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在“灌水帖”里谈他亲身经历的扶贫,值得单独发帖给大家看看,以免淹没在灌水之中。我哥前段时间也参与了扶贫,各种奇葩现象让人恍如穿越回改革开放前的“国企”时代,可见这不是个案特例,而是常态必然。经济学理论的推断结果必然如此,可靠性之强确实堪比“牛顿定律”。
===========
简单的快乐着52
这几天又忙着去乡下搞精准扶贫了,那山路湾又陡,回来都没力气好好学习贴吧了。越是搞扶贫越感觉到深深的悲哀。这就是个养懒人恶人的恶事。群众都不待见我们了,脸干得很,说我们从去年搞精准到今天,屁也没有一个。一见我们来,就鄙夷的说,那帮人又来问收入了,老问老问有啥好问的,要是把车油钱给我们早就脱贫了。最近正严令推行小额信贷,我帮扶的那几户才得贷一万块,这个钱不能拿出来自己安排,要入股企业搞入股分红,年利10%,一千块,他们说我来回签字车费都不止这个数,不借了。县领导说,必须让他们贷款,不贷又脱不了贫,干部自己掏钱帮脱贫。如果觉得自己做不到,辞职,我马上给批准。我悄悄问领导,谁都知道做生意有亏赢,政府怎么就能保证企业不亏呢?领导说,现在只考虑脱贫,其他都不考虑。那好吧,我再劝他们回来贷款吧。领导补充,县里打算不按入户登记分数给贷款额了,全部都按最高的五万给贷款,三年干得一万五还是很划算的。我说,那如果企业亏了,还不了银行钱,会不会让我们签字的担责?领导说,我们签字又不是担保,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那好吧,虽然我很担心如果真有问题说不定现在说的我们没责任,到时候也逃不了。其实很多贷款已经发下去了,有一部分做得早的,是直接发到个人手上,他们或者拿来建房子或者拿来还银行的欠款,少部分还没计划,少少部分做种养产业。很多人都说这是国家发给贫困户的钱,不用还的。这种言论多了,县领导不放心,改为不发到个人头上了,搞入股分红跟企业绑定了。这下群众不满意了,说凭啥把我的钱给企业了?我的钱我自己安排。每个乡镇都有扶贫启动经费,有些乡镇直接送两头母猪,群众开心的很,有些乡镇直接折成现钱给每户发个五千七千的。上次去入户登记一户贫困户,在他那在建新房子那里,他得意跟我们说,他建这个房子花了十几万。可是看看他给我们报的家庭收入,人均2100,是今年脱贫的薄弱户。我在发愁他今年脱贫的艰巨性,而他还在建他十几万的房子。听很多朋友说,他们挂的帮扶户其实都不是贫困户,甚至比我们干部条件还好。他们说,我们也想成为贫困户了。最最可气的是,我们前期做的材料说是市级标准,现在有省级统一的脱贫材料表格,要求重新做,不能留空,每月下去入户一次,然后督查通报整改,被通报的上黑榜跟年底绩效挂钩。过两天又要继续下去入户了,因为省级督查要开始了,赶材料,不能留空白,要合影做来过的证据。真累。现在的干部哪里还有尊严可讲?
afu0582
典型的租值耗散
我
扶贫就这结果,经济学理论就如牛顿定律一样可靠。
这些都可以写写文章,想想为什么政策会那样变化,不断加强管理的后果是什么。
web大魔王
“被贫困”,我也是醉了!
bowemfv
听侄子说,贵州基本上把精准款发给家有在读大学生家庭了,而且家中有人经商、公职(包括公务员、医生、老师等拿铁工资的)的排除,据说这种做法还到中央去专门做过模式宣讲,我估计是省上明白经济学,知道按以前的搞法没用,干脆当纯粹的救济款用
zycqc
贵州真做成这样也是够费心了,但若想全国复制是不可能的。
简单的快乐着52
我们去年去贵州考察过脱贫,都是面上的东西。真正的脱贫是啥谁做谁知道。需要用大笔大笔钱砸的东西哪里是现在这种材料脱贫?
icetea2009
这扶贫好像是汪洋搞的,一贯作风
简单的快乐着52
今年才起的房子,去年评的贫困户。你是没机会来最基层了,名不符实的贫困户太多了。我问他们,怎么会有这么多浑水鱼?他们说,虽然乡村里彼此间都知道情况,但是评议贫困户时候他们因为乡里乡亲不敢说不愿说。
现在农村孝道也被破坏了。很多老人家或者被逼或者也想着能从扶贫里得点啥好处,纷纷跟儿子们分家分户。他们分家容易了,可是我们帮扶户就苦了,脱贫要求有房有电视看。他们啥都没有,想有也难,明摆着脱不了贫。还有县领导要求农村低保必须达到贫困人口百分六十以上,可是按民政局农低标准才有百分二十
bowemfv
分家还有个因素,在世老人的补贴是捆绑家庭成员的新农保缴费的,即家中老人每人每月补贴一百元,家中其他成员必须参加新农保。所以有老人的家庭纷纷分家
简单的快乐着52
正在扶贫的路上的路上,看看贴吧喘口气。主要还是想用扶贫政策获得低保和医疗兜底等政策。其实,如果脱贫没有产业支持,是无法真正脱贫的。累的只是我们这些帮扶户一次次下去完善材料,督察室一次次下去监督我们。像小额信贷,不能自主拿钱出来安排,大事办不了,小处养不劳而获
广铝金乙
有家亲戚,总计一个半的劳力搞种养,五张嘴吃饭,没听说过有怎么样的扶贫好事。可以找镇上,还是找县里,让政策放放光芒?
fagagwerqs
现在精准扶贫,一般是一个单位或一家企业对接一个村,要看你家亲戚具体住的地方。想靠这个真正脱贫不现实,得几千块捐款还是可以的。要是家里有会读书的孩子,认个干爹干妈,以后的学费都有了。
简单的快乐着52
要看看他评上贫困户没有了。现在我们全县的精力资金和政策全部往扶贫倾斜,普通人还是靠自力更生了。其实,就是贫困户,正儿八经资金补助也很可怜,靠这个脱不了贫的。要脱贫也是做资料脱贫的。我们下村只记录收入减去少少支出,然后人均超过某些数字就脱贫了。
bowemfv
贫困的标准是是什么?记得影帝记者招待会上说过,按200的标准,还有两千万人在线下,如按2000算,那就上亿了!何况人们的收入是个动态数据,核实的费用高了去了。所以扶贫本身就是个搞笑的政治游戏,真按经济指标来搞,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因为z政治挂帅,地方已把扶贫当政绩,可苦了小吏们啰!
===========
最后再补充一段:最近“电动车骗保”的新闻如火如荼,其实在理论上逻辑与这“精准扶贫”是共通的,都是政府发钱扶助某种指定的对象,不过一者为贫,一者为高科技而已。要是严格管控,就是下面读者所描述的那样仅仅是“材料脱贫”的结果;如果管控不够严格,骗补之事必然大量涌现。听新闻里那个女官员的声音说什么以后要提高电动车补贴门槛,只补给在市场上有实力的、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我心里就发笑:既然都已经是“大企业”,都有市场直接回报它们了,怎么还要政府去补贴呢?这岂不是成了“劫贫济富”、“锄弱扶强”?话语中逻辑之自相矛盾是如此的清楚,她却居然像瞎了眼似的完全看不到自己说的话有多荒唐,皆因她只想着眼前的事实——那些根本无力靠自己的竞争力在市场上生存的“小企业”纯粹靠政府补贴活着,索性都不事生产,只管骗补——虽然这确实是事实,但造成这种事实出现的真正原因是补贴本身就是大错特错:有竞争力的到市场上找钱,没竞争力的就活该被市场淘汰出局,政府出钱必然只会导致不管有否竞争力,企业都想方设法从政府那里捞到钱,再也不是以增加自身竞争力为目的,竞争准则就一定“变质”为越能成功骗到政府的钱者胜出,而不是越能成功地从市场上挣到钱者胜出,则怎么可能不鼓励了骗钱行为,抑制了提升竞争力的意愿?政府以为花钱就能“买”回竞争力,真是异想天开!既然叫“竞争力”,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市场竞争而形成的能力,怎么可能花钱买得到呢?花钱买来的永远只能是骗子,不可能有例外!
关于政府用补贴“扶持”所谓新兴产业或高科技的问题,我已经写过不少文章分析了,大家可综合看其中两篇:《光伏之殇》(http://tieba.baidu.com/p/4220753996)及《苹果的applepay来了,它能改变中国目前移动支付的格局吗?——兼论为什么政府不要资助创新》(http://tieba.baidu.com/p/4361704592)(关键是“兼论”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