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真菌的遗传
真菌在生物界是一个大的类群,常见的有链孢霉、根霉、曲霉等,有些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如链霉菌、青霉菌、酵母菌等,有的可对人类危害非常大,如黄曲霉等。大多数真菌的菌丝体是单倍体,在有性繁殖时,可形成二倍体的接合子(zygote),而随即又发生减数分裂恢复单倍体状态,其生活史见第二章的图2-19。下面以链孢霉为例分析真菌的遗传。
一、链孢霉的四分子分析
一次减数分裂的四个子细胞称为四分子,对四分子进行遗传学分析,称为四分子分析(tetrad analysis)。链孢霉的四分子按照减数分裂的结果,依次排列在一个子囊内,这种现象称顺序四分子(order tetrad)。衣藻和酵母菌的减数分裂的结果也是4个子细胞散乱在子囊内,这称为非顺序四分子。在链孢霉中,如果两种接合型(mating)杂交(mt+×mt-)后,针对一对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二倍体的核有两种分离方式。
1.第一次分裂分离(M1)
一对基因的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如果基因与着丝粒间未发生交换,等位基因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这称为第一次分裂分离(first division segregation),如图7-1。等位基因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分离后,第二次减数分裂时只是染色单体的分裂,带的基因相同,再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每个子囊都含有8个子囊孢子。由于野生型的子囊孢子发育快,在显微镜下显示黑色;突变型子囊孢子发育慢,显示灰色,所以,在每个子囊内,8个子囊孢子都是4个黑色,4个灰色,表示为++++----,简写为++--或--++。
2.第二次分裂分离(M2)
在一对基因的杂合体中,如果等位基因与着丝粒间发生交换,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没有分离,而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才彼此分离,这种现象称为第二次分裂分离(second division segregation)。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图7-2),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所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仍具有杂合的等位基因,只有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时,随着染色单体的分裂,等位基因才彼此分离。再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子囊孢子的子囊,在每个子囊中的8个子囊孢子都是2黑2灰相间排列,即++--++--,简写为+-+-或-+-+。在这种交换型子囊内,如果已交换的染色单体所处位置发生上下颠倒;或交换时不是2~3单体间交换,而是1~3单体间交换;或2~4单体间交换,形成的子囊将是+--+和-++-。
总之,一对基因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后,可形成6种子囊型,两种亲型:++--和--++;4 种交换型+-+-、-+-+、+--+和-++-。
从图7-2可知,若基因离着丝粒越近,交换型子囊数越少;二者相距越远,交换型子囊数越多。当统计了某基因的杂合体所形成的各种子囊数后,通过计算M2型子囊数就可求出该基因与着丝粒间的交换值,从而可进行基因与着丝粒间的基因定位——着丝粒作图(centromere mapping)。
二、着丝粒作图
由图7-2还可看出,在一个子囊内的8个子囊孢子中,有4个子囊孢子系来自交换了的染色单体,另4个子囊孢子则来自未交换的染色单体。所以就交换的子囊型而言,只有一半的子囊孢子(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这可看成是:交换率为交换的性母细胞百分率的一半,这里,一个交换型子囊可认为是一个交换型的性母细胞。所以计算着丝粒与该基因之间的交换率,可用下列公式:
着丝粒与某基因间的交换率 = (公式7-1)
例:有人曾用lys+和lys-两种接合型的链孢霉进行杂交,从所得的子囊中观察到有6 种类型:++--105,--++129,+-+-9,-+-+5,+--+10和-++-16,总计274个子囊。求:lys基因与着丝粒(c)间的图距是多少?
解:已知总子囊数 = 274
根据公式,得
着丝粒与lys基因间的交换率 = R(c-lys) =
即,基因lys与着丝粒间相距7.3m.u(图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