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与’三农’问题破解
作者:李英 檀梅婷 申领版权
2010年08月09日 共有 808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必然性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看,经济规模较大和属于“大国结构”的国家,都经历过工业化这一发展历程。我国作为一个具有巨大经济规模和典型“大国结构”的国家,也不可能逾越工业化这一经济发展阶段。从国内经济发展实践来看,我国为工业化建设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时间,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一个农业国发展成为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基础,并进入了准工业化的国家。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相差很远。因此,继续进行工业化建设,完成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然任务和必由之路。
    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传统工业化道路虽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快速发展,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却是以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按我国目前万元GDP耗标煤5.32吨计算,10万亿元的GDP就需要耗能55亿吨标煤。据有关专家预计,考虑到技术进步的因素,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时,能源需求可能远远超过40亿吨标煤,而我国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不足以支撑我国走传统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工业先行国家与工业后发国家在产业结构升级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竞赛中,后发优势远远小于先行优势,未来学家托夫勒“在跃向未来的赛跑中,富国与穷国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预言并未实现。而要缩小这样的差距,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在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不至于落后,就不能按部就班地走传统工业化道路,必须选择一条新型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从我国工业化的实践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轻工业、农业的工业化道路,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建立起了一个独立、完整、初步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但它是靠“三农”的积累来完成的工业化。半个世纪以来,通过“剪刀差”,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工业、城市和市民付出了高达6000亿元的资本原始积累,造成了以国家资本的形式对农民、农业的过度汲取,加重了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分裂。以户籍管理为特征的城乡二元结构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了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成本。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和科学发展观的确定,传统工业化的弊端逐步显现,国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决定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我国已经走不通,必须选择一条紧跟时代步伐的中国式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关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了明确的解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不是孤立的概念,它几乎触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新型工业化本身的特点看,它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业化,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所谓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业化,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协调起来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把工业和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放到同一平台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协调行动。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国家,且农村和农民占我国土地面积和人口的绝大部分。在工业和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和农村明显滞后。城乡两支队伍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一方的发展明显快于另一方,就会产生不和谐,影响整体的发展速度。为此,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生产要素,让落后的一方赶上另一方,使两支队伍并驾齐驱,共同拉动经济增长。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论以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还是以劳动人口来衡量,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农业的发展及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农业是人类的生存之本、衣食之源。马克思指出,“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库兹涅茨在研究农业的作用时,提出农业至少具有提供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四种形式贡献的能力。马尔科嫫�吉利斯等认为,“几乎没有哪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忽视农业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无论在供给还是需求方面都是如此”。在工业化或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都需要农业发挥前提、基础和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工业化是促进农业生产率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张培刚认为,“工业化不仅包括工业本身的机械化和现代化,而且包括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
    所谓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就是充分考虑我国人口多的特点,保持劳动对产出贡献的工业化。在传统工业化的进程中,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往往也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因为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方面,大量的机器设备代替了人力劳动。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将可能使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如软件产业。技术进步有可能不再表现为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而是技术进步与劳动投入互补性的增长。我国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保持劳动对产出的贡献。
    
    三、新型工业化内涵对“三农”问题的破解
    
    近几年“三农”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远未得到解决,问题依然严峻,原因既在于“三农”自身,也在于我国的制度以及传统工业化的选择。从根本上说,是我国重工轻农的工业化及由此产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我国传统的工业化是牺牲农民利益、偏向工业和城市的工业化,长期实行城乡分治,农村主要发展农业,城市主要发展工商业,城乡利益发生冲突时,农村利益服从城市利益。这种工业化的本质是让农业、农村、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这种二元结构是政府主导型的,主要是制度壁垒造成的。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市场经济的缺陷又加剧了二元结构的矛盾。因此,我们认为,“三农”问题必须由新型工业化来解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结束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化原始积累阶段,按效率原则,公平地配置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先导,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数量的减少,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和二元经济结构的消解。正如世界银行在《2002年的中国》中所说,“当前的中国正经历两个转变,即从指令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和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的转变。”
    四、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实现城乡工业共同发展。
    
    我国传统农业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是一种典型的小农经济。这种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已经无法与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无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尤其是不能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竞争形势。我们必须引入现代工业理念,用工业生产经营方式组织农业生产,以工业加工制造技术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借工业营销手段开拓农产品市场,使传统农业真正转变成为效益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要努力改造提升现有的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村民营工业,积极承接城市产业升级转移出的工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改善工业发展的基础,扩大工业产品的市场空间,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改善工业发展的体制环境。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结构由适应性向战略性调整;二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尽快形成规模和特色;三要加强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稳定的原料来源;四要健全经营机制,通过签订农业订单,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五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组成农民协会,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更有效的联结点;六要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信息化。
    
    (二)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
    
    农村城镇化作为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据地,发挥着重要的集聚、辐射、桥梁和纽带作用。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推进农村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是密切互动的。城镇化是工业化特别是农村工业化的促进力量,可以从多方面节约企业的成本,扩大工业品的消费市场规模,为工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直接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
    加快农村城镇化,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的关系,重视发展生态工业,促进工业向城镇开发区集中,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生态区域和生态城镇;二要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全局性、战略性调整,建立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包括统筹城乡资源配置,打通城乡市场梗阻,建立统一有序的城乡市场,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城乡互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打破城乡产业分割,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增强城乡产业关联度,促进城乡产业优势互补,实现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统筹农民、市民待遇,逐步使农民拥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机会并享受同等的权利;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发挥农村对城市化和启动市场的促进作用。
    
    (三)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促进人力资源优势发挥。
    
    解决“三农”问题,重要的是减少农民的数量,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转移出来,吸引到第二、第三产业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可以为农民带来较为稳定可观的收入,而且能间接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有利于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和提高,使农民从农业增效中获得增收。
    要树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观念。城镇中第二、第三产业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农村,只有源源不断地为工业发展提供具有相应技能、素质的劳动者,让农村劳动力和其他劳动者一样成为工业化的主体,才有史无前例的新型工业化浪潮。构筑能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框架,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组合性政策措施,消除户籍管理、社会保险、农民工子女就学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障碍,促进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把农村人口的素质提到重要位置,建立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利益引导机制,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需要。从与“三农”的关系来说,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于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数量,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增加市民数量,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在于最大限度地带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城镇的就业空间;在于最大程度地让农民同样享受工业化、城市化的好处。
    

 

相关新闻

动物世界(片段)
四肢点动(数词)
嘀哒歌
妈妈回来了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身心状况目标)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表现与创造)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感受与欣赏)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艺术)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数学认知)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科学探究)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培训机构及培训师选择要点揭秘
加盟商培训监督制度及流程
社保操作指南(补缴、撤销)
社保操作指南(转出、转入)
社保操作指南(启封、新进、封存)
员工培训服务期协议
培训活动组织的3个小技巧
新培训工作者的疑问
作为一名新员工在企业内开展培训的心得
多行业剖析中国的工业体系现状和作用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