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居民消费结构演进滞缓的症结所在
作者:郑小红 申领版权
2010年08月09日 共有 693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消费结构的变动及演进的程度,不仅影响着消费的规模,而且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几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几次大的转换与变动,每一次消费结构的转换和消费需求的扩张都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演进发生了滞缓,集中表现为一方面消费市场上一般消费品出现过剩和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持续下跌,另一方面居民储蓄大幅度增加而消费倾向持续下降。这不仅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而且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深入研究我国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状况,找出影响和阻碍居民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根本症结所在,更好地发挥消费在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中的枢纽作用,己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和理论问题。    一、制度变迁的不确定性强化了居民的风险预期,使居民现期倾向于储蓄而延迟消费
    制度变迁是一个牵涉到利益格局调整的复杂过程,由于制度变迁主体多样化的偏好和选择,使制度变迁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处于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消费者,对新制度何时能建立起来以及新制度到底能带来多少潜在收益,缺乏充分的信息。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逼迫”着人们为了遥远的未来而积累财富。我国目前的消费市场情形正是如此,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造成现阶段居民大量的预防性储蓄,束缚了现期消费,使得消费需求不足,延缓了消费结构的转换与升级。
    1.劳动就业制度的变迁使居民收入预期不确定,产生预防性储蓄,束缚现期高层次消费需求上升。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居民的劳动就业由传统计划体制下的“统包统分”,到劳动就业“双轨制”,再到劳动力市场化,劳动就业制度一直处在变迁中,对居民的收入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劳动就业制度变迁带来的居民收入构成变化以及伴随劳动力市场化而出现的失业现象,使居民的收入预期不确定,从而产生预防性储蓄,制约现期消费。
    2.原有福利制度的解体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居民支出预期不确定,产生预防性储蓄,从而减少即期消费,制约消费需求的扩张。
    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是以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的。该理论认为,个人的消费和储蓄决策以一生的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为此,在工作年份,个人将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保证退休后的消费水平不致降低,从而使个人一生消费得以平衡。
    改革前,城镇居民所享受的社会福利保障基本上是免费的,由国家以及企业这个“超级保险公司”包揽,未来是十分确定,无风险的。改革后,社会福利保障逐步需要个人付费,而且付费比例、数额逐渐增加。这就必然使城镇居民特别是原国有单位职工预期支出增加,从而减少当期消费而增加个人储蓄。更进一步,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逐渐深化的,居民无法预期最终确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多大程度上给自己的生活以保障,这就使居民的消费倾向愈加降低,使消费结构升级更加缓慢。这一点已为1995年以来消费市场的低迷所证实,因我国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制度的改革恰恰是从1995年开始加速的,这充分说明了居民消费结构的演进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同时也表明,由于旧的福利制度“破”的速度大于新型的保障制度“立”的速度,使得居民从社会保障中所获得的安全感为不确定性所取代,于是不得不减少消费,以增加储蓄为未来生活提供保障。
        二、制度供求的非均衡使居民消费成本上升,减弱了居民的消费欲望
    目前,在居民生活消费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制度因素的影响,使得居民消费的成本偏高,降低了其消费的热情,从而阻碍了消费结构的转换与提升。
    1.某些制度供给过剩使消费的货币成本偏高,造成居民消费的“成本一收益”非均衡,制约了居民的正常消费,不利于消费结构的升级。
    这里讲的制度供给过剩是指计划体制下一些制约人们消费的政策依然没有被废除,它们的存在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成本,使人们降低了消费的热情。如目前我国居民已经实现了温饱迈入小康,消费结构演进的趋势是追求发展和享受的需求,居民消费的重点转向以住、行、文教娱乐为主的商品及服务。根据调查,居民对其虽有强烈的需求,但都未成为消费的热点。究其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过时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迟滞了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
    2.完善的市场制度供给不足,造成居民消费的非货币成本增加,妨碍了其消费欲望的提升,不利于消费结构的升级。
    一项有效、完善的制度,其基本作用之一就是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把阻碍合作的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但在现阶段我国完善的市场制度供给不足,市场规则不健全,使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商业欺诈现象严重,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规范不完善,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消费的非货币成本增加,减弱了居民消费的欲望。其次,大多数消费者往往在购买商品时不能获得充分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交易,最后陷入交易风险之中。这样,就容易使得消费者在商品购买中的心理成本、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增加,妨碍了其消费欲望的提升。
        三、制度结构非均衡使制度激励消费的功能发挥受限,制约了居民消费
    人们判断一个制度是否有效,除了看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是否完善以外,更主要的是看这个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健全。只有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相容且实施机制健全,能保证有效的制度安排的正确实施,即在制度结构实现均衡条件下,制度安排的功能与绩效才能发挥出来。目前,我国正处于制度变迁过程中,制度结构的非均衡现象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居民现期消费。
    1.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不相容造成居民消费方式固化,约束了居民扩张消费,使得消费行为滞后。
    正式规则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具有法定的约束力,非正式规则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由于非正式规则对正式规则起促进或阻碍作用,所以当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之间的改变不是同步发生、正式规则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时,就产生了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不相容问题。
    现阶段,消费者排斥信用支持型消费的主要原因就是信贷消费这一正式规则与居民的消费观念这一非正式规则不相容。信贷消费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消费形态,是一种可以转换为个人消费能力的资源。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信用消费已非常成熟,个人消费信贷总额一般占银行信贷总额的20%~30%,55岁以下的人大部分都是债务人,人们都可向金融机构借钱来购置住房和汽车。在日本,早在1993年,个人消费信贷已占到消费量的25.3%。在我国香港地区也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发展消费信贷,如今已遍布家用电器、旅游、摩托车、汽车、住房等领域。其中,汽车和住房的信贷消费已占到全部信贷消费的80%以上,这部分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30%--40%。1998年,我国正式出台消费信贷政策,但很多人还不习惯于信贷消费,信用支持型消费方式并没有在消费者心中普遍得到认同。由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和万事达国际组织联合举行的“第六次中国居民消费信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影响消费信贷普及的因素,综合来看“没有借贷消费习惯”因素被选率明显高于其他选项。在现阶段我国居民已实现总体小康,消费的重点转向住、行、文教等方面时,很多居民依然靠自我积蓄来实现消费,同时进行更多的储蓄,而对信贷消费并不热衷,这样大大迟滞了消费结构的转换与升级。
    2.实施机制的不健全,无法保障正式(非正式)规则的实施,使居民消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降低了消费热情,使得消费行为滞后。
    实施机制是指对违反规则(制度)的人作出相应的惩罚(也有对遵守者给予奖励),从而使这些规则得以有效实现的条件和手段的总称。实施机制的不健全使得正式(非正式)规则功能的发挥不能得到相应的组织和机构来保证,从而使正式(非正式)规则形同虚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广告法》等,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而得不到保护、补偿的事情经常有所报道,这除了已颁布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之外,很重要一点是当消费者寻求法律保护时,由于实施机制不健全并不能使不法生产者和经营者受到惩罚、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消费者本来就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假冒伪劣产品、信息不对称等已使得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如果因实施机制的不健全而使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就更使得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降低。
    

 

相关新闻

动物世界(片段)
四肢点动(数词)
嘀哒歌
妈妈回来了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身心状况目标)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表现与创造)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感受与欣赏)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艺术)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数学认知)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科学探究)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培训机构及培训师选择要点揭秘
加盟商培训监督制度及流程
社保操作指南(补缴、撤销)
社保操作指南(转出、转入)
社保操作指南(启封、新进、封存)
员工培训服务期协议
培训活动组织的3个小技巧
新培训工作者的疑问
作为一名新员工在企业内开展培训的心得
多行业剖析中国的工业体系现状和作用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