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条新闻,YouTube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墨西哥四个国家推出了观众向视频上传者打赏的功能。打赏金额为1美元和5美元,当然,土豪观众也可以自行选择打赏的金额。
看到这条新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才是真正的“按效果付费”,不是吗?让观众心甘情愿的,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按照自己认为值多少钱付费,这才是最理想的商业模式。之前国外有一些类似的社会试验,如在大学校园里面放置报纸,标识“无人售报自觉投币”,看取阅的人中有多少人愿意自觉付费;又如餐厅试验,不为菜品标识价格,客人按自己的满意程度给点的菜付费。结果都还是令人兴奋的,多数受试者都付出了基本公平的对价,有些还超出了商家最初的预期。把选择的权利交还给客户,才可能有真正的客户满意。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培训管理者,一定要有对学员需求的深刻洞察。在移动互联网的年代,一切看似疯狂的试验都不为过。好的培训设计,都是在无数的试错中产生的。结合培训模式的三重演变,我们预测一下培训的“打赏”模式,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1、原始培训模式——免费
多数公司的培训还停留在这个阶段,午餐茶歇供着,免费都还求着学员来,哪敢指望着通过培训还赚钱啊?这样的培训最难做,因为免费的东西让学员不在乎、不珍惜。很多公司搞促销,你真的会发现,很多时候你想免费送东西都送不出去,对不对?做培训,如果学员不来听,原因就几条:1、选错人了,学员没有学习动机;2、培训时间安排的不好,给学员正常工作“添乱”;3、培训内容或培训讲师没吸引力,学员觉得不值得花这个时间。
当然不是说公司做免费的培训不对,我这里主要谈的是培训免费可能产生的问题。
2、升级培训模式——娱乐定价
这个模式,源于笔者对于公司内部分享类学习产品的尝试。以往组织分享、交流,花很大力气宣传,通知了很多人,但实际能到场多少人,组织者也很难控制。因为免费,学员“违约”的成本为零。后来,我们尝试给每一次分享学习活动做了定价,从9毛9开始,最高到9块9,分享活动信息放到了微店里面,如果想参加,微信下单购买门票。同时,嵌套团购模式,每次分享可设定成团人数,低于多少人(说明学员分享话题没需求)就取消分享。如果学员听课后不满意,可以提出退款申请,组织方无条件退款。全部过程在手机上实现,彻彻底底的基于移动互联网做培训。
实践证明,其实真正有需求的学员,对于价格是不敏感的。同时也证明,相对于免费,哪怕仅支付9毛9,对于学员提高参与的承诺感也有极大的帮助。如果有兴趣,有时间,他一定会买课听课。实在临时有事儿,还可以转赠电子门票给他人来听课,这也保证了到场人数。学员间,甚至还流行起“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听讲”的口头禅。这个模式的核心,是解决了需求匹配的问题,公司只开学员有需要、感兴趣的培训课程,不做无效投入。
3、再升级培训模式——打赏
如果我们足够的开放,有足够的勇气,也许培训可以用“打赏”来实现最优的效果。具体如何做呢?学员花非常少的钱(如一分钱),或支付公司内部的员工积分,来锁定听课、听讲的资格。课程结束时,由学员对讲师进行打赏,按照自己的满意程度,为自己收获的知识定价付费,多少随意。但是,为了保证活动不偏离轨道,组织者可以在活动开始前给学员做些铺垫,告知课程的市场价值、以往这门课程会给讲师什么样的奖励等,让学员有一个基准的预期。打赏过程中,学员通过微信操作,打赏金额时时投在教室的屏幕上,学员间可以相互比较,调整自己的打赏金额。如此以来,我们希望实现两个效果:1、学员真正的按效果付费,我们坚信多数学员愿意为有用的知识付费,并科学定价;2、倒逼讲师一定要讲好课,打动学员,否则“票房”惨淡、面上无光。
打赏模式应用到培训,也许会遇到各种想像不到的状况,也许真的需要像穿越地雷阵般小心谨慎。但看看9158这类的网站,也许能让我们多一些成功的信心。这个虚拟世界中,无数用户为美女主播打赏鲜花、礼品、宝马、豪宅。初看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但是仔细想想,这种群体性的心甘情愿的消费行为,不也是人性需求的客观折射吗?
如果培训真的做到了有互联网思维,那一定是识别了有学习动机的学员,精准匹配了学员需求,形式有趣味,内容有帮助。这样的情况下,按效果付费,有谁会反对呢?(文/安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