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张五常教授研讨会精彩发言与文章展示(之二十二):管窥蠡测五常经济学
作者:雄峻高寒 申领版权
2017年04月27日 共有 713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常言道,读有字之书易,读无字之书难。无字之书,天书也,三千大千世界也。经济就是人类组织生产生活的无字天书,能读懂者罕见。天书本是玄女赐,妙诀神悟菩提心。在我的认识中,张五常教授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上师,他读懂了经济这本无字天书,还形诸文字,经传流世。



猎奇而识教授


初知教授大约是在2002年或2003年。那时为了在工作上翘楚,要写文章。但总觉得写得好费力,好困难,虽然也能洋洋洒洒敷衍成篇,但其中的敝窦自己心里有数。于是,想走捷径,看看文章家们是怎么教的,就在网上搜。一次很偶然地搜到了教授的卖桔者言中的“读书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扫了几眼就被吸引住了,猎奇心大增,赶紧在网上搜出了全书,下载,如饥似渴地阅读。及至读完“私产可养鱼千里”,突然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路径。一种科学的现实性,确定性,必然性,体系性,很震撼。原来经济学可以是这样的。



为什么觉得惊奇


我本科是学法律的,但对法律只是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就知道法律可以分几个部门,各部门法条是怎样规定的,规则体系是怎样的,对法律的理解有多少种观点和流派等等,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规定,为什么不那样规定,就不大懂了。对法律到底是怎样被决定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也不清楚。


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我认为应当到经济学中去找答案。可是由于数学以及经济学基础缺乏,只能从政治经济学切入。但那个政治经济学基本是意识形态经济学,其观点和论述,始终不能让我彻底信服,总是心存疑惑,特别是对一些争论的问题和现象,诸如经济主体到底是不是理性经济人?经济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搞好经济?为什么文化程度高的却反而被文化程度低的驱使?为什么国有企业就是搞不好?等等,连着问几个为什么就感到哑然茫然。当时学习就是记住各种结论,记住教科书预先设定好的论证逻辑,当个传声筒。至于这些结论和论证逻辑为什么是这样,考虑经济问题的科学范式是什么样的,根本就没有脑力思索。当然,在这当中也学习撒缪尔森的经济学,不过印象寥寥,其中的经济解释与验证没有融会贯通的感觉,自己也始终没有形成体系性的认识,对经济学的科学思维范式也一无所知。因此,所学的那点所谓理论在实践中根本就用不动。眼前黑暗一片,很苦恼。直到遇到了教授的经济学,才隐隐约约感到一丝光亮。



努力入门


自从读了教授的卖桔者言后,又在网上搜,一搜,又搜出了经济解释,当时还没有写完,就下载了写好的部分读了起来。仅仅科学说需求关于思维逻辑那一部分就反复读了不下十几次,最后总算自以为懂了点。硬着头皮往后读,好多都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看的时候以为懂了,一离开书本就又忘了,一看到现象要么解释不起来,要么循环论证。就这样断断续续地读着。从经济解释中,得知了教授学术生涯的许多信息,按图索骥,又去下载他的“佃农理论”来读。虽然对其内容并不能完全消化,但对其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安排,略有所悟,以致在后来的写作中,竭力想模仿,虽有效颦之讥,不但无所惭赧,反而颇有得色。


2005年后,在网上搜到教授的书越来越多,很多散文集,随笔,那时教授的博客已经建起来了?反正是只要能搜到的教授的文章和书,都迫不及待地抓来,先睹为快。有段时间,还把知网上搜到的教授发表在杂志期刊上的文章全部复制到自己的电脑里,逐篇阅读。特别是居然从网上下载到了《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的PDF版,通读之下,大为兴奋,喜不可遏,摩拳擦掌,爱不释手。那时就认定,只有教授演示的经济学才是科学的经济学。


在教授的影响下,又重读了国富论,这才发现原来根本就没有读懂,没有弄明白。比如关于分工的意义,对于制度与生产增长的关系,以前都是泛泛而过,并没有什么深刻认识。重读之后,因着教授在文章中的提点,才发现其中蕴含的道理之深刻。又比如原来对经济力量如何促使自由城市及其民主法治在西欧社会产生和发展开来的论述,毫无印象。大学时上外国法制史的课程,就一直没弄明白这一现象的具体情况及其必然逻辑。只有在学了五常经济学之后,再结合国富论的叙述,才觉得好象一下子点通了,明白了这一过程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是在国王与领主竞争这样的特定局限条件下,商业的聚集形成了市镇,包税制又把市镇变成了自由城市(实际上是赎买自由),独立的商人在自由城市的管理中形成民主法治,由此逐渐形成了国王、大领主和自由市民三个等级,并最终催生了西方三级会议以及后来三权分立的独特自由、民主与法治制度。背后的经济逻辑原来是这样的!虽然还很粗疏,但就我狭隘的眼界来看,还没有一个法律人能提出比这更有力的解释。


有段时间,因工作原因,需要研究民间风俗在司法中的运用。就反复读了教授的“子女和婚姻合约中的产权执行问题”。文章对三纲五常等级制背后的经济支配逻辑,对童养媳、缠足等民间风俗,所作出的分析,如此透彻细致,别开生面,实在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就也想在那个课题研究中仿此办理。然而,限于自己知识积累不足以及人事纠纷等种种原因,竟未得试,诚然遗憾。后来,只要有人拿习惯法、社会法说事的,我就会向他推荐这篇雄文,但是识货的并不多。


自教授的博客建起来后不久,就一直跟踪教授的博客学习。对博客有两个印象,教授好牛,管理员好凶!并顺带读了教授文中提到了科斯、阿尔钦、弗里德曼等人的一些文章。一些盘旋在脑中的问题也若明若暗地似乎有点能够理解了。那时觉得,人生难再世,同生于一个时代,却只能崇拜而不能一睹风采,实在是历史性的遗憾,因此有一个愿望,就是想见到真人,摩顶赐慧,让自己也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学者。



制度解释大哉


中国人的教育总免不了治国平天下,关心国家大事几乎成了每个人的偏好,对经济发展这样利害切身的大事更是关注有加。但是,偏好归偏好,懂不懂又是一回事。接触到教授经济学后,特别是读了他的“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吗?”、“中国将向何处去”,对运用经济理论解释制度、推断现象深信不疑。及至读了他的“中国的经济制度”,发现其观点是如此地与众不同。多年以来,里里外外,众口一词地把中国一切坏现象和问题的根源都归结到体制上,对体制是人人喊打,口诛笔伐,而对中国经济在这套体制下取得的快速增长的现实视而不见。各种乱七八糟的解释和改革主意,多如牛毛,却没有一个可信。唯有教授的解释,可验证,可复制,的确是揪到经济制度的灵魂。然而,曲高和寡,乌合之见终于占据上风,几年下来,剁手剁脚,中国经济终于被按倒在地,如今是吉凶难料。然而,亚当斯密说得好:“在可自由而安全地向前努力时,各个人改善自己境遇的自然努力,是一个那么强大的力量,以致没有任何帮助,亦能单独地使社会富裕繁荣,而且还能克服无数的顽强障碍,即妨害其作用的人为的愚蠢的法律,不过这些法律或多或少地侵害了这种努力的自由,或减少了这种努力的安全。”多年望尘而拜,发现教授的见解,几为预言先知一般。金融危机以来,经济风云变幻,动荡不定,教授不时的发声,更是如拨云雾而见青天。然而,当局好象与教授有仇似的,就是不从教授之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但愿愚蠢的政策和法律,不要浪费了中国经济的战略机遇期。



法经济学要紧


把经济学运用到对法律的分析中,成为了一门学科,即法经济学。教授博客上关于新劳动合同法的文章反复学习过了,自己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法经济学研究,但由于跟传统的法律研究范式相差太大了,圈内很少有能够接受的。现在法律研究中打着法经济学的招牌的人不少,到处招摇,却没有一个真正懂得教授的经济学的。很多文章的中心是论证理性经济人的存在,或者是论证某一现象符合理性经济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读这些文章,不但没有智识的愉悦,而且头昏脑胀。究其原因,在于正确的经济学思维范式还没有普遍建立。法律行业的人,出身文科的多,接受逻辑训练少,习惯用大词、含糊不清的词,又深受价值观的影响,惯于用道德去评判事情,少有科学的理性思维,又缺少人有意识地提倡,结果就形成了严重缺乏理论共识的混乱局面。最近几次法律界内部的互殴混斗即是明证。


对到底什么是科学的理性思维,什么是科学的理论,我还是从教授的经济解释那里才有意识地开始考虑的。为此,还买了一本“科学,什么是科学”的书来看。2005年时,因为要写论文,曾经对何为理论深感兴趣,查了资料,问了多人,没有人能回答出来。后来,又反复研读教授的文章,还有经济学讲义前面部分,才对何为科学的理论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我的认识是,所谓科学的理论就是一系列可以被现象证实也可能被证伪的命题及其组合。这些命题组合的关键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公理,通过对不同的具体条件下,研究对象呈现出的不同反应状态的观测,得出一定的结论,即定理。理论的作用就是以公理和定理为依据,对一定条件下的现象进行解释和推断。对同一问题,有多少条公理,就有多少种理论。理论之间的竞争在于对现象的解释力的大小及推论的可验证程度的高低。对理论的认知的这一点点进步让人很高兴,但也让人很沮丧,因为发现原来学的很多理论知识,不但无益,而且有害,搞脏了头脑。


教授在经济解释中,起笔就谈科学思维的范式,对于把经济学当科学研究的人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何为正确的思维,不先定下来,想得越多,可能错得越远。如今法经济学界就迫切需要普及教授所说的科学理论观,培养正确的思维范式。通过法经济学的研究和传播,使制定法律的人多学点教授的经济学,立法对租值的消散就会少得多,司法临时确立的规则就会更加贴合经济的规律。但是,要改变这一现状,让真正的经济学占领法经济学的阵地,把对法律制度的研究的科学化程度大大提高一步,并不容易。出于衷心敬佩,一遇到周围、博客、微信等所有能够谈论或谈到教授或经济的人,我就不遗余力地推荐教授和李俊慧的书和观点。可惜应者寥廖。



絮语


惭愧的是,由于资质实在愚钝,十来年的跟踪学习,掌握的经济学知识其实非常有限。教授经济解释的电子版和正式版,李俊慧教师的经济学讲义,一面市就买了来,认真拜读。但是花在这上面的时间还是很有限,象一门业余爱好,时学时辍,故而几无所得,脑洞就是打不开。以至于在自己的观察和文章中,虽然是竭尽所能想把学到的理论运用进去,特别是想运用教授的经济学理论范式去解释法律现象,推断法律规则的实际后果,但就是突破不了。


现在回头一看,才发现其实李俊慧老师接触教授的经济学的时间比我早不了多少,同样是十几年下来,差距却是天壤之隔,只有唏嘘而已。现在只有在网上紧跟教授与李俊慧老师的博客、贴吧,希望尽可能多学一点,多理解一点,多见识一点。教授的学问,犹如山间之清风,水上之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惟愿教授健康长寿,多益国计民生!


 

相关新闻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