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中国粮食收储的“猫腻”其实是好事!
作者:李俊慧 申领版权
2017年04月10日 共有 732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MPA学生(行政管理硕士,攻读者多为在职公务员)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上,一名学生选择的论文题材是关于中国粮食收储现状的,里面提供的事实外人听起来颇有“触目惊心”之感:例如负责的工作人员其实根本没有向农民收购粮食,而是把上头分发下来的购粮款私吞了,粮仓里空空如也。后来上头要来现场巡查粮仓库存情况,索性一把火烧了粮仓以便“毁尸灭迹,死无对证”,对外却宣称是意外失火……

听众听得目瞪口呆、咋舌不已,我听了却很淡定。因为每年上《经济学讲义》上到第九讲中关于政府以行政干预市场价格的“最低价格”、“价格支持”时,举的现实例子除了“最低工资法”(造成底层工人失业)之外,就是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中国的粮食收储无非是“农产品价格支持”的一种,无论是经济学理论还是现实中的事例早就“预见”或“验证”着这一切,所以我一点都不觉得惊讶。

我要让大家更震惊的是我接下来对中国这些现象的评价:跟美国等发达国家搞农产品价格支持下出现的其它貌似远远不是那么“恐怖”的现象相比,中国这种情况其实这是好事!这是什么意思呢?最好当然是直接废除农产品价格支持这种“恶法”,但如果前提是无法废除这种恶法的话,中国的这种现状其实是最好的,是这个恶法所造成的租值消散最低的!为什么呢?因为既然中国负责粮食收储的工作人员其实根本没有向农民收购粮食,那就是这个恶法并没有真的干预了市场上的价格,唯一的损失就只是上头发下来的购粮款被贪污了,这个损失跟恶法真的执行下去,市场价格真的受到干扰而脱离供求平衡而提高,那么给社会带来的损害相比,实属a piece of cake!

让我先从理论上分析,然后举出美国的真实事例来支持理论分析。如果工作人员真的按照农产品价格支持所规定的所谓“平价”切实地从农民手上收购了粮食,而这个所谓“平价”其实是高于供求平衡所决定的市场价格——所以才叫“价格支持”嘛——的,那么第一个影响是农民会选择只向政府出售粮食,不向市场提供粮食,因为前者价高而后者价低,自私本性决定了他们一定如此选择。这将导致市场上的粮食极其稀缺而价格上升,使得一部分原来能买得起粮食的消费者变得买不起,或者即使还买得起负担也增加了。继续在市场上购买粮食的人因价格上升而受损,那么不买粮食的人就能避免受损吗?你想得美!政府出钱高价收购粮食的钱你以为是从哪里来的?当然是收税收来的,而不买粮食的人只要是纳税人(一定是,因为即使不交直接税,只要一买东西就会交了间接税),或多或少就会为政府高价收购粮食付了钱,还根本没换回粮食!——在市场上也高价买了粮食的人付的高价至少是换回了粮食。所以,表面看这制度使农民收入增加,其实只是通过蚕食消费者与纳税人的租值而获得的。

市场上的粮食极为稀缺,但政府手上却储备了大量“过剩”的粮食无从消化。于是美国的诸多现象就出现了:其一,搞中小学免费午餐。这乍一听好像是美国政府很关心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其实真相是要找个理由把过剩的粮食消耗掉。但免费午餐哪里真的是免费?前面说了,政府高价收购粮食的钱就是从纳税人那里来的,有小孩读中小学的父母等于是先通过交税把钱给政府,再间接通过政府去买午餐给自己的小孩吃;没小孩读中小学的父母就完全是被租值蚕食了。有小孩读中小学的父母的纳税虽然至少是换回了所谓的免费午餐,可是那是政府替他买,不是他自己直接买,可想而知他未必愿意以那样的价格买那样质量的午餐给小孩吃——有些可能宁愿多出些钱让小孩吃得更好,有些则觉得政府的午餐性价比太低,自己在市场上直接花钱买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高的质量。而供应午餐的生产者不是在市场上直接面对父母挑剔的压力,而是面对与小孩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政府官员,价更高质更劣将是必然的结果。其二,用“美援粮食”搞外交。这一招在国民党统治大陆之时早已有之,以前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被刺杀之前在集会上做的演讲,内容大意是呼吁大家不要为了获得美援粮食就与国民党政府合作。由此可知当时美国插手中国的国共内战,支持国民党政府的一个手段就是提供粮食援助给国民党,发放给其支持者。这一招直到今天还在用,如对付朝鲜的手段之一就是在朝鲜国内闹饥荒时搞粮食禁运,以粮食援助为诱饵要求朝鲜接受美国提出的政治外交方面的条件。

农产品价格支持的第二个影响是农民完全不管市场供求状况拼命多生产粮食。如果没有这恶法的干扰,农民只会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量,生产太多会导致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而损害其收入。但有了政府的收购“兜底”,农民当然完全不管市场了,只管生产出来就高价卖给政府。本来应该供给市场的粮食因为政府收购价更高而转为卖给政府,这一点就已经使得政府手头上积累了太多粮食。农民还比本来没有农产品价格支持之前生产更多的粮食,过剩的情况自然更加严重。政府不堪重负,于是出现第三个被不知内情的人赞美的现象:为了阻止农民生产得太多,美国政府强制规定耕地轮休,即今年耕种了这块地,明年就不能再耕种,必须休耕一年,后年再耕。其它因素不变时,这个强制耕地轮休的政策等于是一下子把产量大幅削减了一半。当然,美国政府可不会公然把它真正的用心是不想农民生产那么多粮食说出来,而是美其名曰为了环保!年年都耕种会耗尽耕地的肥力,所以要通过轮流休耕来保持其肥力。很多中国人既不懂经济学,又根本不了解美国的那个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的内幕,只看到这个表面的理由,就不由得大叹人家美国政府多有环保意识,多有长远眼光……可惜这完全是“表错情”。耕种的频率如果真的是高得导致耕地的肥力耗尽得太快,这对农民其实是不利的,自私的农民怎么可能比局外人政府更不关心自己的利益?他一定会选择降低耕种频率(休耕一段时间)来保持肥力,根本不需要政府强制。也不要天真地以为政府会比实际从事着农业生产的农民拥有更充分的信息,竟然农民比政府更不清楚他自家的耕地什么时候需要休耕。更不要说不同的土地情况各不相同,怎么可能划一地规定一律耕一年休一年能适合所有耕地的情况?总之,是否选择休耕,休耕的频率应该是多少才是最优,这些决策由农民自己去做,准确性肯定远远高于政府。政府如此规定与其说是为了农民好,不如说只是强制农民减产以减轻它的农产品价格支持的沉重负担而已。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招才不是只有中国人懂,美国政府强制休耕的政策只是导致农民在今年不需要休耕的土地上采取大量投入化肥等提高产量的措施,让一块地的产量尽可能地等同于以前没有休耕时两块地的产量,以保持其收入不受强制休耕的影响。可想而知,这只会更严重地“榨干”土地的肥力,其实一点都不环保!

农产品价格支持的第三个影响是农民化身为蚕食租值的利益团体,所以即使政府察觉到这个恶法使它不堪重负,很想通过改革摆脱出来,但农民都不肯善罢甘休,极力阻挠改革的推进。这里的典型事例要举法国,因为法国数次要改革农业政策,但每次都无功而还,因为每次农民都大闹一场,例如把土豆、蕃茄堆满通往国会的道路造成堵塞,把牛奶灌进花洒里喷射警察……总之就是各种打滚撒泼坐地泡,直到改革胎死腹中为止。

由此可见,中国的粮食收储的猫腻使得农产品价格支持这恶法是“伪执行”,于是粮食的市场价格没有受到干扰,消费者仍能便宜地购买;政府负担只是增加了被贪污进执行政策的工作人员的口袋里那一点购粮款,所谓的失火烧毁的不过是虚构出来的粮食,并没有真正浪费粮食;中国农民没有成为阻止农业改革的可怕的利益团体,这不是除了直接废除这恶法之外最好的情况,还能是怎样的呢?

当然,总有圣母心大盛的良知们说:那农民怎么办? 他们的收入这么低,很可怜啊!确实,中国农民的收入是有点低——外国的农民是收入太高,因为蚕食了其他人的租值,但中国农民的收入确实是低了。然而造成中国农民收入低的原因可不是因为农产品价格支持没有切实执行,而是农产品的价格管制!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一涨,城市居民就大叫受不了,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逼着政府管制价格不准涨——所以我实在有点怀疑那些圣母心大盛的良知们只是“口头上的圣母”,真要他们掏更多钱以更高价格在市场买农民的产品,他们就先心疼自己的钱包了。然而通过纳税给政府间接付高价给农民一样是付了高价,却因为间接就没察觉对自己不利,也是蠢得可以了,其实是“行动上的蠢才”。通过市场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会在市场竞争压力下积极地提高产品质量,比起纳税给政府间接付高价给农民,同样的高价前者能换回更好质量的产品,其实才是对这些“口头上的圣母,行动上的蠢才”真正有利之事。

是的,现在中国在农业方面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农产品价格支持没有落实、猫腻重重,而是反过来价格管制压制了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损害农民真正应有的利益,导致他们大量抛荒耕地不再种粮。我在网上看过帖子,描述原来是中原粮仓的河南如何大片大片的耕地抛荒,那种情况才是真正的“触目惊心”!用行政指令规定什么耕地红线,强制不准农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住宅用地等收益率更高的用地,根本没用!本来在市场竞争之下,土地的各种用途会自动调整到收益率在边际上相等,农业用地的收益率不可能长期低于工业用地、地宅用地等其它用地。之所以出现这种貌似违背“边际相等原则”的荒诞现象,是因为对农产品的价格管制导致农业用地的收益偏低,而中国土地的转变用途的权力掌握在政府手上,没有界定给私人。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农产品的价格管制,而不在于土地转变用途的权利没界定给私人。为了减少地役权谈判的困难(交易费用),中国政府不把土地转变用途的权利交给私人是正确之举,土地产权彻底地私人化并不是什么好事,这一点我以前已经有文章分析过(见《从中国的土地是否私有说起》,http://tieba.baidu.com/p/4770761309),这里不再重复。通常,中国的土地转变用途的权力是下放给地方政府(主要是县一级)的,“耕地红线”的本质是红线之内的农业用地转变用途的权力甚至都不给地方政府,而是仍然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然而,在工业用地的收益率持续地高于农业用地这利益驱使之下,同样符合自私假设的地方政府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瞒过中央政府突破耕地红线。土地在物理上就在地方政府的身边,中央政府“山高皇帝远”,要维护自己对这些红线内的耕地的产权,交易费用之高可想而知。交易费用高到根本监管不了的时候,那些土地的产权事实上还是属于地方政府,则耕地红线被突破就是必然的结果。另一方面,即使中央政府维护自己对红线内的耕地的产权的交易费用足够低,地方政府无法瞒着中央政府突破耕地红线,可是农业用地的收益率偏低这局限条件不变,同样符合自私假设的农民就会选择抛荒弃耕。则那块土地白白地搁在那里,既不产出粮食确保粮食产量,又没转为收益率较高的工业用地利用起来,这造成的浪费(租值消散)之大其实不见得比地方政府偷偷突破土地红线更好,因为后者毕竟是把那块土地用起来了,而不是对社会毫无贡献。

所以,用耕地红线这种行政手段来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根本靠不住!始终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引导人的自私本性,才是最可靠的。废除农产品价格支持(粮食收储),放开农产品价格管制,让市场的力量提高农业用地的收益率,自私的人自然会竞相进入农业领域生产,保持耕地的数量。农民的收入是通过市场而不是政府来强行提高,那就是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而不是靠蚕食他人的租值,与社会一起共赢互利,这才是可持续的呀!

 

相关新闻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