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逐集点评英剧《Yes,Minister》第一季第五集至第七集
作者:李俊慧 申领版权
2017年04月25日 共有 1228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第一季第五集:大白天下


这一集看到一半的时候,觉得只是从不同议案上重弹之前几集已经表达过的“改革要突破公务员的拖延战术很难”的老调,看到后半部分的时候就来了个“神转折”,革命者成了被革命者,哈克与小汉紧急和解联手阻挠改革。看似是一项已经被逼到绝地的mission impossible,却在与欧洲有关的外交事务上找到反制敌手的突破口。


前面第二集才被极力黑为无能之尤的英国外交部,在这一集里突然打了翻身仗,变成腹黑无比的“坚持做搅屎棍500年不动摇”的大阴谋家。相对于第二集,我更相信这一集里所展现的英国外交部,因为它明显与事实更吻合。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不能从外部压制,那就打进内部去搞乱;正因为要反对,才要摆出支持的姿态加入进去——这简直就是将“辩证法”在外交领域的活学活用有木有?!小汉直白地介绍英国的“外交秘诀”这一段,不少弹幕纷纷联想到英国罕见地逆美国之意加入“亚投行”的背后用心。事实上,我认为美日两国的精明做法应该是阻止不了亚投行,就该主动加入以求影响、干扰、甚至反客为主地控制亚投行。


此前我曾写过《亚投行是一盘生意》的文章,该文的后半部分就是谈及亚投行这盘生意的成本,是早期很可能要克服制度上的交易费用。当时我只提及在发展中国家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所涉及的交易费用,其实亚投行内部协调的交易费用也是要高度关注的,这就需要设计一个好的制度。本着做生意的宗旨,有钱大家赚,但也要防备搅局分子。要防备搅局分子,制度设计上确立中国为绝对的权威是非常必要的。正如小汉在剧中说的那样,搞成联合国那种群龙无首、人多口杂的“大杂烩”,有民主的虚名而无办事之实效,只会沦为政治斗争的角斗场,方便了搅屎棍们大展神威而已。这是国际政治的常态,放到国内政治里来,其实性质类似之事也反复上演,《亚投行是一盘生意》的最后正是举美国的政党斗争导致以高铁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被一拖再拖的实例。民主带来的所谓权力制衡其实只是党争,导致什么事都办不成——坏事固然办不成(其实这想法不对,一堆堆恶法都是在议院内以民主投票通过的,说明民主党争照样办成无数坏事),好事也办不成,但好事办不成本身就是坏事。



第一季第六集:知情权


这一集不少弹幕把哈克的女儿称为“白左”,嘲笑她的智商低下还熊孩子。但也偶尔有一两条弹幕说她也是一腔热血,说如果拍摄的对象不是以哈克这政府官员为主角,大家的观感就会完全反过来。确实如此。很多事涉环保的新闻,公众的反应不就几乎一面倒地支持像哈克的女儿那样的“白左”熊孩子吗?


看着这一集剧情,我想起的却是“爱狗人士”攻击广西玉林狗肉节的新闻。这些所谓的“爱护动物”的人士,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真心地爱动物,这类人根本不存在,因为即使存在也会因为有违“自私”假设会被生存竞争淘汰的。第二个层面是装逼,一边爱狗一边却吃猪牛羊,要说爱护动物怎么就偏偏只爱狗不爱其它了呢?哈克的女儿也是这样的典型,在小汉的妙计“谎言”之下完全暴露无遗。小汉声称那里没有獾只有耗子,如果她真的爱护动物,怎么就只愿意为獾的生存权而脱光抗议,却对耗子毫无所感呢?小汉机智地说“耗子也是野生动物”,就是对她最直白的讽刺了。回想之前她讽刺自己的父亲不不关心獾的生死“只不过是因为獾没有投票权,如果它也有的话,你就会像巴结选民那样跪舔獾”,但她对耗子不也一样吗?獾显得可爱就在她心目中有一席之位,耗子人见人恶她对其生死就不放在心上了。


第三个层面则纯粹是利用环保作为借口来实现自己的私利了。那就是小汉的“谎言”中可能是编出来、也可能是有真实原型的地产商,为了阻止地方政府把那片地用于建学校,使得自己无法用于更有商业价值的项目,就故意撒播那里有獾的假消息,以保护动物的借口“挫败”了地方政府的“企图”。等地方政府那笔建设学校的经费移走之后,再撒播一个澄清真相的消息,趁着地方政府来不及再调入经费就名正言顺地把那片地拿下建自己的商业项目。这个第三层面的人才是真正的所谓“保护动物”运动的推动者,他们用富于道德感的激情言论煽动起第二层面的人“蠢血沸腾”,一马当先冲在前面出头动手,他们却躲在背后坐享其成。


张五常教授曾写过文章讲述了这么一个真实例子:美国的动物保护分子声称要保护三文鱼,于是政府设立牌照管制,只有获得牌照的人才能捕捉三文鱼。后来技术进步使得在海岸边上用浮笼人工饲养三文鱼成为可行的现实,这同一批动物保护分子却又去反对人工饲养三文鱼——按理说,有了人工饲养的技术,野生三文鱼就减少了被捕杀的机会,这项技术进步明显是有利于保护野生三文鱼的。为什么动物保护分子竟然要反对呢?因为人工饲养技术一出现,捕捉(野生)三文鱼的牌照的租值(价值)自然就大跌特跌,这帮动物保护分子其实跟持有捕鱼牌照的是同一批人啊!他们哪里真的是为了爱护三文鱼?他们只是打着爱护动物的旗号,实际上想要的是促成政府管制捕鱼而形成牌照租值,他们就从中获利。当真正有利于保护三文鱼的人工饲养技术出现,捕鱼的牌照租值大跌,他们的利益大受其害,他们就连人工饲养也攻击为把三文鱼圈养是“不人道”之举。——说到这里,我又想起“活熊取胆”之事,也是被动物保护人士疯狂攻击至那家企业上市失败,也是大同小异的真实案例。



第一季第七集:任人唯亲


这一集又在重复上一集的“不让领导知情”套路,剧情看似热闹,但其实跟上一集比起来,编排得并不合理。上一集是计划有个小瑕疵(取消了獾居住的树林的保护区引来“白左”与相关既得利益团体的攻击),小汉这些公务员确实不可能事无巨细都告知哈克,对他们来说发生的也是意外,并不是事前明知而不告知。但这一集小汉明知那个公私合作的项目出了问题,却只是劝阻哈克不要向外说,为什么不能说却不肯透露,给人感觉就很怪。要说是为了逃避被追问信错那家破产企业的罪责,但小汉大可以把责任推给前任大臣,说他自己只是执行者而不是决策人(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作为借口哈克也无法反驳)。要说是为了最后成功引导哈克任命那个银行家担任公职,但之所以要任命那个银行家就是为了给这个项目补锅,事先跟哈克沟通而不是最后一刻搞“霸王强上弓”又有何不好?或说,那个银行家与哈克的政党是死对头,不把形势搞得那么紧张就无法说服哈克任命这个银行家,哈克会选择公开这个项目的失败,把责任推到前任大臣那里去。但明明一开始的时候小汉是极力阻止哈克在公开场合谈论这个其实已经濒临失败边缘的工程,如果哈克听从了劝阻,本来就不存在形势变得太过紧张非得求助于那银行家不可的问题。总之整个剧情就很不合理,感觉纯粹是为黑而黑。


但本集最后那一招把“改革者”招安进体制内,使他也成为既得利益者而不再提改革,倒是挺现实的。趁着这一集就是第一季的最后一集,不妨来总结一下小汉这“保守”的万年公务员有多少“压箱底”的绝招来阻挠改革。第一招:拖字诀。第四集把一招描写得很详细,但哈克已经想出了“引导舆论”的对付办法,在第五集里又有“亲力亲为”的新法门。第二招:让改革者变成被改革者,当改革触动到自身利益时,反制改革。第三集与第五集都是这种情况。第三招:把改革者招安成既得利益者的一员,这一集描写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这些层出不穷的阻挠改革的招数,确实让想改革的人感到灰心。但首先要客观地考虑“改变”未必就是改革。虽然此剧挑选的都貌似是应该改变的事项,但现实之中如何确保这个平均任职时间只有11年长的政客不是理想主义的脑袋一热或是基于政党而非国家利益考虑而要改变呢?其次,从这剧集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英国真正的执政者是小汉为代表的万年公务员(官僚阶层),而不是民主选举下走马灯般换来换去、轮流坐庄的政客。万年公务员的体制长期稳定,不以政党利益而变换国家政策,有利于政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但另一方面确实也有趋于保守、抗拒改变的倾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其实跟中国的一党执政有啥不同呢?包上一层民主选举的外衣,但其实一直都是那同一批人在执政。从中国来看,并不至于缺乏推进改革的动力到达像这剧集中所描写的英国的情况(当然可能剧情有艺术性的夸张成分)。中国政府内部的改革动力,其一来自最高层,其二则无疑是来自争取“政绩”的需求。这争取“政绩”不仅是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的领导才有的需求,每一个层面的人都需要政绩来获得升迁的筹码,所以除非是很明确地看到升迁无望的前景的人(这种人往往就是各级政府部门内的“老油条”),中国政府内部不会有像小汉那样但求一切不变、按惯例常规一直运转下去的人。






 

相关新闻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