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francofang向大会提交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昨天发布的关于应用“经济解释”于广告业的解释类文章,另一篇是谈如何接触到张五常经济学的故事类文章。因为发言者只能讲一个题目,后一篇文章其实写得很精彩,但也只能割爱了。不过在贴吧这里发布就不受此限制,所以今天把他这后一篇也写得精彩纷呈的文章发布出来。)
我是如何接触到张五常经济学的
起初在一商学院上班,满眼常春藤名校的海归教授。虽听不懂他们说什么,心向往之。商学院入门第一课乃微观经济学,心想不如从此下手。
读书凭趣味取舍。通行教科书实在乏味,旧书摊上买到一套萨缪尔森的第十二版《经济学》。每有会意则喜,读不通则怪罪作者。未几,把红皮的萨氏大作束之高阁,转从网络搜寻有趣的文字。
辗转找到几个经济学网站,张五常的名字出现频率较高。读到张教授批驳“破窗理论”的戏虐之语,一个富有幽默感的高人形象走了出来。
拜盗版之利,下载了教授的《卖桔者言》,和《经济解释》的文字。电脑读来不爽利,挑薄的《卖桔者言》,用办公室打印机双面打印,胶装。有空就翻翻。有趣味的文字,即使读不懂,或者读懂了,还有反复阅读的收入。《经济解释》太厚,打印恐被领导抓住公器私用,只在电脑上读。一气读到成本就卡住。三番五次之后,只好跳读些掌故。
都说《经济解释》世事知的多才读得懂,信夫。
这次不成功的学习,我还是学到了人生重要一课:理论要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不能通过事实检验的,不是真知。有此照妖镜在手,结合《经济解释》总纲,四式打狗棒法的演示,把教授们的教案粗粗一翻,心里不由大叫:“好多裘千丈!”
乘着去香港出差,打的到书店买《经济解释》,以便翻阅。可惜“成本”概念仍旧是拦路虎,但有了书,也给了我随时再攻的便利。
书写的有趣味,额外的好处很大。虽然看的不求甚解,却会不时拿起翻翻。题材有趣味,又大有幽默感,一遍遍熟读下去,有些不懂之处,渐渐领悟。期间还有个自查的标准,如果你看教授的在书里,文章里的吐槽,看得会心一笑,对相关概念已经过关。
从此自诩为教授粉丝,有人观点与教授相左,则引用教授分析。友人觉得有趣,则充作老师,讲点概念和案例。一来二去,竟有奇效。本来不甚明了之处,在友人追问下,渐渐清楚明白。被问住的时候,反过去看《经济解释》,竟然句句都有立脚之处。把《经济解释》当故事书看,我也当了回买椟还珠的笨人。
二次回炉,则着重看理论的推理,力求弄通每次推断。越看越惊,竟然是本逻辑严密,自成体系的书。
断断续续读了1年多,把教授对各种现象的分析熟读,自诩为教授的高级粉丝。好为人师的毛病一发作,锤子在手看什么都是钉子,看懂了张教授的分析,就恭喜自己的智商水平已达到高人水准,沾沾自喜的倒也开心。虽然不久后迷梦就被打破,但也不失为读书收入的一种,傻乐。
看得懂高手的分析,和自己做出类似的分析,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经济学也是如此。我知道李俊慧老师在博客上连载自己的上课记录,才完全明白这回事。李老师开始连载时,我还不以为意,心想高级的《经济解释》我都看懂了,还不明白这入门的么?
李老师的章回体连载,是一个极好的测试。每次文末留下问题,众人热衷于解释,到下一回再公布正确答案。自己想的答案,李老师片眼一扫,就可以驳的体无完肤。心里确实憋得不行,起了挑战的心思。你驳我们这么爽,等你说了答案,我也来反驳你。没想到正确答案一出,悔恨的用头撞墙——这么简单的答案,不可能错啊,我为什么想不到呢?
由此慢慢跟着学。也领悟到经济解释流的困难所在。其实理论不是很难,经过一年训练,可以做到逻辑上没有错误。但经济解释,最终是由事实来判决对错。如何找到一个没有被事实推翻的解释,又有广泛的一般性,不是容易的事。
有了李老师的训练,理清了经济解释的基本概念,反过来再读《经济解释》,原来不甚理解的地方逐渐贯通,原来看不出妙处的地方也心有所感。最重要的,《经济解释》各章之间的联系逐渐清晰,每章在理论中的位置找到了。
受学友启发,也不时写些文字,检验自己所学。不管是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写下来则有进步。慢慢逼迫自己,竟也有些样子。朋友夸赞一声,反过去看文,这真是我写的吗?有真实世界的内容,有可验证的假说,不意我也是一个学术人才呀。
张五常教授曾说看《经济解释》可以节省十数年的时间。此言不虚。有《经济解释》教的框架,分析问题符合科学规范。有科学规范的假说,可以推测将来,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指导,这也是人类发明理论的真意吧。
我等大陆学生,有李俊慧老师《经济学讲义》入门;网络技术普惠大众,又有众学友讨论,这条件不比UCLA差吧?
值此张教授大寿,衷心说一句:“谢谢张教授!”
我们多幸运,生在这个有张五常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