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7.6企业应用集成
作者:傅培华 申领版权
2016年03月29日 共有 686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7.6.1企业应用集成的概念

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个热门术语,至今尚没有明确的、能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出现,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表述方式。

美国Ovum咨询公司的KatyRing博士在为公司撰写的一份白皮书中把EAI定义为:“通过技术和业务过程的结合,使定制开发的或(和)套装的业务应用软件之间能够以一种各方都能够理解的格式和语义背景进行业务层的信息交换。”

美国着名的IT媒体ITtoolbox对EAI的定义是:“通过硬件、软件、标准和业务过程的结合,实现两个或多个企业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使它们能够统一运作。”

Marc Buyens对EAI给出了一个更具文采的定义:“EAI是一个持续地对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完善的过程,以便创建一种合理的环境,使业务人员能够依靠它很容易地实现对新业务过程的实施和对原有业务过程的更改。”

Katy Ring的定义从应用软件的角度出发,强调不同应用软件之间能够按照业务的需要进行信息交换。ITtoolbox的定义从企业系统的角度出发,强调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Marc Buyens的定义则结合了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和业务过程两个方面,并更多地注重于后者,强调业务过程实施在EAI中的目标地位。但以上这些概念都涉及了EAI的两个主要要素:一个是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IT/IS);另外一个就是业务过程。以上概念中的明显差异性,实际上就是定义者对EAI中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IT/IS)和业务过程这两大要素哪个更重要这一认识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由他们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经历所决定的,很难说哪个更优秀。任何技术或者系统都是为实际的业务过程服务的,因此,对EAI的定义强调业务过程的地位,这是流行趋势。但是EAI的实施其直接作用对象是企业系统,直接工具就是信息技术,业务过程的优化是一个间接的结果,它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层次的讨论,很难落实到某个具体的过程中去。

基于以上观点,并借鉴前述研究成果,我们对EAI的定义是,EAI是按照企业业务过程的要求,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和辅助工具,实现企业系统之间无缝集成和统一运作,并进而实现企业业务过程一体化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①EAI要素。它包括技术手段、企业系统、业务过程等多个方面,EAI的实施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

②EAI特征。EAI是一个过程,它不是对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一次性改造动作,也不是一种可以直接购买使用的产品。当然,EAI的过程性,是相对于业务的多变性而言的。EAI需要随着业务变化不断修正和完善,但企业EAI方案及支持工具应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③EAI目标。直接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和统一运作,更高的目标是实现业务过程的一体化。

EAI技术的体系一般为集线器/星形结构。所有应用程序都连接到中央集线器上。集线器提供集中的服务,各个接口或适配器为每个应用程序集成点提供服务。适配器用来将中央集线器与特定资源(如关系数据库或Java应用程序等)进行集成,以实现信息的传输或对特定资源进程的调用。随着技术领域的广泛拓展,一些新的EAI产品正在出现,这些EAI产品将带有能支持多种类型资源的适配器。这些资源包括应用程序包(如SAPR/3、Baan、People Soft、Siebel、Vantive等)、过去建立在中央主机技术基础上的应用软件(如CICS、DB2、COBOL等)、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QLServer等)、混合信息和更多的信息资源类型。

7.6.2企业应用集成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商务环境促使企业将自己的资源同外部资源集成起来,以更好地响应客户的需求,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这种跨组织的集成使得跨组织流程趋于频繁,跨组织流程间结合深度加强。从产生的原因来看,一方面是因为产品生产复杂、顾客需求各异,导致单一企业难以独立完成,需要研发人员、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之间的紧密结合、实时互动,这些活动需要以相应的跨组织流程加以规范、组织,跨组织流程成为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运营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分工合作,企业可以将主要的资源集中于其最擅长的核心业务运营,使核心业务能力更加专业化,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与其他企业组成跨组织业务流程,目的是提高整体效益。市场条件动态变化特征导致了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动态性。合作关系能够快速建立与解除是企业成功运作的一个前提条件。而且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集成的系统应使各节点企业很方便地访问到自己需要的数据和信息。这使得集成的信息系统要有很强的可适应性(可重构、可重用和可扩充性)。通过EAI对供应链上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共享能够解决以下问题:

1.组织结构

供应链管理不仅要求消除明显的、无效率的、不创造价值的活动,而且旨在通过信息系统的集成,使创造价值的一系列活动作业流水化,消除流程间的不连续,减少拖延和浪费现象,提高绩效。企业需要重新设计企业中的生产活动和流程,使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和目标与供应链的目标一致。这些都要求运营模式的改变,如面向流程特性等。信息系统必须支持这种改变。

2.互可操作性

供应链管理涉及企业内多个部门以及跨组织的多个企业,为了保证供应链内信息的一致性及有效利用,企业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保证系统信息传输的畅通,保证不会有因信息系统平台的差异或数据类型不匹配等原因而无法合作的情况出现。保证互可操作性是信息系统集成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3.变化管理鉴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动态性,信息系统的集成要保证系统不会成为企业开拓新业务的障碍。市场需求千变万化,集成的信息系统必须能够支持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要求。这些都要求信息系统具有柔性和适应新业务的能力。同样,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集成的信息系统要具有较强的更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以消除因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系统局部的淘汰所造成的影响,或利用还可利用的一些旧的系统的某部分功能的能力。

4.安全性

必须指出,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既是合作者,又是独立的竞争者。各成员企业间既有相互间共享信息的义务,也有保护自己私有信息的权利。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面临着在共享信息和私有信息中权衡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对不同的供应链上的不同的合作者的情况都是不相同的。信息系统必须保证企业的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安全性问题在供应链上各合作的节点企业之间显得更为突出。

案例分析

Dell和HP的协同产品商务

最近两年协同产品商务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在企业应用领域已经成为继供应链管理以及企业应用集成以后最重要的热点。从目前实际状况来看,部分企业由于具有非常强的导入CPC的动力,因而走在了CPC实施的前列。这样的企业往往具有如下共同特征:供应链体系较长,企业的资产分布相对比较离散,供应商对产品的市场成功起到了相当的决定作用,而且合作伙伴和供应商还处于一种动态变动的状态。这些企业希望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以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更快地提供定制产品,能够相互交流以及在动态基础上与大量参与者协作,使公司生产和销售产品的方法更具有创新性。电子和汽车等高科技制造企业正是这些行业的代表。

惠普公司和戴尔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制造公司素以供应链管理闻名,这两家公司的经验被收入了几乎所有供应链管理的教材。其实,它们的协同产品商务应用也开创全球先河,与供应链管理相辅相成,优化了整个供应链的新产品交付过程。由于这两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各有不同,因而CPC的实施过程在近似的技术框架下又各有侧重。

2000年初,随着业务的增长,戴尔电脑公司认识到企业内集中式信息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数据共享问题,特别是影响面贯穿整个供应链的工程变更管理。在此之前,戴尔内部开发了一套产品定义、BOM管理、文档管理及支持工程变更管理的系统。但是,对于一家每个季度销售400万台个人电脑的公司来说,从供应商到全球的各个生产点,监控和管理产品开发以及生产启动越来越复杂,这对产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反应时间的一点点缩短和物料的一处小小节约就能带来巨大效益。因此,戴尔的CPC系统目标是:

①使工程变更在戴尔全球的供应商及制造点间保持一致。

②保证产品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③缩短工程变更的响应时间。

④提高跨应用的产品数据的自动重用度,减少重复的手工输入。

⑤在投入生产前自动检查产品数据的错误,减少产品技术状态管理的负担。

戴尔的CPC的重点是在Internet的基础上,协同全球运营部门以及供应商的文档管理、BOM创建、产品技术状态管理以及工程变更管理。尽管戴尔意识到支持不同企业的不同工作流类型非常重要,但是,戴尔并没有急于尝试将不同的工作流进行统一,而是尽可能顺畅各个流程接口。

戴尔的CPC基础构架。称作e‐Hub的应用门户以及基于Internet的文件服务器构成了访问和共享安全电子文档的主干。产品数据校验器检查产品是否符合制造条件,并且提供与全球生产点的ERP系统的物料和产品结构的信息接口和与复杂产品的销售配置器之间的接口,后者按照产品配件的工程技术属性,能够自动按销售订单进行产品配置,从而做到了真正的按订单生产。戴尔选用的CPC软件是Agile。从2000年初开始的约一年半的时间中,戴尔的CPC系统已经拥有约3300名内部用户、120家供应商,管理了约25万个料件号以及2万份文档。通过内部及与供应商的协作,工程变更的效率大大提高,工程变更管理的人力物力节约了30%,平均工程变更管理时间缩短了50%。戴尔平均每月要处理4000多个工程变更指令,涉及2万多个料件,而“产品数据校验器”每月能捕捉超过8500个错误,大大提高了导入ERP的产品数据准确性,提高了往复修改的效率。

我们可以看到戴尔的CPC建设注重的是提高供应链的效率。与戴尔相比,惠普大概在产品的推陈出新上更胜一筹。惠普在打印机市场上长盛不衰的一个秘诀就是对市场技术趋势的把握,因此,惠普的CPC建设的特点是深入了在设计阶段的协同和集成。

作为业界领袖,惠普的激光打印机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喷墨打印机的占有率也有40%,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并且,惠普的打印事业部在2000年初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打印机业务发展越来越大,IPS内部的各个研发和设计组织越来越复杂并相对独立,而且设计合作伙伴、供应商、外包制造商也越发展越大,导致产品数据信息形成了很多孤岛,沟通不畅,在某些销售区域,惠普的竞争对手往往能够领先推出更加便宜的产品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惠普首先在打印机事业部导入CPC系统。在总裁卡莉的亲自倡议下,惠普在2000年底启动了被称为企业产品开发管理(ePDM)的计划,目标是使产品应市周期缩短一半,产品的售后质保成本降低一半(这个目标是希望通过CPC提高设计质量,以及快速贯彻工程变更以及时纠正设计偏差)。ePDM计划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整合惠普内部过去的种种PDM系统,建立统一的产品设计平台;二是在整个企业以及合作伙伴间实施技术状态管理CMII规范;三是建立以CPC思想为指导的跨企业的协同环境。

打印机的设计和制造涉及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软件、硬件、固件、电路、机械设计、外形设计等等,属于较复杂的髙科技制造。惠普的激光打印机主要管理中心在爱达荷州的首府博依西,网卡管理中心在加州的罗丝维尔,附件管理中心在墨西哥,三个地点分别有数个软件、硬件、ASICS实验室以及产品开发中心,生产则是外包给一家日本的工厂,惠普过去对该系统在管理上做了较好的整合,例如产品生命周期、工程变更以及新产品导入等,各中心与工厂已经做到了数据库对接级的联系。而喷墨打印机的管理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在加拿大、亚太地区、爱尔兰等地有不同的生产、研发、销售的系统、体系和流程,因此,喷墨打印机系统是惠普实施CPC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惠普努力通过这个CPC系统的建立来整合这两条产品线的研发资源和研发平台。

在2001年前,与全球大多数大型企业一样,惠普的产品信息管理面临很大挑战:

①企业的信息重用困难。例如,有一次,美国的设计部门将设计的模块的数码模型文件传到中国的供应商处,几个月后,由于惠普的内部生产线出现调整,需要做工艺更改,然而原来的设计文档在公司内部和中国的供应商处就都找不到了。②信息一致性差。以物料清单为例,过去温哥华喷墨打印机工厂的一份生产物料清单需要在几个生产或设计系统之间进行“拷贝——修改——校验——粘贴”,一些重要信息就在信息的反复复制和转换中出现偏差或丢失。③工程变更慢且缺乏一致性。很多工程变更由于市场需求的急迫,多是在事后进行记录。据统计,一家北美的桌面喷墨打印机工厂5%的工艺变更没有记录,只有约20%的工程变更执行履行了完备的审批流程;由于一条生产线未经正式审批流程就作变更,造成生产的1.1万个墨盒在几个月后不能在另一条生产线上被正常组装到整机上。面对这样的挑战,惠普通过在企业内外全面实施CMII的管理规范,建立了供应商、设计合作伙伴和公司内部各工厂、设计部门协同工作的统一信息平台,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

惠普在实践中发现,定义企业的通用的产品技术形态管理(又称配置管理)标准和业务流程是实现CPC的最大挑战,惠普最后选择了实施CMII标准。CMII是国际技术形态管理协会(ICM)定义的关于配置管理的一套规范。它被称作是“企业业务信息的基础构架”。CMII提供了一整套产品定义以及在整个产品开发生命周期(从概念设计到淘汰)内工程更改管理的规范,为企业内部复杂的组织机构间、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共享以及重用产品知识提供了可能;通过配置管理,控制了记录产品信息的文档与构成产品部件的部件之间正确的逻辑关系,保证产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CMII还规定了不同权限的变更管理职能设置,根据变更的影响度,选择变更地快速路径或完全路径。CMII标准最早发源于美国海军舰船、空军飞机以及宇航等大型复杂制造项目,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制造企业引入这套标准作为管理跨企业的产品数据的规范。

在CPC系统方面,惠普采用了PTC公司的Windchill软件作为平台。如图7‐9所示,系统全面实现了CMII的标准工作流,建立了机械、电子工程、固件、软件等各个职能设计团队的协作工作空间(Workspace)和设计数据库。在同一数据库的基础上,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结构信息的不同表现形式,在产品的工程版本升级的情况下,各部件的技术状态保持一致性,并且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和ERP系统建立物料清单方面的联系和映射。

到2002年6月,ePDM系统展开到了惠普的其他部门,包括商用和家用产品事业部等,系统总用户超过1500人,包括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波多黎各、新加坡等地的惠普工程设计部门以及生产厂。惠普过去分散的十几个工程数据管理系统、产品结构管理系统以及文档管理系统都向这个统一的系统进行了数据迁移。惠普在中国、日本、新加坡、墨西哥的几十家合同制造商也能通过互联网在这个系统上共享工程文档、图纸以及BOM的信息,跟踪工程变更情况。实施这个CPC系统,惠普公司收到了切实的效益。

以工程变更单(CO)执行为例,过去,惠普每年处理大约5万次,实施本系统后,这个数字减少了约20%,而且平均完成周期由34天减少到18天,每项CO执行的人力成本节约40%,仅此一项每年为惠普带来的收益超过1400万美元。

案例问题:1.戴尔和惠普公司为什么要实行CPC?

2.戴尔和惠普公司实行CPC有什么不同?

3.实行CPC后对戴尔和惠普公司有带来了什么?

4.国内企业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思考题

1.信息技术对于供应链管理有哪些影响?

2.目前在供应链管理中有哪些热门的信息技术?

3.什么叫商务智能?它在供应链管理中有哪些应用?

4.请简要分析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之间的关系。

5.结合中国国情,思考哪些热门技术可能会在中国流行起来?为什么?

 

相关新闻

创业项目的5大灵魂拷问
创业公司如何寻找联合创始人?
创业5年,邻趣创始人刘伟力告诉你公司死掉只有一个原因……
初创公司的“三位一体”
硅谷创投教父告诉你,从四个角度入手,打造从0到1的垄断型企业
施密特:谷歌的五大原则
管理不确定性,华为是如何做到的?
隐形天花板
中国芯酸往事
中国的芯片产业为什么不尽人意?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参考文献
11.3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
11.2绿色供应链管理
11.1全球化供应链管理
10.4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步骤
10.3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原则和范围
10.2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
10.1供应链绩效评价概述
9.3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9.2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