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变革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0月09日 共有 2978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
    教育管理体制含义 (p55)
    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趋势 (p56-67)
    1、教育管理分权化——政治学视域的审视(p56)
    教育管理分权化及理论基础:(p57-59)
    (1)分权有三种形式:分权、授权、放权。
    (2)政府治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
    2、教育管理市场化——经济学视域的审视(p59)
    教育市场化改革及理论基础:(p57-59)
    (1)所谓的市场化,只是要调节国家和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比重,探究两者的职责和界限,谋求两者间最恰当的平衡。
    (2)新自由主义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p62)
    1、 学校管理自治化——社会学视域的审视(p64)
    教育市场化改革及理论基础:(p64-68)
    (1)学校自治化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教师为主体、二是以校长为主体、三是以非政府组织即以志愿公益性的第三部门为主体。
    (2)专业自治理论、第三部门理论、市民社会理论
    第二节      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含义及理论前提
    一、多元化的办学体制的含义及理论前提(p70)
    1、多元化的办学体制的含义(p70)
    指的是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即由过去的政府单一办学向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多种形式办学并存格局的转变。
    2、多元化的办学体制的理论前提(p71-72)
    产业性(市场调节)和事业性(政府运作)都不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只要能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种运行方式都可以使用。甚至还可以由第三种运作和调节方式---第三部门。
    二、介于公办与民办之间的多元化的办学体制改革 (p72-84)
    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公办学校,二是民办学校,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学校。
    1、 公立学校“转制”模式(p73)
    2、名校“创办”民校模式(p74
    3、社会“承包”公校模式(p76
    4、“大学城”制模式(p77
    大学城体制的含义、类型及利弊
    “大学城”是大学聚集地的简称,一种是经过百年以上的历史自然形成的,另一种是依靠政府力量建设而成。所谓“大学城”制办学模式是指政府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在特定地区征用一定面积的土地,由政府或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办学基础设施,开发房地产,然后像出租店铺一样将物业出租给校方,大学城投资者提供物业及服务,并进行合理收费,至于学校如何办学、如何管理则享有全部的自主权。
    “大学城”优点居多,它有助于校际之间的联系紧密,共享一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大学节省精力,缓解资金紧张,还有助于学校独立自主办学,形成办学特色。
    问题:(1)大学城规模过大,大量圈占土地,损害了农民利益。(2)多方利益驱动,盲目扩大投资,存在着金融风险。
    三、民办教育内部的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p78-84
    1、 教育股份制办学模式(p79
    2、 教育集团制办学模式(p80
    3、 学校租赁制办学模式(p81
    4、 中外合作制办学模式(p82
    5、 第三部门制办学模式(p83
    第三节      校本管理体制探索
    一、校本管理的理念和实践 (p84-87)
    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简称SBM),是始于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80年代的一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校本管理的含义(p84)
    它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是一种以权力下放、学校自主、共同决策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与制度安排。
    校本管理理论相信:只要把办学权力下放给学校,就会使教育资源得到更为经济、合理的运用,就会作出最正确的决策,就会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2、校本管理的实践运行机制 (p87-89)
    美国的校本管理体制改革突显出的校本管理运行机制:
    政府把相关权力下放到学校,转变自身职能;
    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承担更多责任;
    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促进民主决策。
    在本小节学习当中,注意了解与外控管理相比,校本管理在管理原则方面有哪些改进。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p90-94)
    1、现代学校制度的含义(p90-93)
    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既受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又有教育自身的后现代转向背景。
    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可以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三个方面去理解。
    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看,学校摆脱了是政府下属部门的境地,获得独立法人地位;
    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看,就是要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内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构及制约关系;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就是面向社会,树立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与家长和社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我国的校长负责制也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重建。
    2、重建校长负责制(p94
    三、校长职级制改革 (p94-97)
    校长职级是指专为从事普通中小学校长职务的人所设置的岗位等级系列。所谓校长职级制是针对校长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制度,校长职级是从事校长职务人员的能力标志,也是校长资历、学识、水平和实绩的综合体现。
    实行校长职级制,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校长管理体制,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有利于突破校长任职制度,调动校长办学积极性,还有利于突破校长评价机制,加快专家型校长的成长。                           在实践中,一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二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实施办法。

    

 

相关新闻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
人力资源管理十大经典理论
教育管理的方法论问题
教育策划与学校发展
教育经费的多元筹措
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
教育政策分析的若干问题探讨
学校组织的生存、发展与变革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教育管理的方法论问题
教育策划与学校发展
教育经费的多元筹措
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
教育政策分析的若干问题探讨
学校组织的生存、发展与变革
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审视
《现代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