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革的节奏:十年磨一剑
变革能不能一年完成?华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做多长时间,这是节奏。
前面讲,变革尽可能是改良,而不是改革,变革要慢慢动。
研发变革从引入到成长,十年逐步扎根并优化,华为2009年到2019年不断地变,每年的研发都在改进,十年磨一剑,变革是一个慢功夫。
我在华为做的财经变革,也是七年磨一剑,一步一个脚印。一家公司做变革,一定要有什么?
变革的订立,不要急。因为企业是长跑运动员,不是一直在冲刺,而是持续跑八十年甚至更久。
2、变革最难的是思想的统一
变革最难的不是定方案,也不是薪酬问题,而是思想的统一。我们最需要变的不是招数,而是观念。
我们很多企业说这个不可能、那个不可能,如果这样想,就不可能变革成功。
为什么企业在变革过程中,干部和员工总感觉到迷茫、迟疑、不愿意跟进?
因为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支持。
所以任正非的管理核心是抓文化建设,文化好了,其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领导变革,要用“目睹——感受——变革”,更容易成功,而不是“分析——思考——改变”,也不是“命令——接受——改变”。
变革一定要用“目睹——感受——变革”这个方式,让他们目睹和感受。
做流程再造的时候,如果不将流程挖出来,让大家看看这个流程已经烂到了什么程度,大家就没有改变这个流程的决心和自信。
如果不把危机感和流程带来的灾难摆在大家的面前,大家不会当回事。
毛泽东曾说:“宣传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
3、每个人都要承担不同的责任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最高层负责文化、战略和排兵布列,员工把本职工作做好。
但我发现很多企业正好是向反的。
最高层忙着中层干部的事情,忙项目决策;
中层干部忙着普通员工的事情;
普通员工每天忙着分析中美战略、忙着发朋友圈。
在华为,大家很少八卦。这是为什么?因为没时间。
哪家公司八卦很厉害,说明哪家公司很闲。如果这个企业闲得八卦满天飞,闲得互相比较来比较去,那肯定是因为没有承担好自己的职责。
4、老板的思维是企业发展的天花板
企业最需要改变的是老板,老板自己先改变好,公司的变革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老板没有格局,对变革没有深刻的感受,企业是没有未来的。
因为一家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家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如果是客户、员工和股东,先后顺序怎么排?
在华为,客户排第一、奋斗者排第二、股东排第三。
华为战略上规定,每年可分配的资金里,股东分红只能占收入的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要给奋斗者。
华为要给火车头、奋斗者加满油,而不是给股东加满油。
很多企业是给股东加满油。企业的其他人,谁愿意奋斗?
如果拉车的人拿的钱最少,谁愿意去拉车?
5、学习力
正常情况下2B企业做不了2C,做2C的企业做不了渠道或者做不成电商。
所以华为其实是一个异类,华为以前不会做渠道,现在既可以做2B也可以做2C,还可以做电商和渠道。
所以华为最大的能力是什么?
学习力。
我曾经和一个高管交流,他说刚开始和渠道交流的时候,华为像小学生。半年之后,再和华为交流的时候,渠道方觉得华为对渠道非常了解。
这背后靠的就是华为的组织学习力。任正非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与万人谈,干一件事”、“向党学习”、“向军队学习”、“向企业学习”等,都是在学习。
6、越挣钱的时候变革力度越大
变革急不得、也等不得。每一个新的变革方案都有适应期,变革可能会使得绩效短暂下滑,这是正常的。下滑很快,但上升更快。
不过有的企业变革之后,就再没有上来过,变革完就死了。
为什么华为变革后,业绩没有下滑?什么才是企业变革的好时机?华为是越挣钱的时候变革力度越大。
本来增长20%,减少2%,业绩下滑就看不出来。很多企业什么时候变革?快死的时候,这叫壮士断腕。
华为是发展越好的时候,越变革。发展好的时候,把钱用来培育自己的黑土地。
在今天还成功的时候,把钱用来投资自己的能力。这是变革的核心,不是快死的时候才想到变革,晚了就不太可能成功了。
7、华为变革三部曲: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产品变革用了10年,财经变革用了7年。华为请的顾问都是经历过生死的,是IBM玩过且证明是成功的变革,要“削足适履”,要先僵化。
没看懂的时候,先认真读,不要谈心得,先僵化。僵化了两三年之后慢慢懂怎么优化,最后固化下来。
很多公司上ERP的时候,把原来的改造得面目全非,一升级就完了。
因为在开始的时候,你还没有理解变革的精髓,自己不懂的时候就要跟着师傅走,师傅教你什么就是什么,慢慢懂了之后再改,而不是刚开始凭自己的兴致改来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