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国庆七天帮你扫除初级德语的语法难点�第四天:巧记名词的性与数,构词法
作者:李俊慧 申领版权
2017年04月27日 共有 1049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旁听中德班的德语课时,听那德语老师说德语名词的性没有规律性,只能死记硬背,这是让我对她下了“感觉那个德语老师可能是还年轻,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很多东西没讲到点上”这个判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德语名词的性、数的规律性确实比较差(与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相比),但绝对不是毫无规律,完全只能死记硬背!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对德语名词的性、数有很深的理解,就看他对这些规律的认知程度有多高了。所以听那个老师如此一说,我顿时难免心生瞧不起她的观感。她是老师,可不是学生。如果学生不掌握知识的规律,不懂“如何学”,那还情有可愿;但一个长期反复地从事同样内容的教学工作的老师,也居然对知识的规律茫然无知,那就真是没用脑去思索“如何教”了。


先说德国名词的性的规律。我和那语言狂朋友总结出来的巧记名词的性的方法是:阳性名词不记——因为数量最多,那就把阳性设为“默认”选项好了,记不起是什么性就是阳性。阴性名词规律最强,用规律记。中性名词规律次之,但数量最少,死记硬背的精力就主要分配给中性。


阴性名词的一大规律在这个系列的第二篇里已经提到过,那就是e结尾的名词绝大部分是阴性,有例外的基本就是弱变化阳性名词了。这个规律其实是从“新东方”的德语资料中看到的,但直到学了法语之后才明白这个规律原来是有理由的。因为法语里的阴性名词就是e结尾的!也就是说,德语中的阴性单词很可能是古代的时候从法语“进口”来的——古代的法国是文化强国,对其它欧洲国家影响很大,大量法语单词进入其它欧洲语言,包括英语,也包括德语。


此外,后缀为ungschaftikeikeitheit)、tionsionssion)等名词,无不是阴性名词。——BTW,有个喷子因为被我在帖吧的经济学类文章中骂了,于是跑到空间去在那个《杂谈语言》的系列文章后面大放厥词,说Sprung这个词也是ung结尾的,却不是阴性,说我这是误人子弟。这家伙不知是找抽还是真的不懂。Sprung的词根是springen,从动词变成名词时除了去掉动词词尾en外,语干还发生了不规则变化,从ing变成ung。所以这个词里的ung根本不是后缀(词尾),而是词干,怎么能归进这个规则里去?找抽那我就在这里如其所愿地抽他,真的不懂还如此“无知者无畏”那就更加要抽他!


话说回头,以这些后缀结尾的阴性名词我怀疑是来自于古代的希腊语(没学过希腊语,所以只能是猜测)或拉丁语。因为ik结尾的名词,如PublikPolitik这些都是政治方面的词,应该是来自很早就研究政治学的古希腊。而tionsionssion)明显来自于拉丁语(虽然我没学过拉丁语,但学过西班牙语、法语这些拉丁语系的语言)。由此推想,德语中的阴性名词应该主要是来自于古代的外来语。好比Name这个词是e结尾却不是阴性,因为它不是外来语,而就是德语的固有词汇。另一方面,后面会提到,近现代才进入德国的外来语有不少是中性。也就是说,德语的固有词汇说不定主要就是阳性的(但反之不成立,即阳性名词未必是德语的固有词汇,因为之前第二篇说过弱变化阳性名词里就有不少表示人性、动物的外来语)。当然,有些阴性名词并不具备上述特殊(即eung等后缀结尾),如Hand是阴性的,但并非以这些后缀结尾。这些就需要靠死记了,但数量较少。由此继续推想,没有上述词尾特征的阴性就是德语的固有词汇了。也就是说,古德语以阳性名词为主,阴性名词是很少的。


——BTW,在西班牙语里,mano(手)也是阴性的,可是西班牙语名词的性别特征是o结尾的为阳性,a结尾的为阴性。也就是说,mano这个词以o结尾却是阴性,是属于违反规则的例外。西班牙语(作为古代拉丁语的现代版)与德语是不同种的语言,“手”的单词从词形来看也看不出在这两种语言里有什么相似之处,但为什么它们都“不约而同”地把它归为阴性?不同的语言里就是充满着这些有趣的“巧合”,我禁不住要猜想在这背后其实是有着符合逻辑的内在联系,不同语言之间的这些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的内在联系是让我对语言十分着迷的原因之一。


——再BTW,此前有读者问了我一个问题:日本人用“支那”称呼中国人,是否带有歧视的含义?我回答说:“支那”这个词最早应该是欧洲人称呼中国人的,本无歧视之意;只是后来日本的右翼极端分子带着贬义色彩称呼中国人时都用这个词,于是现在这个词就带着歧视的意思了。西班牙语中的china的发音就很接近“支那”,而西班牙语是古代拉丁语的现代版,所以这个称呼可能就是来自于西班牙语。学过西班牙语的人应该会想到,china中的最后一个字母a其实是用来表词性的,因为西班牙语里的“(男性)中国人”是chino,那最后一个字母o明显就是表阳性的词尾。这么一来,china这个词如果去掉表阴性的a,词干其实是chin。咦,等等,chin?这发音不正是“秦”吗?!莫非china最本初的意思,其实是“秦”?秦朝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皇朝,欧洲人把它的名称作为古代中国的称呼,这挺合理的。但细想之下,又会觉得很不合理。因为秦朝只有短短和14年时间,并不熟悉中国古代历史的欧洲人,怎么会知道如此短命的一个皇朝(尽管它的地位很重要)?相比之下,古代中国人并不自称“秦人”,而是自称“汉人”,因为汉朝是第一个长时间的大一统皇朝;而海外中国人聚集的地方称为“唐人街”,是因为唐朝是第二个长时间的大一统皇朝,而且对外交往是历朝历代最频繁最紧密的,因此外国人用“唐人”称呼中国人。也就是说,大一统皇朝的时间必须足够长,才能在人们的观念里留下“中国=这个朝代”的足够深刻的印记。时间太短的皇朝,无论其历史地位有多么的重要,它是不够时间在人们的观念里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记的,也就不够时间把这印记铸进语言里去。于是再细想下去,就会明白:其实chin不是指“秦朝”,而是指“秦国”——不是那个统一了中国、只有短短14年寿命的秦朝,而是偏居中原之西、有长达五六百年历史之久的秦国!正是因为秦国居于中原之西,从西方过来的欧洲人与中国人打交道最频繁的是秦国人,于是他们就“误以为”秦国就是中国的全部,就用chin(秦)称呼中国了。巧合的是,最后确实就是秦国统一了中国,真的成为了中国的全部,欧洲人这个误会倒是“错有错着”地在最后变成了正确。但据说斯拉夫语(如俄语)对“中国”的称呼发音就很接近“契丹”,原因类似,结果却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唐末到宋代这段时间,契丹势力强大,阻断了俄罗斯人与当时宋朝人的交往,以至于俄罗斯人误以为契丹人就是中国人,契丹就是中国的全部。后来即使知道了宋朝的存在,但这个词汇已经固化了下来,就只是简单地把宋朝称为“南契丹”予以区别。当然,契丹最后并没有占据(统一)中国,这种误会就一直只是误会,没有像china那样最后误会成了正确。


扯远了,拉回到德语这里来。如果是表示人,在男性的名词后面加in就变成相应的女性。如Lehrer是男老师,Lehrerin就是女老师。


中性名词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但远远不如阴性名词那么强,基本要靠死记。但还是有一些规律的。其中一个很好玩的规律是:凡是“小”的东西都是中性。例如,小孩(Kind)。德语中有一种构词法叫“指小词”,就是把一个词加上相应的后缀之后变成比原来的词更小的东西。如Essstäbchen这个合成词是ess(词根是essen[吃,是英语eat的同源单词]这个动词去掉en变成相应的名词,这是合成词里把动词变名词的常用方式)+Stäbchen(词根是Stab[棍子]的指小词,规则是后面加上指小词后缀chen,并把前面词干的元音a变成相应的变元音ä),直译就是“吃东西时用的小棍子”——果然就是西方人对中国筷子的直观理解!这个“小棍子”就是中性的(“棍子”本身是阳性的)。其余什么“小城市”之类的指小词统统都是中性的。指小词还有另一个后缀是lein,前面词干的元音也要变成相应的变元音。


中性名词的另一个规律是有前缀“ge”的名词,大多数是中性。这个有例外,但例外非常少,大致上是相当可靠的。为什么以“ge开头的名词是中性的呢?这里头也有理由。德语动词的过去分词(所谓的“第二分词”)的变化规则是去掉词尾en后加t,并且前面加ge——对了,前面有前缀ge的名词基本上应该其实是动词的过去分词变成的名词!但为什么动词的过去分词会是名词呢?这里头还是有理由。学过英语就该知道,动词的过去分词的用法除了是用在完成时态、被动态之外,还可以把动词变成形容词,带有时态上是过去(如gone表“逝去的”)、或语态上是被动(如done表“被做成的”)的意思。这样的情况在德语也是一样的。再回想一下昨天的内容,在德语里形容词是可以升级为名词的。而且如果该名词是表示物的话,就是中性。经过这一番曲折的“逻辑推理”,大家这可明白了为什么以前缀ge开头的名词基本上都是中性名词了吧?那么多的规则全都串起来了,德语真是逻辑严谨的语言啊!


中性名词有一个规律很强,那就是从动词直接变成名词(即不再做任何去掉词尾或加什么东西之类的变化),几乎都是中性(有极少数例外)。如essen(吃)直接变成的Essen(食物)就是中性的。此外,以ch结尾并发[x]音(即前面的元音是aouau)的名词也往往是中性名词,如BuchFach等。


中性名词的还有一个规律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就是近现代传入德国的外来语很多是中性的,但这个规律并不很绝对,有不少近现代的外来语是阳性的。


由此可知,德语名词的性其实不是取决于单词的意思,而是取决于它的词源!——即古德语的固有词汇基本上是阳性;古代就进入德语的外来语基本上是阴性;中性名词则比较复杂,既有来自于近现代外来语的,也有按构词法衍生出来的“新造”词。所以很多学德语的人抱怨德语名词的性莫名其妙、甚至是匪夷所思,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找错了决定性的“准则”,当然是觉得格格不入了。我以前在《杂谈语言》的系列文章里已经比较详细地谈过这个问题,下面就只是复制一下有关的段落:


==========

我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学德语的人在那里抱怨德语名词的性匪夷所思,他举例说,像“小姑娘”这个词居然是中性而不是阴性,还有“警察”这个词居然是阴性!这说明此人的德语只学了半桶水,或者是他的德语老师该打屁股。


“小姑娘”是MädchenFräulein,二者都是“指小词”(即在词根的基础上加上词尾,把词根表达的意思变小的词)。Mädchen的词根是Madam,其实来自于法语。只留下前面的部分Mad作为词干,后面加上指小词的后缀chen,并且词干元音变成相应的变元音(即a变成ä),这是指小词的构词规律。学过英语就能知道Madam是“夫人”的意思,把“夫人”变小,所以就是“年轻的夫人”,即“小姑娘”了。Fräulein是类似的情况,其词根是Frau,是德语的固有词,也是表“夫人”,这里加进的是指小词的另一个后缀lein,同样是词干元音变成相应的变元音,于是“夫人”变小,成为“年轻的夫人”,即“小姑娘”。重点来了:MadamFrau都是阴性的,但一旦变成指小词就变成中性,这是因为德语中凡是表示“小”的东西都是中性的!包括并非指小词的“小孩”(Kind)也遵守这个规律,也是中性的。……


至于“警察”是阴性,应该是指“Polizei”这个词。这个词的原意其实是“警察局”,而不是指具体的警察这个人。如果是警察这个人,德语中是用“Polizist”来表达的,这个词是阳性,没啥可匪夷所思的。“Polizei”的原意“警察局”引申开去,泛指“警察”这个职业或集体,对应于英语中的police,而不是policeman。但为什么这个词是阴性的呢?很简单,因为它又是古代外来语!德语中有少量的名词以ei结尾,不知道是否来自于希腊语。这个词尾都加在表职业的名词之后,表示从事该种职业的人的工作场所。例如Bäckerei(面包店)的词根是动词backen(烤),去掉动词后缀en加上名词后缀er就变成人(Bäcker),即面包师傅。再在此基础上加上ei,就变成面包师傅工作的地方,即面包店(Bäckerei)。因此,Polizei这个词应该是从Polizist变过来的,但它是先去掉表人的后缀ist之后再加ei,就变成警察工作的地方,即警察局。

==========


最后补充一点:合成词的性取决于最后一个名词。如前面举例的Essstäbchen(筷子),由于最后一个名词是Stäbchen,是中性的,所以整个词都是中性的。


接下来讲“数”的规律。


阳性名词在数方面的规则变化是加e,中性名词的规则变化是加er,但有不少例外。最常见的一个例外是eleren结尾的阳性或中性名词,其复数与单数一样(有极少数例外),即从单数变复数时不进行任何变化。因此这类名词要判断它是单数还是复数,全靠前面的修饰词的变格情况来确定。如der Lehrer是“一个(男)老师”,die Lehrer则是“老师们”。


阴性名词在数方面的规则变化以前也讲过了,就是加nen。以eeler结尾的阴性名词的复数是加n——注意:大部分eler结尾的名词是阳性、中性,适用刚刚才说过的“单复数一样”的规则,但有少量eler结尾的名词是阴性,适用这里加n的规则——,其余都是加en。例外情况绝无仅有,见到就特别记住即可。


少量来自英语或法语的外来语,直接照搬英语、法语的复数是加s的规则,因此其复数也是加s


德语名词的性与数可以互相配合来记忆。例如不少中性单词的复数是加er,则只要你记得住那个名词的复数是加er,就能倒推这个词是中性。性与数,哪个比较容易记住,就先记住哪一个,再“推导”出另一个来。


最后讲构词法。德语有非常丰富且有趣的构词法,使得德语的词汇充满了逻辑性。因此我觉得拆解德语词汇的构词法是一项极为有趣的游戏,有时拆到巧妙之处,往往按纳不住有一股冲动想高呼出来:“我爱德语!”英语虽然也有“词根构词法”,但与德语相比是远远不如的。


前面已经在讲别的内容时“示范”了拆解几个合成词,大家应该有所体会了。这里再示范一个并非合成词的例子吧:ausgecheichnet(优秀的、杰出的)。这个词的词根是动词cheichnen,本意是“绘画”,可引申为“描绘、描述”。在其前面加一个可分前缀aus(与英语的介词out是同源单词),变成auscheichnen。因为aus是“出去、在……外面、超出”的意思,所以auscheinen的意思变成“使突出、显得与众不同”,可引申为“表扬”。ausgecheichnet其实本来是auscheichnen的过去分词——前面说过动词的过去分词是去掉en这动词词尾加t,前面加ge。这里是后面去掉en后加et(这是为了方便词干的最后一个字母n可以发出音来,这属于语音现象,其实不是语法现象),ge不是放在开头而是夹在前缀ge和词干之间。这是可分动词的特征,其“可分”的一个表现就在这里,即变成过去分词时前缀与词干被ge分开。而前面也说过了,过去分词可以用于把动词变成形容词,所以这里的ausgecheichnet就变是形容词,直译的意思是“超出了描述的程度那样的好”,所以就是“优秀的、杰出的”意思了。瞧,掌握了构词法,不但看似很长的单词很容易就记住其拼写,而且连意思都因为有逻辑性而很容易记住。


对于不懂行的人来说,德语单词有很多乍一看长得吓人,其实德语的词根性质的单词全都是很短的,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借助英语的同源单词来协助记,因此是非常好记的。也就是说,学德语词汇的关键是记忆词根性质的单词,并掌握构词法。事实上,据我那“语言狂”朋友的粗略估计,德语词汇只需要记住3000个词根性质的单词,再结合丰富的构词法,就能掌握中级德语程度所需的词汇量。初学入门者更是掌握1000个词根性质的单词就已经相当足够了。可惜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过有一本德语词典是这样编写的,即列出1000个也好、3000个也好的词根性质的单词,然后在此基础上加进构词法,把一个词根下衍生出来的庞大的词汇大致上一网打尽。


但德语的构词法因为数量众多,不宜在这里一一列出,否则反而会使初学者觉得晕头转向。学习构词法最好的方法倒不是集中一性次全部学完,而是渗透在单词的学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地积累。实际上我上德语课,讲词汇时相当一部分时间就是在花在讲解这些词汇所蕴含着的构词法上。这样在不断地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不断地积累新的构词法、重复旧的构词法,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就会掌握了全部构词法。


 

相关新闻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