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垄断企业的特征
作者:彼得�蒂尔 申领版权
2016年03月12日 共有 322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规避竞争会帮助你打造垄断企业,但是只有经受住未来考验的企业才是成功的企业。比较一下纽约时报公司和推特(Twitter)公司的价值,这两家公司都雇用着几千名员工,都给数百万人提供了解时事的渠道。但是2013年,推特刚一上市,市值就达到40亿美元,是纽约时报市值的12倍还多。这之前,2012年,纽约时报刚赚了1.33亿美元,而推特处于亏损状态。那么,怎么解释推特公司的高溢价呢?

答案是现金流。这听上去很奇怪,因为纽约时报是赢利的,而推特是亏损的。但是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在未来生成现金流的能力。投资者认为推特在之后的10年中可以获得垄断利润,而报纸的垄断时代却会结束。,

简单地说,一个企业今天的价值是它以后创造利润的总和。(正确估价一家企业,还要把未来现金流折算成今天的价值,因为相同额度的资金现值要比期值更有价值。)通过比较现金流现值,我们能看出低增长企业和高增长的初创公司的明显区别。一家老公司(如报纸公司)如果能维持目前的现金流五六年,就可以保持自己的价值。但是任何公司在与同等实力的竞争者竞争时都会造成利润流失。夜总会和餐馆就是典型的例子:成功者今天可能收入不菲,但是现金流可能会在几年之内减少,因为顾客总会选择更新更潮的地方去消费。


科技公司则走相反的道路——通常是开始几年亏损。因为创造有价值的东西需要时间,所以收益延迟。一家科技公司的大部分价值都会在未来至少1015年得到体现。

20013月,PayPal公司开始获利,我们的收入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但当我预计未来的现金流时,我发现公司现有的75%的价值都来自201 1年甚至之后的利润——对一个仅仅上市27个月的公司来说这太难以置信了,但事实最终证明其价值还是被低估了,现在PayPal公司继续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折现率也比10年前要低,而现在看来公司的大部分价值都来自2020年甚至之后。

领英(Linkedln,一家面向商业客户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是另一个典型例子,它的价值也来自于遥远的未来。2014年初,领英的市值达到245亿美元——对于一个2012年收入还不到10亿美元、净收益只有2160万美元的公司来说,这已经非常高了。看到这些数字你可能觉得投资者们都疯了,但是这个估价只有考虑到领英预测的未来现金流才有意义。

这种对未来利润的看重即使在硅谷也违反常理。一个公司要想有价值,不但必须成长,还必须能持续发展,但是许多企业家只看到短期发展。他们有自己的理由:增长很好量化,但是没人知道一个公司能持续多久。热衷于量化的人痴迷于周活跃用户、月收益目标和季度收入报告。但是,你虽然可以得到这些数字,却忽视了更深层、更难量化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威胁你公司的持久性。


例如,星佳(Zynga,一家社交游戏公司)和Groupon(一家全球性的团购公司)短期的快速增长使管理者和投资者忽视了长远的挑战。星佳很早就在虚拟农场软件上获得优势,而且白称有“心理引擎”可以严格测评新版本的受欢迎程度,但是它们最后破产了,原因和每个好莱坞制片厂一样:你怎么能确定你创造的流行文化可以一直满足变幻无常的观众口味?(没人知道。)Groupon的产品被当地成百上千的企业试用,因此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让这些企业成为回头客比想象中要难得多。

如果你把短期增长看成重中之重,就会错过最重要的问题:10年之后,你的公司还能存在吗?仅凭数字不能告诉你答案:你必须认真思考公司的本质特征。

一家在未来具有大额现金流的公司是什么样的呢?每个垄断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它们通常会综合以下几个特点: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以及品牌优势。

但这并不是你建立公司时要核对的清单——垄断企业是无捷径可走的。但是,按照这些特点分析自己的公司,可以帮助你思考怎么使你的公司更长命。

1.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它使你的产品很难或不能被别的公司复制。例如谷歌的搜索算法,搜索效果比其他的搜索引擎都好。超短的页面加载时间和超精准的自动查询增加了核心搜索产品的稳健性和防御力。谷歌在21世纪初所向披靡,而现在很难有搜索引擎公司做得到谷歌那时做到的事。

一般而言,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人们会认为,那些优势微不足道的产品只是有了一点改进而已,就很少有人买,特别是在这个已经很拥挤的市场里。

要做出10倍改进,最明确的方法就是创造全新的事物。如果你在一个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价值的事物,理论上,公司价值就会无限增长。例如能安全消除睡眠需求的药物,或是秃顶的治疗方法,都会支撑起一家垄断公司。

或者你可以彻底改进一种已经存在的事物:如果你能做到10倍好,你就可以避开竞争。举个例子,PayPal使eBay。的业务提升了至少10倍。之前邮寄一张支票至少710天,而PayPal使买家一拍下商品就能付款。卖家立刻就能得到收益,而且他们知道现金比支票更好。

亚马逊做出的10倍改进人人可见:他们提供的书至少是其他书店的10倍。1995年上市时,亚马逊就宣布要做成“全世界最大的书店”。不同于只能储存10万本书的零售书店,它不需要储存任何实体书——只要在顾客下单后从供应商那里得到书就行。这种对库存量的改进收到很好的效果,以致Barnes&Noble(巴诺书店,美国最大的实体书店)在亚马逊上市的前三天提起诉讼——称亚马逊不是个“书店”,而是“图书掮客”。

你也能通过出众的综合设计做出10倍的改进。2010年前,平板电脑在生活中并不实用,几乎没有市场。微软在2002年首次推出了“微软Windows XP版平板电脑”,诺基亚2005年发布了“网络平板电脑”,但是都不好用。之后苹果公司发布了iPad。设计上改进的幅度很难衡量,但是苹果公司在所有方面做到了大幅改善:平板电脑从不好用变成了很有用。

2.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使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变得更加有用。例如,如果你所有的朋友都用Facebook,那你注册个Facebook账号就有意义。而如果你只是单方面用一个与众不同的网络社交工具,那就显得奇怪了。

网络效应作用很大,但是除非你的产品在网络群组规模尚小时对初期用户已经具有价值,否则无法收到网络效应。例如,1960年一家名叫Xanadu的堂·吉诃德式空想公司,开始开发一种运用于所有计算机之间的双向通信网络——万维网的雏形。但是30多年来徒劳无功,Xanadu最终在网络正要开始普及之前倒闭了。他们的技术也许能在一定规模时得到应用,但也只能在一定规模上才能使用:需要每台电脑同步接入网络,而这不可能发生。

矛盾的是,享有网络效应的企业必须从非常小的市场做起。Facebook的最初使用者只是一群哈佛学生——马克·扎克伯格的第·个产品足为了让同班同学注册,而不足吸引全地球人。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网络企业很少像工商管理硕士一样为了开公司而开公司,他们最初的市场很小,小到看上去根本不像一次商机。

3.规模经济

垄断企业越大越强:开发一项产品的固定成本(设计、管理、办公地点)需要更高的销量来分摊。软件开发就享有非常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因为产品不需要重复的投入,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许多企业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也只获得了有限利益,服务性企业,尤其难做成垄断企业。比如你开了家瑜伽馆,你只能拥有一定数量的顾客。你可以雇更多的瑜伽老师,扩大训练场地,但利润还是有限,你永远不可能像软件工程师那样,以优秀的人才组成核心团队,为上百万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他们所获得的利润,可望而不可即。

一个好的初创企业在刚开始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之后的大规模发展潜能。推特现在已经拥有了2.5亿用户,它不需要为了得到更多用户再添加定制的特性,其内在的内运行机制可以让它持续增长。

4.品牌优势

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是对自己品牌的垄断,因此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当今最强势的科技品牌是苹果:像iPhoneMacBook那样的产品,具有吸引人的外观、一流的用料、时尚的简约设计、精心控制的用户体验、无所不在的广告、优质产品该有的价格和乔布斯的个人魅力,这些都使苹果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许多公司都想效仿苹果:花钱做广告,开品牌店,使用高端的材料,玩味十足的主题演讲,设定高价格,甚至模仿它的简约设计。但是这些表面光鲜却没有强大的内在实质支持的科技根本不起作用。苹果在硬件(如超级触屏材料)、软件(如为特定材料而设计的触屏界面)上都有一套复杂的专利技术。它的生产规模很大,足以主导原料的价格。而且其内容生态系统带来很强的网络效应:成千上万的开发者为苹果产品编写软件,因为苹果拥有亿万用户,而这些用户之所以选择苹果的平台,是因为这里有好的应用程序。比起耀眼的品牌形象,苹果的其他垄断优势都黯然失色,但是其他优势却使品牌优势更耀眼,加强了苹果公司对市场的垄断。

如果先从品牌而不是靠实力来经营,也有很大隐患。自从玛丽莎·梅耶尔2012年中旬成为雅虎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她就在努力复苏这个曾经风行一时的网络巨擘。在一篇推文中,雅虎总结了梅耶尔的链式计划:“人先于产品,产品先于交易,交易先于收益。”消费者照理说会冲着这种很酷的理念而来,要知道,雅虎不仅通过改变企业标识来展现这种理念,而且收购了如汤博乐(Tumblr,目前全球最大的轻博客网站,也是轻博客网站的始祖)这样的热门初创企业,以此来表示自己仍然朝气蓬勃。同时,梅耶尔的个人明星效应也为雅虎吸引了媒体的注意力。但是有一个大问题:雅虎究竟要创造什么产品?当乔布斯返回苹果时,他并不只是把苹果打造成一个很酷的工作场所,他还削减了生产线,只专注于少数能得到10倍改进的机会。没有科技公司可以只靠品牌发展。

 

相关新闻

停滞不前,还是临近奇点
王者归来
美国王族
王者从何而来
特立独行的个性是驱动公司进步的引擎
能源2.0
公益创业的神话
人员问题
工程问题
人机互补之于企业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什么对创新重要?
大公司体制内创新的困境
“互联网 ”时代企业的创新困境与驱动
第1章 市场供求与市场均衡 本章小结
第五节 需求估计
第四节 蛛网模型
第三节  市场均衡
第二节 供 给
第1章 市场供求与市场均衡 第一节 需求
导 论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