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巴龙芯片,成功开了第一炮
第一款成功的移动终端芯片并不用于手机,而是用于数据卡(无线广域网调制解调器)的“巴龙”芯片,主要的功能是基带处理(BP),处理通信协议。
当时欧洲耗费巨资建设了不少3G网络,但是缺少杀手业务(killer application),亏损累累。迫不得已,运营商们大力发展手提电脑上网业务,卖3G宽带数据卡。2005年底,做沃达丰市场的彭博在绝望的低谷捕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图注:数据卡
不过,3G数据卡的基带芯片一直由高通独家供应。欧洲市场数据卡的需求急剧增长,高通出现了严重的芯片供应紧缺。高通在华为和中兴之间实行平衡供应政策,很多项目华为就是因为拿不到芯片而无法签单。
2006年,时任欧洲总裁的徐文伟还兼任着海思总裁一职,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在海思的电话会议里,他拍了板要做3G数据卡芯片。大徐可是华为芯片事业的第一人,曾在1991年牵头做了第一颗ASIC,深知芯片的价值。
大徐后来回忆说:这款数据卡芯片只需支持纯3G,只用做基带。相比手机芯片而言,不用做GSM基带,不用做应用处理器(AP,CPU+GPU),对功耗也不敏感。无独有偶。方茂元访谈过被“俘虏”后担任手机公司副总裁的李一男,他也执此观点:从数据卡芯片作为切入移动终端芯片的第一步,最是合适。
巴龙芯片在2010年一次流片成功,上海研究所一片欢腾。记得当时我在深圳第一时间听到了上海传来的喜讯,兴奋不已。
图注:巴龙(Balong)芯片
略微遗憾的是,等巴龙终于问世时,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已经将数据卡的市场蚕食了大部分,高通的芯片也不那么紧缺了。巴龙可使用在数据卡,以及无线路由器和MIFI等多种终端设备上。但巴龙最大的贡献是:成为后来麒麟芯片的核心竞争力。这将在本文最后一段中详述。
图注:第一个5G客户终端设备(CPE),用巴龙
巴龙(Balong)也是雪山的名字,海拔7013米,在西藏定日县,是珠穆朗玛峰的邻居。
芯片的命名趣事多多。CENTEC(盛科网络)的每颗芯片都是大桥的名字。某日,创始人孙剑勇发朋友圈,言刚发布了一颗新芯片,名唤金门大桥Golden Bridge,还配了张漂亮照片。我看了很是眼熟,遂点赞:我不久前也在这个角度照过金门大桥! 他回答:废话,我用的就是你拍的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