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的内涵和本质
一、为什么需要教育政策 (P153-156)
1、 教育政策是一种资源。
作为权威性资源的政策法规和社会规范制约着人的能动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实物资源的利用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政策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
2、 教育政策可以保证教育的国家属性。
一方面,教育政策可以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教育政策也可以合理地规避全球化带来的不良影响,抵制国外力量对我国教育主权的侵害,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
3、 教育可以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政策可以从教育市场公平(规范市场)和社会公平(调节和再分配)两个角度促进教育公平。
4、 教育政策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
首先,新的政策科学的一个重要范式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政策作为政策科学的一个分支自然应当遵循这个原则。此外,以政策形式出现的理论思想也更容易得到贯彻。
二、教育政策的内涵 (p158-161)
教育政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教育政策在外在形态上表现为政策文本;
2、教育政策表征为一种运行的动态过程;
3、教育政策体现出特定的权力属性;
4、教育问题是教育政策的逻辑起点;
5、教育政策强调对行为的规范性要求。
三、教育政策的本质 (p161)
整个政策过程就是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和落实的动态过程。
在对教育政策的利益分配本质的理解上,首先,教育政策通常是对全社会的教育利益进行分配,而不是局部的其他分配。其次,分配活动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进行多次分配。再次,分配活动总是综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最后,利益的分配应该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兑现,而不是口头或文本上的利益分配。
第二节 教育政策分析的若干理论问题
一、 教育政策分析的含义 (p164)
教育政策分析是教育政策分析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教育政策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以保证教育政策实现预期目标,从而维护和促进社会正义与公正的活动。
二、 教育政策分析的意义 (p164)
1、教育政策分析有助于研究者对照实践情况对原先的理论建构和假设进行反思和修正,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推进政策理论研究的深入;
2、可以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3、有助于适应教育市场不断放开和发展的形势。
三、 教育政策分析的种类 (p165)
教育政策分析分为前瞻性分析、回溯性分析和综合性分析三种。
四、 教育政策分析的结构框架及其可行性分析 (p166-168)
教育政策分析的结构框架分为四步:
1、政策问题的建构;
2、政策方案制定;
3、政策实施分析;
4、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五、 教育政策分析的基本范畴 (p168-172)
教育政策分析包括四个基本范畴:
事实分析、价值分析、规范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事实分析需要回答是问题是是什么?在什么时间和地点?程度是什么?有多少等等。事实分析是教育政策分析的起点。
价值分析需要回答的是制定教育政策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人?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育政策承诺了什么?对此做何评价?应该优先考虑什么等,它决定着人们的选择方式和行为策略。
规范分析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它的目的是寻求教育政策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行动和手段。
可行性分析回答的问题是:这样做是否行得通?人们是否会同意、允许这样做?它是对规范分析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考证,论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否具备了实现方案目标的条件和能力。
教育政策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政治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和社会接受可行性。
六、 教育政策的司法式分析方法(p173-175)
司法式分析方法是在借用法律领域中的诉讼程序和行政听证方法的基础上,经过适当修改而形成的。
司法式分析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第二步是选择问题;
第三步是为辩论做准备;
第四步是进行听证会讨论。
司法式分析中有调查小组、分析者、问题提出者、会议主席、问题澄清小组和小组促进者六种关键角色。
第三节 民办学校收费政策的分析
一、民办学校收费的相关政策规定(p177-179)
体现二个原则:
1、 民办学校收费标准由政府部门制定;
2、 反对学校乱收费。
二、民办学校收费政策的实践分析 (p179-185)
存在问题分析:
1、 现有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首先在价值取向上凸显出“公益”与“效率”的矛盾;
2、 现时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在政策目标和政策的技术可行性上存在不协调的现象;
3、 现时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还体现出强烈的政府规范意识。
三、完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建议:
其一,要通过改进或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大对民办学校“乱收费”的惩治力度,并规定相应的惩治办法;
其二,在民办学校收费标准制定过程中引入“听证会制度”;
其三,从现在开始进行调查和研究,在条件成熟时尽快制订《民办学校法》。
第一节 农科教结合政策分析
一、实施农科教结合政策的难点(p185-191)
其一,我国农村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城市取向”,不利于农科教结合的有效开展。
其二,管理体制上的不适应,造成了农科教政策实施的困难。
其三,农村职业教育这个重点没抓好,是农科教结合实行困难的重要原因。
其四,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的“游离”倾向,使得农科教结合缺少知识和技术上的支持。其五,经费投入得不到保障,仍是影响农科教结合实行的老问题、大问题。
二、继续深化农科教结合的几点政策建议(p191-193)
1、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手段降低农村教育的城市化取向对农科教结合实行的影响;
2、要理顺农科教结合的管理体制;
3、将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农科教结合工作的重点;
4、 强化高等教育为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服务功能;
5、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确保农科教结合的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