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再论政府出蠢政策要拆封闭小区围墙
作者:李俊慧 申领版权
2017年04月26日 共有 590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之前已经通过重温“敏友”的佳作《巴塞罗那和五大道》(http://tieba.baidu.com/p/4372955313)来评论政府出台蠢政策要在未来不再新建封闭小区、已有的封闭小区也要拆掉围墙改为开放这件在网上吵翻了天的事。我认为“敏友”的文章在理论层面已经写得相当深刻,没什么需要补充的,但仍有朋友要求我再写篇文章谈自己的看法,我就针对支持该政策的一种观点说外国都很少搞封闭小区来谈谈中外的局限条件有何不同,让读者自己来衡量外国那有利于开放街区的局限条件是否在中国“值得拥有”吧。


欧洲的情况在转载“敏友”的文章后面已经有读者提及,我就先谈美国,再贴读者提供的欧洲信息。


美国确实很少封闭小区,但这种现象是适应于什么局限条件而出现的呢?那就很少人去仔细考查了。首先,应该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美国的市中心住宅区(注意:我不是说市中心商业区)都是贫民聚居的,有些甚至就是贫民窟。在这种地方当然不可能建什么封闭小区,因为居住的贫民是负担不起购买带花园的小区房屋,甚至连交物业管理费聘请保洁员清洁小区、保安员把守入口都不是他们能负担的。这跟中国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也没什么封闭小区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如果你喜欢开放的感觉,大可以搬去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去住,那里的局限条件就与美国的市中心住宅区类似。


其次,肯定有人会说:美国的中产及中产以上的大富之家都住在城郊,那里也没有封闭起来啊?但那里的局限条件是另一种情况了。既然是城郊,交通、人流都远远没有市中心那么多,不封闭起来也不会有严重的噪音、灰尘问题。此外也应该是众所周知的是美国的公共交通非常不发达,只在市中心那一小块地方有公共交通,到城郊的中产及以上的大富之家聚居的住宅区就基本不会有公共交通连接。为什么会这样呢?通常的解释是美国人都有私家车,所以不需要发达的公共交通。但这是倒果为因,其实是因为公共交通不发达,才逼着大家不能不普遍买车。那到底为什么美国的公共交通不发达?其实是聚居在城郊的那些中产及以上的家庭不肯让自己居住的区域开通公交线路,因为一旦他们住的地方开通了从市中心来的公交线路,市中心的贫民就能坐着公交车便宜地流动过来,大大地影响当地治安!但只要不开通公交线路,那些穷得连车也买不起、只能蜗居在市中心的贫民单靠两条腿这“11路车”是走不到城郊去的。也就是说,城郊的住宅区为什么不需要用围墙封闭起来确保安全?因为它已经用距离替代了围墙!


更进一步,大富之家聚居的区域,交了很多税给当地,会再加上充足的警力来替代围墙。我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在美华人写的帖子,说他有一次开车进入到布什的家所在的区域,那里的房子都很漂亮,吸引得他放慢车速来欣赏沿途的房屋,结果很快他就发现有一辆警车尾随于后,一直吊尾严密监视着他的车子直到离开那一区。事实上,城郊的住宅区很少会有并非住在本区的外来人进入,购物、娱乐也在别的分区,交通、人流、噪音都很少,非本地的人进入很容易就会引起注意,治安也就很简单,围墙当然就变得不重要了。


不要说围墙不重要,连防盗网、防盗门都不重要。因为美国人持枪合法,私宅都是非请勿入,否则被房主发现而开枪射击属正当防卫——曾经有一个轰动一时的案子,是一个日本留学生初到美国,走到一个城郊住宅区时迷了路,下车走向路边的房子打算问路,房主喝令他“Freeze”(冻结,即叫他站住别动),结果听力水平很差的他听成是“Please”,继续走上前去,被房主开枪射杀。最后法院判决房主连过失杀人或防卫过当都不算,完全无罪。因事涉外国人,引起国际哗然,但判决维持有效。再加上美国人的屋内少有现金、贵重财物,所以美国的犯罪率虽然很高,但罪犯都理性地选择公然抢劫(包括在路上抢劫,以及打劫超市等商铺,却极少偷偷摸摸地入屋行窃。因此美国的房子不但不装防盗网、防盗门,甚至备用钥匙就放在门前的地毯下或门边的花盆下。既然如此,还要什么围墙呢?


所以,不是美国治安好、有开放精神,所以喜欢开放的街区(这种心灵鸡汤就省省吧……)而是你如果愿意接受中国的好房子都建在离有着完善公共交通的市中心很远的郊区,而且政府不要建设公共交通延伸到那里去,还要允许国人有枪、看到任何人不请自入就能开枪射杀也不用负任何法律责任……这些局限条件,那你也可以拥有美国那种并非因为贫民聚居而负担不起封闭小区的成本的开放街区。可是事实呢?先不说你在主观上是否愿意接受上述的局限条件,客观上这些局限条件能出现在中国吗?郊区没有完善的公共交通连接市中心这一点,只要政府不作为就行,这个不难办到。但中国人多地少,靠近市中心的地方不建住宅,好房子都建到离市中心老远的郊区去的话,已经被讽刺为“摊大饼”的大城市岂不是要往外摊得更大?持枪合法化就更不要想了,美国那点子人口都那么多枪击案,按同样的发案比例搬到中国来,岂不是全国天天都会在某个地方发生枪击案?但没有枪支的威慑,怎么阻吓入屋行窃?中国对小偷小贼的处置只是关上几天又放出来,既没有罚款——他要是有那个钱交罚款就不用去入屋行窃了;也没有长期监禁——这不是反而让他白吃牢饭了吗?与美国的房主枪杀不听警告靠近房子(都还没入屋呢!)的人都不用负任何法律责任相比,中国发生过的判决却是房主重伤入屋行窃的小偷被判防卫过当,要反过来向小偷赔偿医药费!


欧洲的情况,看以下的读者评论提供的信息:


========

augestwork

在巴黎住的旅馆房间临街,1窗户非常隔音;2马路上比较安静,没有汽车喇叭声等(这一点是感受最深的)3、灰尘气候原因,没有灰尘。局限条件差异太大。


窗户隔音没有意义,难道一直关着窗户不透气?


Soupperb

窗戶隔音是真的,因為保暖用上雙層玻璃。可在中國南方用這設計估計會熱死人。車不響銨也是事情,我其實懷疑正正是因為歐洲有大量臨街那種排屋才導致他們養成開車不響銨的習慣。而且他們那些中世紀小道路加老房子,吸震不行,大點的車開過房子都能震。沒灰塵我真覺得不是。


车不按铃这个倒过来的解释很精彩!

即使北方也至少有半年不是冬天啊,靠窗户来隔音意义不会太大。


Soupperb

歐洲人恨,不光罵,真拿東西從上面往下扔,誰吵扔誰。估計也是保護產權阻止租值進一步消散的表現。


哈哈,跟温州一个小区集资买防暴用音炮去轰跳广场舞的大妈一样。


Soupperb

是的


francofang

我第一次听到这问题,还是善哉来上海时,听他说的。敏友当时就有指出此文的最重要的一点,分散的土地产权下,公共设施其实类似无无主,造成租值消散。

周教授的本事一直在退步,我翻了他的原文,无非是道听途说前巴塞罗那市长的演讲。和城市小白领们向往丽江和拉萨,如出一辙,请你到巴黎北部的开放社区住上一个月试试,扒手会教会他什么叫“宜居城市”。

同样是西方人,天津和上海的租界设计,无疑验证了产权是此处的关键局限。我曾看过当年上海英,法租界和原华区的地图。单位平方公里的出口无疑是华区更多,上海居民对老南市区(原华区)的景象还有记忆。但谁又会放弃黄埔(英租界),卢湾(法租界)的抽水马桶,煤气,和有轨电车,住到天天早晨别别别刷马桶的南市去呢?


昔日和风xt

前天看到此新闻就马上去重温了敏神此作。又联想老家。老家是城中村,集体所有制。村政府甩手,放任自由建房,均不封闭。结果房子高低不平,道路犬牙交错。各家各扫门前雪,占道情况严重,门前路不少各自修高,通行不便。村内到处脏乱不堪,臭水沟横行,小车摩托车乱停。而外围靠市政道路地段的房价租金接近商品房,边际租金分离很大。


(按:瞧,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就是很“开放”的。)

========


最后,我要澄清我并没有把小区业主的利益“神圣化”为绝对地高于一切,因为私有产权并不是绝对地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绝对化的权利都是神化为价值观,与科学无关。我曾把一个学生写的关于小区路改市政路的期末论文打了高分,作为优秀范文发布:《保利花园小区路变市政路一事的经济学分析(作者:丁浩然)》(http://tieba.baidu.com/p/4359873387)。但那篇文章涉及的情况是很特殊的,具体的局限条件丁同学已经在文章里罗列得很清楚,可以有力地证明将小区路变市政路是更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但现在这个“拆墙新政”却是普适性的,既然是特殊的局限条件又怎么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其一,如文章所说,是规划在前,小区建设在后,也就是说小区的建设是违反最初的规划的,本身就不合法。其二,不是要将小区所有路都变成市政路,只是根据交通需要将其中两条变成市政路;而且市政路将小区分成的三部分在此之前联系也并不紧密,分成三部分造成的业主利益受损不大,对当地交通拥堵的改善所带来的利益上升却是很大,利益净变化的是明显的。与新政毫无原则地拆墙,将所有小区路变成市政路,所有封闭小区变成开放街区,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关新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