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因平衡决定性别理论
众所周知,决定性别的基因主要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有的也在常染色体上。
1.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别的现象
1927年Bridges 用X射线照射果蝇,使后代出现了一系列变异,而且有些子代的性别也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异有基因突变也有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畸变。通过对性别畸形和染色体数目的观察,了解到不仅性染色体组成可决定性别,而且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的发育也有关系(图6-5)。
正常雌性和三倍减一中间性、三倍减一超雄性和正常雄性相比,性染色体组成都正常,为XX或XY,但常染色体多了一倍,性别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三倍减一中间性个体中,虽有一对性染色体(XX),但每号常染色体各多一条,表现中间性;三倍减一超雄性个体虽只有一条Y染色体却不正常,表现超雄,所谓超雄是指外观为雄性,但无生育力的个体。再比较其他个体都说明,不仅性染色体上有决定性别的基因,常染色体上也有决定性别的基因,因而Bridges提出基因平衡理论(theory of gene equilibrium)。
2.控制性别发育的基因平衡理论
(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有决定性别发育的基因,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是雄性化基因系统占优势,X染色体上是雌性化基因系统占优势。
(2)性别决定的方向决定于这两类基因系统的力量对比。若2X : 2A 时为雌性;1X:2A 为雄性,而在2X:3A 时则为中间性。
这一理论并不否定XY 性染色体在性别发育中的作用。如男性的Y染色体上有睾丸决定基因(短臂近着丝粒处),产生H-Y抗原(一种组织相溶性抗原,与机体的免疫有关), 是一种糖蛋白,存在于雄性细胞膜上,在胚胎 6~8周时可导致睾丸形成。现知道H-Y抗原的表达与外显,也可能受X染色体上有关基因的制约,即X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可能与H-Y抗原的产生、发生作用和调节有关,所以虽有Y染色体,仍可发生性腺异常。
三、环境条件、染色体倍数与性别发育理论
1.蜂的性别发育
蜜蜂是社会性昆虫,每巢蜂中有一只蜂皇和众多的工蜂,还有少数雄蜂(图6-6)。
在交配季节,蜂皇与雄蜂进行飞舞交配。蜂皇经一次交配,在受精囊中贮存了一生所需的精子,一般能保存4~5年。交配后的雄峰一般不再生活在原蜂巢中。蜂皇受精后很快开始产卵。这些卵分为两类:大量的受精卵(2n=32)和少量的未受精卵(n=16)。受精卵和未受精卵的发育结果又因环境条件的影响各不相同:
(1)受精卵孵化成的幼虫时,若用蜂皇浆(工蜂头部腺体分泌出来的高级营养品)饲喂2~3天,然后饲以花粉,需经21天才发育为成蜂,但它将是终生辛劳,采花酿蜜不能生育的工蜂,其个体小于蜂皇。
(2)受精卵孵化出来的幼虫若用蜂皇浆饲喂5天以上,它只需16天即可发育成正常雌蜂,即蜂皇,一般情况下,每巢蜂中有几个蜂储,但只保留一个蜂皇。由于境遇不同,蜂皇 比工蜂大而丰满,分群后即为一巢之主。
(3)未受精卵所孵化的幼虫不论用蜂皇浆饲喂多少天,结果都相同,只能形成单倍体的雄峰,它们在性成熟时,精巢内的性母细胞不再经典型的减数分裂就可形成精子。雄蜂的寿命一般较短。
从上述各种性别决定现象上,说明蜂的性别决定不仅受染色体倍数控制,还受环境条件(营养物质)的影响。
2.后螠的性别发育
后螠(Bonellia viridis)是一种环节动物的海生蠕虫。雌雄个体的体型差别极大,其性别决定非常奇特。雌体长约5厘米,体型似一粒豆子,口吻很长,远端分叉。雄体很小,一 般生长在雌体的子宫内,类似于寄生虫(图6-7)。它们的性别决定全凭机会:
(1)当受精卵孵化出的幼虫在海水中自由游泳时为中性性别,当落入海底后一段时间就发育为雌体。
(2)如果在海水中自由游动的幼虫落入雌体的分叉吻中,很快下滑经内壁进入子宫就发育为雄体。
(3)如果幼虫落在雌体吻后,不等滑入子宫就落入海中,继续生长发育就形成中间性。据了解,这类性别发育的究竟象雌体还是象雄体,主要决定于幼虫在雌体吻部停留的时间。
实验分析,雌体的吻部有一种激素类的化学物质,它可影响幼虫的性别分化。
3.蛙的性别发育
在某些XY型的蛙类中,如果让蝌蚪在20℃下发育,大约雌雄各半,符合正常的分离比例。如果让蝌蚪在30℃以上发育,全部成为雄蛙。不过高温只改变蝌蚪性别发育的方向,并没有改变它们的染色体成分。若把这些30℃条件下长成的雄蛙与正常雌娃单对交配,将蝌蚪放在20℃情况让其发育。结果其中有一半雄蛙的后代全为雌蛙,另一半雄蛙的后代出现正常的性比(图6-8)。
1/2 雄蛙: ♂XX × XY♀ 1/2 雄蛙:♂XY × XX♀
↓ ↓
全部雌蛙 (XX) 1/2 XX♀ 1/2 XY ♂
图6-8 蛙的性别受温度影响后的结果
4.植物的性别分化
在植物中,若是雌雄异株,性别往往受性染色体决定。如女娄菜、菠菜等植物的性染色体为XY型。但在雌雄同株的植物里没有性别决定,只有性别分化,即没有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例如在黄瓜、南瓜、西瓜等葫芦科植物里,环境条件可直接影响到性别分化。
在葫芦科植物里,个体的早期发育主要受3 种环境因素影响。
(1)营养:栽培黄瓜时,如果提供较多的氮肥,可以大大提高雌花形成数量。
(2)光照:在营养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改变日照的时间,可改变雌雄花的比例。在连续不断的光照下,几乎完全开雄花。如果光照的时间在一定范围内缩短,可增加雌花的数量。
(3)温度:南瓜某些品种在花形成期,若温度降低到10℃左右时,可提高雌花的数量。
如果晚上的低温与白天只有8小时的日照结合在一起,那么雌花数就占绝对优势。由此可见,人们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可控制个体的性别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