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4.4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
作者:傅培华 申领版权
2016年03月29日 共有 606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4.4.1供应商管理概述

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企业保证物资供应、确保采购质量和节约采购资金的重要环节。供应商管理很早就受到企业的重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出现新的内容,现在供应商管理已经有了很多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供应商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供应商开发、供应商选择与评估、供应商合作关2.实施战略采购

实施战略采购,即根据采购评估报告,以成本节省分析结果为依据,按成本节省的方案实施战略采购。具体内容包括评估供应市场需求与开发、原材料或产品采购策略,选择供应商,实施与支持战略采购。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迅速有效地扩大和优化供应商范围,为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和透明度、降低采购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奠定基础。对于大规模的企业,组织变革、技术变革是战略采购成功的关键,采购部门已不再是单纯地负责购买货物,还必须能够创造价值并推动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

3.改进采购管理机制

要根据采购管理评估,改进采购管理机制,实施改善采购管理的建议。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专业采购系统流程;建立专业的控制流程进行采购、库存和供应链管理;建立采购人员的考核、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采购流程标准化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根据实际需要,可引进电子采购管理应用程序实行自动化采购,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实现按订单生产和零库存管理,减少企业生产费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4.战略采购软件的选择

战略采购软件应当可以完成战略采购全部业务工作,实现分析市场需求与采购成本、优选供应商、进行采购作业、促进企业间沟通和实施自动化采购等功能,以提高采购效率。

战略采购软件应当把供应商作为一个延伸网络或企业的一部分。选择好的战略采购软件是选择好的供应商的条件和手段。利用好的采购系统软件,建立一个能以最低成本提供生产主要材料和服务的供应商群资料库,就能够利用主要供应商来帮助区分市场上的材料、产品、价格等因素,并通过供应商尽量提高附加值,最终会给客户企业带来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战略采购软件可以实现从采购计划到货款结算的整个采购环节自动化,使用户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要的货物和服务。通过对所需购置的货物的预测和分析,还可以使用户的购买行为制度化,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战略采购软件可帮助用户分析采购趋势,管理供应商的策略资源。通过软件,用户可进行在线目录查询,并订购需要的物品,从而实现真正的电子商务。

4.4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

4.4.1供应商管理概述

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企业保证物资供应、确保采购质量和节约采购资金的重要环节。供应商管理很早就受到企业的重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出现新的内容,现在供应商管理已经有了很多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供应商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供应商开发、供应商选择与评估、供应商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供应商绩效管理等。在供应链管理中,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就是以自己的诚信为基础,在互惠互利原则指导下,选择优秀的供应商,并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建立统一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企业文化,创造和谐的合作竞争氛围,尽可能地实现双赢。

从传统的供应商管理发展到现代的供应商管理,企业在供应商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创新。

现代企业供应商管理在战略方面要考虑的问题是:

①设计一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的合理的供应结构。

②与供应商建立一种能促使供应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长期合作关系。

③采用能使采购总成本最小的采购方法。

根据供应商管理的战略要求,供应商管理的具体目标有5个:

①获得符合企业质量和数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②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产品或服务。

③确保供应商能提供最优的服务和及时的送货。

④发展和维持良好的供应商关系。

⑤开发潜在的供应商。

4.4.2选择供应商的主要指标

1.质量

采购物品的质量是企业采购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产品的质量是供应链生存之本,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以产品质量为基础的。质次价低的商品,虽然采购价格低,但实际上会影响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的质量,最终导致企业总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非常优质的采购物品并不意味着适合企业要求。一般的,优质产品价格高昂,若其质量远远超过了企业的生产要求,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一种浪费。因此,采购物品的质量应符合企业生产要求,过高或过低都是错误的。评价供应商产品的质量,不仅要从商品检验入手,还要从供应商企业内部去考察。

2.价格

供应商的产品价格决定了消费品的价格和整条供应链的投入产出比,因此会对生产商和销售商的利润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价格往往是采购中最敏感的问题。成本不仅包括采购价格,而且包括原料或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或整个生命周期中因采购而发生的一切支出。采购价格低对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和增加利润都有着明显的作用,因而它是选择供应商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价格最低的供应商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应结合产品质量、交货时间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供应商还应该有能力向购买方提供改进产品成本的方案。

3.交货能力

供应单位能否按约定的交货期限和交货条件组织供货,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供应活动的连续性和库存数量,从而影响企业的库存成本。因此,交货能力也是选择供应商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供应商的交货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供应商的准时交货能力;二是供应商的持续改善能力。企业在考虑交货时间时,一方面要考虑降低原料的库存,另一方面要降低断料停工的风险。如果供应商的交货准时性较低,必然会影响生产商的生产计划和销售商的销售计划及时机,这样一来,就会引起大量的浪费和供应链的解体。因此,交货准时性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供应商的持续改善能力取决于供应商是否有改进产品的意愿及能力,既要看供应商的新产品开发计划,又要看供应商的研发部门和人员的情况。持续改善能力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4.整体服务水平

供应商的整体服务水平是指,供应商内部各作业环节能够配合购买者的能力和态度,如各种技术服务项目、方便订购者的措施、为订购者节约费用的措施等等。选择供应商时,特殊服务有时显得非常重要。例如,更换残次物品、指导设备使用、修理设备以及类似的服务,在选择过程中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在考察这一点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当产品或服务改变时,供应商是否给出了预先通知;二是如果服务变化,买方需要投入到什么程度。

5.柔性

对于供应商在面临数量、交付时间与产品改变时,是否愿意及能够回应需求改变、接受设计改变等问题,企业应予以重点考虑。企业要注意了解供应商生产线上的柔性能力,即生产品种转变能力,其中包括最低生产批量、生产效率、存货量与生产周期的匹配。

反映柔性的一个指标是交货提前期,对于企业或供应链来说,市场是外在系统,它的变化或波动都会引起企业或供应链的变化或波动。由于交货提前期的存在,必然造成供应链各级库存变化的滞后性和库存的逐级放大效应。交货提前期越小,库存量的波动越小,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越快,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越高。由此可见,交货提前期也是考察供应商的重要因素之一。

6.地理位置

供应商所处位置对送货时间、运输成本、紧急订货与加急服务的回应时间等都有影响。在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供应商位置的远近直接决定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供应商与生产商同处于一个区域也有利于形成产业积聚效应,增强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7.信誉与财务状况稳定性

供应商信誉及财务状况直接影响到其交货的绩效,同时也影响其进行投资研发和开展业务的能力,是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该选择一家有较高声誉的、经营稳定的、财务状况良好的供应商。同时,双方应该相互信任,讲究信誉,并能把这种关系保持下去。

除了以上七点以外,有时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源开发、互惠经营等等。企业总在不断地寻求更好的供应商,很多企业设了供应商的评价标准,用来帮助选择供应商或定期评价已有的供应商。评价标准各因素的重要性因企业而异,与企业的竞争重点紧密相关。

4.4.3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方法
      1.成立供应商选择和评估小组

     供应商选择绝不是采购员个人的事,而是一个集体的决策,需要企业各部门有关的人员共同参与讨论、共同决定,获得各个部门的认可。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小组团队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的选择,团队以合作性和时效性为基础,组员来自管理、采购、质量、生产、市场和技术等与供应链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内的部门,以及市场调研、咨询等与供应商选择有关的企业外的公司或部门。该小组实行团队管理方式,并得到高级管理层的支持,在完成供应商的选择和实施任务后就自行解散,组员则回到各自的部门或公司。

2.分析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规模等客观条件

市场需求是企业一切活动的驱动源。在供应商开发的流程中,首先要对特定的分类市场进行竞争分析,要了解谁是市场的领导者、目前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何、各大供应商在市场中的定位是怎样的,从而对潜在供应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要确认是否有与其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找到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企业的自身规模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客观条件,根据企业的现状及规模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

3.制订供应商选择规划

企业必须确定供应商的评价程序,从战略角度建立实质性的、实际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和标准必须要与企业整体的长期目标、规划及战略相适应,要为企业提高核心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服务。其中,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是主要目标之一。利用供应商选择机制进行供应商选择时,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对供应商的要求和选择是不同的,所以应在体现科学性、灵活性、稳定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制订供应商选择规划。企业在制订规划时不仅要确立目标和标准等原则性问题,还包括确定供应商选择时机及具体的实施细则。评价和选择供应商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评价、选择过程,也是企业自身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次业务流程的重构过程。若实施得好,它本身就可以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

4.制定供应商评价标准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反映企业本身和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属性的指标,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及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是不一样的,但都涉及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交货能力、技术开发、设备管理、服务水平、用户满意度等可能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方面。

在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市场需求将不断变化,必要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供应商的评价标准,或重新开始评价选择供应商。因此,选择供应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情况变化了,选择的标准亦要随之改变。

5.对供应商评估分析并确定供应商在综合考虑多方面的重要因素之后,就可以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方法给每个供应商打出综合评分,选择出合格的供应商。为了保证评估的可靠性,应该调查和收集有关供应商的生产运作等全方位的信息,在调查时一方面听取供应商提供的情况,另一方面尽量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在评价过程之后,有一个决策点,即根据一定的技术方法选择供应商。如果选择成功,则可以开始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如果没有合适的供应商可选,则需重新开始评价选择。

6.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

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企业的决策者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状况和市场竞争态势,选择有效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在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状态将不断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供应链合作关系或重新开始供应商选择。

4.4.4供应商的评价与考核指标

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商供应活动的运作情况,有必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制定考核指标体系时,应该突出重点,对关键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尽可能地采用实时分析与考核的方法,要把绩效考核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应活动时间运营的信息上去,因为这要比做事后分析有价值得多。在大多数跨国公司中,供应商选择的基本准则是“QCDS”(Quality、Cost、Delivery、Service)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1.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是供应商考核的最基本的指标,包括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线报废率和来料免检率等。来料批次合格率是最为常用的质量考核指标之一。

来料批次合格率=(合格来料批次/来料总批次)×100%

来料抽检缺陷率=(抽检缺陷数/抽检样品总数)×100%

来料在线报废率=[来料报废数(含在线生产时发现的)/来料总数]×100%

来料免检率=(来料免检数/来料总数)×100%

此外,有的公司将供应商体系、质量信息、供应商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SPC于质量控制等也纳入考核。例如,供应商是否通过了ISO9000认证,或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审核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平。还有些公司要求供应商在提供产品的同时提供相应的质量文件,如过程质量检验报告、出货质量检验报告和产品成分性能测试报告等。

2.价格指标

考核供应商的价格水平,可以和市场同档次产品的平均价和最低价进行比较,分别用市场平均价格比率和市场最低价格比率来表示。

平均价格比率=[(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市场平均价)/市场平均价]×100%

最低价格比率=[(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市场最低价)/市场最低价]×100%

3.交货期指标

交货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参数。考察交货期主要是考察供应商的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等。

准时交货率=(按时按量交货的实际批次/订单确认的交货总批次)×100%

交货周期=自订单开出之时到收货之时的时间长度(常以天为单位)

订单变化接收率=(可接受的订单增加或减少的交货数量/订单原定的交货数量)×100%

订单变化接受率是衡量供应商对订单变化的反应的一个指标,指双方确认的交货周期的订单增加或减少的比率。供应商能够接受的订单增加接受率与订单减少接受率往往不同:前者取决于供应商生产能力的弹性、生产计划的安排、反应快慢、库存(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大小与状态;后者取决于供应商的反应、库存(包括原材料与在制品)大小以及因减单可能带来损失的承受力。

4.配合度指标

配合度指标主要考核供应商的协调精神。在和供应商相处过程中,常常因为环境的变化或具体情况的变化,企业需要变更工作任务,这种变更可能要导

致供应商工作方式的变更,甚至要求供应商作出一点牺牲。另外,如果工作出现了困难或者发生了问题,可能有时也需要供应商的配合才能解决。这些都可以反映供应商的配合程度。


 

相关新闻

创业项目的5大灵魂拷问
创业公司如何寻找联合创始人?
创业5年,邻趣创始人刘伟力告诉你公司死掉只有一个原因……
初创公司的“三位一体”
硅谷创投教父告诉你,从四个角度入手,打造从0到1的垄断型企业
施密特:谷歌的五大原则
管理不确定性,华为是如何做到的?
隐形天花板
中国芯酸往事
中国的芯片产业为什么不尽人意?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参考文献
11.3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
11.2绿色供应链管理
11.1全球化供应链管理
10.4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步骤
10.3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原则和范围
10.2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
10.1供应链绩效评价概述
9.3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9.2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