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了“格”的含义,以及一般来说它所适用的范围。然后介绍了“定冠词的4×4矩阵“。这个矩阵威力强大,以它为基础可“逻辑地推导出”大量与格有关的规律。昨天就已经示范了人称代词中第三人称的词汇其实就是与这个矩阵有内在关系的。
今天讲其它修饰词的格。“修饰词”是指修饰名词的词。所谓“名词的格”其实不是名词自己要变,而是修饰名词的词要根据它所修饰的名词的格来发生变化。例如昨天所说的定冠词就是一类修饰名词的词,总共有16种变化(相比之下英语只有一个the!英语在欧洲语言中真是属于超级简单的语言啊……)除了定冠词之外,最常见的修饰名词的词就是形容词,但形容词比较特别,我们放到明天单独讲它。余下的其它修饰词计有:不定冠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这四种。
德语的不定冠词有两个:ein及其否定态kein(回想一下英语的不定冠词也有两个,是a、an,并没有否定态)。物主代词昨天已经学过,有mein(我的)、dein(你的)、sein(他的)、ihr(她的)、sein(它的)、unser(我们的)、euer(你们的)、ihr(他们的)、Ihr(您的)这些。方便起见,这里只以mein(我的)为物主代词的代表。
不定冠词与物主代词的变格情况是一样的,如下表所示:
...阳......阴......中......复
1..ein.....eine....ein.....eine
2..eines...einer...eines...einer
3..einem...einer...einem...einen
4..einen...meine...ein.....eine
...阳......阴......中......复
1..mein....meine...mein....meine
2..meines..meiner..meines..meines
3..meinem..meiner..meinem..meinen
4..meinen..meine...mein....meine
看出“奥妙”来了吗?还看不出的话,就让我把昨天说的“定冠词4×4矩阵”再列出来一次,大家好好对照:
...阳......阴......中......复
1..der.....die.....das.....die
2..des.....der.....des.....der
3..dem.....der.....dem.....den
4..den.....die.....das.....die
现在大家知道这个矩阵的“强大”了吗?不定冠词和物主代词看似杂乱无章的变格,其实很明显地又是从这个定冠词的矩阵“逻辑地推导”出来的!除了阳一、中一、中四这三个不加词尾是“原形”之外,所有其它都是跟着定冠词的词尾变化!什么意思?就是相应的定冠词是der的,就是加er;相应的定冠词是dem的,就是加em;相应的定冠词是den的,就是加en,相应的定冠词是des的,就是加es;但要注意:相应的定冠词是die的,只是加e。
当我那位“语言狂”朋友发现这个规律并写成帖子在德语学习论坛上发布出来的时候,几乎所有在后面跟帖评论的人都惊呼:为什么如此简单而明显的规律,从来没有一本德语教材告诉我们?!为什么?因为那些传统的德语教材都没有一次性地把所有格教给学生,所以那个“定冠词的4×4矩阵”从来没有因为四个格集中出现而呈现出来。循序渐进的教学法通常是对的,但恰恰在教授德语的格这件事上是大错特错!应该一上来就立即把四个格全部学了,而且要以定冠词(而不是其它修饰词)的变格为基础。
(BTW:韩语变音中的“同化现象”也有类似的情况。我那“语言狂”朋友找到其背后的规律写成帖子发布之后,学习韩语的人无不惊呼“为什么教科书从来没这样说?!”为什么?因为写教科书的人自己也压根就不懂!而我们之所以发现了这个堪称“惊天”的强大规律,最初其实是为了解决这个貌似乍乱无章、繁复无比的“不规则变化”,而把韩语变音中的同化现象的情况全部找出来,本意只是想编成一个“速查表”以便查找,谁知却无意中等于是做了把整个森林画出来的事情。当我们看到的不是一棵棵零乱的树木,而是整个森林的全貌时,整体背后所隐藏的规律突然之间就跃然纸上了——所谓“不规则”其实是非常规则的!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同一专题下的语法不要零敲碎打地分开在不同时段学,应该集中起来一次性全部学完。循序渐进在这里是不适用的,甚至是错误的!)
接下来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德语的不定冠词和物主代词除了可以做名词的修饰词之外,还可以作为独立的代词使用,这在语法上称为“名词性不定冠词”与“名词性物主代词”,即它们的用途与名词无异(代词就是指代名词的词,所以其用途与名词基本无异)——其实前面那种做名词的修饰词的情况如果要完整地称呼,应该叫“形容词性不定冠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即它们的用途与形容词基本无异。
用英语类似的情况为例:Thisis my book. This book is mine。这两句话里的my是book这个名词的修饰词,而mein则是作为独立的代词使用,即后面不再跟名词,而是它直接就指代了“mybook”,在上述句子里作表语——注意:名词、代词都可以独立地做主语、宾语、表语,但修饰词是不行的,它后面必须再跟一个它所修饰的名词才能充当这些成分。所以所谓的独立是指可以独立做主语、宾语、表语这些属于句子主干的成分。
而当不定冠词和物主代词作为独立的代词使用时,虽然在它的后面没有名词,但它还是要变格。其规律则是完全跟着定冠词的词尾变化,再也没有了阳一、中一、中四这三个例外。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阳......阴......中......复
1..einer...eine....eines...eine
2..eines...einer...eines...einer
3..einem...einer...einem...einen
4..einen...meine...eines...eine
...阳......阴......中......复
1..meiner..meine...meines..meine
2..meines..meiner..meines..meines
3..meinem..meiner..meinem..meinen
4..meinen..meine...meines..meine
要特别指出的只是:das这个定冠词对应的并不是as的词尾,而是es,与des对应的es一样。德语的变格里永远没有as这个词尾。
接下来的是指示代词和不定代词。德语的指示代词只有一个:dies(相当于英语的this)。要变格的不定代词有多个:表单数的jed(每个东西/人);表复数的有三个比较常用,分别是manch(一些东西/人)、viel(很多东西/人)、all(所有东西/人)。指示代词和不定代词也一样是既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即后面跟名词),也可以作为独立的代词使用(即后面不跟名词),但它们的变格很简单,一律全部跟着定冠词的词尾变化,不像前面的不定冠词、物主代词还要分作定语还是作独立代词这两种情况。这里只有一个小小的例外,那就是viel如果是用来修饰抽象名词(注意:不是不可数名词!),是不需要变格的(即无论什么情况都用原形),如viel Zeit(很多时间);但修饰具体名词时就需要按上述规律来变格。
刚才一开头的时候说了,所谓的“名词变格”,其实名词本身是不变的,是修饰名词的那些词要变。但,有例外!在几种特殊情况下,不仅修饰名词的词要变,名词本身也要变。这几种特殊情况兹列举如下:
(1)第一格没有特殊情况;
(2)第二格有特殊情况:阳性与中性的第二格通常要加s或es的词尾。
这不但是语法现象,还对构词有影响。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德语的合成词,在两个词之间会多了个s或es,其实就是这个语法起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想象,在很早的时候,这个合成词其实是分开成两个词来写的,即前面的词是修饰后面那个词,属第二格,所以加了s或es。后来久而久之,这两个词总是一前一后的一起出现,人们渐渐就把它们连着一起写,最后合成了一个新词。但那个格的痕迹还是残留了下来。如Berufsausbildung(职业培训)这个词明显是Beruf(职业)+Ausbildung(培训,其词根是bilden[建设,与英语的build是同源单词],加上前缀aus变成可分动词ausbilden,意思也从“建设”引申变化为“培训”,即不是建设楼房,而是建设人。再去掉动词的词尾en,加上名词词尾ung变成相应的名词。德语构词法的规律非常强,老师在教单词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点点滴滴地传授这些规律)。而Beruf是个阳性名词,所以后面加了s。不过现在不少合成词里,即使前面的词是阴性名词,也会加s。如Ansichtskarte(名信片)明显是Ansicht(风景,其词根是sehen[看,与英语的see是同源单词],加上前缀an变成可分动词ansehen,意思也从“看”引申变化为“仔细地看”。再把动词sehen变成相应的名词Sicht[与英语的sight是同源单词,所以大家学过德语之后就能明白英语sight的词根是see]。风景当然是要仔细地看的嘛。)+Karte(卡片,与英语的card是同源单词)。但Ansicht是阴性的。
另外,德语的名词作定语去修饰另一个定语,通常是置于被修饰的名词之后,但有少数情况是前置的,如果那作为定语的名词是阳性或中性的,就会显现出“As B”的形态。大家注意到没有,英语里“A的B”可以表示为“A's B”,其实也是这个缘故啊!英语只是把德语的s多加了一小撇变成“'s”。为什么英语要加这个小撇呢?这也是有理由的。因为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就是加s,所以如果像德语那样直接加s会容易让人误会前面那个名词A是复数,所以就多加了一小撇来作区分。而德语名词的复数很少加s(有,但其实就是外来语,德语固有的名词的复数是不可能以加s的形式来表示的),所以不容易出现这种误会。
(3)第三格也有特殊情况:复数第三格如果不是以n或s结尾,都要补加一个n。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不高,是学生最容易忘记的特殊情况。这里只举一个例句说明:Ich kaufe den Kindern Schokolade.(我给小孩子们买了巧克力。)这里的“小孩”(Kind)明显是复数(变成了Kinder),而这时它在句子里作间接宾语,所以是第三格(看前面的定冠词是den就该知道这是“复三”)而它不是以n或s结尾,所以要补加一个n,变成Kindern。
(4)弱变化阳性名词:德语里有一种阳性名词很特别,称为“弱变化阳性名词”,为什么如此命名,是有理由的,但明天讲形容词变格时再解释。这里只说这种阳性名词除了做第一格之外,其余任何情况都要加词尾n或en。
判断这类阳性名词的规律是:其复数形式都是加n或en。本系列第四篇会讲名词的性、数规律,到时就会提到,阳性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是加词尾e,还有一些是单复数一样(即不需要加任何词尾),只有极少数是加n或en的。事实上,加n或en是阴性名词的复数形式!也就是说,一个阳性名词,却表现得像一个阴性名词,它就是这种特殊的弱变化阳性名词。
从词意上辨别的话,弱变化阳性名词通常是表示人或动物(但注意:不是表示人或动物的词都是弱变化阳性名词),可分三大类:
其一是Herr。它很特别,我把它单列出来,是因为通常来说弱变化阳性名词除第一格以外的单数形态所补加的词尾与复数时加的词尾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复数是加n,第一格以外的单数形态也是加n;如果复数是加en,第一格以外的单数形态也是加en。但这个Herr是例外,它的第一格以外的单数形态是加n,复数却是加en。
其二是表人、动物,往往是外来语。如Student(学生)、Elefant(大象)等。
其三是以e结尾的阳性名词。也是在本系列第四篇会讲名词的性、数的规律时会提到,e结尾的名词绝大部分是阴性,但有少数例外,这些少数例外就是弱变化阳性名词——瞧,又是刚才说的那个规律:一个阳性名词,却表现得像一个阴性名词,它就是这种特殊的弱变化阳性名词。最典型的就是Name(名字),e结尾,却是阳性名词(不过注意这个名词的第二格是加ns)。还有Chinese(中国人)、Affe(猿猴)等,大家看到它们其实也符合前面所说的“表人、动物”的规律。只是它们以e结尾却是阳性,是更容易一眼就看到的特征。这一类的复数都是加n,所以它们的第一格以外的单数形态也都是加n。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它们的结尾已经是e,不需要再加e了。
这类名词叫“弱变化阳性名词”,但有一个例外是中性名词Herz(心脏,与英语的heart是同源单词)也归了进来,不过它的第二格是加ens,第四格则不需要变化。
(5)其它古德语残留下来的习惯用法:初级阶段常用的就只有两个,分别是:nach/zuHause、im Si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