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已经不多看天涯,因为水平太差,左的太左,右的又太右,根本不是根据事实与逻辑的科学精神来就事论事,都成了纯粹的意识形态之争了。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不错的帖子,就是这个《行走在德国见闻》(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730076-1.shtml),看后面的内容可知,作者是一个中国的理工科专业的博士(应该是大学里的老师读在职博士)作为访问学者到德国住了半年,对观察到的现象有一定的思考深度。
当然此人不懂经济学,一边明确地指出一味追求“平等”(其实是近于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的收入再分配政策造成德国经济僵化、缺乏活力、没有力争上游的竞争,另一边却又将德国在劳动法改革后推出的“minijob”制度批为福利不好、剥削,其实这个制度明显是用来名正言顺(合法)地绕过最低工资法、难以解雇员工等“恶法”的,是德国的就业率大为好转、至少经济状况优于其它欧洲国家的“功臣”。
另一方面,我赞赏这作者陈述现象的先后顺序,不知道他是“碰巧”使用了这个顺序,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把德国人工作懒惰(与德国人工作勤奋的“传说”截然相反)的现象放在累进率极高的税收制度导致收入差距很少的现象之后,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它“暗示”了二者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不是德国人天生懒惰(这是用民族性做解释,属套套逻辑),而是这样的税收拉平了有能力、没能力,勤奋、懒惰的人的收入水平,既然如此,还何必要勤奋加班努力工作呢?没必要嘛!
而读者的评论水平也参差不齐,即使是同意这作者的人,也会认为政府要提供兜底的“社会保障”,保证穷人至少活得下去,然后其它就不要管了。但他们无知之处正在于,只要政府不乱插手干预,其实市场本身就能自发地为穷人提供这种“兜底”的保障——当然,如果是懒人,市场绝对不管你,市场管的是勤奋的穷人。关于这一点,最近给学生上《经济学讲义》第九讲时讲解为什么没有最低工资法也不用担心工资最低的穷人会买不起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而饿死,作了详尽的解释,逻辑无懈可击,只是很简单的供求理论的运用而已。而最近《周方周末》也会发表我一篇文章(编辑说了11月初会见报,大概就是最近一两周吧),也用上了这个分析,等报纸刊出后我就会在这里发布出来,所以现在就先不说了,希望培养起独立思考能力的读者不妨自己先想想那分析是什么,我已经给了提示(运用供求理论),降低了难度。另外,这些人还有一个无知之处,就是他们不懂政府的所谓“兜底”的社会保障一出,在民意的不断鼓动下,一定会越提越高(美其名曰是要“与时俱进”,因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最低生活保障也理应提高啊),最后与初衷完全背道而驰,高到根本不能算是“兜底”,而是十足地养懒人了。但打着“人权”口号的民意一定会占着道德制高点厉声呵斥那些认为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提得太高的清醒之人,说他们没道德。只有市场能最客观地辨别什么才是最低保障线,并且在供求理论的发挥作用之下有效地保障一切只要勤奋工作不偷懒的穷人,真正是保障了穷人,而绝不会“沦为”养懒人“。
最后,这帖子里关于华为的部分也很有意思,关于所谓的“工业4.0”(即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泡沫”的戳破也堪称一剑封喉,值得大家好好品味。不想看水平参差不齐的读者评论的人,可以选择“只看读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