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逐集点评英剧《Yes, Minister》(第二季第五集到第七集)
作者:李俊慧 申领版权
2017年04月25日 共有 1214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第二季第五集:两害相权


这一集让我们看到了英国政界的党内权力斗争是怎么一回事,也继续“自爆”(我真心不觉得是黑)英国对欧洲的看法。


政客们的勾心斗角仍是被号称政治独立的高级公务员左右着,决定大局的其实不是首相而是他的内阁秘书,正如决定局部的其实不是大臣们而是他们的常任秘书。这个描写有多反映英国现实,由于我们作为外国观众并不了解英国的情况,也只能是姑且看之了。


至于对欧洲的看法,只能说虽然很毒舌,但实在太精辟!英国加入欧共体是为了联合德国压制法国(这一点在上一季的剧集中已经讲过,不新鲜了),法国加入欧共体是为了保护其国内无能的农民免受竞争淘汰(作为熟稔国际贸易的我深知这完全是真相),德国加入欧共体是为了洗脱当年纳粹的黑历史重新加入人类社会(弹幕里机智地说看看德国在最近的难民问题上的“圣母”表现就明白这也是真相),小国们也各有自私自利的盘算……直到最后哈克追问小汉:希腊又为了什么加入欧共体?小汉表示对希腊的动机想不通。这里立即涌出好些条弹幕,说:小汉你现在想通了吧?希腊进来就是为了让大家替它还债的!——嗯,这个“世纪之谜”终于破解……欧共体部门的官僚、奢侈、腐败也被极尽揭露嘲讽之能事。


虽然弹幕里经常说自黑、群嘲,但可能有些内容作了艺术夸张的处理,但其实很多均属如实描写——例如之前有一集描写一个国营医院开业了一年还完全空着不招聘医护人员、不接收病人,全是养着一堆文职官僚。这看起来是夸张之极的编剧,谁知事后动真格地一查,发现当时英国还真的有这样的医院,而且多达四家!而这些其实往往是如实地揭露真相的所谓自黑、群嘲,其表达手法都很一致,就是安排其中一人故意说些冠冕堂皇、政治正确的话,另一人就各种打脸直接讲事实。那个私人秘书伯纳经常做那个说政治正确的话的人,以至于弹幕里经常称为他“天使”。而且我发现“民主”一词成了除“欧洲”之外最高频率地被嘲笑打脸的“政治正确”,远甚于“自由”。



第二季第六集:生活质量


这一集开头看得挺欢乐的,因为这剧集黑了那么多政治、外交、工会……一大堆确实该吐糟的东西之后,终于黑了一回经济学!


那个萌蠢萌蠢的银行家坦言他不看《金融时报》。为啥身为银行家竟然不看这英国最重要的财经报纸呢?因为看不懂……上面全是经济理论……这两句真是让我们这些深谙所谓主流经济学的无能透顶的人看了不得不笑爆肚皮。太一针见血了有木有?这真的不是黑,真的,真的,这只是看着皇帝的新衣实话实说的那个小孩而已!但后面有更“神”的吐糟:我(那银行家)花了30年时间才搞明白凯恩斯说什么,但大家已经又去追捧新货币理论了(是指弗里德曼的货币学派)。这既是嘲笑凯恩斯的东西狗屁不通让正常人难以理解,也是对整个经济学的辛辣讽刺:才几十年间“流行”的理论就已经大变特变,真可谓“城头变幻大王旗,各领风骚三十年”,这还算什么科学呢?从弹幕上看,这个梗似乎是撒切尔夫人的杰作,不知有否朋友了解详情?


后面的故事都是一向以来的套路啦:小汉各种心机手段将哈克玩弄于股掌之手,先置其于死地,再假装拉他一把将他从危机中成功挽救出来,其实本来就是设好了套让他钻,挖好了坑让他跳。而政客一边利用媒体大造自己的形象,另一边也被媒体牵着鼻子走,根本不能自主制定真正对国家有利的政策——就说那个限制摩天大楼的政策,即使太高的楼可能不是好事,但居然限高8层如此离谱,这难道不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形同自寻短见的做法?寸金寸土的城市只能盖这么矮的楼房,这是要逼楼价更高的节奏吗?还是索性想把商业和居民都逼离城市?这叫为后代着想?


那个念错稿的剧情也让人喷饭——全世界的官员很多都一个模样啊,稿子是秘书写的,自己到场只是念稿。更进一步,每个稿都是套通用的模版,改头换尾而已。不过,我天朝的官员还真有不少是能脱稿说话的,去做政府调研,不同部门的官聚在一起轮流发言介绍本部门情况,谁能干谁差劲,一听他是念稿还是脱稿就知道,根本蒙不住人。



第二季第七集:忠诚问题


这一集仍是在重复以前很多集就在说的问题,就是如何减少政府浪费,公务员总是千方百计地阻挠,新意不大,就不再谈这个主题了。


这一集倒是有一个段落比较有趣,就是小汉在哪里提到有五种方式来应付质询,算是比较经典的总结了。第一种是用国家安全理由不予回答,这其实是典型的外交辞令。第二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地反戈一击——你要我削减支出,我就用这个错误是因为削减支出导致政府监管能力下降而造成的。第三种是错误虽然发生但已停止,而且尽管错误还是附带出很多“好”的副产品,因此引导听众把注意力集中在好的那些片面,而不是整体错误的事实。第四种是用无法事先预见导致错误发生的成因来推搪,尽管那成因理应人尽皆知。第五种最绝,弹幕里也纷纷立即有反应,说这不就是“临时工”这个在中国政府危机公关里百用百灵的借口吗?


虽然这一集让哈克对小汉大胜(据说这成了每一季最后一集的必备结局),但其实结合以往各集与削减政府支出有关的描写,我不觉得哈克怎么能取得最后胜利。调查有否浪费可以节约,以前也反复做过了,甚至都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来调查了,但最终还不是不了了之吗?正如小汉最后威胁的那样,因为哈克的临阵“背叛”,所有部里的公务员都不再相信哈克,对他如临大敌,可具体的工作终究是需要这些公务员来展开的,搞成如此上下之间不再互相信任,哈克孤身一人奋战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不过,我不知道是这电视剧播出的80年代英国的情况确实如此,还是此剧发扬着一向以来的“自黑”精神而把问题夸张过度,就只看欧债危机以来欧美各国削减支出、消除政府债务的成效来看,英国可是最好的一个!英国不在欧元区里,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其实算是最轻的一个,它却表现得比其它欧元区里那些“欧猪国家”还更有危机感,更积极主动地削支减债。此剧要是用来讽刺欧猪五国还比较可信,用来讽刺英国就显得有点不合事实了。


 

相关新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