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提升长三角国际竞争力的环境与途径
作者:范恒山 申领版权
2010年08月09日 共有 1095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摘  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现长三角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必须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以解决其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着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着力城乡统筹,加快农村发展;着力核心带动,积极培育城市群;着力重点突破,推进改革开放;着力集约节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着力理顺关系,优化社会环境等六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 长三角,提升竞争力,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带动了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发展,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实现长三角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并在推进全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发挥现有优势,着力关键环节,加强协调互动,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
    从现实看,加快提升长三角地区国际竞争力具备一系列有利条件。如区位优势明显,然禀赋优良,经济实力雄厚,体制基础扎实,科技文化发达,社会风气文明等。目前的问题是,提升长三角地区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于一些关键环节,解决长三角地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与主要问题。
    
    着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体现为产业层次与结构的竞争。与国际先进水平比,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还处于较低层次,要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努力,最终建立起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基于现有基础,下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旅游、文化创意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其次是积极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再次是做大做强石化、钢铁、汽车、船舶及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形成核心技术和提升规模水平;最后是积极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与陈旧落后的生产能力,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努力,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具有世界影响和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聚区和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关键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要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和产权结构,建立健全自主创新和自觉提升产业结构的微观制度基础;要进一步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要强化创新力量的培育,加强长三角地区国家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等重要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研发力量,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要加大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风险投资等政策的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社会环境。通过努力,把长三角地区率先打造成为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创新型区域。
    
    着力城乡统筹,加快农村发展
    
    弱势区域是制约竞争力提升的“瓶颈”与“短板”。对于长三角地区来说,较大范围的农村仍然是弱势区域,提高长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实行城乡统筹。长三角地区总体经济实力雄厚,城镇化水平高,实现城乡统筹具有特殊的优势。城乡统筹的重点应放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要积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通过单位、企业对口帮扶等途径和资金、项目支持等手段,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按照机会公平、权利平等的原则,在长三角地区率先改革分割城乡的体制机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改革,使农村劳动者与城市居民在居住、就业、转移等方面享受同等的机会,在维护土地、房产等财产权益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在财政支持、金融服务、投资优惠等方面享受平等的待遇。
    
    着力核心带动,积极培育城市群
    
    城市特别是城市群不仅是创造就业和人口居住的主要区域,也是推动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因而是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载体。要提升长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大城市为依托,建立具有强大辐射能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是要推动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要求,合理摆布城市格局;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并从不同城市特点和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要求出发,形成和打造各自的功能特色,使大小城市间和城市群各城市间各具特色又协调一体;在长三角地区要进一步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以上海为核心,以沿江、沿海、沿湾、沿路等发展带为主轴,形成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二是要提升城镇和城市群的管理水平。要根据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合理规划城市规模;要破除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部门分割,实行供排水、供电、通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与管理;要统筹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培育与建设,不断改善城市生态和人民生活环境;要加强交通设施等“硬件”建设和规制统一等“软件”改革,在城市群间形成和发挥同城与连带效应。
    着力重点突破,推进改革开放
    
    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当前制约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许多问题,究其根源也在于体制机制未能理顺。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气力推进改革开放,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率先突破,从而率先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下一步的重点,一是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改善管理方式,大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把政府直接管理的职能严格限定在政府性质允许的范围之内;要进一步缩小行政审批范围,并使必要的审批尽可能核准和登记备案的形式;要减少行政层级,提高政府运行效率。通过改革,率先建立起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率政府。二是要立足于增强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动力与创新积极性,进一步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与产权制度改革。要积极推进国有大型企业和国有垄断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继续推进公平准入、平等服务,破除体制障碍,消除政策歧视,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做强做大;要运用要素、股权置换及其他有效方式,推动公有资本、非公有资本和外资经济的融合。三是要着眼形成以人为本、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制度环境,强化法制建设与规制改革。在国家法制建设的基础上,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健全相关法规,逐步使法律法规成为处理所有经济社会活动的唯一依据;调整立法定规的角度,使之更加符合现阶段发展实际和体现人性化要求,鼓励推动企业和个人大胆创新。
    
    着力集约节约,实现人和自然和谐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对于资源相对紧缺、环境承载压力较重而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的长三角地区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与紧迫。能否有效节约资源和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直接决定着长三角地区国际竞争力程度。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于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整个过程,把节约与集约落实到建设、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长三角地区应当实行两项最严格的政策措施:一是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推进土地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切实提高利用强度。二是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严厉推进节能降耗,对涉及新增能力的建设项目实施国际先进水平的能耗、水耗和物耗标准,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统筹江河湖海、陆地与大气、城市与农村,采取综合措施,运用价格、补偿、惩治等各种有效手段,实施污染防治,抓紧解决突出的行业性、区域性污染问题。
    
    着力理顺关系,优化社会环境
    
    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先进区域,长三角地区面临着许多新的难题,特别是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不同人群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不同地位、不同分工、不同所得形成的不对称的利益关系格局,导致了一些新的矛盾,如员工和企业的矛盾、本地人和外地人的矛盾、老居民和新移民的矛盾、比较富裕和相对贫穷人群的矛盾等,给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提升长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应当在健全公共服务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着力理顺各种利益关系,不断优化社会环境。矛盾调处机制的建设,应当把握两个基本点:第一,立足于维护而不是损害或剥夺社会成员合法的基本的权益,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的、基本的利益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第二,立足于疏导、协调而不是堵塞、压抑,要建立各种形式的利益诉求、观点表达通道和协商机制,并尽可能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长三角地区在行政区划上涉及到沪苏浙一市两省及其所属的若干个地区,长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是这些行政区整体形成的竞争力,因此,所有这些行政区域间的协调互动是形成和提升长三角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提升长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加强各行政区之间的协作、合作、联系与互动。合则共赢,达到收益倍增的效果。完善长三角地区区域协商机构和合作交流机制是必要的,但是根本上是打造协调互动的坚实基础。主要是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
    其一,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体化,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坚决打破行政垄断与地区封锁,推进市场一体化,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要清理废止不利于市场一体化的规则与政策,协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区域联动的、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区域间的政策差异。
    其二,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构建协调发展和合作互动的公共平台。一体化的重大基础设施,是区域间协调发展和合作互动的有效平台。要以建立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保障体系、信息网络体系等为重点,统筹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水平,充分发挥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综合效益和协同效应,避免和减少重复建设,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自然封锁
    

 

相关新闻

动物世界(片段)
四肢点动(数词)
嘀哒歌
妈妈回来了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身心状况目标)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表现与创造)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感受与欣赏)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艺术)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数学认知)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科学探究)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培训机构及培训师选择要点揭秘
加盟商培训监督制度及流程
社保操作指南(补缴、撤销)
社保操作指南(转出、转入)
社保操作指南(启封、新进、封存)
员工培训服务期协议
培训活动组织的3个小技巧
新培训工作者的疑问
作为一名新员工在企业内开展培训的心得
多行业剖析中国的工业体系现状和作用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