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思考:员工激励偏离了什么?
作者:来自网络 申领版权
2017年03月27日 共有 951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员工激励偏离了什么?


来源 | 清华管理评论

文 | 蔺琳

员工激励偏离了什么?


➜激励和需求的偏离


激励是因人而异的,当人的需求不同,激励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促进对方的工作动力。有效的激励通常能够做到对症下药,例如美国通用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用“为荣誉而战”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取得了较好成效。日本企业则将激励方式融入企业文化,不断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我国大庆油田的铁人精神,也曾经激励了许多当代建设者。


激励和需求相统一,凸显出激励方式的多样性,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物质激励固然重要,精神激励也必不可少。我国的许多企业缺乏有效激励,主要是激励和需求有较大偏离,而不只是物质激励薄弱。员工的成长包括多个方面,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机制也同样重要,甚至是员工的最大需求,当该需求得不到满足,人才流失现象就会严重。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即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物质利益刺激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何况有不少企业承担着“企业办社会”的包袱,物质利益刺激远没有优势可言。据相关调查,一些优秀人才之所以会义无反顾地离开原企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里论资排辈的体制既僵化又低效,不能很好地尊重人才。所以企业要重视员工激励和需求的偏离问题,尽量做到双管齐下,既要给予员工物质利益刺激,也不能忽视其他激励模式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短期和长期的偏离


企业员工激励有长期和短期之分,一般来说,物质激励属于短期,而文化激励、事业激励、股权激励属于长期,这两者应该和谐统一。当然,如何维持企业激励的长期有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西方发达国家,最早是通过提高工资来解决这一问题,但这也增加了企业的短期压力,并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股权激励在西方逐渐流行,即给员工一定的持股比例,将员工的命运与企业捆绑在一起,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我国企业重视员工激励主要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例如奖金与效益挂钩,工资则分为岗位、职能、风险等几块,有突出贡献者甚至每个月还能拿额外津贴,这些都是较为典型的物质激励,但长效激励机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如今,股权激励和文化激励在西方企业已经是常态化,而我国经济起步较晚,很多企业尚处于改革阶段,能够提供股权激励的企业寥寥无几,至于企业文化通常也是一种摆设或者是面子工程,真正能与员工激励相融合的也不多,这使得企业员工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偏离现象较为严重,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物质激励或简单的精神激励,很少有事业激励和文化激励,更谈不上什么股权激励。员工激励的长效机制有助于解决企业长远发展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应引起更多企业的重视。


➜奖励和惩罚的偏离


在西方管理学理论中,激励概念不只是奖励,还包括惩罚,属于“胡萝卜加大棒”的两手政策,且两者都要严格执行,才能树立起企业的威信。但在我国企业中,奖励和惩罚偏离现象较为普遍,硬激励和软约束并行不悖,属于“一手硬一手软”。


例如奖金和效益挂钩在我国企业比较通用,而实际上只是牵涉到奖金多和少而已,鲜有真正的惩罚措施。我国社会向来奉行中庸之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对于情面看得很重,特别在企业这个小社会中,抬头不见低头见,真正能挥起“大棒”进行惩罚的极少。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缺乏忧患意识,大多存在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思想。

当奖励和惩罚偏离时,人员能上不能下成为一种常态,从而导致员工能进不能出,收入能多不能少,这都是惩罚措施“软”引起的。激励作为现代管理学的内容之一,必须要遵守其规律,奖励和惩罚都要起到一定的效果,高举“大棒”加大惩罚力度,有时候起到的作用不亚于奖励,企业要坚决实行奖惩结合,真正做到“两手都要硬”,发挥最佳激励效果。



➜个体与整体的偏离


奖励突出贡献者是许多企业的共识,树立起先进的典型,让员工有学习的榜样,对少数先进员工实施重奖,这是企业常用的激励手段。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能造成个体激励与整体激励的偏离。根据激励公平理论,个人对报酬结构是否觉得公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决定激励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说明所有员工的报酬和投入之比应该是平衡的,当企业对整体中的某一个体进行重奖之后,其他个体的感受至关重要,在极端情况下,有可能其他员工会认为奖励对象的报酬水平高于他们的估计值,而如果不能给他们进行相应的补偿,则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不公平感,从而弱化了整体激励的程度。

从实际效果看,一次性重奖作为短期激励方式有较大的局限性,除了引起“轰动效应”和抬高了员工的激励层次之外,并没有其他太多的积极性可言。因为今年对个别员工进行了重奖,明年还奖不奖?对某岗位的员工进行了奖励,其他岗位该不该奖?这些都会成为很现实的问题。


我国集体主义思想较为强烈,至今依然崇尚“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员工激励很难形成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有效的个人主义理念,如果只是似是而非的学习,同时又丢掉了集体主义的团结合作精神,后果则会非常严重。

所以个人激励的强化要注意程度,防止员工之间相对收入差距的拉大,从而降低了整体激励的效果。


 

相关新闻

什么对创新重要?
宁赔10亿让7000人“辞职”,也要让团队保持狼性精神
员工认可的10个创意
员工激励课件
黄建东老师谈德鲁克“有效激励” (二)
黄建东老师谈德鲁克“有效激励” (一)
是什么在激励着我们工作
激励型领导者的7大教义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顶尖嘉宾的分享
思考:员工激励忽略了什么?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员工认可的10个创意
黄建东老师谈德鲁克“有效激励” (二)
黄建东老师谈德鲁克“有效激励” (一)
是什么在激励着我们工作
激励型领导者的7大教义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顶尖嘉宾的分享
思考:员工激励忽略了什么?
戴维 尤里奇:九大人力资源部门的评估标准
戴维 尤里奇:2016九大人力资源从业者胜任力模型
HR is not about HR! 戴维.尤里奇的一堂人力资源管理课
人力资源管理框架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