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3年的时候,我在Q空间里发过一个整理读者讨论的帖子:《关于“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民主思想?”的讨论》(http://user.qzone.qq.com/908961321/blog/1385133575)。此前听完了谢涛的《秦汉》之后,没有继续听他的《三国》,因为想等他全部讲完之后再听,于是转为听喜马拉雅上的《罗马人的故事》朗读版,最近听完了第一卷《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由得再次想起这个3年多前提出的问题及讨论。
先简略评价一下书本身的质量。我在“李俊慧的经济学吧”那里开设了“全方位公益教育平台”,其中一项就是“西方历史”,推荐读物的帖子里的推荐盐野七生的《海都物语》,回复中有读者又推荐了《罗马人的故事》,说作者写得很客观,不是价值观至上。但我听完第一卷,感觉除了最后部分的“结语”中强调罗马的政治体制不是希腊的民主制,但不等于就比希腊差,于是显得不受民主这所谓“普世价值”洗脑之外,其余部分的分析不见得有多符合科学,跟很多历史学家一样反复地犯着用“民族性”做解释这类套套逻辑的错误。而且我觉得就算是结语的部分,也并不反映作者真的对民主存在的问题有什么真知灼见,只是因为现在她写着的是罗马,就倾向于对罗马有利的结论,这类似于中国的传记体史书在某人的传记中倾向于把所有功劳都归于传主的写法。
除了“民族性”这类套套逻辑之外,有些分析在逻辑上更是荒唐得让人无语。例如分析为什么罗马在王政(独裁)时期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不严重,反而在共和时期非常严重,她认为王政时期有三个权力中心(国王、代表贵族的元老院、代表平民的市民大会),而共和时期只剩下两个权力中心(元老院和市民大会,行使类似于国王权力的执政官只有一年任期,时间太短形成不了权力中心)。到此为止都还好,但接下来的逻辑就开始匪夷所思了,竟然以三只脚的桌子比两只脚的稳定的物理规律硬套到这种社会现象里,完全不管背后的逻辑是否共通。按她这种奇葩的逻辑,我也可以说人有两只脚、动物有四只脚,从来没见过哪种会移动的生物是三只脚的,所以大自然的规律明显是两个或四个权力中心才稳定,三个权力中心理应最不稳定以至于从来无法在大自然里适者生存……而且显然现实中普及度最高的桌子是四只脚,哪里是三只脚?这种滥用比喻的糊涂逻辑在中国古代的分析文章里是最普遍存在的,说中国人的逻辑分析能力不如西方人,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最典型的。看来日本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第二卷开头也有一个逻辑糟糕透顶的分析,是要解释为什么擅长海战的迦太基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海战上败给才刚刚组建海军不久的罗马。作者认为原因是拥有强大海军的希腊衰退后,迦太基一家独大没有竞争对手,于是变得疏于战阵。这个分析我一听便深感哭笑不得。迦太基的海军再怎么疏于战阵,也不可能比罗马的新海军更疏于战阵好不好?!她自己在书里都写了,罗马海军对战船的操纵能力之差,以至于连将战船排成一条直线都做不到;罗马的司令官对海洋极其无知,以至于打败迦太基后回航罗马遇上海上风暴时不听了解海洋的盟友的劝告,非要靠近海岸而造成古代史上最严重的海难……原因其实不难找,还是从她自己在书里写的内容提供的信息:第一次海战时罗马人就发明了乌鸦桥,成功地将海战变成陆战,于是将罗马军不擅长海战的劣势转为他们所擅长的陆战的优势。只是此后迦太基有没有针对这种战法想出应付之道,这书就没有下文交代了。所以这个原因虽然肯定是第一次海战罗马获胜的,但是否以后一直靠此获胜,就不得而知了。(按:此文写完之后,我继续听第二卷的内容,后面就有一处写到迦太基的海军终于在汉拔尼的父亲指挥下打赢了一次对罗马军的海战,用的策略就是避免过于接近罗马军的船只,只是那里没有明确地提及两军船只距离过远导致乌鸦桥的失效,还是不晓得迦太基海军是否靠想到了对付乌鸦桥的战法而获胜。)
总而言之,这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的逻辑分析能力有时并不靠谱,建议大家看这书只管书中提供的史料,不要盲信作者自己的分析。
话说回头,《罗马人的故事》第一卷就是写罗马这个城市从最初诞生到逐步占领(不能说是统一,因为更多是靠征服敌人转化为盟友)意大利的过程。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再地想起2013年那篇讨论整理所试图回答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民主思想,罗马却产生了呢?虽然此书作者不承认罗马的政治体制是民主制——她认为最早时是王政,后来是共和制,希腊雅典那个才是民主制。但我这里说的“民主制”是较为宽泛的定义,即只要是通过选举产生执政者就是民主制。按照这个宽泛的定义,即使是罗马最早期的王政时期,其实也是民主制而不是君主制。因为罗马的国王也是选举产生的,只不过一旦选出就终身任职,即那是“选举制+终身制”。也就是只有选举那一段时间是民主制,然后就转为独裁制了。但罗马的国王并不是世袭的,与中国自夏之后都是世袭制完全不同。
从第一卷的内容来看,我的感觉是罗马时期相当于中国的上古、夏商时期(按:不是指历史时期一样,而是指发展阶段类似),因为打仗时用上大象那样的大型动物,在中国历史上显然是黄帝打蚩尤之类的时期才有的事情。夏商已是世袭制就不论了,上古时期据说是“禅让制”,是否其实也是罗马王政时期那样的选举呢?中国上古时期的史料不足,近于神话。根据有限的史料来看,中国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是各个部落首领推举的,部落首领应该算贵族而不是平民。当然,罗马所谓的平民(有投票权)也都是有一定财产的人,但应该相当于夏商周的史料中称为“国人”的人。如周朝的“共和”时期之所以开启,就是国人暴动,推翻他们所不满的周厉王。这一事件与罗马从王政转折为共和的事件颇有些相似。但周朝可没有因此而改掉了君主制,召公、周公联合执政代理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回归王政,更不要说中国的君主制是世袭的。罗马即使在王政时期也没世袭,这一点在中国人看来相当奇特。第一个罗马国王为了夺取权力,把自己的兄弟都杀了,与中国古代争皇位(太子位)时屡屡上演的兄弟相残不相上下,反映着人性都是一样的。但既然此人如此热衷于权力,为什么他不把国王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呢?答案恐怕应该是“非不为也,乃不能也”。尧舜死后都有过其儿子想夺权,但得不到部落领袖拥戴而落败的记载,可见尧舜其实都如大禹一样是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只是力不从心而已。但尧舜的继承人至少在表面上看不是部落首领的选举或推举,而是他们还在位的时候选定,即属于“委任制”而不是“选举制”。再仔细地看,上古时期虽说是“禅让制”,但除了舜帝之外其余彼此之间都存在着血缘关系,而舜帝是被尧帝收为女婿,通过婚姻也纳入亲族范畴之内了。也就是说,虽然世袭制是夏的时候才出现,但其实夏之前的上古时期一样是在同一家族之内产生执掌最高权力的人,世袭制只是更明确地将最高权力的继承权界定给儿子这个血缘之亲最为直系的人。换言之,世袭制的产生其实有着久远的历史积累,不是突然蹦出来的。
2013年那篇讨论中,有读者认为希腊城邦的自然环境是海岛,靠贸易而不是农耕生存,所以要通过给予“公民权”来吸引人前来聚居,这种局限条件有利于民主制形成。但罗马的自然环境就不是海岛,直到与迦太基打仗之前都没有海船,不是依靠贸易而是农牧生存,为什么罗马还是形成了民主制呢?而讨论中说战争需要独裁,所以如果屡屡要打仗,就会抑制了民主的生存。但罗马自出现以来也一直频频打仗,王政时期只是旧国王死了之后要立新国家时才需要用一下民主选举所以影响不大还好理解,但共和时期战争的频率跟王政时期比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罗马的应对之道是打仗时就任命一个独裁官。但这独裁官的任期只有短短的半年,独裁程度比王政时期终身任职的国王还更为不如。为什么军事对于独裁的需求如此之强,罗马的政治体制还是更接近于民主制而不是君主制呢?当然,后来罗马扩张得很大之后,终于还是转为帝制,是否国土面积才是更重要的局限条件?但任何国家的面积都是从小变大,如果国土面积是关键的局限,为什么中国古代却没有在部落所能控制的面积还很小的时候出现过民主制?另外,到底是中国古代没有出现民主思想是特例,还是西方古代一早就出现民主思想才是特例?
看来,2013年的那个“旧问”,还需要继续寻找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