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真心不能理解:司机、乘客、政府“三败俱伤”的网约车新规为何会出台?》的补充——示范如何运用“边际分析法”及“求不错”
作者:李俊慧 申领版权
2017年04月20日 共有 846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此前发布了《真心不能理解:司机、乘客、政府“三败俱伤”的网约车新规为何会出台?》一文(http://tieba.baidu.com/p/4842261183),我恐怕不少读者会以为题目中的“真心不能理解”是在说讽刺的反话,但其实那是如实的表达,我是真的不能理解,所以再做一些补充,同时也是再次示范什么才是真正的经济解释,什么才是真正的验证——算是《从“讨价还价”的事例再次示范“非均衡”&科学不是“求对”而是“求不错”》(http://tieba.baidu.com/p/4839756085)一文的再来一个实例示范如何“求不错”。


先是在朋友圈里与一位朋友的讨论能更好地陈述我“不能理解”的意思:


=======

朋友

这事确实不好理解,尤其地方政府这个层面。


所以我一直没有写文章,因为我真的是找不到解释。

这篇文章里面找了迫于舆论压力的这么一个解释,但不好验证。


朋友

有时政府的想法真心不知道怎么衍生出来的,说代表利益集团么有时又不见得,说为了社会公平么显然事与愿违,说为了大众着想么更加不是。。。


大部分还是能看得出来的,但是这件事我就真的是看不懂了。

北京这个地方政府确实经常出蠢招,例如汽车的牌照,它是用摇号,而不是像上海广州那样用拍卖的方式来发放,这也是政府收不到钱的蠢办法。北京政府可能有一些政治上的局限,使得它只能用这些蠢办法,但是上海广州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可是这次却是各大城市的地方政府都跟着北京选择这种蠢办法来制定网约车的新规,根据边际分析法,这显然已经不能用北京政府在政治上的局限导致蠢政策出台来解释,所以我实在是难以理解。

=======


但我还要再做补充:我这里说政府迫于民意而这样做,这个解释不好验证,是因为我们明显能看到有时政府是不管民意如何都照做的,如延迟退休年龄,绝大部分人反对,还是照推了。向网约车收牌照费的话,可以想象司机会反对,但除此之外除少量吃瓜群众会被司机的情绪感染之外,不可能有比反对延迟退休更多的人反对,那为什么政府在延迟退休的事情上坚持不听民意,在这网约车新规上却显得不敢违背民意?这是说不通的。所以这个民意的解释并没有得到事实验证,我是不满意的。这篇文章发布出来不是因为我找到了正确的解释,而更主要是想展示朋友的聊天内容,顺便问问大家对政府这“蠢政策”出台有什么更好的解释。通常来说,找不到解释的现象我是不愿意写文章的。借此也是示范一下怎么才算是经济解释,什么才算是验证,怎么用边际分析法来排除错误的解释。


随后与读者的讨论能更好地示范这一点:


=======

BGirlsBBoys

延迟退休不听民意,是因为延迟退休才能维持社保,而政府管养老是更大的民意。

用迎合民意来解释,和欧美政客为拉选票而许诺高福利,性质类似吧?


那为了民众就业这个更大的民意,应该不管民意取消最低工资法、新劳动合同法才对啊!你这解释完全经不起我的找错。

欧美政客选举过程中拉选票做承诺不足为奇,但选上去之后不会总是按民意办事(西方国家也有延迟退休,但一律不会在选举时提出),这是容易做验证的。但中国可没有明确的选举过程,一直都是执政过程,怎么找到一个明确可验证的标准来区分什么时候会貌似听民意,什么时候会不听,才是关键!

=======


跟另一位读者的讨论显示,所谓的“听取民意”恐怕更多是推出政策的幌子(宣传口号),而不是真正的原因:


=======

abc_econ

是民意,土地拍賣產生地王,房價高是政府責任,要問責,所以限購。網約牌照拍賣會產生什麼王?到時候怎樣限坐?此路明顯不通。政府聰明,所以限駕。


出租车牌照费一直都在收,也没产生什么王要限坐啊,你这解释不通。你们还是一点都不懂得要尽可能找自己的错才是做验证!边际分析法一用于网约车上,就是要跟出租车进行比较!

另外,你说限购房屋是因为地王频生而迫于民意压力这解释根本不对!房价涨得快导致政府采取限购,明显是政府错误地理解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以为房价太高就是有泡沫,是增加经济崩溃的风险的,他们受海归的错误想法影响,倒果为因,以为日本经济崩溃是因为房地产泡沫,所以一见房价涨得快就害怕,就要出手打压。但你仔细看政府言论,从来没说过想房价跌,说的都是想房价平稳增长。这跟民意毫无关系!你完全是大错特错!用民意做解释完全说不通,因为明显很多时候政府根本不管民意是什么。民意恐怕只是个幌子,不是真正的原因。

更不要说,中国的的士费根本算不上贵。民意在这方面并不激烈,网约车出现明明是有利于降低车费(看我朋友的分析,技术进步带来更优的合约,交易费用下降,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坐车总成本是下降了的!)

我跟经常用滴滴的人聊过,从他的描述来看,人们对于出租车的意见并不在于“打车贵”,而在于“打车难”,即交通高峰及恶劣天气时期很难打到车,要不就是有客,要不就是拒载(在这文章末尾所附的朋友内容里也通过专业司机的口做了这个对比)。而用滴滴呢,遇到难打车的时候加价5元,通常就能很快打到车。他说起加价5元,口吻非常轻松,显示他完全能接受这样的加价,而且是家常便饭的做法,可见他认为即使加了5元都不算贵,所以问题完全不在于打车贵。你不调查事实,却按房价的情况来类比想象出租车,想出来的解释不谬以千里就怪了。

=======


以下读者的讨论更有意义,更能澄清网约车新规的“奇怪”之处在哪里:


=======

enbob123

有没有可能与政府提供的城管治安服务有关,网约车更难追溯监管,如乱停放,对乘客骚扰犯罪。例如我在北京某大学经历,打滴滴快车几次都进不去(有学生证都不行,必须有通行证),但坐出租车就可以进,学生证都不用掏。成都,贵阳,西安似乎与众不同地出台了宽容版网约车新政,可能是因为这些城市本来黑车(甚至有黑电驴)就很盛行,比网约车还难监管,放宽网约车是可以替代黑车,减轻治安和城管负担。而北上广等,城市面积大了,管理又严格,黑车不盛行,所以限制严格点,让网约车做高端的,也是减轻治安和城管负担。


有了牌照管制就没这个监管问题了呀,出事就找滴滴罚款就是。滴滴就相当于出租车公司,就是负责管理麾下的网约车的。

不交牌照费的网约车确实就是相当于“互联网+”的黑车,因为它等于是免费频繁使用城市道路,侵犯了城市道路的产权,才会比出租车便宜的。给它加了牌照费就能成功地转型为“互联网+”的出租车。

你都会说网约车还是比黑车好管理,就是因为黑车真的是完全非法,而网约车还是有滴滴这家合法公司在管理着,不用政府去管了。

网约车新规的目的就是要让网约车合法化,从“互联网+”的黑车转型为“互联网+”的出租车,收牌照费能让政府获得收入,本应是最优选择。

不过你提的现象算是目前为止所有做过评论的读者中最有意义的。成都等城市为什么比北京等城市更能容忍黑车的存在?这黑车的意思不是非法,而是免费使用城市道路,政府没有从中收到钱。成都等城市对网约车的宽容,与其说是没有用非价格准则减少网约车数量、从而减少它们免费使用城市道路引起的租值消散,不如说是它们直接就是没有采取措施减少网约车数量(与以前没有致力于打击黑车的原因一样)。因为成都等城市的网约车新规显然也不是对网约车实施牌照管制,从中收取牌照费。显然北京等城市的城市道路价值更高,更承担不了黑车也好、网约车也好免费使用城市道路所造成的租值消散而已。

但要减少租值消散,既可以收牌照费,也可以用非价格准则控制网约车数量,前者可以收钱,后者收不了钱,应该是前者更优才对。这文章的问题是在这里,而不是你说的成都与北京的区别这一点。


zycqc

老师,现在出台政策的17个城市均未选择牌照管制政策,只是在提高门槛上有差异。1.北京、上海、天津3个城市严格限制必须拥有本市户籍才能成为网约车驾驶员,只有广州、重庆、东莞、十堰、惠州5个城市对户籍或居住地完全没有规定,其余超过半数的城市则限制本地户籍或居住证。

2.除了广州、重庆,其余15个城市均要求网约车车辆为当地号牌或在当地注册登记。

3.无一例外的,17个城市全部规定了相较于出租车“高端化”的网约车车型要求,其主要指标为轴距和排量。仅十堰市规定了最宽松的网约车门槛,无户籍、车牌和轴距、排量限制,仅要求车辆的购置价格不低于主流巡游出租车购置价格的1.5倍。


奇怪就是奇怪在为什么不用收取牌照费的方式来提高进入门槛,而不在于为什么有些城市门槛高些,有些城市门槛低些,这门槛高低解释的是另一个方面的现象。


zycqc

只是一个猜测,排除掉民意干扰,地方政府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自己不是最优的选择,那肯定有更大的关键局限没看见,按中国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会不会是来自于高层不可违抗的直接授意造成的,不好验证,且还需继续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授意,请老师和吧友批评。

我想授意能否只为禁止地方政府收取牌照费,而各地政府为了维护自身路权,根据当地情况再考虑政治局限,出台了各异的地方政策。


高层授权就是中央部委的交通部门发的网约车新规精神那份文件吧?那份文件当时发布时给人的感觉只是要让网约车合法化,并没有让人察觉它有要求不准用发牌照的方式?

=======




 

相关新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