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是节,假是假,节日未必是假期。一方面,假期是资源使用的安排规则,属于制度的一个小范畴。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作业规律不同,个人的时间细节更难统一衡量,全国甚至跨国的统一假期安排有着很大的武断代价。但经久不衰的强制安排很普及,时间最睿智,武断的代价不会白白付出。
另一方面,节日可以来源于文化、政治,翻开农历,全年节日密密麻麻,多数不知晓,只有重大节日才是重大假期。重合有趣,重大节日的挑选也有趣。
方便聚会是统一休假的原因
星期日是假期,据说中国人是模仿西方基督教的复活主日。但基督徒要进教堂祷告,中国人没有这内容。西风东渐的解释不可取,因为没有被中国人接受的西洋习惯更多。显而易见的理由是,常人每隔数日便有家庭聚会、呼朋聚友的需求,统一的假期安排显然让聚会更易成功。每周休息大约符合着现代人的劳作节奏,周日的选择主要因为中西经济往来,安排上依从经济较为强势的一方比较便宜。
同样道理,文化传统上的节假重合,是更显著的降低人们聚会行礼的合约成本。更深入的看,风俗传统是约束人行为的制度,降低了风俗的成本就是节省了制度的费用。春节历来的传统是家庭聚会,齐家治国,耕读的儒家文化透过家庭单位得以传播,放弃生产的武断代价和旅途的奔波,赚回的是更大的社会制度费用的节省!
重大节日为何都在下半年?
节假的重合有了解释,但可以继续追问的是节多假少,重大节假的选择可有规律?春节是新年的开始,但新年未必是最大节日的选择;圣诞是教主的生日,但教主复活日同样重要,开斋节和默罕默德的生死无关,佛诞则完全不入流。真正要追问的是,究竟是某节日的重要性既定,从而决定假日的选择,还是另有规律控制节假的选择,从而决定哪个节日在重要性上胜出?
风俗礼仪是一套制度,节假要放弃生产作为制度的代价,这代价能省就省。有生产作业经验的人不难明白,不是因为重大设备维修而导致生意清淡,恰恰是因为生意清淡才选择此时维修设备。节假的选择也遵循同一道理,所以发源于北半球的节假,跨地区跨文化跨民族的重大节日一律集中在下半年,即收成后农闲时。
圣诞不是因为耶稣生而伟大必须过节,而是耶稣生得恰逢其时,需求定律说此时过节最便宜,而其他教主无此运情,所以人们单单记住了他老人家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