到中国科学院学术领导体制的变化和学部性质、职能的变化。虽然学部性质和职能的转变,当时主要是着眼于理顺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体制,但学部委员、学部委员大会性质职能转变的一个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成为从学部委员制度向院士制度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举措。因为,转变后的学部委员的性质,已经接近国际上通行的院士制度。
    那么,为什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委员大会以及学部主席团在20世纪80年代初要转变其实行多年的性质和职能呢?从中国科学院自1979年恢复学部活动后几年的工作情况,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首先,在增选学部委员的同时,中国科学院也开始着手论证建立院士制度,而学部委员性质的变化,恰恰是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在进行建立院士制度论证过程中的一个产物。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文献资料中看到,在恢复学部活动以后的几年当中,学部的性质、职能与任务问题,与学部的暂行简章,学部的设置,扩大增补学部委员的名额,以及今后建立院士制等问题一道,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并一直在讨论的重要问题。就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根据学部委员讨论的意见,曾于1980年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学部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与此同时,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院士制度问题的请示报告》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条例(草案)》,“学部委员是一种工作职称,院士是一种终身的最高荣誉称号”等问题在报告里被加以讨论和阐述。当时,在对国外院士制度进行深入考察研究以后,学部委员的工作职称和院士的终身最高荣誉称号,在性质上的差别已经突现,并引起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研究组的充分重视。国务院常务会议于1980年10月21日批示,原则同意上述报告,认为:“学部委员是一种工作职称,院士是一种终身的最高荣誉称号,在我国建立学部委员制度和院士制度,可以同时存在。这有利于加强学术领导,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表示国家对科学的重视和对科学工作者的鼓励。”(15) 要求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根据讨论意见修改后,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起草的《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条例(草案)》以及相应的建立院士制度的整个计划被搁置了,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性质、职能与任务问题的继续讨论,使问题的解决在很短时间内有了结果。
    其次,恢复工作之初的学部委员年龄偏老龄化,给从事院内学术领导和决策等具体工作带来一些困难。从中国科学院1979年呈报国务院的《关于中国科学院学部当前几项工作的请示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学部成立后,经陆续增补,在学部停止工作时自然科学方面的学部委员达到172人。到1979年恢复学部工作之时,自然科学方面在世的学部委员有115人。这些学部委员在国内有较高威望,但是经过24年的时间,此时原有的学部委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73岁。(16) 整个80年代,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增选工作仍呈现为不定期的特点,还未完全规范化和制度化,只是在1980年增补了一次学部委员,共增补283名。(17) 直到进入90年代,实行每两年增补一次,不定期增补的情况才发生根本改变,增选工作逐步制度化。虽然1980年增选后学部委员平均年龄降为62.8岁,(18) 但由于学部委员的增补工作停顿多年,在80年代内仅靠一次增补,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根本扭转学部委员年龄偏大的局面。而老科学家用于参与中国科学院内部的学术领导和科研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是当时学部开展工作难以避开的一个具体问题。
    再次,院外学部委员,在参与中国科学院内部的学术领导和评议活动管理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恢复学部工作后,中国科学院学部有许多工作要做:除了增补学部委员、修订学部章程、充实学部机构、组织协调科技攻关、召开学术会议、论证科技发展规划等外,加强以同行评议为特征的学术评议,也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组织专家评议研究所、评审科研课题、评审高级职称、审议学位委员会、审批授予学位、审议评奖项目、评议专门选题等等。仅以1982年一年的学部组织学部委员进行的学术评议工作为例,各学部的工作量就相当可观:1982年,各学部共评议17个研究所,参加评议的有73位学部委员和170多位同行专家;评审专题和重大科研课题227项;复审自然科学奖请奖项目290多项;受理和评审科学基金项目1454项,批准504项,资助金额2829万元,参加评审工作的科学家5000多人次;评议和批准授予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974人等。(19) 1979年恢复学部工作之时,自然科学方面有学部委员115人,其中在院内工作的45人,院外工作的70人。(20) 参与如此繁多的中国科学院内部的学术领导和学术管理工作,尤其是开展经常性的院内学术评审和学术评议活动,对于院外学部委员,特别是那些京外学部委员,无论对于组织者,还是对于学部委员本人,在实际操作中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为此,不少担任学部常委工作的学部委员多次恳切地提出,希望减轻他们在科学院的行政事务的负担,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学术专长,多为国家的科技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学部委员和主席团的成员大多数来自院外,要他们对科学院的业务管理工作进行决策,特别是像干部任免、经费分配等问题,都要提交主席团会议讨论决定,也确有困难。(21) 因此,中国科学院在1983年7月7日呈报国务院的《关于召开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的请示报告》中指出:“鉴于学部委员大会及主席团的多数成员是来自院外,要他们对科学院的具体问题进行决策,在实际执行中有许多困难。我们认为,改变学部委员大会及主席团的性质和职能是必要的。”
    虽然上述分析和推论尚不能囊括中国科学院学部性质职能转变的全部缘由,但是从中我们仍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学部恢复活动后,改革开放形势、自然科学学术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要求等,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因此,在恢复学部活动的前几年,对我国学部委员制度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反思、分析和调整,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学部工作,达到团结学术界专家学者,调动科技界知识分子的科研积极性,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目的的必然要求。
    三、中国科学院学部制度对中国学术制度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学部制度是新中国自己创建的中国特色的学术制度,它既吸收和借鉴了国外院士制度的经验和做法,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所特有的学术发展要求。从一开始建立中国的学部委员制度到发展为院士制度,中国科学院对国外院士制度发展情况多次开展专门的调研和比较研究。1955年,中科院组织科学家代表团到苏联访问,特别对苏联的院士制度和学部制度进行考察了解,在建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制度和学部制度时,充分借鉴了苏联的院士制度,以及苏联科学院发挥专家作用、加强学术领导,通过学部和学术秘书处进行科学管理等经验,架构了中国院士制度的初步形态。1979年恢复学部工作后,中国科学院曾多次修改院士章程和有关学部工作的各种管理办法,积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院士制度的做法和经验,增添新的内容和办法,使之更加适合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特点和要求。2001年至2002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在学部主席团的直接领导下,对国际上若干有代表性国家院士制度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根据国家科学技术的新形势和院士增选工作中的新问题,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做了部分修改。(22)《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自1992年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通过(23) 以来,在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04年各修订了一次。20世纪90年代从1992年到2000年,每两年修订一次。由于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即每次召开院士大会,都会根据国内外科学发展的新情况,对《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进行适当的修订。到了本世纪,《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更加成熟,修订的间隔时间为4年,明显比20世纪90年代延长了。在开放创新的精神指导下,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制度和学部制度,已经发展成为既积极借鉴国外院士制度的经验和做法,又充分体现了我国学术发展要求和特点的中国自己的学术制度。
    当我们考察现阶段国内自然科学主要学术机构的制度建设和机构设置,回溯中国主要学术机构的历史发展的时候,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和学部制度的过去和现在,对中国学术制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种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构建了中国国家级学术机构的基本组织框架。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它的院士制度以及学部制度组织形式和架构,对于中国科学院自身以及对于中国的学术制度组织架构、管理机制的建立,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学部主席团、专门委员会、各学部、学部常委会、学部办事机构等构成其院士制度和学部制度的主要框架和组织形式。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是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最高组织形式;学部主席团为院士大会闭会期间学部的常设领导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设执行委员会,执行院士大会和主席团的决议,领导学部工作;主席团下设学部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和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负责跨学部的重大咨询评议、学术交流工作和科学道德建设工作等;各学部由本学科的院士组成,各学部设常委会负责学部的日常工作;各学部办公室负责落实学部的各项具体工作,等等。
    随着1994年中国工程院的成立,中国工程院在院士制度和学部制度方面,完全延续了中国科学院的组织形式和体制模式,这种由院士大会、学部主席团、专门委员会、各学部、学部常委会、学部办事机构等构成的院士制度和学部制度的组织形式,就被完全定型下来,成为中国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基本组织架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的职能与性质从中科院的学术领导机构、最高决策机构,转变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咨询机构以后,从中国科学院分离出来的中国工程院的学部性质,必然也是咨询性的。而其学部制度的各种组织形式,也都是围绕此性质和相关任务开展工作和进行运作的。
    第二,建立了按学科分类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按照一定的学科分类进行学术活动的管理,是国内外学术界科学研究活动的惯例和常规。其主要原因和根据,在于学科内部以及学科之间长期的、固有的、内在的学术联系和知识体系关系。中国科学院1954年组建学部时,按相关相近学科划分,将学部分为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四个学部。1979年恢复学部工作后,1981年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决定将中国科学院四个学部增加为五个学部: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技术科学部。此时,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哲学社会科学部,随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独立建院,与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脱离。2004年第十二次院士大会经学部主席团同意和中国科学院全体院士投票表决,中国科学院学部由五个扩大为六个: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和技术科学部。
    中国科学院这种按学科分类划分学部进行科研和学术活动管理的模式,对我国科研机构学术组织的分类管理影响很大,在后来成立中国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现在的教育部的学术管理组织建制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映。中国工程院1994年成立,与中国科学院相似,它是我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咨询机构,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按相关或相近学科划分,中国工程院现设有8个学部(24):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是教育部指导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工作的高级咨询机构,它担负着对高校有关方针政策进行研究,提出咨询建议,筹划我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实施创新人才的培养,搞好重大项目的评审和部级奖励的审核等重要任务。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现按学科分类下设10个学部(25):数理学部、化学化工学部、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部、生命科学一部、生命科学二部、信息学部、材料学部、工程技术一部、工程技术二部、管理科学部。2004年换届,经推荐和遴选,聘任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共330人,学部委员由教育部从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专家和科技管理专家中聘任,任期3年。
    第三,在学术研究和科研管理上,形成了专家治理、学术民主和科学决策的学术传统。
    专家治理,是中国科学院学术研究工作和学部制度的一个不言而喻的学术信条和学术规范,学术民主是实行专家治理的必要条件,而科学决策是专家治理和学术民主的目标。且不谈中国科学院学部在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学术领导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两个时期,其学术专家在治院、治所过程中,发挥学术领导,行使学术民主职能和进行学术管理的情况,仅从21世纪以来《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考察,专家治理和学术民主的学术传统,在院士和学部的组织机构、组成和职能等方面,都有着充分的体现。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它并非简单地是两年召开一次的全体院士会议,而是中国科学院具有重要决定作用的组织形式。《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26) 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是中国科学院最高组织形式,它的职责包括:审议常设领导机构(学部主席团)的工作报告,选举学部主席团成员,制定和修订院士章程,决定学部的设置和调整,选举外籍院士,开展学术活动和提出重大建议等七个方面。其中前四项工作最能体现学术专家在院士制度和学部工作中的权威性和坚持学术民主的良好学术氛围。再比如,作为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的学部主席团,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其具体构成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负责学部工作的副院长、各学部主任、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和经过院士大会选举产生的若干成员组成。2000年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规定,经过院士大会选举产生的成员为12名,任期4年,不连任。在全部由院士组成学部主席团的前提下,再选出若干不担任院和学部领导职务的专家学者出任学部主席团成员,这既强化了学部主席团专家治理和学术领导的权威,也反映了院士制度和学部工作的学术民主性质。
    新时期,国家计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为加强重大科技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建设而制定一系列规定和办法,这使得长期以来形成的专家治理、学术民主、科学决策的学术传统,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比如,2002年以来国家计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分别发文,提出进一步加强重大科技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建设,将院士咨询纳入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决策程序等要求。其中,中国科学院文件规定需要充分听取学部或有关院士意见建议的若干方面有:有关国家战略需求的分析;有关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态势和重要科学技术方向的分析研究;有关中国科学院科技布局的总体设计与重大计划的制定;有关中国科学院的办院方针与指导思想的修订;有关战略行动计划的制定和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理想;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科技工作进展、重大项目执行情况的评估与检查;优秀科技人才的选拔、引进及引进人才计划的执行情况的评估与检查;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创新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等。
    第四,确立了科学技术研究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战略关系。
    无论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时期的学部,还是后来转为院士的学部,在其职责规定中,都明确规定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与国家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和责任,即:中国科学院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院士和学部的职责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学术论证,提出报告与建议,或接受国家委托,组织院士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战略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推动科学技术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等。根据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定位和职责,学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为:针对国家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针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态势,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的咨询评议工作为中心,充分发挥国家思想库的重要作用。
    参与制订和实施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目标,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学部的重要任务,也是体现科学研究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战略关系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制定了八次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27)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和学部,作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和我国现代科学的奠基人、开拓者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咨询机构,团结全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在历次制订全国科学发展规划中都起过积极的作用,针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重要咨询和建议,为国家的科技事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重视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强调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超越部门、地区和行业的界限,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以各种形式提出一系列事关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和咨询意见,是科学家以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另外一种补充形式。学部成立后,1986年89位学部委员建议在中国科学院实行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4位学部委员上书党中央,建议加强中国高科技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国家“863”计划。1993年,在王大珩、师昌绪、张光斗、张维、罗沛霖、侯祥麟等学部委员的倡议下,成立了中国工程院。近年来,学部围绕西部开发、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进入WTO后我国某些行业的发展战略、学科发展战略、科学教育、人口老龄化、发展电子商务等问题开展了咨询,形成了一系列咨询报告报送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28) 随着科学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新世纪国家重大决策中科技问题的比重加大,党和政府更加重视院士在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决策中的作用,国家已经将院士咨询纳入国家重大工程科技问题决策的程序之中,积极推进咨询评议工作的法制建设。中国科学院学部也建立了一整套接受委托、组织咨询、咨询项目管理和审议报送的制度和程序。
    综上所述,国家级学术机构的组织框架,按学科分类进行科学研究的管理体制机制,专家治理、学术民主和科学决策的学术传统,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战略关系这四方面,充分反映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和学部制度对中国学术制度建设的重大影响,同时,这四个方面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和学部制度的重要特征。
    任何国家,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此相关的学术制度的发展,必然地有其历史的延续性和相互关联性。中国的学术制度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学术制度建设,特别是院士制度和学部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有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已经完成了由建国初期的学部委员制度向院士制度的历史性过渡和演变。而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多少年来,在学部制度和院士制度建设上,却一直进展缓慢。
    由于社会科学界学部制度建设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自然科学界曾走过的学术制度发展道路我们并没有走完。在自然科学界看来,回顾和研究中国科学院学部制度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特性以及遇到的相关问题,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学术制度建设的历史研究问题;但对哲学社会科学来讲,这种研究既是对历史问题的研究,又是对现实问题的探索。这正是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去探究中国科学院学部性质、职能的变化过程及其它对中国学术制度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原因。
    要解决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制度建设中的种种问题与争论,有必要回顾探究中国科学院学部制度发展的历史,分析研究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清醒认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与自然科学领域的特殊性与不容回避的种种难题,吸收借鉴中国科学院历史上与现阶段院士制度和学部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所有这些,对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制度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注释:
    ①李真真、刘勇卫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五十年》,《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年第2期。
    ②1953年2月24日访苏代表团离开北京,5月24日返回长春,6月17日返抵北京。《中国科学院编年史》,《奠基与创业:(1949~1955)》,中国科学院网站www. casad. ac. cn。
    ③参见严仁《恢复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制度势在必行——关于恢复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制度的调研报告》,《社会科学管理》1993年第4期。
    ④中国科学院《关于恢复学部工作的通知》(1999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编《中国科学院年报(1979)》,第198页。
    ⑤李真真、刘勇卫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五十年》,《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年第2期。
    ⑥《中国科学院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中国科学院网站www. casad. ac. cn。
    ⑦邓琮琮、张建伟:《中国院士》,《中国科技月报》2000. 1-2。
    ⑧李真真、刘勇卫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五十年》,《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年第2期。
    ⑨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是:讨论学部委员大会改变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咨询机构后,如何组织学部委员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决策的咨询活动。参见《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中国科学院网站www. casad. ac. cn。
    ⑩参见《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中国科学院网站www. casad. ac. cn; 李真真、刘勇卫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五十年》,《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年第2期。
    (11)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科学院学部规章制度文件汇编(2004)》,《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第3-4页。
    (12)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编:《中国科学院年报(1983)》,《关于召开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问题的请示报告》,第428页。
    (13)院士制联合研究组、国家科委新技术局编:《院士制研究》参阅材料(6),1988年8月19日,第2页。
    (14)《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中国科学院网站www. casad. ac. cn。
    (15)院士制联合研究组、国家科委新技术局编:《院士制研究》参阅材料(6),1988年8月19日,第1-2页。作者注:这是在中国的学部委员制度向院士制度过渡的特定历史阶段——1983年以前——才会有的特殊说法。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从学部委员的工作性与荣誉性并存,到向院士只是作为一种终身的最高荣誉称号的一些过渡性提法。由于当时建立院士制度的整个设想被搁置了,也就没有出现学部委员制度和院士制度同时存在的可能。
    (16)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编:《中国科学院年报(1979)》,第211页。
    (17)这次增补学部委员是恢复学部后的第一次增补,中国科学院的增选工作从1979年5月至1980年10月。1979年1月15日,中央批复同意中国科学院学部恢复活动。5月17日至21日,钱三强副院长主持召开各学部常务委员联席会议,拟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增补办法》,后经院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呈国务院批准。7月10日,国务院批转中国科学院关于学部委员增补工作的报告,科学院立即向国务院有关部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科协以及全体学部委员发出通知,正式开展增补工作。1980年10月26日,各学部对学部委员直接推荐以及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按组织系统遴选的996位有效推荐人选,进行无记名投票,选出283位新学部委员。1981年3月23日,国务院批准283名增补学部委员名单。参见中国科学院网站www. casad. ac. cn。
    (18)中国科学院网站www. casad. ac. cn。
    (19)参见《努力开创科学院工作的新局面——卢家锡在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3年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编《中国科学院年报(1983)》,第12-13页。
    (20)中国科学院:《关于中国科学院学部当前几项工作的请示报告》,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编《中国科学院年报(1979)》,第211页。
    (21)卢家锡:《在院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1984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编《中国科学院年报(1984)》,第28-29页,引自王扬宗《中国院士制度的建立及其问题》,《科学文化评论》第2卷第6期。
    (22)参见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编:《中国科学院年鉴(2001)》,科学出版社2002年;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编:《中国科学院年鉴(2002)》,科学出版社2004年。
    (23)1992年该章程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章程》。
    (24)中国工程院网站www. cae. cn。
    (25)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www. 202. 205. 177. 12。
    (26)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科学院学部规章制度文件汇编(2004)》,《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
    (27)《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远景发展规划》、《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986-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1991-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全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期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科技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2005-2020年)。
    (28)中国科学院网站www.casad. ac. cn。
    
    

 

相关新闻

testtest
上善制度的炼成
新时代呼唤管理理论创新——大卫�梯斯与动态能力理论
创业的不变逻辑
创新管理需要回答的5个问题
十一、弥离
十、转院
九、生机
八、传染
七、求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复印机使用基本常识与保养
华为HG255D路由器修改图文教程
华为HG255D路由修改
科研机构创新文化建设评价方法研究与思考
湖北省创新系统知识流动的障碍及其对策
人文社会科学与科学技术进步——以广西科技发展为例
上海市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分析与对策建议
香港科技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澳门的启示
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化体系与中国的技术政策导向
进入国际发射市场的我国航天技术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