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公社的产权界定与租值挽救》一文的补充验证
《人民公社的产权界定与租值挽救》讲自私人如何努力降低租值消散。文章所述往事全基于长辈口述,属于孤证,证明力终究差了些。近日巧获亲戚拍摄的2张旧时农屋山墙图,图中披露诸多信息,可做物证使用。具体如下:
一.图片
图一(整体图)
图二(局部图)
(按:图片不能显示,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进入百度帖吧,从那里提供的地址看存在百度网盘里的文章。)
二.分析
1.图一最上面一行字可见“公社”、“大队”、“生产(模糊)”、“工分”字眼。这是一张三级农村组织的工分统计图,统计时间1至9月,10至12月数据空缺。后三列数据空缺的原因,可做两个假说:一是被雨水冲刷;二是文中所说10月上旬结算工分,故无法列出四季度数据。基于墙上屋檐木头长宽度左右一致,我取后一假说。
2.图二可见199.5、111.5、132.5等数据,0.5是最小单位。考虑两点:一是理论上可以按天、按小时甚至按分钟计算工分,但按一天或半天计算是最方便的安排,因为边际产出递减定律告诉我们,钟表不普及的情况下,精确到0.3或0.4都会带来量度费用的剧增;二是10和8(劳力较强的成年男女日均工分数)的一半为整数,因此,0.5最有可能是老弱病残半天的工分数(此处无法完全排除计件合约采用0.5单位的可能,学友陈兄即提出另一假说即合作包工平均计分,此处较难验证)。
3.看不出工分统计以户为单位还是以人为单位。[i]因墙的面积小,需惜墨如金(信息工程中,信道窄,则需压缩信息),加上前述记录老弱病残半天工分数的事实,此处更有可能记录每家农户的产出。图二可见农户产出有巨大差别。第一行何国能1月份199.5,1-4月累计710多;第4行何子清,1月471,1-4月累计3508。后者1-4月累计产出是前者的5倍!依正态分布,每户人家人口相差不应如此悬殊。虽不排除何子清家人多的可能,但5倍于前者实在过于夸张,假设为2.5倍,那么,两家人个体产出后者为前者2倍。这种差异被公示出来,得到认可,很难说明是吃大锅饭,更能说明个体的努力、个人的产权得到普遍的尊重和认可。
4.农户月均工分数有巨大差异。以何子清为例,1月471,2月438,3月1614,4月985。1966年2月累计28天,3月累计31天,一家农户的人口一月之内不可能剧增,而每天8-10工分的计时工分又不变,这三项关键因素完全可视为毫无变化。因此,工分边际上的巨大波动说明计件工分合约肯定存在。何子清家3月份接了计件合约的大活!考虑到有几家农户也剧增,我猜测是修水利的原因。一来工程量够大;二来老家3月气温转暖;三来河道可按长度计算工程量。当然,也可能是何家人1月和2月生病的人多,但挣最多工分的人家,有理由相信身体会更好,何况4月份与3月份仍然差600多,不大可能病愈又生病。
学友陈兄(ID:abc_econ澳门)指出:何正清(第二行)及何子荣(第五行)2月工分数空白。个中缘由,经陈兄向父母咨询,老人家一致肯定因计件合约(包工合约)存在之故。因包工未完成,不能核算,只计入杂项或临时安排,包工完成时就有大量工分出现。给我的启发是,这与开发商竣工结算一次确认收入是同一道理。进一步推论,何正清及何子荣2月工分为零,意味着计时工分为零,两户人家全部劳力投入包工,因此3月工分大增。这说明,当时的农户甚至有选择合约的自由。
5.付业存在,付业(应为副业),指附于农业并具有工业性质的生产活动,按照中国60年代初期的统计规定,包括生产大队办的工业、生产队办的工业和农民家庭经营的手工业。因当时队办工业尚处于萌芽阶段,规模小,生产项目少,因此被列入农业中的副业范围之内。此处副业一定是农民家庭经营的手工业(老家地处西南边陲,至今工业尚不发达)。有手工业,就会有小范围的市场交易。道理简单,木匠不得不种生产队的田,但绝不会白白替某农户修窗户!
6.照片中做记录的墙和房屋,绝对是豪宅,居然还有粉刷,真是让人脑洞大开。这里有三个重点:一是如果不是为了公示用,会不会刷墙?付出这刷墙的边际成本,肯定能被边际收入覆盖。二是履行定律的威力:工分是花了量度费用的,当然要履行,因此才会选择公之于众,而不仅仅是记在会计的小本子里。三是各自的工分写清楚,收入也就清楚,这是清清楚楚的确权行为。再次说明,不要低估了农民界定产权的意愿和智慧。
[i]还有一个验证的角度,即看表内人名是否为男性,如全为男性则以户计算的概率较大。放弃此角度,一是太难查明,验证成本高;二是表内除何姓外,尚有段姓、王姓,一村多姓常见,但如果存在倒插门现象,户主是男方还是女方?这边际上的变化难以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