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本科大一生《经济学原理》课程优秀论文展示:从高校自主招生看教育的行政管制
作者:张晓欣 申领版权
2017年04月28日 共有 793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中国多所知名高校在6月初集中发布了2015年自主招生政策。包括试点高校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加强对自主招生的监管,严防腐败的滋生;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取消笔试联盟,不得采用联考方式,不得组织专门培训;考试安排在高考后、出分前等等。作为教育部打破“一考定终生”考录方式的重要举措,自主招生试行十多年来却一直无法摆脱“二次高考”“寒门难出才子”等公平性的质疑,但是究其原因,高校自主招生从来就不自由,捆绑高校手脚的镣铐是教育部带上的。

不自主是因为高校的自主招生深受行政管制的影响,招生权是“因政府分权而得到的公权”。目前,无论是南方科技大学的“自主办学试验”还是华师大与纽约大学合作办学的“准生证”一拖再拖,都说明目前在教育部的行政管制下,高校获得的自主招生的权力十分有限。


“政府加强对自主招生的管理,严防腐败的滋生”

人们对自主招生的最大一个误解是自主招生如果缺乏政府的监管,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譬如腐败、送红包、走后门等等。我对这种观点深有感触。因为我在参加2014年自主招生前夕恰好爆发了人大招生就业处处长贪污腐败的事件,直接导致人大退出了当年的华约。当年考试的时候还被记者问道:“同学,人大退出华约,对你们的影响大吗?”我身边的同学笑着跟记者说:“根本没有影响啊。因为,即使人大给我降了20分,我还是考不上啊。”

事实上,自主招生并不必然导致腐败,我认为根源就在于高校在政府的行政管制之下还不够自主。对于高校自主招生变为折腾学生,在试点路上逐渐偏移的现状,有家长认为教育部给予高校权力过大是导致混乱的原因,赞成相对公平的全国统一高考。但事实上,自主招生并不一定伴随腐败。早在民国时期直至1952年,中国高校都实行自主招生,据学者调查当年大学招生导致的腐败并不令人印象深刻,许多家境贫寒子弟依靠勤奋读书也能升入大学。在国外多数国家历来有大学自治传统,不同高校依据公共考试成绩、推荐信、高中成绩、面试、论文等综合评价衡量学生以绝对是否录取,名校自主招生的腐败新闻少之又少。

高校受到政府的行政管制,原本应该完全属于自己的自主招生的权力被“部分下放”,导致了租值消散和招生的交易费用增加。更加麻烦的是,这种自主招生的权利被行政部分控制,并非高校固有权利,而是政府给高校的授权,这种权利的下放是可以随时调整,甚至收回。自主招生的改革实为制度的变革,看一个制度的变革成功与否,重要的是看有没有降低交易费用。但是可惜的是,这种自主招生的权利可以随时收回和变更非常容易让高校感到无所适从,无疑增加了交易费用。

政府对高校自主招生权的控制首先体现在获得授权的学校规模以及招生比例。从2001年只有几所中学在江苏省内试点,到2010年有近80所学校纳入高校自主招生体系,教育部在不断扩大试点区域,但每所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仍然需要授权。2008年底,教育部更是明确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突破自主招生5%的名额上限,同时不需要教育部审批招生计划。但仅仅过了1年多,自主招生选拔试点政策就全面收紧,2010年要求全部自主选拔试点高校必须提前报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2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通知,政府重申试点高校选拔录取人数一般不超过本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的限制,并首次为高校自主选拔人数设置了“原则控制在自主招生录取计划数的120%,最高不超过200%”的上限。此前准许自主招生试点满三年的“985”工程高校对特别优秀考生不设高考成绩下线的宽松政策也已消失,出现了八个复旦教授招不进一个国学“天才”的新闻事件。2015年的自主招生政策更是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

另一个对自主招生政策有较大影响的内容是专业设置。一直的政策是教育部要求专业设置与就业率挂钩。下发的通知要求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尽管教育部提出“四个不准”以防止就业率造假,但人们普遍担心文学、历史、哲学、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将受到冲击。广东省教育厅公开的数据显示,无论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基础学科的就业率都是垫底。

上述政策再度证明了1991年《教育法》就规定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自主权至今还是审批制。高校学科专业设置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办得好不好也要由上级部门组织进行评估。这种模式下,学校考虑更多的是追求社会热门专业,追求行政审批容易通过,师资、设备、教育模式、特色等都不需要考虑。但其实一旦将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下放到学校,招生要对学生、对社会负责,学校就必须考虑“产品”是否能够获得市场认可,就业率自然不是问题。

从根本上看,给予中国各高校完全的招生自主权,正是对遏制招生腐败釜底抽薪的治本之策,现在教育部对自主招生的门槛的严格把关、加强监督都只能算是扬汤止沸。如果真正让中国的各高校实现市场化、自主化的办学和招生录取,把高校的声誉押上去,学校怎么可能会故意招一些低质量的生源呢?学校一定会在互相竞争生源过程中把精力放在真正的科学选拔人才上去。如果招来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教授授课就会无所适从。学生之间的质量相差太远,就不利于学生之间合作讨论。即使出现暗箱操作,责任也全在大学,不回应公众的质疑,大学的形象将受到严重伤害。而更令大学畏惧的是,受教育者将“以脚投票”。如此看来,真正好的学校一定会招收质量好的学生,就像是租值高的地段一定会建质量高的住宅一样,是租值搭配原理的表现。

又会有人说那美国的私立大学有完全的自主招生权利,但也会出现家族给学校捐钱,然后子女就可以入读名校。难道这不算是腐败现象吗?一所学校的招生标准有很多,高考、推荐、面试、中学成绩、家庭背景、特长、社会实践、就读中学等等。大学选择的标准是什么要看具体的局限条件是什么,不管大学选的是什么,都与大学本身的租值有关。那些家族给学校捐了一大笔钱的人,其给学校设施建设、教授招聘或人脉声誉等带来的租值高于富家子弟入读的带来的部分租值消散,学校就会放宽对其的录取要求。并且这些富家子弟不一定都是二世祖,从小家里就在教育上给予丰厚经济支持的他们也许是真的有真才实学。另外,家族的租值高到几乎可以肯定到他们的这一代租值不会完全消散,也就是他们有很大的机会还是成为上流社会的人。这些人在社会上又会给学校带来名声,就是租值。再者,跟这些富家子弟交朋友的同学今后很可能会和富家子弟共同创业、资助投资等,这样人脉又会成为这所大学学生的租值。综上来看,只要富家子弟给学校带来的租值高于他本身不够分数标准的租值消散,学校录取他们也是无可厚非。当然如果是富家子弟带来的租值低于他带来的租值消散,学校不可能录取他。有自主权的学校才不会只看钱不看素质就录取学生。

学校的租值主要是学生的质量,而这租值的来源靠收学费和捐款等实现。大学为了保住自己的租值,即使没有政府的监管,也会非常注重招收学生的质量。而在自主招生中对学生的质量(相当于是产品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质量)的信息费用政府不可能比高校(相当于市场上的企业)更加清楚,政府的加强监管其实并没有必要,给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招生权力才是治本之策。

“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自主招生名额”

另外,我认为新规“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自主招生名额”实际上作用不大。因为就这么一张报名表,好的高中出来的学生优秀的可能性比二三流高中出来的学生大。高校向这些中学分配自主招生的名额实际上是降低信息费用的行为。政府不得向中学分配自主招生名额的规定也只是会让学校在第一轮报名筛选的时候暗地进行罢了。面对学生的一份自荐信,学校对学生的本领所知不同,这是信息不对称了。比如同样是校内学习成绩优秀一等奖,信息是一样的,不同学校的含金量是不一样的。高校优先考虑名牌中学出来的学生也是无可厚非。而对于中学来说,自主招生重视名牌中学会让中学更加注重自身的品牌的培养,有利于中学教育的发展。

“考试安排在高考后、出分前”与“联盟取消”

高考等统一考试的衡量标准有其利弊。利在于我国有大量的高中生,高考这种统一考试处理学生的成本低,交易费用低。弊就在于高考成绩仅仅能反映学生的记忆、应试等的能力,并不能反映想象力等抽象的思维能力。自主招生恰好可以弥补一些弊端。今年的自主招生考试安排在高考后、出分前,其实也只是把考试时间往后延长,跟上一年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此外,2015年,“北约”、“华约”、“卓越”三大自主招生联盟已不复存在。教育部负责人说部分高校以联盟形式在高考前组织大规模文化考试,被社会称为“小高考”,增加了考生负担,影响了中学正常教学秩序。

但这真的有减轻考生的负担吗?对此,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往年,以北大、清华、同济为首的三大联盟,囊括了全国最顶尖的高校,考生在当地参加一次联盟测试,就可以凭借测试成绩,报考联盟内的3所大学。联盟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大大降低了联盟内高校的招生成本,联盟内部统一报名,只需要一次笔试,这样也节省了考生申请报名多所学校的时间。今年,按照教育部高校不得采用联考的规定进行。学校需单独组织考核,这意味着,考生们对高校的选择减少,只能选择一到两所高校去考试,还需要飞往全国各地。这其实大大增加了考生的获得自主招生的机会成本。

现阶段教育部规定的高校自主招生的流程是这样的,一个学生先要参加试点招生学校的笔试,通过笔试之后,再参加面试,面试之后学生获得自主招生的资格。(也有学校不要求笔试只进行面试又或者是通过夏令营等形式筛选学生。)获得资格的学生要参加高考,然后再填报高考志愿。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要把它填报在第一志愿或者A志愿或者提前批志愿。高考成绩公布之后,这个学生的成绩达到这个学生实现承诺的录取优惠条件才被录取。这样的自主招生是嫁接在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规则之上的,还是依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其他非应试标准所占权重极小。

在依靠高考统一选拔人才的前提下,达到自主招生申请条件的学生仍然要走填报志愿的路径,入选考生只能选择一所高校确认录取志愿,最终只能获得一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就意味着,所谓的自主招生不过是拿到高考录取优惠券,学生的选择范围并没有扩大。真正的自主招生,高校和考生应该是双向选择的关系。每一所自主招生的学校自主地提出达到多少分数要求可以申请学校,而达到申请条件的学生,自主地向多所学校提出申请,这些学校自主地、独立地进行录取。一个学生可以申请多所学校,可以同时获得多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才是真正的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自主招生的改革像调整时间、取消联盟并没有让学生真的多了选择。既然没有让学生多了选择,学生获得的收益未必高于该政策的可能造成机会成本,这个政策的作用也就值得怀疑。

高校在招生环节没有自主权,就像一家企业招聘什么样的员工、生产什么样的产品都要由政府说了算,这样的企业如何能够经营得好?由此看来,自主招生的困境是行政管制束缚了手脚的表现。一方面,政府对高校招生指手画脚,另一方面却又嚷嚷着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岂不可笑?





 

相关新闻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为什么英超联赛“差劲”却商业价值最高?
与张五常教授就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一席谈——维持8%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吗?
我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通缩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解读张五常所定义的“非均衡”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二):“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解释,勿要神化“环保”
驳柴静的“雾霾调查”(之一):反对环保部门强力治理污染的其实是……民众!
一道作业题:柴静的“雾霾调查”将雾霾治理不力的成因归咎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是对的吗?
再论“套套逻辑”与“特殊理论”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兼谈“奥克姆法则”
优秀学生论文展示:复印机里的经济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