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10.3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原则和范围
作者:傅培华 申领版权
2016年03月30日 共有 1041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10.3.2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原则和范围

1.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原则

供应链绩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有其自身特点,评价内容也比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更为广泛,涉及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企业以及这些企业内部各要素。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作情况以更有效地进行供应链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如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

设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衡量现有供应链战略、规划和运作诸方面的绩效,找出供应链的瓶颈所在,指出使供应链协调的改进方向,促使供应链健康发展。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以实现供应链战略目标、提高供应链绩效为最终的目的。

(2)整体性原则

供应链绩效评价不仅要反映单个供应链节点企业运行绩效和该节点绩效对整体供应链的影响,而且要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情况。因此,应尽量把评价的对象扩大到供应链上所有的相关企业和所有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

(3)经济性原则

即实施供应链绩效评价所获得的收益要大于其成本。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能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产出。经济性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处于重要的位置,要求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尽量简化、突出重点,从而使指标体系在实践中易于操作、切实可行。供应链绩效评价涉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需要相应的组织体系支持,这些都是要花费成本的。另外,绩效评价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应根据经济性原则,合理确定绩效评价实施的时间间隔。

(4)层次性与突出重点结合原则

应根据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的组成情况,来选择和确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在每一层次的指标选取中应突出重点,关键绩效指标对供应链战略目标实现和对供应链绩效管理有重大影响,应能对它进行重点分析。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即评价指标应该既包括容易用定量数值表示的技术经济指标,又包括难以量化的社会环境指标,以便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供应链绩效。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评价对象复杂,有些问题难以量化,有些问题不进行量化又难以说明问题。在评价供应链绩效时应综合考虑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遵循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另外,供应链绩效评价应尽量以定量分析为主,对定性指标在明确其含义的基础上按照某种标准赋值,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性质。

(6)结果性与过程性绩效并重原则

对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与分析能起到事中控制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评价过程和评价体系更加透明与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产生的风险。因此,不仅要重视定期的结果性绩效的评价,而且要重视基于供应链业务流程的过程性绩效评价。

(7)注重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权衡

从保证供应链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讲,在进行供应链绩效评价时应注意使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避免鼓励短期行为和局部优化的绩效评价。

2.供应链绩效评价的范围

供应链绩效评价一般从三个方面实现:一是内部绩效度量;二是外部绩效度量;三是综合绩效度量。

(1)内部绩效度量

内部绩效度量主要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内部绩效进行衡量。它着重将活动和过程同以前的作业和(或)目标比较。例如,客户服务可以与上期实绩比较,也可与本期的目标比较。由于容易被这种信息管理层理解,而且相对比较容易收集,所以在进行内部评估时常被使用。内部绩效度量的主要指标有:成本管理、客户服务、质量、生产率和资产管理等。

(2)外部绩效度量

外部绩效度量主要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的运行状况的评价。外部绩效度量的主要指标有:用户满意度、最佳实施基准等。

基准是公司绩效评估系统的一个重要工具。许多公司已经把基准作为一种工具,对照顶尖公司来衡量自身的运作情况。这些顶尖公司既包括竞争对手也包括非竞争对手,既包括与本行业相关的行业也包括不相关的行业。有关基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选择基准评估的对象。许多公司对企业内部涉及相似运作的单元的绩效或处于不同地区的运作单元的绩效进行比较。例如,强生公司的运作单元超过150个,所以有充足的机会进行内部基准评估。

然而,内部基准很少提供与竞争有关的信息,所以一个公司可能在竞争中落后却又根本意识不到。关于竞争对手的绩效信息可以用来判定哪些地方是最需要加以改进的。

然而,得到竞争对手的经营过程等信息又是极其困难的。没有限制的基准致力于将评估标准和生产流程与最佳的运作实践进行比较,而不考虑这个相关的实践模式从何而来。

这种无限制的基准不会将信息来源限制于某一特定的公司或行业。它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一个组织可以从与其从事不相关行业的组织那里学习借鉴,只要该不相关组织绩效显着或使用了革新的方法。L.L.Bean是一家邮政和目录公司,在其订单执行过程中,该公司曾经以食品、个人护理、电子等多种行业的公司作为基准而进行学习借鉴。

公司常综合使用三种定基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使用顾问、期刊和大学研究者出版的有用的物流数据。第二种方法是对其行业内部或相关行业的非竞争性公司,作私人定基。双边的研究可以提供有深度的和专利的知识,但并不能提供特别广阔的视角。第三种方法是构建组织联盟,从而系统地共享风险基准数据。这些联盟需要更多的努力去维持,但通常较前面所述的几种方法更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3)综合供应链绩效度量

综合供应链绩效度量是对供应链运作过程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全面评价。

当前,人们对供应链整体绩效和效率越来越关注,这就要求评估标准能够综合反映各方面的观点。这种评估方法必须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各供应链组织间能够比较并且一致适用。如果没有整合的评估方法,不同职能部门和不同公司的经理们也许会对实际绩效持不同的观点。综合供应链绩效度量主要从用户满意度、时间、成本、资产等几个方面展开。

10.3.3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供应链绩效评价的范围和选择的原则,可以将一些统计指标作为供应链绩效一般性评价指标。

1.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评价指标

这里的供应链业务流程是指从最初的供应商到最终的客户为止的整个过程。从指标评价的客观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出发,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反映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

(1)平均产销绝对偏差指标

该指标反映在一定时期内供应链总的库存水平。其值越小,说明供应链库存量越小,库存费用越低;其值越大,则说明供应链库存量越大,库存费用越大。

(2)产销率指标

产销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已销售出去的产品与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值。

产销率指标又可以分为以下3个具体指标:

1)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产销率

该指标反映供应链节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营状况。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产销率可以表示为一定时间内节点企业已销售的产品数量与一定时间内节点企业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率。

2)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产销率

该指标反映了供应链核心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营状况。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产销率可以表示为一定时间内核心企业已销售的产品数量与一定时间内核心企业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率。

3)供应链产销率

该指标反映了供应链整体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营状况。该指标反映了供应链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产销率越接近1,说明资源利用程度越高。同时,该指标也反映了供应链库存水平和产品质量,其值越接近1,说明供应链库存量越小。供应链产销率可以表示为一定时间内核心企业已销售的产品数量与一定时间内核心企业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率。

(3)供应链核心企业产品成本指标

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产品成本指标是供应链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根据核心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可确定出该产品的目标成本,再向上游追溯到各供应商,确定出相应的原材料、配套件的目标成本。只有当目标成本小于市场价格时,各个企业才能获得利润,供应链才能得到发展。

(4)供应链产品质量指标

供应链产品质量是指供应链上各企业生产的原材料或产品的质量。质量指标主要包括破损率、退货率、合格率、废品率、破损物价值等指标。

(5)供应链总运营成本指标

供应链总运营成本包括供应链通信成本(包括各节点企业之间的通信费用,如互联网的建设和使用费用、EDI及供应链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费等)、供应链总库存费用(包括各节点企业在制品库存和成品库存费用、各节点之间在途库存费用)及各节点企业外部运输总费用(等于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之间运输费用的总和)。该指标反映了供应链运营的效率。

(6)供应链产品出产(或投产)周期(或节拍)指标

当供应链节点企业生产的产品为单一品种时,供应链产品出产周期是指出产不同批次产品的时间间隔;当供应链节点企业生产混合多种产品时,供应链产品出产周期是指混合生产线上出产同一种产品的时间间隔。根据市场实情,我们一般考虑的是节点企业混合生产线上同一种产品的出产间隔期。它又可分为如下两个具体的指标:

1)供应链节点企业零部件出产周期

该指标反映了节点企业库存水平以及对其上层节点企业需求的响应能力。该周期越短,说明该节点企业对其上层节点企业需求响应越快速。

2)供应链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周期

该指标反映了整个供应链在制品库存水平和成品库存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或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周期决定着各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周期。该周期越短,说明整个供应链的在制品库存量和成品库存量越少,总的库存费用也越少;同时也说明供应链管理水平比较高,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为此,我们要努力缩短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周期。一方面可以采用优化产品投产计划或采用高效生产设备,或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来缩短核心企业(或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周期;另一方面尽量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周期与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周期相适应,而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周期与客户需求周期相适应。

2.反映供应链上、下节点企业关系的评价指标供应链上、下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是以供应链层次结构为基础的。为了能综合反映供应链上、下层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下一些指标。

(1)准时交货率

准时交货率是指下层供应商在一定时期内准时交货的次数与其总交货次数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准时交货率=一定时期内准时交货的次数/一定时期内总交货次数

供应商准时交货率高,则说明其生产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反之则说明其协作配套的生产能力还达不到要求,或者是对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跟不上供应链运行的要求。

(2)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是指单位产品净利润与单位产品总成本的比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在市场供需关系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供应商生产的产品价格可看成是一个不变的量。按成本定价的基本思想,产品价格等于成本加利润,因此产品成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供应商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越高。

(3)产品质量合格率

产品质量合格率是指质量合格的产品数量与产品总产量的比率。它反映了供应商提供货物的质量水平。产品质量合格率越低,说明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数量越多,供应商产品的质量越不稳定或质量越差。这时供应商必须承担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修或报废的损失,这样就增加了供应商的总成本,降低了其成本利润率。

(4)售后服务质量

售后服务质量指标定性地评价供应链各节点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后,对产品进行跟踪服务的质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售后服务成为竞争对手间非价格竞争、留住客户、挖掘客户潜在需求的主要手段。售后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有:客户售后服务响应时间、一定时期内客户访问次数、产品(服务)返修率、客户投诉次数等。

3.供应链经济效益评价

供应链经济效益评价可采用传统关键性的财务评价指标,如销售利润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产值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各指标的含义都很明显,应用也很广泛。需要说明的是,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应从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四个方面全面衡量,另外应从企业的远景目标和发展战略出发选取关键性的财务评价指标,并注意与其他层次评价指标间的相容性,避免相互间的冗余、冲突。


 

相关新闻

创业项目的5大灵魂拷问
创业公司如何寻找联合创始人?
创业5年,邻趣创始人刘伟力告诉你公司死掉只有一个原因……
初创公司的“三位一体”
硅谷创投教父告诉你,从四个角度入手,打造从0到1的垄断型企业
施密特:谷歌的五大原则
管理不确定性,华为是如何做到的?
隐形天花板
中国芯酸往事
中国的芯片产业为什么不尽人意?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参考文献
11.3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
11.2绿色供应链管理
11.1全球化供应链管理
10.4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步骤
10.2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
10.1供应链绩效评价概述
9.3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9.2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9.1业务流程重组概述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