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进入高校的那一刻起,我就观察到三饭小广场那里非常热闹,扫一扫送礼品,但是一看却不是商家在做活动,而是学长学姐在摆摊。看到有中大广播台宣传招新,到处派发海印集团的小礼品。大学的各种社团的企业赞助,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商业在高校中的活跃。
后来,因为加入了院团委,也实实在在的经历了几次这样的摆摊,通过观察,了解实际的活动目的,对商家的负责程度,以及观察参与者,尝试去了解实际的效果。因为学校这样的活动实在太多,所以难免会有通过消费者的身份去参与这样的活动的经验,而这也给我很多实际去感受宣传效果的机会。
当初之所以会有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开始的自己经历几场别人的宣传对自己还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所以在思考然后开始思考为什么。为什么企业愿意砸钱给学校社团赞助?当中存在着怎样的利益关系?为什么宣传效果这么不好,还是有企业愿意赞助?难道真的是出于要帮助年轻人实现梦想的社会责任感吗?
经济学告诉我,一切都没有这么简单。而用“道德”来解释现象是绝对错误的。
就拿团委的几次摆摊作为例子,我们拉到的赞助分别有嘉顿面包和光明牛奶等,但就用嘉顿面包作例子吧。
关于嘉顿面包,它是院团委的长期赞助商,所以,在我经历的摆摊活动中,它就赞助了两次。一次是在“三行情书”的宣传活动中,一次是“三行情书”的义卖活动,而我们宣传的方式基本上都是抽奖送面包,写稿送面包,买东西送面包,总结来说就是三个字,送送送!当然,我们的活动也多亏了这些面包,得到了较为热烈的反响。
为什么嘉顿让我们这么任性地送送送?在这过程中它又能够获得什么?
为了更加了解整个赞助,我借来了外联的营销策划,以下是活动策划书中有关赞助的部分(有删减),适用于嘉顿的宣传方式是线下宣传的第4点和线上宣传的第1点:
【宣传方式】
(一)线下宣传
1.宣传海报、横幅、传单、餐盘纸上,可增加商家logo,鸣谢商家等信息
2.黑板宣传语鸣谢商家
3.派发传单
4.提供商家摊位
活动将于10.10号在食堂前面的三饭小广场进行摆摊活动,到时,可为商家提供摊位(或者另寻时间为商家申请摊位),现场可进行商家所需要的活动(如扫码关注公众号得小礼品等)。
(二)线上宣传
1.传播与设计学院团委的微博、微信等平台转发商家信息
商家采取营销措施,如可进行微博、微信转发抽奖等,吸引学生关注。
2.为商家进行qq扫群、发送群邮件
3.宣传视频中添加商家信息
除以上宣传方式外,如您有其他想法,我们可以一起商量,互利共赢。
【宣传效果分析】
1.宣传时机好、持续时间长:
三行情书活动在开学后一个月(8月中旬开学)开始举办,面向全校师生。特别是14级入学新生,刚步入大学校园的他们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更关注校内各类宣传。因此,他们将会是贵公司潜在的巨大市场。
活动时间持续将近两个月。保守估计,每个人每天可以看到贵公司广告十次左右,再加上网络宣传的作用,可使贵公司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您品牌的熏陶下,他们将主动了解您的产品,购买您的产品。每一个客人又要自己独特的朋友圈,由于人际传播的影响,这也就无形中扩大了宣传的范围,到时贵公司的名堂就不仅限于广州市了。
2.宣传目标明确、效益高:
相对于电视广告,抑或报纸,我们的活动宣传目标更为明确。目标针对大学生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为其展开宣传。而其宣传所需要的开支,较于其他广告投入来说,则是其几分之一,乃至十几分之一,甚至更少。
3.放心负责的团队
企业赞助无非为了宣传自己。而对于选择赞助社团,即有意欲进入高校的企业来说,宣传费用原本就必不可少,而赞助学生社团,实际上却是降低交易费用的方法。
如果是商家自己搞活动,首先需要自己写策划,自己找场地,自己雇佣摆摊人员,还要自己提供物资。而假如是给社团赞助,社团负责写策划,申请场地,社团内部人员参与摆摊,而商家只需要提供赞助物资,无疑是省下了很多钱。这也说明了宣传效果的第二点没有错。
当然,在宣传力度方面,上面第一点所说的宣传效果分析确实是为了讨好商家而有意夸大,而对于商家来说,同样的宣传交给外人做效果远远低于自己做,因为毕竟不是自家生意。而作为工作人员,我们也深有体会,我们的任务是主要宣传自己的活动,对于面包,我们也只是局限于送出去而已,而做微博微信的推送,也只是把商家商标放在内容的最后,影响也有限,在现场宣传时,也不可能自己推销有多好吃,或者推荐大家去哪个地方买。我也曾怀疑过,这么不负责的宣传,下一次还会有企业愿意赞助吗?
但是,后来发现,在某些方面,学校社团却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宣传效果。比如说在场地方面,学校内的地方(比如三饭小广场)学校社团优先使用,商家申请困难,所以有的商家只能到新天地那里,即万宁的隔壁摆摊,那边人流明显少很多,而且也需要一笔申请费,所以在那里摆摊宣传产品的商家也是少之又少。而三饭小广场那里却是人流最多,最接近受众的地方,在饭点,更是有很多学生在那里停留。是在一个人流少的地方大力宣传自己产品,还是在人流旺的地方派发产品,在产品是面包,一种不像化妆品需要多加口舌宣传的产品的局限条件下,场地的优势明显。由于场地租值高,宣传效果好,与宣传力度降低导致的宣传效果下降也相互抵消了。
而在赞助物资的提供上,其实也不乏商家的一点小心机。
在第一次活动上,我们开始派发面包。因为面包有几种不同口味,我们开始让同学们自己选择。通过选择和派发后,受欢迎的几个味道立即见底,而我们也是才刚刚开始派没多久。关于不受欢迎口味面包比其他几种口味面包更加大量的提供,我相信这并不是偶然,商家是有意让我们消散这批卖不出去的“仓底货”。在商家看来,同样一批货物,直接销售的话,商家知道在消费者的选择下也卖不出多少,按这个销量的话,肯定是要亏本的。倒不如作为赞助社团的物资,也省下来在花一笔赞助费用。在直接销售与作为社团赞助的选择上,社团赞助的机会成本是直接销售的销售额,即能够卖出的面包的销售额,直接销售的机会成本则是赞助费,即所有面包都卖出去之后的销售额。根据成本最小化,商家因此选择了将这批货物作为赞助物资。
在第二次活动中,商家送来了几款新推出的口味。而我们的义卖摊位很大一部分扮演着一个新产品试吃点的角色,当然这也是因为,新产品的味道不错,还很受同学欢迎。看着拿到面包的同学脸上不再是上次活动时的撇嘴,也能感受到这样的摆摊原来真的有实际效果。而由这样的宣传效果看来,商家也不必再自己设一个试吃点来宣传新口味了,商家也就又省下一笔宣传费用了。
哼哼,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这次商家的小心机还没有说呢。这次的赞助物资虽然不是不受人待见的仓底货,但却是将要过“最佳食用日期”的。虽然这些面包吃下去对身体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我吃过,我保证),但是,放在货架上却很少人愿意买,虽然不是不受欢迎的口味,但是放在货架上却是同一个命运。而关于直接销售与作为赞助的选择,上面也解释过了,其实是同一个道理。只不过这次又多了一个宣传新产品的功能而已。
最后,我想探讨为什么社团与商家之间有长期合作关系。在一个学期的各种活动中,我发现很多社团都有自己固定合作的赞助商,传设院团委是嘉顿面包,院学生会是某个美容机构,广播台是丸美,等等。因为宿舍里就有外联部的人,作为一个“专业”拉赞助的人,她反映说新的赞助商很难拉,首先愿意赞助的就很少,而在有意愿赞助的商家里,有的人要求很多,光是策划就要反复修改很多次,有的人只愿意赞助一点点,或者只愿意提供物资赞助,有的人的要求简直是要把我们自己的活动改成商家的宣传,所以十份策划发出去,都未必有一份有用。而对于老赞助商,基本上一份策划就搞定。这就是“信任”。
而所谓“信任”从经济学上说就是“信息费用”,对于合作过的商家来说,投钱之后的效果怎样,根据以往的经验,商家已经知道个大概,也知道投入的钱不会石沉大海,信息费用接近于0。而对于新的赞助商来说,对于社团活动的具体效果是一概不知,而商家的信息费用就很高,而他们通过各种要求来试图降低自己的成本。当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如果造成社团的成本升高而可能造成损失,这试图建立的合作关系就破裂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商家给赞助并不是什么恩惠,因为再有社会责任感的商家也不会允许社团拿自己的钱胡搞一通。商家之所以决定赞助,都是因为“有利可图”,因为宣传得到的收益高于所付出的成本。而站在被赞助方的社团,所付出的也只不过是在开展自己活动的同时用商家的产品吸引群众,没有耽误自己开展活动,反而有了活动开展的物质支持与吸引人群的手段(商家礼品)。在这段赞助与被赞助的关系中,两方都只是各取所需而已。
点评:
企业在学校内的赞助可以说是大学里最常见的商业活动,但到目前为止只有黄同学一人注意到这个现象,对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商品来作为赞助的“小心机”也观察得颇为细微。其实这个题材还可以研究得更深入一些,例如什么商家会选择在校园内投入赞助?为什么是面包店,为什么是美容机构,为什么是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