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武汉之行”讲座提问环节的录音整理
作者:李俊慧 申领版权
2017年04月27日 共有 748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按:我在武汉之行的讲座中最后有一个提问环节,有半小时长,回答了四个问题。有读者做了录音,而好好学习mygod”自在江鸥又把录音做了文字整理。我看了一下内容,整理得挺好的,就以一个独立的帖子发布出来。)



提问1:关于员工激励这块,员工不激励,他就没干劲,有些工作有待提升;激励呢,有些东西我们又达不到。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比如,如果让优秀员工全部发挥出来,事情是能够做得到,但他的目标是要提拔。这个问题有很多局限条件,应该怎么解决?



答:这个的确是个问题,管理学上有个词“激励兼容”。什么意思呢?他的个人目标跟企业的目标很多时候不可能完全一样,我们就想个办法让他的个人目标跟企业目标挂钩,比如说,通过实现企业目标,他也实现了个人目标,于是他就特别上心地去做这个事情。但是国企的机制相对于民企来说,会比较僵化。比如说,那个人事业心很强,他的个人目标说白了就是要往上爬,但在国企里面可能更多地是论资排辈,虽然他能力很强,但是还轮不到他,所以他爬不上去。有些局限条件的确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就好像我们刚才所说的,去广州卖夏天的袜子,气候环境这个局限条件不是你能改变的,你只能是想办法去适应它。在你改变不了国企的体制的前提之下,只能是多给他一点权力。虽然他没升上去,但给他的待遇与权力相当于或者接近于他已经升上去那样子。也只能这么做,你自己看。具体来看,你能够给他多少。然后多给一点表扬,评个先进之类。多给他一些物质的、精神的奖励。这是一个短期的激励方式。长期的一个方式还是得搞机制改革。为什么国企竞争不过私企呢?就是这个原因啊。你的机制太死板的话,人才就跑了,有能力的人长期升不上去,他就跑了。所以长期你还得想办法进行国企改革。一个是短期能做的事情,还有一个是长期能做的事情。


当你说国企改革的时候,上头问我们要怎么改,具体往哪个方向改,那你就知道应该往这个方向改,因为你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到底是什么制约了这些人才的发展,使得他们会跑掉,你掌握了相关的局限条件,你就能够对症下药地给上头提建议。


说实在的,我都说了,这世界上不是说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有的东西不是说你不知道成因在哪里,你不是不知道局限条件,而是你无能为力。


我刚才也说了嘛,对于那个领导,什么事情你可以劝,什么事情不可以劝?你可以改变的东西,你就去劝;你不能改变的东西,那就算了。也只能这样子。



提问2:我想有个问题要探讨一下,原油的需求量在’13、’14、’15年应该变动不大,但原油的价格由100美元/桶左右下降到40多美元/桶。这用需求定律好像不好解释。


(我:你问原油为什么不断跌价吗?)


(提问者:需求量没有大的变动。)



答:不能说需求量没有大的变动的。有几个因素,有几个局限条件起了作用。


第一个,很坦白地说,是中国经济不好。包括煤炭,不仅仅是原油,很多工业的、制造业的原材料都在跌价


(提问者:这解释不通。比如,假如说中国去年的石油需求量是3亿吨,假如今年是3亿吨或者2.9亿吨,这个变动也不大嘛)


不是。我要说的是,注意:你要看预期,不是看现在,要看预期的未来的那个状况。预期当然现在看不到中国经济好转的希望。因为我们都知道,成本不是看过去的,要看未来的。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肯定不是唯一的一个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跟石油同样都是工业原材料的,如煤炭、铁矿石都是纷纷跌价,不仅仅原油是这样子,说明这里面有一个共同的成因,是什么呢?世界经济本来就不好,中国经济本来一枝独秀,现在连中国经济也不行,所以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就是认为以后的需求是不行的,以后的需求是不振的。这是一个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这有点复杂性,就是美国可能是想通过石油去打击俄罗斯


(提问者:那就是阴谋论。)


对,有这个可能性。去打击俄罗斯,政治的原因。因为大家都知道,俄罗斯非常依赖于原油的出口嘛。其实苏联瓦解之后,俄罗斯的经济很糟糕,后来就好起来了,就是靠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好起来的,并不是说它本国经济的生产能力真的有什么好转,这跟我们中国的经济改革完全是另一回事情,我们真的是通过经济体改革成功的,各行各业遍地开花,创造财富的能力增加。所以我们的经济上去了,我们靠的是这个。我们自己没什么自然资源,说白了,说是地大物博,其实是地大物不博。


俄罗斯靠这个,但现在是美国跟它过不去,所以就(打压它)。怎么验证我这个说法呢?中东那儿有个欧佩克(OPEC),是一个所谓的石油卡特尔,就是垄断集团,大家商量产量,如果价格跌,大家一起抱团减产。以前每当原油价格下跌的时候,通过减产,减少供应,把价格拱上去,以前一直是通过这个方法来稳定石油价格。但是我们看到的状况是现在石油价格不断下降,欧佩克的最主要成员国沙特阿拉伯却发表言论:“我们不会减产的,我们会继续维持产量的。”你想想,你就算是不减产,不用说出来吧。你干嘛要说出来呢?你不是更加打击市场信心吗?你干嘛要这么说呢?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它为什么这么做?它受美国控制的。每年沙特都要跟美国买很多武器,为什么?其实是变相交保护费。你看美国在中东搞了多少颜色革命,搞出什么阿拉伯之春出来,它就没搞沙特。你说那个国家是独裁,不是民主,但沙特怎么算呢?它还君主制呢,连现代国家都算不上。你要搞的话,为什么不搞沙特呢?双重标准,对不对?因为沙特是美国的保护国。所以美国要你沙特做什么事,它只能跟着干,没什么办法。否则你不听话,它就会搞你,说你是君主国,所以你也没有办法,只能这么做。这是第二个原因。


还有第三个可能的原因。现在不是说有页岩气出来吗?当然这个成因的可能性不太高,因为消息经常变来变去,有时候说它储量很高,有时候又说储量很低,搞得我们都不知道它的储量到底是高还是低,到底是因为探测不准确呢,还是不断散布假消息来干扰大家的决策呢?这个目前看不清。我们现在假设它是真的,也就说页岩气在以后可能有大规模的开采的话,可以取代石油。那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理解沙特阿拉伯为什么不肯减产了,因为我的石油价格便宜的时候,大家就来用我的,需求定律嘛。大家就继续来用我的石油,就不会转向使用页岩气。问题是页岩气是一项新东西,新东西要先做很多初始投入。初始投入那么高的话,如果预期未来,还是预期未来,如果预期未来,由于石油价格很便宜,大家继续长期使用石油、不会转向使用页岩气的话,现在不会去投资。干嘛投资呢,以后是亏的。这样子就等于用低价石油的策略阻止页岩气的开发。所以,也有这个可能性在里面,也就是说需求可能是没变,但供给在增加。供给保持增加,所以价格继续下降。


我们可以找到的成因有这三个,那我们就一一做验证。特别是页岩气到底是不是关键的局限条件,这个还要继续观察,因为关于页岩气的新闻经常变来变去,感觉太不可靠。但不管成因是什么,目前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在我们刚才所说的局限条件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之下,可以预见:石油价格即使不再暴跌,也不会涨上去,它会保持低位的。



提问3:能不能帮我们分析一下武汉35年内房价的走势?



答:我对武汉不是特别了解,我只能这么说:如果经济好,房价一定是往上涨的。这个是大势所趋。所以,在经济是好的前提之下,政府去打压房价是很愚蠢的。第一,打不下来。第二,就算给打下来,你实质上是损害民众利益的。


为什么经济好,房价就会涨呢?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你想想古人,有钱就买房买田,也就是去买房产、地产。房产、地产在经济学里面是财富仓库,储藏财富的仓库。我们有了钱之后,就想储蓄,找个地方把它存起来,到我们需要用钱的时候,就再把钱从仓库里拿出来去花。我们一般的时候就觉得存银行呀,一个基本的做法是存银行,也就是说把货币作为财富的仓库来储藏。大家知道,在有通货膨胀的前提之下,这个仓库是不可靠的,钱是越存越少的。那什么东西可以对抗通胀啊?房子是最好的对抗通胀的东西,它是实物嘛。同样是实物,面包很快就烂掉;面包也是实物,如果通胀的话,面包的价格也会跟着涨。但问题是你去买一堆面包来储藏财富,把货币变成面包,但面包第二天坏掉了,你的财富也没了,虽然没有发生通胀,但面包烂掉了。另外一个选择,我们买手机,买一堆手机回来,但手机更新换代太快,这个不是腐烂,是技术进步导致的迅速贬值,也不是因为通胀。我讲一个故事。我有位朋友在日本留学,快回来时买了一大堆数码相机、电脑,想以后作为手信送给亲朋好友,便宜嘛。结果完蛋啦,回来没多久全部贬值。这就是不懂经济学的一个错误选择。如果你懂经济学,绝对不会买这些东西作为财富仓库。其他很多实物都具有对抗通胀的能力,但除了通胀之外,可能腐烂,可能因技术进步发生技术折旧,都有折旧的问题,只有房子是最好的。当然房子也有折旧,但折旧基本上不多。房子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上涨。所以房子是天然的最好的财富仓库之一,特别是对普通人来说。


(第二位提问者:那有假设条件呀。假设条件变了,假设收房产税)



假设收房产税?这是另外一回事。我们以前没房产税嘛。


还有另外一点,中国特有的局限条件是中国地少人多,这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局限条件。这么多的人,你们应该很清楚,北京的房子全中国的人去买,武汉的房子全湖北的人来买,房子是永远不够的,因为地少人多,特别是中心城市。所以,在中国,房子永远是稀缺性高的东西,跟在美国相比。你不要说在美国买房子很便宜,有什么意义?如果美国有十亿或者十三亿人口,这个事情就不是这样说,你要看局限条件的不同,要讲国情。就是国情的问题,不要拿美国的来比中国的,凭什么比?拿什么跟美国比?美国没这么多人,我们有。所以,在经济发展形势不变的前提之下,房子是不可能跌价,只会涨价。


好啦。说说房产税吧。我就再加进你这个局限条件。


你以为收房产税真的可以减低房子的负担吗?羊毛出在羊身上,经济学上有句话:“成本不会凭空地消失,收入不会凭空地增加。”房产税从哪里来?还不是从买房的人手上来。如果加了房产税,房价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是会降,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房价加上房产税之后的总负担不可能下降。只不过以前的高房价中的一部分转到房产税那边去体现出来而已。房产税相当于向银行借款买房的分期付款。一个100万的房子,首付三成,30万看起来不高,另外70万假设分30年分期付款,在以后30年不断地还还还。你说房产税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收房产税,相当于你一次性把房子买下来,一次性付款100万元。收了房产税之后,相当于你只付了30万,年年要付税,年年要给钱。跟银行按揭贷款不同的是,银行按揭贷款还有个尽头。这个跟国家的按揭贷款是永无尽头,一直还下去。你以为房产税是个好东西,真的可以降低你的负担?你想得美,不可能的。


房子值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不可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价格管制理论,我们没讲,没时间讲啦。政府搞的价格管制是不是真的可以使得价格不涨?不可能的,它只是改变了你付款的方式而已。表面上看起来你没有付这个价格,其实你继续付,甚至付得更高。这涉及到交易费用的概念,一次性付款只做一次交易,发生的交易费用在一次里面付完。长期性付款发生多次交易,交易费用是上升的。还是那句话:羊毛出在羊身上。增加的交易费用由谁负担?不可能是国家负担的,还是你们负担。所以房产税最后一定导致房子的总负担其实增加,不可能下降。你想清楚是不是这个道理?


外国为什么搞房产税?不是为了打压房价,绝对不是。以美国为例,它的房产税收上来干什么用的呢?是用来资助社区的学校。公立学校的钱从哪里来?就是从收的房产税那里来。所以实际上房产税是间接地收学费,你以为公立学校真的免学费呀?你太天真了,又忘记成本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消失的,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的。你住在这个地方,享受这个地方的学校,你以为你没付学费,不是的,是通过付房产税把它付了。但是我们中国的房产税没有说是用来资助学校的。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西方所谓的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完了,它们的土地买卖已经不多,政府在土地买卖环节里面拿不到什么钱,只好在存量上面做文章,就在已经买房的人身上来做文章,不是从要买房的人身上做文章。所有国家自古以来,无论中外,政府财政的大头就是来自土地的,土地财政是所有国家古今中外都一样的,用的都是土地财政。为什么?还是这个问题,因为土地可靠,土地跑不了,不会腐烂,不会消失,而且基本上也不贬值。所以政府的财政收入就从土地那里来是最可靠的收税方式,所有的国家都是这样子的。你看看我们中国古代,雍正皇帝搞摊丁入亩,本质上就是将丁税摊进亩税,也就是将人头税摊到土地上面。为什么搞这项改革?因为逃税太厉害,大家为了逃税,不把人口报上去,不告诉政府,所以它收不上税来。但是土地不一样,它没脚,跑不动,没法隐瞒。所以摊丁入亩本质上就是把人头税改为土地税,就是我们今天的房产税嘛。西方国家也一样,你以为没有呀?一样的,一定是土地财政的。你攻击土地财政,我跟你说:没意义的,政府的财政一定是来自土地的,一定是这样子的,只是具体以什么形式来收。外国就用房产税,因为它们已经没什么土地买卖,在交易环节收不到什么税,就在存量上面做文章。


那中国以后会不会走上房产税之路呢?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可能以后无可避免要走房产税之路。以后土地都卖完,没什么买卖,靠卖地已经拿不到什么收入,这个时候没办法,就搞房产税。可能会这样子。当然,也不排除中国会想出一个巧妙的方法:不需要收房产税,还是土地财政,但换了个形式。说不定会这样子。


但是反正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国还没有发展完,特别是很多地方还没发展,在还有很多土地可以买卖的情况之下,干嘛要去搞掉土地财政?这是很蠢的事情。



提问4:提一个跟我们专业相关的问题,李老师今天的观点很新颖,我想问一下输配电价改革。


我们经常说: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国家现在搞的这个电力体制改革应该说是箭在弦上,输配电价改革对于我们湖北而言是迫在眉睫。如果真的实行了输配电价改革和输配两个专业的分离,对中国经济的走势有什么样的影响?另外,分离之后,所有从事配电的电力职工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前景?



答:很坦白地说,我对你们电力行业了解得不深刻,你们才是行家。我是一个外行,只能根据非常浅薄的一些认识来讲,如果有错的话,不足为奇的。


我个人的感觉是国家在电力改革这一块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对于电力,本来是价格管制的,价格管制这种东西是违反市场经济的。你要深化改革,就要走市场经济道路,放开价格管制,放开进入管制,让市场来决定真正的价格。特别是你们应该深有体会的:以前煤电倒挂很厉害,煤在涨价,电却涨不了价。现在好一点,因为煤价不贵。前段时间经济好的时候,煤的价格涨,你们的电价却没法涨,搞到你们亏损严重。这是价格管制对你们的一个损害。但是价格管制为什么会产生,很坦白地说,因为你们是垄断企业,所以政府才要搞个价格管制来控制你们的价格不能随便涨。现在它的改革既放开价格管制,也放开进入管制,应该说是既治标又治本。


另外,刚才所说的输配电分开的事情,我的理解就是电网本身还是完整的一张网,不拆开,但是销售的环节市场化。这个做法也是对的。最初始的电力改革的想法是要把电网拆掉,这是错误的想法,认为没有竞争,是因为只有一家独大,所以是垄断的。不是这样子的,不是这么看的。为什么要一张网呢?一张网的成本最低,如果把网拆开,会导致电网重复建设。一张网其实是符合经济效率原则的,所以不应该拆,确实不应该拆。


但是又要引入竞争,怎么办呢?把它分开,就在销售的环节市场化,让它竞争。电网那边还是保留完整的一张网。我个人认为,它这个改革方向应该是对的。当然(我的理解)可能会有错误的地方,因为我对事实了解不多。


至于你们职工的前途,很坦白地说。你们会丧失垄断企业的优势,对你们来说,这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看看以前国企改革的结果就知道,你们将会迎来很多的竞争。但是这是改革的大势所趋,你只能适应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大势所趋,你不要去幻想可以不受影响,或者怎么影响中央的决策,改变这个东西。你应该想怎么积极应对,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去应对将会到来的这个市场的竞争。


其实,我还是这样子说,你们作为国企,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你的优势是你长期在这个市场里面经营,你对这个市场很了解。那些新进来的人是新手,一开始不了解情况,也没有什么布局,先要交一点学费。所以一开始你们是有优势的。你们的劣势是你们长期不习惯竞争。但外来的人在别的行业里面已经习惯了竞争,比你们更懂得怎么去应对竞争。你们知道这个约束的话,就要知道怎么赶快去学习竞争,怎么去充分发挥自己原来的优势,然后去克服劣势。


具体到个人,其实你的选择余地还是很大的。如果你自己真的很有能力,你不用担心企业不行的。那些外来的人总得找专家去做事情,他们本来是外行,现在进入这个市场,总得找内行帮忙做事,他们会高薪挖你们里面那些真正有竞争力的人去做的。所以对这种真正有竞争力的人来说,刚才第一个提问的人说:那个人能力很强,机构的体制限制了他,没办法往上爬。我现在说:这个人不用担心,你不用替他担心,这个人会成为私企的挖角对象的。所以,真正有竞争力的人是无惧竞争的,从来不需要担心,金子一定会发光,市场一定会回报你的。所以,作为个人,其实是不需要担心的。当然,前提是你这个人真的厉害。但要是你以前是靠亲友的关系进来的,然后就想:“反正国企会养起我一辈子,我不用担心。”那你就要完蛋了,你就要担心啦,现在你就真的要担心啦。


我就跟大家说,无论你到什么地方,想办法提升你个人的竞争力,一定不会吃亏的。你不要想:“我进了一个稳定的单位,我可以放宽心,我什么都不用想啦,我就等老,到时拿退休金就行啦。”你不要这么想,这么想最后会害了你自己的。那如果你说:“我以前都这么想的,现在怎么办?”那马上改嘛,马上改正,马上学知识,马上积累经验,马上认真工作,马上想办法在竞争对手进来之前,在改革还没有完全铺开之前,在这段缓冲期,赶紧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就是对你个人来说最好的出路。


我跟大家说,不要想着损人利己。一定要想着真正对社会做出贡献,这个社会一定会回报你。你不用担心这个事情。其实最公平的地方就是市场。所以不用担心。


我看到的那些国企改革全部都是这样子的。那些真正有本事的全部被私企挖角挖走了,所以到那个国企倒的时候,有能力的人全跑光,剩下全是那些跑不掉的。你想自己怎么能不跟着那条船沉呢?只要你自己会游泳,就不会跟着它沉嘛。


所以,对企业和个人有不同的方案。作为企业的领导,你想办法搞好机制,不要再压制那个有才干的人啦,赶紧提拔他,让他得到满足,他就不会跑啦,不会被私企挖走。是吧?大家都要自救,企业要自救,个人也要自救,都要用这种方法来自救,就是这样子。


 

相关新闻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