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杂谈语言——正统标准音的变迁
作者:李俊慧 申领版权
2015年05月23日 共有 1560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受某个通晓多国语言的朋友影响,我也学了不少语言,发现不少有趣的现象。有些容易地想到能用经济学解释;有些觉得可以用经济学解释,但不容易找到解释;有些纯粹觉得有趣,不执着非要用经济学解释一下。所以这个“杂谈语言”的系列文章不一定跟经济学有关,是不是真的会写成一个系列、还是只写一篇就此收档,全看兴之所至。 
     
    今天先谈一下我注意了很久的现象,也许能用经济学解释,但应该不容易,所以只是陈述现象,不打算解释。 
     
    这个现象就是正统标准音的变迁。先以大家都懂的汉语为例。古汉语的正统或标准音(所谓的“官话”),应该是今天的广东话(尤其是客家话),但现代汉语的正统标准音是普通话(主要以东北话为主体)。应该是古汉语的正统标准音的客家话甚至在广东话里都不是正统标准音(现代广东话的正统标准音是广州音),已经“沦为”方言。
     
    类似的现象,我发现在很多语言里都出现。例如德语,古德语的正统标准音其实是现代的南部德语(以慕尼黑为代表),但现代德语的正统标准音是北部德语。最典型的一个音是“r”的发音,南部德语是发大舌音,标准德语是发小舌音。但迟至近代,这个音在德语里都是发大舌音的,可参见希特勒的演讲。据说,把“r”发成小舌音是因为古代德国贵族无比崇拜法国(虽然法国在历史上是德国的宿敌),而法语里是将“r”发成小舌音的,德国贵族为了炫耀自己跟法国人一样高雅,也争相把这本来是发大舌音的“r”发成小舌音,久而久之小舌音就从高贵的代表变成了正统或标准的代表。其实法语里的“r”通常也是发大舌音的,发成小舌音是巴黎的地方习惯,现在很多非洲国家因曾经被法国殖民而也以法语为官方语言,那里的法语就是把“r”发成大舌音的。可以说,把“r”发成小舌音是德国人“崇洋媚外”的表现,但现在就是成了正统标准,原来的正统标准反倒“沦为”方言,甚至是乡巴佬的代表。
     
    再看日语,古日语的正统标准音当然应该是天皇的发音,而那时的天皇是在京都,因此对应现代日语就是今天的“关西腔”。可是现代日语的正统标准音是东京话,“关西腔”也同样地“沦为”方言。顺便说个趣事。现代日语的敬体句尾“desu”、“masu”,据说在古代其实是江户(今天的东京)的妓女对嫖客的专用敬语。一些乡巴佬跑到江户去嫖妓,听到妓女用这样的句尾对自己说话,还以为这就是大城市的贵族用语,回到乡下就传开了,久而久之就成了江户话(东京话)的标准。
     
    还有韩语,准确来说是朝鲜语,因为它是朝鲜民族的语言,而不是大韩民国的语言。古朝鲜语的正统标准音当然应该是首都所在地、即平壤音,但现在韩语的正统标准音是首尔音,平壤音虽然不至于“沦为”方言(毕竟北朝鲜必然还是以它为正统标准音),但感觉就是很乡巴佬……
     
    不过,如果简单地说正统标准音仅仅是因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变迁而变迁,似乎又不是很说得通。正统标准音必须听起来顺耳动听,否则再怎么成为政治中心也无法被认同为文化中心而成为正统标准。就以日语为例吧,说关西腔是古代标准音,但现在听起来总觉得是流里流气的感觉(《名侦探柯南》里那个大阪侦探的说话就是典型的“关西腔”)。看日本的历史剧,里面的“公家”(与“武家”相对的贵族)说话,感觉就是“装腔作势、阴阳怪气”(其实“京片子”给我也是这种感觉)……总之都不是什么好的感觉。再说广东话与普通话,作为广东人我不会承认广东话比普通话难听,但客家话听起来真的很乡巴佬的感觉。
     
    说感觉可能受主观好恶的影响,那我来说点客观的吧。据语音学家说,一种语言听起来是否动听,取决于说话过程中元音占的比例。元音的比例越高,就越像音乐,听起来饱满圆润、悦耳动听。这解释了为什么日语、意大利语是世界上最好听的语言,因为它们在说话过程中元音的比例超过了50%。任何一个音,最多由三部分组成:韵头、韵腹、韵尾。其中韵头和韵尾都是辅音,只有韵腹是元音。一个最简单的音只需要有韵腹(例如“啊”),一个最复杂的音则三部分俱全。只有韵腹的话,音的数量太少,难以表达复杂的意思。因此一种语言如果要元音的比例高,就必须是很少韵尾,这才有可能使得元音的比例超过50%——既有韵头又有韵腹的音,元音的比例刚好是50%,再加上有些音只有韵腹,就能使得元音的比例超过50%。但如果一种语言有大量的韵尾,元音的比例很容易就跌到只有三分之一。
     
    然而,这个理论如果成立的话,普通话也是世界上最好听的语言,因为普通话的韵尾也很少,只有nng两种,其实与日语是一样的。当然,可能要进一步细致地统计有这两种韵尾的字占总体字数的比例,还要计算它们出现的频率高低。以我个人的感觉,是日语中虽然有ng这个韵尾,但出现的频率是比较低的。按这个理论,普通话就确实是比广东话要好听,因为广东话有大量的韵尾,准确来说是“入音”(这是古汉语的说法,但我个人觉得其实韩语称为“收音”更准确,因为那个音不是用来发音,而是用来收音的)。这里顺便说一件我在日本时的趣事。某天,与一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去逛街,他不是广东人,不懂广东话的。路上碰到一群应该是来自香港的女孩在那里用广东话聊天,他问我:“她们是香港人吧?是在说广东话吧?”我说:“是啊,你怎么能听得出来?”他说:“因为在我听起来,她们说的很像是越南语,我觉得广东话就是很像越南语的。”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无语”,因为我觉得越南语很乡巴佬啊,居然把我的母语说成是跟越南语一个样……不过后来按纳下主观情绪冷静地想一想,这位中国留学生不懂广东话的,他纯粹就是根据耳朵听起来的感觉来做判断。越南语很像广东话,是因为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收音”类韵尾,在不懂的人听起来,都是一顿一顿的感觉(停顿的出现是因为“收音”),不是一气呵成,所以就予人以乡巴佬的感觉。(咦,为什么不是“抑扬顿挫”呢?)
    
     
    除了元音的比例,我觉得音调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局限条件)。再说一件也是我在日本时的趣事。某次上日语课,不知道怎么说起司马光,我用普通话说出“司马光”三字,日语老师一听就由衷地赞叹:“中国话真好听!”其实这三个字用普通话说含有一个韵尾(“光”的ng),但用日语说是完全没有韵尾的(日语的发音是“shi-ba-ko”),但普通话里“司”和“光”都是清亮的音(阴平),而日语里倒是“马”(ba)是清亮的音(高音)(这三个字在日语里是“山形”音调,即“低--低”),清亮的音占的比例高,听起来就悦耳动听。我发现日语其实也有跟普通话一样的四个声调,高音相当于一声,低音相当于三声,长音或双元音中如果是从低音转高音就相当于二声(如“大学”中的“大”),长音或双元音中如果是从高音转低音就相当于四声(如“学校”中的“校”)。显然,日语听起来好听是因为它不仅仅元音的比例高,而且也有音调的转换,听起来就像音乐一样悠扬。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说话人的声音。以前在一个讨论日语为什么那么好听的帖子里看到一个人如此评论:“是日本的声优的声音好听而已,我相信那些声优说其它国家的语言,也一样是很好听的。”(大意如此)我觉得此人的评论有相当的道理。我们平时接触日语,其实主要是通过影视作品中的声优。想想抗战时遇到的都是粗鲁大兵呼喝“八格野罗”,谁会觉得日语好听?再说一件趣事,刚才说意大利语是公认最好听的语言,可是我跟张五常夫人说起这个“公认”,她马上表示很惊讶,反问意大利语哪里好听了?原来她有一个亲戚就住在意大利,会说意大利语,可她就相当于是我们中国人说的“大妈”,说话哪里会与优雅动听有半点关系?又如韩语,平时看韩剧觉得韩语很好听啊……可是韩语其实跟广东话一样,有大量的“收音”类韵尾,元音占的比例很低。但韩剧里是声优在说,听起来就很好听。听韩国的大学出版的韩语教材配的MP3,也都是播音员的配音,都很好听。但有一次朋友找到一份澳大利亚的大学编的韩语教材,配的音频资料估计是直接找当地的韩国留学生录制,都是普通人的声音,一下子就“暴露”了韩语其实是很难听的“事实”。近来与本地电视台有频繁的合作,某次参与一个聊天式的节目,那个主持人的声音听起来就是“微笑”的感觉,即声音里洋溢着一种欢快,使人不看她的脸都会觉得她一定正是含着笑意在说话。当然,她说的是广东话。不过我想知道,即使是这些声音好听的声优去说那些充满着乡巴佬气息的方言,是否也能透出优雅来?
    
    

 

相关新闻

testtest
上善制度的炼成
新时代呼唤管理理论创新——大卫�梯斯与动态能力理论
创业的不变逻辑
创新管理需要回答的5个问题
十一、弥离
十、转院
九、生机
八、传染
七、求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杂谈语言(之六)——文字改革(下):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文字改革
杂谈语言(之五)——文字改革(上):半吊子的改革最糟糕!
杂谈语言(之四)——续谈广东话的口头语(2)
杂谈语言(之四)——续谈广东话的口头语(1)
杂谈语言(之三)——那些深受古汉语影响的语言(方言)
杂谈语言(之二)——语言学习的边际成本递减效应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