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张五常教授研讨会精彩发言与文章展示(之八):八十大寿话五常
作者:应俊耀 申领版权
2017年04月27日 共有 802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我不是张五常教授的入室弟子,也没有五常教授与他的老师阿尔钦之间的那段佳话,但我与张五常教授的经济学却有着不解之缘,绝对算得上是骨灰级的五常粉丝(不是五常大米哈)。原本是想把这段记忆收录在自己以后的回忆录中的,但目前看来距离退休遥遥无期,今躬逢张五常教授八十大寿,提前把这段文字写出来与广大朋友们分享。



一、初识张五常教授


我本人是会计学专业出身的,第三学期的时候开始接触经济学这门课程,第一次听说张五常这个名字是从教我们西方经济学的王玉霞教授那里。之前并不了解张五常教授为何方神圣,只是听王玉霞老师说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那个时候完全不知道世界级的经济学家是长什么样子的。于是,在张五常教授来之前,我先在学校书店买了两本张五常教授当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译著,一本是《佃农理论》,另一本则是《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记得这两本书是由易宪容博士和张卫东老师翻译的。说实话,作为一名成绩还算不错的学生,那时完全看不懂。


这里穿插一下。在周围人的眼里,我是一位学习成绩优良的好学生,但其实自己的内心是很“叛逆”的,是一个“怀疑论”者,一般不会轻易认同老师讲的观点,必须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才会最终认可。我经常逃课,当然逃课并没有去外面游玩或者回寝室睡觉,而是游走在校园的各个教室、讲堂,听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讲座。因此,既然有老师推崇的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来讲学,这样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那是2001年春天,经王玉霞教授的邀请,张五常教授来到东北财经大学讲学。我当时提前一个多小时就赶到了学校国际报告厅,但没想到外面等候的人黑压压的一大片,好不容易挤进会场,座无虚席,最后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站着等候这位传说中的大人物出现。一个小时以后,一位满头白发的老教授在一位颇有气质的女士陪同下进入会场。大家都知道,这位白发的老先生就是张五常教授,旁边那位则是教授的夫人。其实,当时教授讲的内容我已经记不太清,但具有鲜明特色的张氏发言和张太太的同声翻译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讲座最后,得知他正在写《经济解释》的第一卷《科学说需求》,这本书吸收了其他经济学家关于需求定理的所有观点,并进行了创新。说实话,当时的我,也没有太理解当时讲座的内容,只是觉得和教科书上讲得似乎不同。下面我会解释,为何与大部分学生一样,当时的我会不理解张五常教授的经济学,尤其是教授关于“吉芬悖论”的解释更是困扰了很多学生。



二、沉迷五常经济学


后来,《21世纪经济报道》开始连载张五常教授正在撰写的巨著《经济解释》。我每期都买,看完之后把连载的内容剪辑下来,粘贴在一本笔记本上,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们研讨上面的内容,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真正迷上了张五常教授的经济学。后来无意中在网上发现,其实香港的《苹果日报》也有连载张五常教授的《经济解释》,而且内容比《21世纪经济报道》上连载的提前很多。于是我想尽办法把《苹果日报》上刊登的内容复制下来,提前过一把瘾。经过几年时间,教授连载的《经济解释》终于完结了。但当时内地无法买到香港花千树出版社出的纸质书,无奈之下之后通过电脑复制粘贴,排版后自己打印成书,一遍又一遍地读。在整个大学期间,我为了考北大经济学研究生,把当时母校研究生院的经济学课程也基本听完了。当然,后来由于政治单科成绩不及格,没能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尽管有点遗憾,但大学里苦读经济学的日子给我后来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这么说,张五常教授影响了我之后的人生轨迹。


大学毕业以后,我从事了财务工作,但我一直没有放弃学习,每天坚持阅读经济学的书籍,同时也坚持学习英语。2005年左右,我托朋友从香港买到了花千树出版社的《经济解释》三卷本和教授的其他书籍,包括教授第一本中文合集《卖橘者言》和重印的英文版《佃农理论》,后来陆陆续续买到了五常文集的全部著作,大学毕业十二年来,我几乎把教授所有的文章读了一遍,其中《经济解释》三卷本加最新修订的四卷合订本,前后读过将近三十遍。可以说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越读越佩服。然而,曾经有很多年,我读《经济解释》三卷本之后,感觉每个章节都能读懂,但串连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三、阴差阳错闯深圳


工作以后的几年里,除了睡觉休息,我的业余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读书中度过的。我读了很多经典著作,尤其是大量古典、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作和教科书,也读了大量经济学思想史的论著,明白了很多在读张五常教授《经济解释》中产生疑问的地方。在2008年的时候,无意中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张五常教授要在深圳举办一次“《佃农理论》四十周年研讨会”,一开始不知道如何联系到会务组,后来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一份研讨会的议程安排及会务组联系人的电话号码。我按照朋友提供的电话号码,联系了会务组的王芳老师,和她说明我想参加研讨会的意愿,对方说没问题。于是,会议的前一天,我从浙江宁波飞到深圳。结果,出乎我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当我感到会议现场签到处的时候,会务组的王芳老师说她并不知道这回事。当时我就傻眼了,拿出手机号码和王芳老师核对了一下,结果发现我得到的电话号码和会务组的王芳老师差了一个数字。后来才知道,那天那个“王芳”也在深圳举行一个会议,当时也没在意我的报名,就同意了。但据会务组的王芳老师讲,我可能是遇到骗子电话了。没有事先报名,大老远从宁波赶到深圳,谁也不认识我,怎么办?我和会务组说,我曾经是东北财经大学王玉霞老师的学生。在签到处,我还遇到了之前有过联系的“张五常新浪博客”的博主李俊慧老师,报上我的MSN昵称。经过大致核对以后,会务组基本确认我说的话属实,不像一个坏人,准许我参加研讨会。感谢张太太,还给我安排了住宿。于是,这个小插曲终于告一段落了。


说实话,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上,见到了很多之前只在新闻媒体或者书上才见到的大牛们。其实,整个研讨会中,除了向五常教授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和见到了众多的经济学大咖外,最大的收获是遇到了很多后来能互相研讨的朋友们。在后来的几年里,我陆续参加了“《中国的经济制度》研讨会”、“科斯教授追忆会”和“《经济解释》研讨会”三场研讨会,有幸认识了许多朋友,有来自高校的,也有来自企业的,还有来自政府部门的,大家都是多年的五常粉丝,交流沟通自然少了很多障碍。感谢这些帮助过我的朋友们,你们让我受益良多。脱离了大学校园,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研讨和切磋,是一件非常让人欣慰的事情。



四、澄清无谓的争议


从深圳回来,网络上对张五常教授关于“吉芬悖论”解释的争议甚嚣尘上。读了张五常教授的著作多年,我觉得自己有必要为文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于是,在李俊慧老师的鼓励下,我模仿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写了《张五常的需求曲线》一文。我在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们知道,学术上的争议自古就有,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奇怪的,但围绕张五常的需求定律以及他的经济学思想的争议却显示出一个不平凡的现象。我们姑且不论那些超越学术争议的人生攻击和谩骂,单单是对需求定律这个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的质疑,足以显示出目前有许多人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无知,以及其本身所具有的那种‘致命的自负’。在本文中,我们将会看到,张五常的需求定律并没有争议中的所说的那样标新立异,而完全是在传统理论基础上的创新。”我的中心观点是:张五常的需求曲线完全是基于传统之上的创新,这个传统很大程度是属于马歇尔和弗里德曼等人的,其争议性也并没有参与讨论的人那么大。在文章的最后,我说道:“现在的读者很少再有人去读马歇尔和弗里德曼的著作,有些自负的人们认为这些学者的著作早已经过时,这其实是件很可悲的事情。如果大家读过弗里德曼的《价格理论》,我想大家会被其里面的思想所深深地折服,从而对张五常的经济学思想有一个重新的认识。现在的经济学教科书如果说是技术性的话,那么弗里德曼的《价格理论》则完全是属于思想性的著作,读大师的著作,是一种足以让人感到震撼的“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和思想的洗礼。”所以,在这里我也再次推荐大家去读一读弗里德曼的《价格理论》,这是马歇尔传统的经济学经典,尽管那是一本由学生整理的讲义,但绝对称得上伟大两个字。


去年在浙大科斯经济研究中心参加“《经济解释》研讨会”,一位浙大的学生告诉我,那篇文章是他见过对该问题解释最清楚的一篇文章。其实他不知道,我对那篇文章是不满意的,但因为很多原因,我一直没有重新提笔修改,希望我有机会把自己后来的很多想法写出来。


研究了将近十五年的五常经济学,我直到近几年才有打通任督二脉的那种感觉。如果你们读过亚当•斯密、穆勒、马歇尔、费雪、罗宾逊夫人、阿尔钦、弗里德曼等人的著作,回头再读张五常教授的《经济解释》四卷合订本,你们会发现,其实教授的学问真的非常传统,那是斯密的古典主义和马歇尔的新古典主义传统完美结合后的创新之作。说是创新,其实不新。因为,张五常教授做的工作是一位“清道夫”的角色,把经济学中那些看似花哨的理论简化再简化,剔除那些无法进行科学实证的概念,通过“成本”、“租值消散”等经济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打通经济学的经脉,使之达到逻辑一体化,成为一门真正的实证科学。但无论如何,教授的经济学基础是非常传统的,他和他的经济学不应该有那么大的争议,只是大部分人读书太少。这种清道夫的工作,除了天赋以外,只有真正放下名利、下过真工夫的人才能做到。毋庸置疑,五常教授做到了,《经济解释》是一本伟大的巨著,假以时日,相信此书必将在经济学思想史上拥有自己的位置。如果非要我说说教授这书有什么缺点,我只想说,希望有机会教授能把书中的很多观点的参考文献列一下,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细节。当然,对于一位八十岁的老人而言,我们不能太苛求什么。这种查疑补漏的工作,是我们后辈要做的事情了。


回头再说我参加过的几次研讨会,说心里话,我对会议上很多学者的发言内容很失望,他们的讲话显示出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读过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很多著作,更没有读懂张五常教授《经济解释》中的精髓。



五、影响人生的学问


接下来说说教授经济学对我的影响吧。前面我已经交待了,我是学会计学专业出身的,尽管我大学期间读了很多经济学的书和课程,乃至有一段时间我和人介绍自己时总说自己是学经济学的,但毕业以后我一直从事着会计或相关的工作。一般而言,会计学有两个分支学科,一个是传统的财务会计,另一个则是管理会计。传统财务会计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计价,这与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说,历史成本属于“沉没成本”,“沉没”了的成本都不是成本,经济学中的成本永远是机会成本的概念。而在管理会计学中,机会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量,为了企业经营决策,企业家需要通过机会成本考量现有的货币和资产。然后,在管理会计学中有很多地方依旧摆脱不了历史成本的概念,比如管理会计学中关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计算问题。如果我们熟悉张五常教授关于“上头成本”的定义,应该知道管理会计学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当我长期徘徊在会计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之间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概率就变得很大,因为张五常教授的经济学对我影响实在太大,我在日常工作中时不时会用经济学的成本概念去衡量财务报表中的成本,这种痛苦也只有自己能体会。


尽管大学毕业十二年来,我获得了众多享有全球影响力的注册会计师证书,包括作为会计师职业最高荣誉的“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但这仅仅只是职业生涯的需要,为了五斗米不得已而为之。经过多年努力,我开始从传统的财务领域逐渐转向投资领域,做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等。投资是一门大学问,可以说人生的大智慧都可以在投资中找到。更加重要的是,在投资决策中,我不需要被历史成本所困扰,投资做决策永远是向前看的。



六、结语


不知不觉,居然洋洋洒洒居然写了五千多字的回忆性文字,这是一段温馨的记忆。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能在大学课堂里给学生讲授五常教授的经济学思想,目前看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的梦想将会有机会实现了。我都想好了我上课的第一句话,我想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两个消息,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这是我第一次在大学的课堂里给大家上课,好消息则是我将会教授大家我认为正确的经济学。”


谨以此文献给张五常教授八十大寿,祝教授安康长寿!


 

相关新闻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