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读者在百度帖吧的“灌水帖”里问到近一年来人民币贬值的问题,说现在中国的实体经济不行,人民币只能贬值。但我回复说,人民币在战略上是不应贬值的,并作了些解释。这回复只有关注到那条灌水的人知道,所以这里专门写一个帖子来陈述我的观点。
没学过经济学的人最好先去看我的《经济学讲义》中的“货币理论”以及“商业周期”那两讲内容打打基础。大致来说,基本要点如下:货币汇率的变动取决于各国的经济实力对比之变化,这是唯一正确的汇率理论,真理就是那么简单!什么利率平价说、超调理论……尽属胡说八道!当然,中央银行插手干预是会使得汇率偏离上述理论所决定的均衡水平,但这只会反过来危害实体经济,造成所谓的商业周期,因为这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严重脱节的话就是一切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成因。也就是说,商业周期与经济危机是同一回事,只不过后者是前者的加强版而已。
顺着运用上述理论,现在中国的实体经济处于严重衰退之中——官方公布的GDP增长率的数据前面加个负号,可能就是真实的数据。人民币也就理应贬值,以反映经济实力的下降。但如此墨守成规地运用理论可不行。我们必须兼顾考虑中国的人民币正在走向国际化,还没走出几步就大幅贬值,这岂不是自毁信誉?试想一下,你进场买股票,一只号称大蓝筹的优质股一买进来就暴跌,把你深度套牢,已成惊弓之鸟的你还能再相信这只股票吗?事实上,当年张五常教授为人民币苦心策划出“以可成交的一篮子物品的价格指数为锚”的货币制度,就是担心人民币推出世界时,美国为了维护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对人民币搞货币狙击。短时之间通过造谣足可让人心浮动,骗得大家一起跟着抛弃人民币。人民币要是因此一泻千里,外界对人民币的信心就会一夜之间荡然无存。这是基于中国的实体经济其实没问题的前提来考虑的,都有可能在短时之内被不怀好意的敌人成功“造价”而搞垮外界对人民币的信心。
那么现在连实体经济都不好,该怎么办呢?运用张五常教授所主的那个货币制度,要逆势守住人民币汇率还是不成问题的。当年97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香港就凭借着“联系汇率制”成功守住港元的汇率,虽然联系汇率制本质上并不是教授所主张的那个货币制度,但二者的可靠性是如出一辙的,因为都下了一个清楚的锚,只不过下锚的方式不一样而已。香港的联系汇率制需要动用美元储备(但与其它东南亚国家美元储备不够用不同,“联系汇率制”决定了香港的美元储备是一定够用的),教授所主张的货币制度不需要动用美元储备,只需通过央行票据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成问题的是众所周知,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其它东南亚国家通过货币贬值很快就恢复了经济增长,恰恰是成功守住了港元汇率的香港因为汇率偏高而相对其它东南亚国家缺乏出口竞争力,因此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直到大陆推出“自由行”帮助其增加需求才缓解了惨状。
中国今天如果为了维护人民币的信誉而严守汇率,会不会也像当年的香港那样陷于严重的经济衰退呢?——尤其是现在其实已经处于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屋漏更兼连夜雨”地再加汇率高企的打击,岂不是更惨?这个问题要反过来看!正如我在《经济学讲义》的“商业周期”一讲中以一个简单的数字例子说明希腊使用欧元的问题那样,退出欧元区使用自己的货币,以便能自主地贬值到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水平,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式;但也有另一个方式,那就是搞经济改革,废除一切妨碍经济活动的恶法,释放市场自由,从而有效降低成本,使经济实力增强到能适应欧元这样的强货币的水平,是解决问题的另一个方式。事实上,前一个方式虽然快捷,但后一个方式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的东南亚国家能迅速恢复,是双管齐下,既通过货币贬值使货币汇率相对于经济实力偏高的情况有所缓和,也根据IMF的指示推行了经济改革而提高了经济实力。在民主社会、制度僵化的国家或地区(希腊、香港),后一条道路是对经济制度大动干戈、脱胎换骨,这自然是特别的痛苦,也就特别的困难,但前一条道路又在联系汇率制、共用欧元等局限条件的约束下无法走得通,所以就长期处于进退两难的煎熬之中。而中国不是民主社会,制度可以说改就改,唯一的障碍就是上头无知不明智,看不到问题的关键。
最后清楚地说一句总结:面对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最符合中国利益的治本之道是废除一切妨碍市场自由运作的恶法,由市场竞争的压力去降低成本、提高经济实力,适应人民币目前的汇率水平。事实上当年97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人民币也没贬值,虽然当时中国的实体经济不错,但相对于过度大幅贬值的其它东南亚国家,人民币的币值也一度处于偏高的水平(反映为97至2000年间国内出现比较严重的通缩,CPI的数字是-3点几,但实际的通缩情况比这统计数据要更严重),但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甚至略为升值。当时就是靠大刀阔斧地推行经济改革(大量国企破产、转制的改革就是在那个时候推行的)、增加市场自由度来实现GDP增长率保8的目标的。这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条艰难的最优之路(以制度改革适应偏高汇率)在中国是走得通的。到2000年,东南亚各国经济复苏,汇率上升,人民币终于熬过了相对于它们偏高的阶段,中国国内的通缩也随之完美结束,再适逢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在前三年的艰难煎熬里通过市场变得更自由而积聚起来的强大竞争力一夜之间大爆发,遂以国际贸易在世界市场上呈现横扫千军、势不可挡之态……
次优之路是搞贬值,虽然可以貌似快捷地解决货币汇率这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的问题,但那是以自毁人民币国际化的前途为代价的。最糟糕的第三条路是守住汇率不贬值,但又没有配套经济改革使实体经济恢复活力,经济实力不断削弱却硬是戴着汇率高企的大帽子,使实体经济雪上加霜愈加困难,结果就是走上日本90年代以来经济衰退至今的覆辙——经济固然从此一蹶不振,日元国际化也彻底成了南柯一梦。
在我看过,现在中国大有走在第三条最糟糕的道路的迹象,而我却仍在憧憬着当年97-2000年那段时间所走过的那第一条最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