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就是此前发布的《“听”美洲杯欧洲杯,对“体坛先锋”大失所望》(http://tieba.baidu.com/p/4607848608)一文中说的——此前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这节目的,只是最近大文甚多,一直没空发此文,过两天就把这文章发出来吧——那篇文章,本文其实很早就写下来了,是斯诺克世锦赛结束后没多久就写的,比上述文章的写作时间要早得多。
我是个“伪体育迷”,因为我天天都听一个本地著名体育主持三人组的节目《体坛先锋》——以前他们在本地的电台里做节目时我十年如一日地收听,现在他们跳槽出来在网络上开电台我也不离不弃地继续追至网上天天收听。
这个节目以足球为主,但也兼顾其它项目,最近关于斯诺克的报道比较多,因为那三人组里有一个除了足球就是热衷于台球。我对斯诺克既不熟悉也不热衷,就是听他们讲,听着听着却发现现在斯诺克日益没落的状况可以作为一个旁证,用于验证此前我在帖吧里转载francofang分别在2013年和今年(2016年)所发表的关于中国足球、中超的经济解释——分别是《中国足球之谜》(http://tieba.baidu.com/p/4430930301)和《中超变了》(http://tieba.baidu.com/p/4432929834)。
最早感觉到斯诺克在日益没落,是此前那个体育节目谈论一件新闻,说是现在斯诺克界的“一哥”奥苏里云(奥沙利文)不满单杆过某个高分的奖金太低(恕我对这项运动认识很一般,记不住这个单杆过某个高分是几分),故意打出一杆只差一分就能到那个高分以表抗议。——这奥氏确实是真正的高手,能打出高分不是最难的,能随心所欲地打出自己想要的分数才最难。张五常教授就曾私下说,考试次次100分不算什么,考试次次刚好考到自己想要的70分才是NB。这件新闻在斯诺克界轰动一时,有人指责奥氏没有体育精神,也有人说他是为了球手出头,水平差一点的球手只能竭尽所能地打高分,哪敢对奖金微薄JJYY?后来有家赌球公司承诺如果奥氏打出那个高分,它负责“补贴”给奥氏足够多的奖金,趁机借此新闻做了一番“事件营销”。这件新闻的风风雨雨让我第一次感觉到斯诺克这项运动在财政方面颇有捉襟见肘的窘迫,竟至于要此界的顶尖高手搞出这样的大新闻来引起人们对于球手的收入微薄得对不起他们所付出的辛劳的关注。
然后就是前段时间刚刚结束的斯诺克世锦赛,中国球手丁俊晖差点就问鼎冠军当然是最大的亮点,但我注意到的却是这三人组在节目中谈论到的三件事:第一,这项历史悠久的比赛面临市场不断萎缩的前景,有各种意见提出如何予以挽救,包括改赛制,把比赛场地搬到人口众多的中国。第二,丁俊晖走到总决赛这最后的阶段能拿到多少总奖金。总奖金的具体金额我记不起了,但能记得他们对比足球运动员的收入,都感叹斯诺克的奖金实在太低了,他们对比了斯诺克的球手泡在赛场上的时间绝对要比足球运动员更多,收入却少那么多。第三,总决赛上对手以拖延战术来消耗从预选赛一直杀进来、比其他种子球手多打了三个阶段的丁俊晖的体力,以“磨”字诀终于取胜。他们对比了网球有各种禁止拖延时间的规定,都认为斯诺克理应修改规则,规定某一方在明确不可能再胜出的情况下终止比赛,禁止他继续死缠烂打只为消耗对手的体力与破坏其手感。
以上是按时间顺序来排列这三人组谈论这场世锦赛时所涉及的话题。第一、二点只是强化了我在之前听到奥氏那件新闻时的感受——斯诺克正在日益没落,市场也在萎缩,也无法向球手支付高价。对此我隐隐感到疑惑,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我觉得斯诺克这个运动是典型的英国绅士式的项目,有点像高尔夫球的派头,按理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应该越来越多有钱人加入而使之越来越好赚钱才对,怎么会这样了呢?——当然,如果说到是“桌球”,那确实整个观感就大跌了,觉得是街头小混混、蛊惑仔所热衷的项目。但这是在中国的形象,在英国是那么有传统的一项运动,绝对不是这种形象的啊。
最后听到第三点,我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斯诺克这项运动的游戏规则决定了这项运动的节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娱乐需求。正如francofang在《中超变了》的文章中指出,确保比赛时间尽可能地用于对抗而不是拖延,是保护租值的重要手段之一。何止是体育运动?一切的娱乐都有这个共性,所谓“紧张刺激,全场无尿点”是对娱乐性(而不是艺术性)的电视剧、电影的最好评价。中超严惩卧草行为,反映着产权有明确归属后,产权人对自己的利益(租值)严加保护,排斥损害性行为。网球是足球这类团体项目以外租值最高、受欢迎程度最大的个人项目,也是不约而同地制定规则严格限制拖延时间的战术选择,其背后的经济含义是非常明显的。斯诺克要自救,除了要拿出破除传统的勇气来好好考虑如何迎合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之外,就是要向足球、网球好好学习,加快比赛的节奏、减少“尿点”类的垃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