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即将正式启用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迎来了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在中国运营的第100航次。同时,歌诗达“爱兰歌娜”号也成为第一艘停靠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的豪华外籍邮轮。
上港集团(600018.SH)董事长陆海祜表示,这意味着上海邮轮经济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而上港集团总经理陈戌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邮轮经济是上海发展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不是一个简单的货运概念,“我们从来都不争(吞吐量)排名”,“今后将主要以集疏运系统和整个航运服务的体系建设为重点”。
邮轮将成新盈利点
发展邮轮经济是上港集团战略方向之一。
据陈戌源介绍,上港集团即将正式启用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投入约18亿元,建设包括邮轮码头等在内的设施,并参股上海国际客运中心有限公司19%左右的股份,“我们将会调整参股比例,未来将达到50%以上”。
数据显示,到2010年,亚洲地区的邮轮游客将达到150万人,与2005年相比增幅为35%,作为中国第一大港的上海港吸引了全球邮轮邮轮公司的注意。
陆海祜表示:“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带动邮轮母港建设发展;上港集团要通过加强包括歌诗达在内的全球邮轮公司的合作,发展上海邮轮经济。”
据记者了解,2008年歌诗达“爱兰歌娜”号邮轮将以上海为母港,开设14个航期。到2009年,定期航次将增加至36个。
“双方建立定期会晤机制,成立政策先行试点推动小组,继续在市场开发、票务销售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陆海祜表示。2008年7月,世界最大邮轮公司之一的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公司也宣布,2009年上海将是其战略发展重点。
邮轮经济给城市旅游业、零售业带来的效应明显。根据欧洲邮轮理事会(ECC)2007年的数据显示,邮轮经济给欧洲带来了83亿欧元的直接经济效益,18万多个就业机会,有280万乘客从欧洲港口登船,平均每位旅客花费100欧元游览每个目的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可观。
而上海邮轮经济的发展也将可能成为上港集团带来新的盈利点。
陈戌源表示,邮轮经济目前刚刚起步,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游客对这种旅游方式的逐步接受,中国的邮轮业务都有非常大的发展;未来将逐渐成为上海港的利润来源部分。
陆海祜透露,今年上半年,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已经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豪华邮轮58艘次,出入境旅客近7万人次,他预计全年将达到15万人。
而明年2-10月,世界各大邮轮公司,将从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起航,开出总计32个航次的中日韩母港航线,50艘次的大型豪华邮轮将抵达上海,出入境旅客总数100多万人次。
“随着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以及海峡两岸直航,国家相关游轮政策的开放,上海的邮轮市场即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陆海祜指出,“也希望更多邮轮公司选择上海港作为母港或者挂靠港,开辟更多母港航线。”
但也有专家对上海开展邮轮经济表示担心。业内专家吴明华分析,上海港吃水有限,且南浦大桥桥高有限,所以基本只能进中小型邮轮,这可能成为上海港发展邮轮经济的制约条件。
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提速
而发展邮轮经济的背后,则是上海港从注重货物吞吐量到全面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转变。
陆海祜指出,加快建设包括邮轮在内的国际航运中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部分。
在上海港、宁波港之间货物吞吐量你追我赶的首位竞争的同时,转变似乎悄然发生。
温家宝总理在7月初视察洋山港时强调,上海要紧紧围绕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着力打造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中心,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7月14日,上海市副市长沈骏参加了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强调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以及软环境、航运的服务功能包括航运金融、保险、航运交易以及配套的法律服务等。
陈戌源也向记者坦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不是一个简单的货运概念,今后将主要围绕集疏运系统和整个航运服务的体系建设为重点。”
另外,吴明华分析,前不久《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通过了国家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政府组织的联合评审,将洋山港纳入其规划范围内。而未来洋山港如何规划、由谁来规划尚不明确;再加上现在洋山港二期以及三期A段的经营权归属迟迟未定,似乎也表明高层对洋山港的经营模式有不明确的地方。“这些都可能促使上海港口的发展模式从过去的注重吞吐量,向注重功能、软环境等转型。”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宗蓓华告诉记者,中国的港口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多元化功能等,就远不如鹿特丹、汉堡等国际港口。
对于港口质量的提升,宗蓓华认为要考虑“比如我们的保税港区是否完全发挥功能;临港产业布局和港口的关系是否密切——如果密切将会对城市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港口政策,以及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服务理念和效率,等等。”
而在软环境方面,上海港仍有许多不完善甚至是空白点。吴明华表示,比如目前上海港的后勤服务包括供水供油、伙食物料的供应等只有两家公司,但目前停靠上海的船舶艘次已经达到每年6万艘左右,不能满足需求;另外航运的金融、保险、法律咨询服务、船级等级等,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未来上海港可能更多从长三角、全国的角度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方向出发,注重软环境、绿色科技港口的建设,这样才不局限于区域港口的竞争。”吴明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