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评《走向共和》:袁世凯VS孙文——精彩VS狗血,枭雄VS玛丽苏(之一)
作者:李俊慧 申领版权
2017年04月28日 共有 722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三)袁世凯VS孙文

前两篇的评论都集中于《走向共和》这电视剧的前半部分,也就是让我赞叹为“最优秀的电视剧,没有之一”的部分。接下来则是要评论此剧的后半部分,也就是让我破口大骂为编剧智商“飞流直下三千尺”地暴跌的部分。不过,如果这后半部分仅仅是智商暴跌,我都不会那么充满了矛盾与痛心之情,因为我会建议大家只看前半部分,直接无视后半部分就好了。可后半部分却也有精彩绝伦之处,那就是对袁世凯的描写。所以如果只是简单地不看后半部分,可就浪费了后半部分与袁世凯有关的精彩剧情,“袁大头”就真的成了“冤大头”了。所以,此剧后半部分最可恶之处还不是编剧的智商暴跌,而是精神分裂!这导致我为了不浪费后半部分的精彩之处,强忍着吃了老鼠屎的恶心也要继续写这个系列的评论,并且建议大家也要拿出强忍着吃老鼠屎的恶心的大无畏精神,还是要把此剧看到最后。

袁世凯这个人物其实贯穿了这部电视剧的始终——他在第一集就已经出场,一直摸爬滚打到最后一集,可以说将他的发迹、几起几落、到达人生巅峰、最后“一失足成千古恨”而致急速坠落的传奇一生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掩卷叹息(虽然这不是一本书)、感慨万分、唏嘘难言。这个人物形象之丰满立体、内涵深刻,远超此剧极力美化的李鸿章,也比慈禧显得更加合乎逻辑、自圆其说——我个人感觉慈禧的行为多少还是有点精神分裂,她的智商似乎忽高忽低,起落较大。但袁世凯自始至终都精明清醒,套用一句网络俗话,那就是“智商一直在线,从未下线”。包括他最后那“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大错,有仔细看剧情的观众理应明白他绝非“老糊涂”而犯错,真正愚蠢的是他的儿子,可谓名符其实的“坑爹”货。所以要说袁世凯的一生做错了什么,那就是没有教好自己的大儿子——他的二儿子仅就此剧的编写来看挺不错,比他大哥强多了,不过当然他的戏份极少,也许只是因为这个缘故才没机会“自暴其丑”的吧。

袁世凯明智超群、才干过人,但并不是什么高风亮节的道德楷模。所以看到评论中有人甚至喊出“袁公千古!”之言,我还是忍不住失笑的。不需要美化袁世凯,袁世凯也不需要美化!一个行为的主观动机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观效果。这部电视剧关于袁世凯的描写每一处都很精彩,不容错过,但我毕竟不能全部都评论一遍,还是只能“高个子里挑更高个”来选一些。

此前在这个系列评论的第一篇里就已经拿李鸿章跟袁世凯进行过对比,指出真正有统军大才的是袁世凯,李鸿章是拍马都赶不上的(仅限于这部电视剧的剧情而论,不要拿真实历史的情况来跟我较真)。李鸿章在阅兵之前巡视北洋海军那一段剧情广受赞誉,被观众津津乐道——我甚至看到有评论说,他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是参加一个关于企业管理技巧的培训课程,课上老师就播放了李鸿章这一段剧情,让学员观摩学习李鸿章如何以软硬不同的手段来对付下属,做得好的赏,做得不好的有些重罚(杀头)、有些轻罚,有些不罚反而是激励。但我在那里也分析过了,要是从一开始就把下属管得好好的,不让他们有机会犯大错,又何须临战才搞这种亡羊补牢式的整顿呢?所以,我觉得其实更值得管理者好好观摩学习的,是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那一段剧情,不但是将军队练得纪律严明、并且成了效忠他一人的私家军;还巧妙地将原来效忠于李鸿章的“旧人”作为炮灰牺牲掉,为他挡掉了一场上峰怀疑他不忠而要拿办他的大祸,一举两得地既清除了怎么都不可能转为效忠于己的旧人,又消除了上峰对他的疑心,将自己的后台靠山从李鸿章改换门庭为新的实权人物荣禄。

第二段特别精彩的是袁世凯在慈禧的授权下推行新政。与康有为胡搞的“戊戌变法”相比, 变革的力度其实一点不小,技巧也足够高明,但最后还是只能废除了科举和进入立宪预备期。袁世凯在这件事上当然是有自己的私心,他早早就与庆王勾结好,商定了自己在内阁中的地位;但客观上他确实做到了当年康有为、光绪他们想做而没做成的事情。他那一番“五问王爷”的话虽然在有着“上帝视角”、因而洞悉其夹带着私心杂念的观众看来算不上是肺腑之言,但句句都有事实在背后支撑,不得不说是很能打动人的,就算是“冠冕堂皇”的幌子,也不是一味的虚无,还是相当实在的。

说到这一段情节,我要特别提另一个人物,那就是瞿鸿机。这个人物也塑造得相当不错,但单独看他是不够深刻的,要将他与翁同龢结合在一起对比着看,才能达到相当的深度。我很佩服这部电视剧前半部分的编剧的一大原因,在于他很懂得避免塑造重复的人物。在这系列评论的第一篇里我已经提到过,此剧对李鸿章的描写无疑是过于美化了,但从综合考虑艺术加工的需要来看,这种程度的美化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如果完全严格地遵照历史来将李鸿章的私心的一面也拍出来,就会与袁世凯的形象有较大的重复,而李鸿章的私心相对于袁世凯而言要轻得多,也就是不算太典型,与其如实地写,不如索性忽略不计,将之彻底美化还更符合艺术的要求。类似的情况出现在翁同
龢与瞿鸿机身上。这两人都是清廷之中的所谓“清流”人物,与李鸿章、袁世凯这些“浊流”的代表是对着干的。但此剧把翁鸿机的区别写得很分明,观众绝无重复之感。

鸿机更拘泥于道德文章,完全不知变通,所以他攻击李鸿章也带着迂腐之气,让观众只是彻底地讨厌,看到他被罢免只觉得解气;相比之下,鸿机最后的被罢免,却使得很多观众为之抱屈同情,尤其是被他那句“坚持清廉为官就如同在黑夜中点起一支蜡烛,仅仅只能照亮自己前面那一点点地方”(大意如此)感动得无法自持。然而,冷静下来想想,翁又何尝不是坚持他自己所深信不疑的道德理想呢?再进一步试想,如果鸿机没有因为他的弟子这“猪队友”在关键时刻走错一步而全盘皆输,给他成功地扳倒了在他心目中仅仅是一介贪污成性的奸臣庆王,然后再接再励把庆王这棵大树罩着的袁世凯也搞掉,对清廷真的是好事?慈禧死后袁世凯就被赶回原籍的事情岂不是会提前发生?清廷到底是失去他瞿鸿机这个人的损失大,还是失去庆王、从而失去袁世凯的损失更大?在鸿机被罢免那一集的后面,在众多一片同情他的评论里,有一个评论很冷静,说他不过是另一个翁同龢而已。光绪当年批评翁同龢的那一句“名利名利,名在利前”的话也同样适用于瞿鸿机——他是不贪财很清廉,但他好名,只顾着满足自己好名之心,就无视国家的实际需要,这真的是对国有利吗?

鸿机又确实相比于翁同龢更能脚踏实地做事。他要反对袁世凯的新政,但他并没有像那些一味只懂气急败坏地乱骂乱打人的王爷、大臣们那样做无用功,而是巧妙地用说理的方式说服了慈禧。所谓不要因人废言,我们固然不该因为袁世凯夹带着私心而完全否定他搞新政的客观功劳;但同样的道理,也不应该因为鸿机的动机其实是想破坏袁世凯搞新政而完全否定他说服慈禧时所说的那个道理——新政一下子废除了全部原有中央高层的官位(包括军机处与六部),导致上万京官突然失业,却又不给他们这些人一个出路,这怎么能行啊?鸿机这个道理是说得相当实际的,相比之下袁世凯的新政在这件事上反而是显得过于冒失急进、以致自掘坟墓了。




 

相关新闻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